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照与日本沼虾繁殖和孵化关系极为密切。研究了不同波长的光对日本沼虾孵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环境光谱主峰值 4 70 .5nm、4 77.9nm、4 92 .6nm、5 0 4 .8nm和 6 15 .2nm条件下 ,适度成熟的亲虾都能顺利孵化 ,日本沼虾孵化与否 ,与孵化环境中的光波波长无关 ,而与抱卵日本沼虾胚胎发育有关。日本沼虾在孵化期对不同波长的光谱有明显的视觉敏感度分布 ,在前 4种光谱条件下 ,日本沼虾视觉器官敏感 ,而在光谱主峰值 6 15 .2nm时日本沼虾视觉器官不敏感。这一特点在日本沼虾育苗生产上具指导意义 ,可防止抱卵亲虾在孵化过程中吞食幼体 ,提高幼体成活率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对罗氏沼虾各期蚤状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量及早期饥饿对蚤幼发育变态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幼体从ZⅡ开始摄食,ZⅢ摄食量明显增加,日摄食卤虫无节约体量为19个,随着蜕皮变态.日摄食量逐渐增大.到ZⅥ日摄食量达90个,但在蜕变皮间期内日摄食量差别不大,从Z1发育至P1平均每尾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总量为1094个。饥饿对罗氏沼虾幼体早期的变态和成活有明显影响,罗氏沼虾幼体的PNR10O约为4d。  相似文献   

3.
凡纳对虾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海水比重的变化对凡纳对虾亲虾人工殖活动的影响及换水对亲虾交配率的影响,试验采用剪眼柄,强化培育,控光,换水等技术措施,将凡纳对虾培育成熟并使之自然交配产卵,孵化出无节幼体;亲虾的平均产卵量可达16万粒左右,卵的受精卵化率可达80%以上,结果表明,适时换水可将亲虾的交配率从46%提高到79%,凡纳对虾人工繁殖的适宜海水相对密度为1.016以上。  相似文献   

4.
1990年7月至1992年7月,连续三年投罗氏沼虾苗70万尾放入南渡增殖,回捕率达24.05%,最大个体588g,抱卵雌虾占捕获量10%;每年可捕到一定数量体长7~11cm、体重10~35g的罗氏沼虾。  相似文献   

5.
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氟乐灵对斑节对虾卵和幼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乐灵对斑节对虾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24hLC50/×10-6分别是1.68,0.83,1.84和2.09;48hLC50/×10-6分别是0.76,0.53,1.09和1.51。5.01×10-6氟乐灵浸浴受精卵12h,50%的受精卵可孵化。第22天仔虾用10×10-6以下浓度的氟乐灵浸浴5min,对其存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毒草型退化草地具有群落演替特点,通过高光谱遥感技术反演毒杂草分布与退化草地群落结构能对该类退化草地进行有效监测,而光谱特征分析是毒杂草与优良牧草遥感识别的基础。本文选取了三江源区毒草型退化草地的8种典型毒杂草和4种优良牧草的地面实测高光谱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经过SG平滑、包络线去除、导数变换和光谱参量化对毒杂草种和优良牧草种的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马氏距离法提取其特征识别波段。结果表明:① 8种典型毒杂草和4种优良牧草的 “近红外峰值”差异较大,其中鹅绒萎陵菜的“近红外峰值”达到60.07%,而最小者早熟禾仅为17.53%;② 经包络线去除处理后,植被光谱曲线中吸收谷和反射峰光谱差异更加明显,且可减少环境背景对植被光谱的影响,如沼泽草甸的鹅绒委陵菜和驴蹄草,其“绿峰幅值”分别为6.46%和6.89%,经处理后其“绿峰指数”分别为0.2866和0.3671,而在2种环境下生长的同一草种(狼毒草1和狼毒草2)的峰谷特征差异不明显;③ 基于马氏距离法提取的毒杂草与优良牧草的敏感识别波段主要分布在680~750 nm和900~1000 nm波长范围内,以醉马草与矮嵩草为例,其基于反射率的敏感识别波段为713.1~737.1 nm和934.6~965.6 nm。该研究可为利用高光谱遥感进行大面积毒杂草草种识别和植被群落生长监测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对于三江源区毒杂草的监测防治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述淡水螯虾类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为提高孵化效果及出苗同步性,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数字渔业与智慧渔业奠定基础。【方法】从胚胎与初孵幼虾生物学、影响离体孵化的环境因素、影响离体孵化的人为调控因素、离体孵化装置、研究展望等五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结果】离体孵化期间应将水温、水质控制在适宜水平,定期进行消毒,离体胚胎的发育阶段及孵化密度、孵化装置等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要的人工管理措施也是决定孵化成功与否的关键。【结论】离体孵化技术应用于淡水螯虾类意义重大,而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及应用合理的管理措施是基础。今后在离体孵化装置的优化、离体孵化期间水质与菌群环境的维持、死卵与死虾的挑除、苗种生产的批量化与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孵化效率质的提升,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两个实例讨论水产试验设计的结果数据在SAS系统上实施统计分析的方法。实例一考察不同温度和盐度对鲻鱼总孵化百分率的影响的带有4个丢失单元的5×6因子设计,调用RSRES过程作二次响应曲面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7.04℃、盐度为31.95‰可获得最大总孵化百分率99.07%;实例二调用NLIN过程拟合罗氏沼虾的生长曲线,由SAS系统直接输出实测值对出生天数和预测值对出生天数的重迭散布图。  相似文献   

