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汶川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分类及特色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汶川地震造就了大量地震遗迹景观, 成为了地震科学研究及旅游开发活动的重要资源基础。对地震遗迹景观分类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广义与狭义视角并存, 两分法与一分法并现。充分考虑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成因及景观特征, 强调地震活动对地震遗迹旅游资源成景过程的影响及响应, 将其分为2个景观型, 4个景观域、6个景观段、13个景观元及若干典型地震遗迹景观; 重点介绍了北川县城地震遗址、都汶公路百花大桥、都江堰虹口深溪沟地表破裂、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北川县城城西滑坡遗迹等典型地震遗迹旅游资源; 提炼出“国际意义的地质科学研究对象、全球吸引力的典型地震遗迹、国际品质的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世界级震撼力的地震灾难性事件”四大特色。研究结论有利于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的保护及震区旅游恢复重建, 为高烈度山区地震专项旅游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永靖县小茨村具有典型的地层剖面、构造形迹、水体地貌等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在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小茨村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灾害3大类6类8亚类,包括地层剖面、构造剖面、岩土体地貌、水体地貌、构造地貌、地质灾害遗迹等,共计13处地质遗迹点。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小茨地质文化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茨地质文化村可持续发展的“地质+生态旅游”模式。针对其存在客源市场受限、地学科普研究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机制尚不成熟、周边同类地质公园的竞争等劣势,提出了挖掘地质科普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完善地质文化村管理体制、加强宣传力度等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秦岭终南山地质遗迹全球对比及世界地质公园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永祥  吴成基 《地质论评》2008,54(6):849-855
秦岭中段终南山地区地质现象复杂,地质遗迹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分布有典型地层剖面、岩浆活动遗迹、构造剖面及典型构造运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等多种类型地质遗迹。这些遗迹在环境、造山带和大陆动力学等研究方面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许多还具有景观价值。全球对比表明,区内多种地质遗迹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为保护好地质遗迹开展科研和旅游并兼顾生态保护,建立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最佳选择。为此,划分出三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在保护区内设立若干特殊遗迹保护点,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同时,作为大型地质公园,在分区开发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中应充分注意各种资源及各园区的有效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蔷 《贵州地质》2009,26(3):228-230,240
本文扼要地从岩溶地质景观、变质岩地质景观、古生物群遗迹、地热等方面论述了贵州旅游地质资源,并探讨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贵州旅游地质资源,以期达到发展贵州旅游经济,服务于贵州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汶川Ms 8.0地震遗迹景观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汶川Ms 8.0地震,在龙门山中北段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从而留下了分布广范,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特征典型,保存完整的地震遗迹景观.这些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通过野外考察确定主要典型的地震遗址遗迹景观分布与特征,并对景观进行分类,提出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北川地震遗址博物馆为双核,建立市、省、国家三级保护体系,以及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汶川地震遗迹景观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余波  黄正文  艾南山 《江苏地质》2011,35(3):332-336
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给川西地区留下了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完整独特的地震遗迹资源。这些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通过野外考察,对主要重灾区的地震遗址、遗迹景观进行分类,分析了该地震旅游资源的特征。根据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特点和区域特征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并就整个川西地区地震遗迹旅游资源开发的协调互补与整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地质旅游路线设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形态类型典型,景观独特,发展岩溶地质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根据其岩溶发育的特点和类型及地理位置、交通情况,可设置5条各具特色的岩溶地质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8.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板块缝合带、地震遗迹、冰川地貌等丰富的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目前该地质公园仍为开放式地质公园,旅游发展滞后,客源市场局限,这与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极不相匹配。结合该公园实际,采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公园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加强整合与宣传,拓展客源市场;加强科普转化方法研究和建立科普基地;加快地质公园数字化;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自我造血功能等开发战略,以期为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国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类型与建设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港郊野公园和海岸公园为基础建立的中国香港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典型而独特的地质遗迹,包括世界罕见的酸性火山岩柱状节理景观,多类的地质构造遗迹,典型的海岸地貌类型和优美的海岛自然风光,已经成为了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和游览胜地.在香港地质公园申报、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特区政府还是公园管理者,在许多方面体现了明显的特点.正...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峨蔓火山海岸地质遗迹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西北部儋州市峨蔓地区火山地貌遗迹较多,尤其火山海岸地质遗迹在海岸带分布密集,且保存较好,具有较高地质科学价值。这些地质遗迹是雷琼裂谷火山带的组成部分,在潮汐及地质营力的长期作用下,在潮间带衍生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包括火山地貌、海岸地貌、水体地貌、典型地质(地层、岩石)剖面、火山机构和环境地质遗迹。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对峨蔓火山海岸地质遗迹进行分类,并对地质遗迹按照地质科学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及旅游价值进行定性评价,通过改进后的Fishbein-Rosenberg 模型对地质遗迹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峨蔓火山海岸地貌、地质遗迹景观特色鲜明,在国内较为典型,具备开发建设省级地质公园的基础,是进行地质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极好场所,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陕西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目前最密集,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好的干流峡谷型蛇曲.她以黄河秦晋大峡谷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依托,以河流地质遗迹景观和黄土地貌景观为主体,以人文景观为陪衬,给游客提供优美舒适的户外游憩环境,集开发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游览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地质公园.但地质遗迹资源自身价值的优...  相似文献   

