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降雨侵蚀力是反映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利用广东省26个基本气象站点的多年逐日降雨资料,计算分析了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和时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呈沿海地区向内部山区逐渐递减趋势,分布特征与多年平均降雨量分布类似;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于4-9月份(雨季),占全年的84.8%,根据季节分布特征,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区:第一类型区分布于粤北、粤东北、粤西北的内陆山区,第二类型区分布于粤中、粤东和粤西部分地区,第三类型区分布于广东省南端的电白、吴川和雷州半岛地区,各类型区之问的季节分布有明显差异;在降雨侵蚀力的年际变化上,1961-2001年间大部分地区呈现不同程度的正趋势,最大趋势系数(r)可达0.326,其年际变化特征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2.
以佛山市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8—2017年和60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自动气象站2008—2017年的降雨资料为基础,采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佛山市降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佛山年均降雨量月际分布为双峰型,峰值出现在5和8月;降雨主要集中期4—9月(汛期),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9.2%;年降雨量和前、后汛期降雨量都呈增加趋势,但不显著;年降雨量和后汛期降雨量存在15年左右的周期变化,而前汛期降雨量则以4~8年的局部周期变化为主。佛山年、前汛期和后汛期降雨量地区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量最大值出现在南海城区,最小值在禅城祖庙;前汛期降雨大值区在三水西南、三水乐平、顺德城区,小值区在禅城祖庙、顺德杏坛、南海桂城。 相似文献
3.
4.
1965—2015年广东省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东省8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5—2015年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利用趋势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全省多年平均年、季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年日照时数的大值区位于沿海地区,小值区则位于粤北地区。(2)4个季节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秋季下降最明显,其次是夏季,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位于珠三角地区。(3)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977年左右发生突变。春、夏季日照时数突变分别发生在1997、1992年,冬季突变发生在2008年,但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贵州气象》2017,(4)
基于台江县气象观测站1970年1月—2015年12月逐年、逐月降雨量、雨日资料,采用线性趋向、累计距平等方法分析了台江县年、季降雨量和雨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台江县近46 a年平均降雨量呈减少趋势,雨日显减少趋势,除暴雨及以上量级雨量呈增加趋势外,其余量级为减少趋势,降雨量、雨日及量级雨量的趋势均说明降雨越来越集中,发生强降雨的频率在增大,从而易引发的气象灾害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四季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分布不均且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和秋季降雨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夏和秋两季出现强降雨的频率较大,秋季降雨量及降雨日数减少趋势率均为最大,秋旱发生的概率相对增大;年平均夜间降雨量大于年平均白天降雨量,在春季的4月最为明显,降雨强度夜间大于白天;逐年降雨侵蚀力及其降雨引起的土壤侵蚀潜能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选用陕西78站1961—2008年夏季降水量,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小波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8a陕西夏季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夏季降水量主要呈全省一致型、南北反位相型和中间多南北少等三种典型场,其中第一模态(全省一致型)的解释方差为40.5%,因此其时间系数的变化基本上代表了全省夏季降水量的整体变化趋势;近48a陕西夏季降水整体呈增加趋势,M-K检验显示陕西夏季降水在1977年前后存在由少到多的突变;小波分析发现陕西夏季降水量存在13a的周期和3~5a的周期;降水趋势分析结果显示陕西夏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关中、陕南一致增多,陕北长城沿线减少,其中关中中部和陕南东部、南部增多显著,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7.
48年来广东省不同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3,他引:10
根据全省86个气象站1960~2007年的温度资料,研究了48年来广东省北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4个区域的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区域的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976和1984年,最高值为1998年,增温速率南部沿海高于内陆,东南部为0.026℃/年,西南部0.023℃/年,中部0.021℃/年,北部0.012℃/年。各区域年平均气温20世纪60、70和80年代变化不大,90年代升高最明显。从季节分布看,各区域增温速率冬季最为明显,为0.025~0.035℃/年,秋季次之,为0.012—0.031℃/年,冬、秋增温速率均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春季为0.011~0.019℃/年,夏季最小,为0.001—0.019℃/年,春、夏增温速率大多没有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8.
9.