9.
以半静水式试验法试验了碘伏制剂和TCCA(三氯异氰脲酸)两种消毒剂对罗氏沼虾各期幼体及仔虾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的蚤状幼体对消毒剂的耐受力不同。两种消毒剂对蚤状幼体的24hLC50、48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碘伏制剂304×10-6~472×10-6、209×10-6~325×10-6、29.8×10-6~48.3×10-6,TCCA0.80×10-6~1.03×10-6、0.58×10-6~0.74×10-6、0.087×10-6~0.116×10-6;两种消毒剂对仔虾的24hLC50、48h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碘伏制剂499×10-6、355×10-6、53.6×10-6、TCCA1.19×10-6、0.84×10-6、0.124×10-6。在蚤状幼体阶段,ZⅪ对消毒剂的敏感性最大。  相似文献   

10.
水温22±1℃条件下,研究不同盐度(15.0、18.0、21.0、24.0、27.0、30.0、33.0)对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受精卵孵化及幼体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受精卵孵化适宜盐度范围为27.0~33.0,最适盐度范围为30.0~33.0,随着盐度增加,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呈逐渐缩短趋势,而孵化率则呈先升后降趋势。盐度15.0环境中,初孵幼体经24h累计死亡率为100%;盐度18.0、21.0中,24h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15%和5.83%,不投饵存活8d和9d;盐度24.0~33.0中,24h幼体累计死亡率均为0,不投饵存活9~10d。随着盐度的增加,幼体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先升后降,在盐度30.0时达到最大值,盐度(y)与SAI值(x)间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y=-0.1764x2+9.807 9x-104.33(r2=0.927 8)。  相似文献   

