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是引起鱼类链球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养殖鱼类造成巨大危害。本文制备了海豚链球菌强毒株NUF849的福尔马林灭活全菌(FKC)、胞外产物(ECPs)及全菌与胞外产物的混合物(FKC+ECPs),以其免疫牙鲆,在免疫后第42天分别以海豚链球菌NUF849和NUF812攻毒,并在免疫前以及免疫后第7、14、21、28、35、42天与攻毒后第7天取样,分析3种免疫原以及免疫后再攻毒所诱发的血清抗体应答。结果显示,免疫后牙鲆体内产生了分别针对FKC和ECPs的特异性抗体,且各免疫组中FKC诱导的抗体水平较ECPs高,2种抗原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FKC+ECPs组的两种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攻毒后第7天2种抗体水平都显著升高(P0.05),并且免疫原来源菌株NUF849攻毒组的2种抗体水平高于非免疫原来源菌株NUF812攻毒组。攻毒后存活牙鲆的血清对NUF849、NUF812全菌蛋白及其胞外产物进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抗血清与全菌蛋白的阳性反应条带位于25~100kDa,与胞外产物的阳性反应条带位于18~100kDa。本文结果表明灭活海豚链球菌与胞外产物都能够诱发牙鲆产生特异性抗体,二者混合物的免疫效果更好,且NUF849来源的免疫原可以刺激牙鲆产生针对NUF812菌株的交叉保护抗体,为牙鲆海豚链球菌疫苗成分的筛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硫酸铵盐析法提取海豚链球菌DGX07菌株的胞外产物(ECPs),通过平板扩散法对其主要酶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对酶热稳定和溶血活性进行测定;并对腹腔注射接种海豚链球菌(S.iniae)胞外产物的斑点叉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菌株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DNA酶和溶血活性;DNA酶表现出一定的热稳定性,而蛋白酶和溶血活性在80℃或100℃作用10min均丧失;胞外产物对人(O型)、兔、斑点叉尾、草鱼、鲤鱼、鲫鱼、黄颡鱼和长吻的红细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溶血活性;人工感染试验显示,0.222mg/ml的S.iniaeECPs对斑点叉尾具有明显的致病性,死亡率达100%;临床特点表现为:游动缓慢、体表褪色、鳍条边缘褪色,内脏器官肿胀并伴有腹水;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多组织、器官炎性水肿,伴有组织内出血,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尤以肝胰脏、脾脏、肾脏、肠道和心脏的损伤最为严重。试验结果表明海豚链球菌胞外产物含有多种毒力因子,与该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制备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强毒株NUF849的福尔马林灭活全菌(FKC)、胞外产物(ECPs)以及全菌与胞外产物的混合物(FKC+ ECPs)3种免疫原,以其免疫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并在免疫牙鲆后第42天分别以海豚链球菌NUF849和NUF812攻毒.在免疫牙鲆后第7、14、21、28、35、42天及攻毒后第7天分别取样,测定血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以比较3种免疫原对这些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免疫后尤其攻毒后,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的吞噬率与吞噬指数均上升,FKC+ ECP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免疫组SOD活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并趋于稳定,攻毒后各组数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FKC+ ECPs组数值最低;免疫组POD活力先升高,第28天起下降,攻毒后各组均下降,FKC+ ECPs组始终高于其他免疫组(P<0.05);免疫组ACP活力也在免疫后第28天达到峰值,以某株NUF849攻毒后FKC+ ECPs组水平上升(相对于免疫后第42天),其他组显著下降;FKC、ECPs、FKC+ ECPs对菌株NUF849的相对免疫保护宰分别为50%、40%和90%,对NUF812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60%、30%和80%,FKC+ ECPs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以上研究表明,各免疫组均诱导了牙鲆的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KC+ECPs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斑节对虾病原菌胞外产物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由养殖濒死病虾体内分离的副溶血弧菌(2019#)、溶藻弧菌(4302#)和嗜水气单胞菌(1003#)培养液中分别提取了胞外产物,测定了酶成分,定量分析了蛋白酶及磷酸酯酶的活性.用细菌胞外产物粗提液对斑节对虾进行致死试验,戊二醛固定致死对虾的肝组织,电镜观察了斑节对虾肝组织的超微病变,初步探讨了三株细菌胞外产物诱发虾病的病理.  相似文献   