12.
王璐琳  武法东 《地球学报》2012,33(5):835-842
青海省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是以湖泊水体景观为代表的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集湖泊、河流、湿地、沙漠于一体,是一个地质科学内涵丰富、旅游资源多样的地质公园。长期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构造、重要的地层记录,特别是新生代以来伴随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形成的多级夷平面、青海湖以及古湖岸线,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地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海软玉产出的地质特征及物质成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软玉自20世纪90年代初被开采利用以来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喜爱,尤其被选定用来制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银、铜奖牌(金镶玉)后,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它的极大兴趣,现已成为我国软玉玉料的主要来源之一。首先介绍了青海软玉产出的地质特征,并利用偏光显微镜观察、X荧光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各个颜色品种及不同成因品种的青海软玉样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青海软玉的物质成分特征为:青海软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MgO,CaO,其质量分数较为稳定,变化范围不大;主要矿物组成是透闪石,其质量分数多数大于99%。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多彩地玛地区位于"三江"北段著名的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成矿带,近年来的地质矿产研究与预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文章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多彩地玛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了总结,系统阐述了多彩地玛矿区的岩石、构造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分析了铅多金属矿成矿条件、矿化成因和找矿标志,为区内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Geoscientific Significance and Classification of NationalGeoparks of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conservation of geological remains in China, especially in renowned sites with historical or cultural significance, has long been paid attention to. As the urban residents become more interested in returning to and harmony with the nature, tourism related sciences and knowledge gets more attractive. Geosites and geoparks can definite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o lead this historic tendency.  相似文献   

16.
亚丁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地质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但其丰富的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科学价值和特殊的旅游开发价值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区内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的特征,分析了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在亚丁旅游开发中的地位,并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浅评。  相似文献   

17.
地貌的分类是地貌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成因分类又是地貌形态分类的基础。瀑布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景地貌,又是地质公园重要的地质遗迹及旅游资源,因此,对瀑布进行系统的成因分类学研究,对提升瀑布的科学价值及旅游价值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园区分布有规模不等、形态各异、成因多样的瀑布及瀑布群,为瀑布成因分类研究提供了极好的素材。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根据瀑布发育的构造条件、岩性差异、水动力条件、岩溶及人工作用等方面,将瀑布按成因划分为岩槛型、裂点型、断裂型、溶蚀型、钙华型和人工型等6类。本研究提升了云台山瀑布研究的科学价值,同时也为瀑布的分类学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四川攀西地区地处我国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的接合部位,是著名的攀西裂谷所在地;地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小三江流域区,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矿产资源;该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相对聚集的地区。调查显示,该区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但至今尚未建立一个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也相对滞后。本文以近期调研资料为依据,根据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的发育分布特征,提出了该地区建立地质公园的思路和设想,即根据各个景观地在地质成因上的相互联系,按景观地的组合形式,建立地质公园;以重要的地质遗迹景观地为中心,与相邻近的大型水电工程组合,建立地质公园;以著名的大型矿山为中心,联合邻近的地质遗迹景观,建立矿山公园。并通过典型实例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五峰地质公园发育着独特的岩溶地貌,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科考价值。本文通过对五峰地质公园地质背景、地质遗迹类型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园区地质遗迹保护对策,对于进一步保护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区域之一,地质公园已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至2009年8月,青藏高原已建有17家国家地质公园.青海和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本文以青海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条件,提出了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6项原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民生原则: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公园实际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