11.
以盾形陀螺珊瑚(Turbinaria peltata)为对象,实验室条件下进行4种波长光谱、光子照度梯度变化单因子对照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光谱波长、光子照度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水平。结果显示:4种光谱条件,且光子照度240μmol·m~(-2)·s~(-1)时,珊瑚平均生长率(G)、单位面积虫黄藻密度(N_Z)、脂质含量分数(ω_L)变化呈显著性差异(P0.05),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Nchl-a)、蛋白质(ω_P)、碳水化合物(ω_C)含量分数差异不显著,都在波长范围380~460 nm光谱光照条件下出现较高值;不同光谱、光子照度梯度条件下,光照条件下的钙化率(G_L)、净光合作用量(P_N)、总光合作用量(P_G)差异显著(P0.05),在一定范围内,G_L、P_G、P_N随着光子照度增强而升高,当光子照度超过光合效率光饱和值时,停止升高或开始降低;G_L/G_D和G_L/P_G值也随着光子照度增强而升高,变化范围分别在1.73~8.42和0.11~0.58之间,但P_G/P_N值随着光子照度增强而降低,变化范围在1.78~4.74之间。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设置380~410、430~460、530~560、610~640 nm等4种波长,以及60、120、180、240、300、360μmol·m~(-2)·s~(-1)等6组梯度光子照度,分别观察单枝霜鹿角珊瑚在不同光谱波长、光子照度条件下珊瑚的生长特性和代谢水平。结果表明:光子照度240μmol·m~(-2)·s~(-1)的不同光谱条件下,霜鹿角珊瑚平均生长率(G)、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Nchl-a)、蛋白质(ω_P)、脂质(ω_L)、碳水化合物(ω_C)质量分数变化呈显著性差异(P0.05),除ω_C以外,均在波长530~640 nm光谱光照条件下达到最大值,其中ω_L是ω_P和ω_C的10倍以上;不同光谱、光子照度梯度条件下,光照条件下的钙化率(G_L)、净光合作用效率(P_N)、总光合作用效率(P_G)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定范围内,G_L、P_G、P_N随着光子照度增强而升高,当光子照度超过光合效率光饱和值时,停止升高或开始降低;G_L/G_D和G_L/P_G值也随着光子照度增强而升高,变化范围分别在1.51~7.05、0.26~0.69之间,但P_G/P_N值随着光子照度增强而降低,变化范围在0.69~7.38之间。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养鲍业中 ,采苗与育苗的成败波动很大。其原因不外乎 :精卵的品质 ,催产技术 ,浮游幼虫培养技术 ,幼体、稚鲍的培育技术 (包括饵料供应 )和病害等。至今 ,不少生产者仍然对附着的幼体所生活的特殊生态环境条件和其后生长发育各阶段对食物的独特要求了解甚少。因此 ,在育苗中出现高死亡时 ,往往以增加采苗次数或增大投卵 (幼虫 )量的办法 ,结果是事倍功半或事与愿违。为了使广大生产者了解采苗片的特殊微生态环境条件与幼体、稚鲍的食性 ,并探索获得高出苗率的途径 ,作者对近期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1 幼体与稚鲍的生活环境1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波吉卵囊藻(Oocystisborgei)的繁殖模式,调控其生殖过程以实现藻生物质稳定增长。【方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波吉卵囊藻似亲孢子形成过程,探究温度、照度、氮浓度对其繁殖模式的影响。【结果】波吉卵囊藻以2、4和8似亲孢子型模式繁殖,在藻细胞第二轮分裂过程中因分裂不同步,有时也形成3个似亲孢子。氮限制和弱光显著影响波吉卵囊藻繁殖模式(P 0.05)。通常情况下,波吉卵囊藻以4似亲孢子型繁殖模式繁殖,但在缺氮和弱光下2和3似亲孢子型模式的频率上升。在15~35℃温度范围内,波吉卵囊藻繁殖模式变化不大。【结论】波吉卵囊藻有4种繁殖模式。在不良环境中,2和3似亲孢子型模式频率上升。  相似文献   