5.
海洋微藻胞外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海洋微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最主要初级生产者 ,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繁殖快等特点 ,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Fogg1966年和Hellebust1974年研究发现,海洋微藻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多种代谢产物,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酶、脂类、维生素、有机磷酸、毒素、挥发性物质以及抑制和促进因子等。这些产物统称为胞外产物 (Extracellularproducts,ECP)。胞外多聚物 (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 ,EPS)是胞…  相似文献   

6.
地衣芽孢杆菌胞外产物消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胞外产物置于不同的pH、温度和金属离子条件下,分别测定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H为7.5—8.5时胞外产物表现出较高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胞外产物消化脂肪的最适pH为9.0—10.0。胞外产物水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最适温度分别为60—80、40—60和50—70℃,60℃时蛋白酶活力最大。试验测定了8种金属离子对胞外产物活性的影响,发现Mg2+、Zn2+Cu2+可抑制其水解蛋白质,而Ca2+、Fe3+、Mn2+和Ba2+却无此影响;在胞外产物消化脂肪底物时Co2+、Fe3+、Mn2+和Ba2+均能抑制其活力,而Mg2+、Zn2+能使其消化活力升高,与前者相比,金属离子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相对较小,仅Cu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它离子对其均无明显的影响。还研究了不同胞外产物浓度与生物学活性的相关性,发现当反应体系中胞外产物浓度升高时水解蛋白质的活力会相应降低,但对脂肪的消化活力则与胞外产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反应体系中胞外产物的浓度在0—132.4μg.ml-1时其水解淀粉的活力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浓度为191.0μg.ml-1时活力最大,浓度大于191.0μg.ml-1时活力不再变化,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室于2004年采样自广东深圳下沙鲍鱼场变白掉板杂色鲍苗以及官湖养殖场健康鲍苗,各分离到16和34株弧菌,并对其胞外产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官湖场健康鲍苗弧菌与下沙场患病鲍苗弧菌相比,前者20.59%(7株)菌株虽不分泌胞外酶但具溶血活性,余之菌株(64.71%,22株)或分泌酶和/或具溶血活性,但同时兼具蛋白酶、明胶酶、卵磷脂酶、脂肪酶和溶血活性的极少(5.88%,2株);后者则所有菌株均分泌胞外酶和/或具溶血活性,25.00%(4株)菌株能分泌四种酶及具溶血毒性,其余菌株(68.75%,11株)可分泌多种酶和/或具溶血活性。结果揭示,下沙鲍鱼场患病鲍苗弧菌分泌胞外酶和具溶血活性的能力明显强于官湖场健康鲍苗弧菌的,同时认为菌株X99-2和X100-8与下沙鲍苗病害潜在相关。  相似文献   

8.
副溶血弧菌胞外产物对中国对虾的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1990年6-9月,从青岛上马镇对虾养殖场患败血病的中国对虾血淋巴内分离到副溶血弧菌25-C菌株,利用平板玻璃纸覆盖技术,获得25-C菌株的胞外产物(ECP),进行成分分析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副溶血弧菌25-C菌株的胞外产物具有多种酶活性和溶血活性,是病原菌感染中国对虾的主要因素,单独注射感染即可导致中国对虾的严重发病至死亡,EPC蛋白可以破坏中国对虾血清的体外杀菌活力,提高25-C菌株对中国  相似文献   

