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泉在洋底形成矿床──ODP第158航次勘察大西洋中央海岭得克萨斯农机大学学院站1995年1月23日报道:人们从陆地矿床中获得铜、金和其它贵金属已好几个世纪了,而这些矿床则被认为是在洋底形成的。大洋钻探计划(ODP)最近派出一国际调查小组到曾认为最有...  相似文献   

2.
从ODP到IOD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钻探计划(ODP)结束以后实施的整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与以往钻探计划不同的是将以多个钻探平台为主,其航次将进入过去ODP无法进入的地区,将在古环境、海底资源(包括气体水合物)、地震机制、大洋岩石圈、海平面变化、深部生物圈等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从ODP到IODP有一过渡机构-ISAS,于2001年6月开始运作,到IODP开始实施时结束使命。ISAS将负责航次建议书的接受与评估、确保ODP与IODP的平稳过渡及负责与IODP有关的公共活动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现代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的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及其资源效应是近30年来地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调查研究表明,有200多个现代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分布于现代海底的各种构造环境中,其中以洋中脊和弧后环境居多,这些矿床中有40多个还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储量,其中的10个在目前阶段是可以进行勘探和开采利用的。由于巨大的资源潜力,一些国际著名的矿业公司开始关注并投资于现代海底热液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商业性勘探与开发,并希望在5年内获得商业性效益。而在我国,对于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调查与研究才刚刚起步。在收集和整理世界各国调查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产出特征、矿物和元素组成等,分析了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资源潜力,并对我国的调查与勘探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大洋钻探计划(ODP)在加拿大西海岸的Middle Valley热液体系应用“JOIDES Resolu-tion”号钻探船,成功地进行了钻探调查。由于装置的限制,这次钻探只能在海底下10 m至100 m之间采取岩心,对海底下几米至10 m之间取心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在此区间恰好存在着热液矿物的沉淀和各种生物。为开发这些海底资源,就要对在此区间提取的岩心和泥心进行研究。为此,这次钻探调查改用新型海底钻探装置BMS(Boring Machine System)。在BMS装置中设置有水中照像机,以便找到热液喷出口钻探目标,待BMS在目标周围着底后即可钻探。当前,日本石油天然气金…  相似文献   

5.
正如根据日本本州北部Hokuroku地区的中新世岩石所描述的那样,黑矿型(Kuroko-type)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是在海底形成的,从成因上看,其与硅质海底火山有关。这些火山下的岩浆库发热形成对流热液系统,这些对流热液系统使重金属从浅层地壳岩石中浸出。...  相似文献   

6.
莫杰 《海洋信息》1997,(4):22-23
大洋钻探计划(ODP——Ocean DrillingProgram)以美国为首,还有英、法、德、日、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个成员参加。其主要的目标与任务是:通过对大陆边缘、大洋底盆地、海脊、岛弧和海沟等不同海域的钻探,特别是对洋壳玄武岩层的钻探,调查研究陆架边缘的构造、海底沉积物的层序、沉积动力、沉积模式与成岩成矿作用;调查研究大洋  相似文献   

7.
太平洋海底山脉的深海钻探─—“ДЖОИДЕС决心号”第144航次Ю.A.太平洋西部是海底山脉整体广泛发育的地区,其中大多数是沉没在1500m左右的平项山。“EC决心号,钻探船第143和144航次对这些洋底的地质结构和发育史做了调查研究。第144航次中...  相似文献   