郑州市近58 a降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文序列中常用的谱分析、有序聚类分析、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和Ma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别对郑州市1951-2008年的年降雨量、汛期和非汛期降雨量序列进行周期性、突变性和趋势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郑州市年降雨量保持平稳,但各年汛期和非汛期的降雨量分别呈现出增加和减少的趋势,而且非汛期降雨量减少的趋势性较为显著;年降雨量和汛期降雨量有较为显著的近似10 a的周期,而非汛期降雨量表现为不显著的3 a的周期;年降雨量、汛期和非汛期降雨量序列的突变点均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长沙近57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19512007年长沙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7 年来长沙的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7年长沙存在着冷暖冷暖的气候波动,但总体上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显著;除了8、9月气温呈下降趋势之外,其余各月都呈升高趋势, 4、5月升高趋势最显著,其次是2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都呈上升趋势,其中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显著,上升速度也较快,即日较差呈增大趋势.年平均气温近期的增温从1997年开始,明显偏晚,在21世纪初开始显著增暖,但没有发生突变.另外,年平均气温变化还存在准4 a周期振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近40多年广东省的寒潮活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广东省11个代表站1951-1994年每日气温(包括日平均和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广东省近44年来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首先,根据广东省气象局规定的寒潮标准,寻找出每个站所有的寒潮过程,在引基础上分析了广东寒潮的地区分布特征。其次,只要11个代表站中1站或1站以上出现寒潮就认为是一次寒潮过程。在此条件下的统计表明,广东省在44年中一共出现了103次寒潮过程,影响时间从10月底至3月中旬,其中以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台风年鉴》/《热带气旋年鉴》[3,4]和广东降水资料,研究了近52a(1949~2000年)来广东登陆热带气旋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52a间,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总数占全国总数的38%,居沿海各省之首。每年可有1到7个数量不等的热带气旋登陆广东,年平均数为3.9个。小波分析结果表明,至少对于广东的登陆热带气旋而言,70年代中期是一个明显的气候跃变期。前期(1949~70年代中),登陆热带气旋数存在三种主要变化周期,即准3a(2~4a)、准7a(6~8a)和准12a(10~16a)周期的变化;后期(70年代中~2000年),主要的变化周期为4~6a和7~9a。在年代际尺度上,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较多的时段为:1949~1954年、1959~1965年、1972~1976年1982~1987年和1991~1996年等。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总数与广东7~9月累计雨量有较类似的变化趋势。热带气旋主要在6~9月登陆广东,高峰期是7~9月。热带气旋登陆地点分布特征是,西多东少,粤西(珠海及其以西)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总数占广东登陆总数的63%。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广东省分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广东省86个常规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50年广东省降水气候特征,探讨不同等级降水空间分布及随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丰沛,年均降水量多为1 500~2 000 mm;降水气候特征的区域差异较大,不同区域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分布差异显著;各月的降水日数差异没有降水量月分布的差异明显,非汛期的日降水量较小,而汛期降水日数多且日降水量大;小雨日和中雨日的区域差异小,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大值中心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三大暴雨中心地区 (清远中心、阳江中心、海陆丰中心),雨日量级分布大致由北向南逐渐增强,且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降雨日数迅速减少;小雨、中雨和大雨的降水贡献率均由粤北地区向沿海地区递减,暴雨和大暴雨的贡献率由粤北向沿海递增;小雨日数显著减少、大雨以上日数略有增多,总降水日数也呈减少趋势;小雨和中雨的贡献率呈减少趋势,大雨以上贡献率增多,使年均降水量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49年广东高温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广东省86个站点1961—2009年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广东高温日数、极端最高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9年来,广东年平均高温日数为14.7 d,2003年最多(27.8 d),其次是2009年(27.6 d),1973年最少(4.6 d)。广东每年高温集中于6—9月,7、8月是高温频发期。49年来广东年平均高温日数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以2.9 d/(10 a)的速率增加,特别是2000年以后更加明显,并具有2~3 a和4~6 a两个显著周期。广东各站年高温日数和年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部分地区趋势系数高达0.6~0.8。广东月平均高温日数在7、8月变化最大,特别是1990年代后显著增加;2001—2009年广东86个站的年高温日数有三个地区增加最明显,增加中心分别位于广东的东部、中部以北和西部地区,高温日数距平都在15 d以上。21世纪以来,异常高温年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武汉市1906-2000年主汛期(6-8月)的降水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百年来武汉市有两个旱涝事件多发时段,出现在30年代中期以前和60年代以后,主汛期降水量气候基本态在20世纪经历了高、低、高、低、高5个阶段,目前处于高基本态高变率时段,还利用小波变换揭示出了武汉市近百年来主汛期降水的多时间尺度特点,分析了其主要周期振荡和突变特征,指出武汉市主汛期降水存在40年、25年、10年、4-7年左右的周期振荡,并由降水的周期性推知本世纪初武汉市汛期将进入下一个少雨时段。 相似文献
16.
17.
成都市近50 a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热岛效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文章应用高斯九点滤波、年际变化斜率分析、两组样本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成都市近50 a来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大雾日数等气象要素资料,同时分析了成都市及其所辖13个区(市)县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以及成都市城市规模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以及人口变化等)相关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在1980s末1990s初,成都市气候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出现明显的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这与成都市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文章对成都城市气候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1951~1999年山东省汛期(7~8月)降水进行了Z指数转换、小波分析和滑动t检验。发现49a来.山东省汛期降水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在60年代到70年代雨涝出现频繁。而在80年代到90年代以干旱多见。山东省汛期降水在1979年前后发生一次明显的变化.1979年后降水显著减少。山东省汛期降水变化有11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和2~3a、7a左右的年际变化周期。最后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山东省汛期降水与北极不同分区海冰面积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浙江省旱、涝气候变化及特征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用1951-1999年资料详细研究了浙江省的年、季的旱、涝气候变化特征。主要结果:浙江省夏季降水量表现出稳定的增加,其他季节(特别是秋季)的降水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每年在浙江省出现大范围旱(或涝)的可能性很大(约80%)。1985年以后浙江每年都要发生大范围的季节性的旱涝。浙江省年、季降水量旱涝有年代际变化。旱、涝发生的气候频率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夏季。奇异谱分析与最大熵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夏季、秋季与年的降水量有明显的长期趋势变化,它们还有10年左右的周期,而冬季降水的2年周期振荡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