9.
采用苯酚硫酸法和醇沉淀法,从600余株南极微生物中筛选得到10株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9株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1株属于嗜冷杆菌属(Psych robacter).对10株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发酵液经醇沉、除蛋白、冷冻干燥后得到粗胞外多糖.其中菌株3-3-1-2的胞外多糖产量达0.6 g/L.对粗多糖产量较高的4株菌所产的胞外多糖进行免疫活性试验,粗胞外多糖20#3在注射3d时,实验组AKP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39%,CAT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24%,二者均差异显著(P<0.05),注射5d时,ACP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20%,差异显著(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14%,差异极显著(P<0.01);粗胞外多糖33-1-2在注射3d时,实验组AKP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12%,差异不显著(P>0.05),注射5d时,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比对照组增加了2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阳性对照组增加了5%,二者均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菌株20#3与3-3-12产生的胞外多糖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oimus)具有显著的免疫促进作用.由此可知,筛选出的极地细菌胞外多糖20#3和3-31-2可显著提高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力,可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应用于大菱鲆的生产养殖.  相似文献   

10.
为快速分析组织样本中的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载量,本研究选取海豚链球菌特异性基因SimA作为目的基因,建立了海豚链球菌的实时荧光绝对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测值为1.93×102拷贝数/μL,在1.93×102~1.93×109拷贝数/μL间有良好的区分度,同时重复实验的变异系数低于1%,具有较高的重现性。该方法可特异性地检测海豚链球菌,与坎氏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等10种病原菌不发生交叉反应。用建立的绝对定量方法检测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浸泡感染海豚链球菌后组织菌体的载量,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肝、脾、心、肾、脑、鳃、肠等组织的海豚链球菌载量呈上升趋势。但组织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感染后的12~24 h,脑为菌体载量最高的组织,肠为菌体载量最低的组织;在感染后的48~72 h,肾为菌体载量最高的组织,鳃为菌体载量最低的组织。由此推断,浸泡感染的海豚链球菌对卵形鲳鲹的脑、肾组织嗜性最强,对脾、肝、心、肠和鳃组织嗜性相对较弱。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海洋生物活性多肽的研究概况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是地球上资源最丰富的领域,海洋生物是新型肽类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科学研究证明,许多海洋多肽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抗真菌、抗病毒、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本文简要介绍了近5a来国内外对海洋生物活性肽的研究概况,并进行了概括性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密度感应系统是细菌通过感受群体密度变化而控制基因特定表达的1种机制。对病原菌密度感应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找到新的抗感染策略。目前哈维氏弧菌分泌的蛋白酶、脂酶、磷脂酶和溶血素等致病相关因子是否受密度感应系统的控制尚不清楚。哈维氏弧菌有3个平行的密度感应系统。本研究通过检测3个密度感应系统基因突变株的胞外酶(如蛋白酶、脂酶、磷脂酶和溶血素等)活性,发现明胶酶的活性受密度感应系统的信号分子HAI-1和AI-2的正控制,且受AI-2的控制程度更大;脂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HAI-1和AI-2的正控制;卵磷脂酶受HAI-1的负控制;溶血素受HAI-1和AI-2共同的负控制。结果表明,哈维氏弧菌胞外分泌的几种毒力相关因子都受密度感应系统的调控,但控制方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三株海洋酵母投喂海湾扇贝幼贝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球等边金藻组成的日饵为对照组,用MY3德巴利酵母、MY32克鲁维酵母、MY33虫道酵母分别以比例25%,50%,75%,100%替代金藻组成日饵投喂海湾扇贝幼贝30d.结果显示投喂MY3比例为25%,50%2组的日均生长率分别为对照组的96%,89%;投喂MY32比例为25%,50%2组的日均生长率分别为对照组的98%,91%;投喂MY33比例为25%,50%2组的日均生长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02%,98%.3株海洋酵母比例为25%,50%,75%的各组存活率都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卤虫休眠卵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对卤虫休眠卵的耐性、形态结构、胚胎发育及细胞(核)数目、以及卤虫休眠卵的生化适应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应该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Clegg的假设、卤虫卵内hsp70的分子结构特征、卤虫卵的卵壳结构及卤虫卵亚壳层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卤虫休眠卵的基础生物学研究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solate and molecularly characteriz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in Lebanon. For this purpose, 57 samples of ground waters, sea water, sediments and crabs were collected. Biochemical tests as well as PCR were used for further identification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46 suspected isolates using specific primers for the lytA-gene and protein 2B-gene. The confirmed isolat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using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ethod. Crab samples exhibited a high contamination level of an average count of 8.2 x 10(4)CFU/g. In water samples, the highest contamination was recorded near a coastal landfill with a bacterial count of 1.8 x 10(3)CFU/ml whereas the lowest bacterial counts (non detectable) were observed in ground water samples. Twenty out of the 46 suspected isolates came from sea water, and 17 out of those were characterized by PCR as S. pneumoniae. Testing the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the 20 isolates to various antimicrobials showed that all sea water isolates were resistant to vancomycin, gentamicin, and oxacillin (100%), whereas 62.5% were resistant to clindamycin, and only 25% were erythromycin resistant. Resistance rates were higher in the case of fresh water samples, with 57% resistance to erythromycin, and 100% resistance to vancomycin, gentamicin, clindamycin and oxacillin. Alternatively, all tested crab isolates were susceptible to erythromycin. However, they showed a high resistance of 80% against vancomycin, gentamicin, clindamycin and 100% against oxacillin.  相似文献   