8.
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调查过程中,对于已知热液区需要精细地质填图工作,而这种填图往往存在覆盖面积较小、所包含的地质要素较少以及与区域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联系不足等问题。基于历年大洋航次在西南印度洋中脊#26洋脊段(51°E区域)所获得的深海光学拖曳系统的资料,结合高精度多波束水深数据,提出一种系统的底质热液异常划分原则,识别出热液蚀变岩石或角砾、疑似热液沉积物、热液生物及其遗骸富集和胶结碳酸盐4种底质热液异常类型。高分辨率海底地质填图结果表明,本区存在4处热液活动的异常区。#26洋脊段热液活动频率值为2~10,至少是全球海底热液活动频率经验公式的1.8倍以上。我们认为在超慢速扩张脊局部熔融异常或者发育非转换不连续带的洋脊段,可能存在更多的海底热液活动,也具有形成大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太平洋西部是海底山脉整体广泛发育的地区,其中大多敷是沉没在l500m左右的平项山.“πЖOЙπEC决心号”钻探船第143和144航次对这些洋底的地质结构和发育史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于沟弧盆构造体系下的海底热液活动,因涉及的问题繁多,一直是海洋地质学界十分注目的重要研究课题。相比之下,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的马里亚纳海槽和西南太平洋的汤加-斐济海盆中的劳海盆都有DSDP/ODP的支撑,有关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构造属性、地壳类型、形成时代等已有了十分明确的结论,唯冲绳海槽至今尚未有此机会。为了迎接1998年大洋钻探船来西太平洋海域,特建议在冲绳海槽设站钻探,可在地理座标27°15′~27°35′N,126°56′~127°10′E的范围、水深1300~1550m水域内海底热液活动活跃区选站,连续钻探4~5孔,其目的拟解决以下4个问题:1.冲绳海槽现代海底热液活动通道在岩层中的最大透过深度及其岩石学性质;2.冲绳海槽的热液类型和成岩成矿作用;3.热液活动与地壳性质;4.热液活动在沟弧盆体系演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西洋中脊胶状黄铁矿的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西洋中脊热液硫化物(矿床)中广泛出现松散粒状和胶状黄铁矿,利用1988年所采样品通过其形态、成份和热电性质的研究,对这种黄铁矿的成因、环带成因和热液演化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松散粒状和胶状黄铁矿是热液进入海底与海水混合后沉积形成,与固结粒状黄铁矿分属不同矿化阶段(期),反映热液活动的多阶段成矿特征;胶状黄铁矿环带和微环带是黄铁矿胶体沉淀后重结晶作用形成的;松散粒状黄铁矿和胶状黄铁矿同时出现是已经停止活动的烟囱物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现代大洋裂谷带内发现的成矿系统在洋底形成铁和有色金属的硫化矿藏,属20世纪下半段地质学领域,继红海发现深海底热液系统、太平洋格拉帕格斯脊和东太平洋海岭发现现代黄铁矿类矿藏之后的巨大成果。由于在太平洋快速扩张带内活跃的调查曾找到相当多数量的活动热液场。人们以此为据做出如下结论:在慢扩张带内不可能出现热液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分布广泛,介绍了海底热液硫化物开采情况,阐述了目前硫化物矿区的申请和资源评价状况。综合研究表明,认识海底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提高对海底多金属矿集区的预测能力,可为我国在"区域"内的资源勘探提供支撑。加强海底热水矿床的三维结构分析,开展圈矿与矿床储量综合评价技术研究,建立海底热液硫化物资源地质模型,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海底热水活动调查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一阳 《海洋科学》1995,19(4):53-55
现代海底热水(又称热液、热泉)活动的调查研究,是当代海洋科学、地质学及地球化学等学科共同面临的重大使命,已成为国际上重大前沿理论课题之一,其主要意义有:(1)现代海底热水多金属硫化物的发现是继海洋铁锰结核之后又新发现的一种具有明显潜在经济价值的矿物资源,迄今已发现矿化点100多处。(2)海底热水的成因与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有着内在的联系,它可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新的佐证。(3)海底热水是海洋一个新的不可忽视的物质来源,它对海洋物质的收支有重大贡献。(4)现代热水成矿的研究无疑对大陆某些古代海底热水矿…  相似文献   