15.
铅污染水稻的冠层高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研究通过铅污染土壤中的水稻盆钵栽培试验,考察了水稻对土壤重金属铅的吸收以及铅对水稻生长的胁迫,并借助地面高光谱辐射仪器获取多个生育期(苗期、分蘖前期、分蘖盛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的水稻冠层高光谱反射数据。在进行光谱测量的同时测定了水稻植株体内的铅含量与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铅污染胁迫下水稻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a、b组成变化明显,可见光区间520nm~560nm和630nm~690nm处是铅污染水稻对冠层反射高光谱敏感的特征波段。通过模拟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传感器MODIS的相应波段(第4通道:545nm~564nm、第1通道附近:620nm~670nm)以及考虑叶绿素的荧光特征(760nm),本研究分别选择敏感波段中的552nm,672nm与760nm构造了复合归一化污染指数CNDPI(Compos-ite Normalized Difference Pollution Index),分析发现CNDPI能够明显地区分不同铅污染水平的水稻。在分蘖前期采用适当的冠层光谱反射率形式(敏感波段、CNDPI)可以实现水稻铅污染的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6.
对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洋生物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分属于鱼、虾、贝、藻的10种海洋生物中谷胱甘肽的含量。利用邻苯二甲醛与GSH反应构成的荧光体系,在激发波长为365nm,发射波长为425nm的条件下,方法的回收率为99.22%-99.69%,变异系数为2.16%。应用此方法测得10种海洋生物中谷胱甘肽的含量为: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0.399mg/g,银鲳(Pampus argenteus)0.352mg/g,大海鲢(Megalops cyrinoides)0.561mg/g,尖紫蛤(Sanguinolaria acuta)0.289mg/g,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n)0.287mg/g,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0.892mg/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1.434mg/g,囊藻(Colpomenia sinuose)0.221mg/g,石莼(Ulva lactucal)0.727mg/g,马尾藻(Sargassum muticum)0.137mg/g。  相似文献   

17.
罗氏沼虾体长和体重的一些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DeMan)]体长和体重的一些遗传参数:在体长为11.040±0.122(cm)、体重为42.258±1.740(g)时,雄体大于雌体。此时,体长与体重有显著的直线相关(r=0.912,P<0.01)。体重对体长的回归直线为W=13.056L—102.019,其中雌性为W=8.315L—55.311.雄性为W=16.17lL—134.406。罗氏沼虾体长的同类相关系数为0.0475,体重的同类相关系数为0.047716。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998-1999年东海区虾蟹类调查所获的部分锈斑蟪样品与1998—2004年在东海拖虾作业与蟹笼作业等周年逐月渔获物中采集的锈斑蟳样品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东海锈斑蟳渔获群体的甲长范围为26—105mm,甲宽范围为36—165mm,体重范围为5—610g,雄性个体平均要略大于雌性个体;周年雌蟹略多于雄蟹,性比为1:0.94,繁殖期为7-12月,繁殖高峰期为8—10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113867—1594167粒之间:调查海区10月开始出现幼蟹,5月生长加速,最小抱卵个体的甲长为60mm,甲宽为85mm,体重为110g。另根据1998—1999年调查资料分析得知:锈斑蟳主要分布在长江口渔场以南水深60m以内海域,中心区分布在闽东渔场,渔期为11月-翌年2月,是舟山、长江口渔场三疣梭子蟹汛期结束后,蟹笼、流刺网作业的又一主捕对象。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 1 998年和 1 999年连续用轮虫代替部分配合饲料进行斑节对虾育苗 ,均取得很好的效果 ,现将我们其中一批育苗的做法、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育苗时间和地点于 1 999年 2月 2 3日至 4月 1 6日 ,在湛江市南三镇地聚中村虾苗场进行。1 .2 生产用幼体取自从新加坡进口的斑节对虾亲虾经培育产卵孵化所得。1 .3 生产用轮虫褶皱臂尾轮虫。1 .4 生产用水取自然海水 ,不经药物处理 ,经沙滤后使用。海水相对密度 1 .0 1 9~ 1 .0 2 0 ,p H值 8.2。1 .5 生产条件用于轮虫育苗的对虾育苗池 1 2个、每个 40 m3,共 480 m3水…  相似文献   

20.
宝石的色彩     
我们知道自然的可见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即光谱颜色)的光波混合而成,波长范围在390~770nm之间,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并且颜色彼此存在互补关系.如图所示对角扇形区间的颜色互为补色.那么宝石那迷人的颜色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宝石的颜色是宝石对自然可见光中不同光谱选择性吸收后,透射和反射出来的各种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