16.
采用CCM、HSM和L-15N 3种培养液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体腔细胞进行了体外原代培养,并用MTT还原法对细胞的体外存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CCM和HSM培养的体腔细胞,在体外分别存活至3 d和6 d大量死亡;L-15N培养液可使细胞在1周内保持存活.用刺参病原菌灿烂弧菌的胞外产物与刺参体外培养细胞共培育,发现对体腔细胞有毒性作用,半致死蛋白质浓度(IC_(50))为27.6 μg/mL.  相似文献   

17.
海洋酵母菌胞外酶及其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海洋酵母菌所产多种胞外酶的生产、纯酶性质及基因克隆工作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实验室建立的500多株海洋酵母菌种资源库中筛选出了数十株可以产生多种不同活性胞外酶的海洋酵母菌,它们分别属于耶鲁维亚酵母菌(Yarrowia)、类酵母(Aureobasidium)、毕赤氏酵母菌(Pichia)、梅奇酵母菌(Metschnikowia)和隐球酵母菌(Cryptococcus)等不同种属.所产生的胞外酶主要包括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包括生淀粉酶)、菊糖酶、脂酶、植酸酶和嗜杀因子等.深入进行了各种胞外酶的生产,纯化及纯酶的性质研究,并对部分菌株的胞外酶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和表达,这些研究有助于对海洋酵母胞外酶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价值的了解和对于海洋酵母菌资源、生理和遗传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两个来自太平洋洋脊胡安·德富卡的两个热液烟囱的金属硫化物4136-2和4148-B1进行甲烷菌甲基辅酶 M 还原酶的编码基因 mcrA 的序列扩增,构建克隆文库并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个甲烷富集的热液喷口周围含有丰富的甲烷产生菌,没有任何甲烷氧化菌存在.两个硫化物样品的甲烷产生菌种类完全不同.在4136-2硫化物中的甲烷产生菌都与热液口的高温环境有关系,主要属于甲烷球菌目的甲烷暖球菌(Methanocaldococcus),少部分属于甲烷火菌目甲烷嗜高热菌属的坎氏甲烷嗜高热菌(Methanopyrus kandleri).与这两个属的可分离菌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9%~97%,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2%~100%.4148-B1硫化物中发现的一类疑似甲基辅酶 M 还原酶的编码序列,它们与已知的甲烷菌 mcrA 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69%~72%,氨基酸同源性仅为43%~47%.这可能是由于4148-B1来自于正在喷发的超高温热液喷口相关.由于与已发表的甲烷菌克隆子或菌株同源性较低,有可能是热液口特有的以前未发现的甲烷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比较 2个螺旋藻物种 7个品系胞外和胞内核酸酶活性 ,确定了抑制胞外和胞内核酸酶活性的方法。用液体培养基清洗两次可消除胞外核酸酶活性 ,添加 EDTA(2 m mol L-1)可显著地抑制胞内核酸酶活性。高温 (6 5℃ )处理也能显著抑制胞内核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