15.
得克萨斯农机大学学院站报道,根据大洋钻探计划(ODP)在大巴哈马浅滩边缘的深海钻探,科学家们揭示出在过去25Ma期间多次高频的海平面变化.其中有15次海平面变化在浅水区造成明显侵蚀,在沉积序列中形成不整合.确定这些变动的时代及其幅度支持了在巴哈马和全世界其他地区海平面是控制大陆边缘结构的主要变量的理论.20年以前,Exxon生产研究实验室提出过“层序地层理论”,该理论指出全球性海平面变化引起大陆边缘沉积层成组系的特征.通过对这些层组的了解,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地层记录,预测石油资源的位置,把这些位置作为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西南印度洋脊(SWIR)是当前洋底超慢速扩张洋脊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热液硫化物矿床形成机理,对位于该洋脊的龙旂热液场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硫化物为高温热液喷溢活动所形成的富Fe型硫化物,目前已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氧化蚀变;硫化物矿物组合以磁黄铁矿、黄铁矿为主,其次是少量黄铜矿、白铁矿和(铁)闪锌矿;黄铜矿出溶等轴古巴矿现象普遍,部分样品中可见自然金颗粒。经综合分析,该区热液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和1个后期海底风化阶段:(1)高温的黄铁矿+黄铜矿(等轴古巴矿)+磁黄铁矿阶段,(2)中高温的黄铁矿+闪锌矿阶段,(3)低温的胶状或莓球状黄铁矿+白铁矿+自然金阶段,(4)后期硫化物海底氧化性蚀变阶段主要是形成Fe的氧/羟化物。在整个成矿期间,流体温度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主要硫化物矿物形成时端元流体的温度应在335℃以上,瞬间(短时)或局部热液的最高温度推测超过400℃。本区的磁黄铁矿属于富钴型磁黄铁矿亚类,经历了六方磁黄铁矿+黄铁矿→单斜磁黄铁矿+黄铁矿的变化,表明该区热液流体发生了快速降温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们对于海底热液矿床的研究与对洋底锰结核研究相比,其历史要短得多。从1965年首次在红海发现热液重金属泥以来,进展颇快,十多年时间里相继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许多海域发现了热液矿床(矿物)。其分布虽不及锰结核普遍,但矿床集中,品位高,离大陆较近,水深浅,与板块运动有关,因此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丰富地质学的成矿理论上都有重大意义,也是板块运动的一种佐证。  相似文献   

18.
英、法科学家在对大西洋海底进行考察研究时,发现了深藏在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这种海底热泉,能释放出大量的氢元素。从而,为解释地球早期的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由于生命在约35亿年前开始在地球上出现时,地球大气中并不含氧。因此,有的科学家推测认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首先诞生在海底热泉周围。新发现的深藏在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则使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图景,显得更为清晰。这一新发现的海底热泉,位于大西洋底3500米深处的一处海脊上。它从海底岩石中,间歇性喷出,形成富含大量矿物质的黑色烟柱,烟柱的温度高达36℃左右。据悉,科学家们在20多年前,就已发现海底存在着独特的热泉生态系统。但是,在发现大西洋底的海底热泉之前,已知的一些海底热泉,所产生的氢数量都很少,都不足这次新发现的海底热泉所释放出的氢的1%。科学家认为,海底热泉中释放出的氢,主要是由深海海水与岩石反应而生成的。海底热泉要支持生命系统,至少要满足两个重要的条件:一个是在海底地壳中,必须有能够与海水反应生成氢的岩石;另一个是氢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产生的能量,可足够生命诞生。而在大西洋底新发现的海底热泉,已基本具备了支持生命系统的这两个重要条件。为此,英、法科学家...  相似文献   

19.
最近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被中国大洋钻探委员会确定为大洋钻探报告的选送单位之一 ,成为国家海洋局系统唯一的一家选送单位。大洋钻探计划 ( ODP)是一项国际合作计划 ,它的前身为深海钻探计划 ( DSDP)。经过 3 0多年运作 ,DSDP和 ODP已完成近 2 0 0个航次 ,完成钻井数千口 ,钻取岩芯数百公里。ODP以揭示洋底地壳上层为目的 ,通过 DSDP和 ODP,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 ,创立了古海洋学 ,把地质学从陆地扩展到全球 ,使固体地球科学几乎每一个分支都改变了原有的发展轨迹 ,成为有史以来地球科学取得成果最多的一项国际合作计划。O…  相似文献   

20.
具有中等扩张速率的胡安·德富卡海岭因代沃段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喷口场沿走向空间分布详细资料的海底环境之一 ( Haymon等 ,1 991 ;Delaney等 ,1 992 ;Von Damm等 ,1 998)。这些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海底对流系统的几何形状。海底绘图和水柱调查表明 ,大约 90 km长的海岭的 1 / 3至少拥有 5个活动热液场。此外 ,在沿轴长 1 5km的距离上分布有数个不活动的硫化物矿床场所。在本文中 ,我们第 1次对在因代沃段上新发现的 Mothra热液场做了详细的描述。它位于已知热液场的最南端 ,对于因代沃系统的喷口矿床的分布和硫化物建造的形态起到独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