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月的春风吹绿了大地,也给世界天文界带来了喜讯——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地面光学望远镜、10米口径的凯克1号和2号望远镜都相继建成,并且在新世纪之初的3月12日进行了首次双望远镜干涉观测。天文学家称,地球上两架最大的望远镜的光线合在一起成像,简直是神奇般的技术进步。从历史上来说,像帕洛玛山的5米海尔望远镜和哈勃空间望远镜这样的突破性技术发展一样,凯克干涉望远镜的建成,将带来远远超过它最初构想目的的观测结果,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了在研究金星自转的长期演化中所遇到的困难,针对大气潮对金星自转长期演化的重要性,对金星大气的热力学结构和动力学性质做了简介;回顾了金星大气潮的理论研究工作及其进展,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3日至4日,在地球上看,金星将从昴星团中穿过。尽管金星每年都会和昴星团相"合",但通常距离都较远。像今年这样,金星"进入"昴星团的现象并不多见。更难得的是金星恰好处于东大距前后,观测条件非常好。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2日,欧洲航天局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搭(?)俄罗斯的“联盟-军舰鸟”运载火箭成功升空,使它成为新一轮火星空间探测中的“捧头兵”。耗资3亿欧元的“火星快车”,重达2号,上面携带了7台由欧洲各田研制的科学仪器和由英国研制的、以当年达尔文环球考察船“小猎犬2号”命名的登陆车。预计它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进入火星轨道,对火星进行一个火星年的轨道观测。而它的登陆车“小猎犬2号”则在到达火星的5天之前就与之分离.并借助  相似文献   

5.
人类对木星大气的首次直接考察陈丹在木星探测史上,1995年12月7日是非常重要的值得纪念的日子,人类第一个探测器于是日冲入木星大气层,实现了对木星大气的首次直接考察,所取得的观测资料的质量超乎科学家的最乐观的估计,促使科学家重新考虑木星及至太阳系构成...  相似文献   

6.
大气逃逸是行星大气演化的重要一环,其主要能量来源为主星在高能波段的辐射.辐射流量随轨道距离的增大会急剧下降,不同轨道处的行星大气逃逸差异较大,轨道距离对系外行星大气逃逸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运用一维流体动力学模型,并且考虑辐射转移和多种粒子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对行星大气逃逸随轨道距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由于主星光谱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会表现出较大差异,故采用XSPEC(X-Ray Spectral Fitting Package)中的等离子体模型APEC(Astrophysical Plasma Emission Code),获得不同年龄的类太阳星光谱作为模型输入光谱.结果发现:不同轨道处的行星逃逸率显著不同,逃逸机制也会随轨道距离的增大由剧烈的流体动力学逃逸转化为缓和的金斯逃逸,且行星引力势越小、恒星-行星系统越年轻,这一转化距离越远.处于年轻恒星-行星系统中的短周期行星,逃逸率和辐射流量的相关性降低.这个结果表明经典的能量限制(Energy-limited)逃逸理论对这类行星是不适用的.这些发现丰富了对系外行星大气逃逸过程的研究,尤其是扩展了在不同轨道距离和恒星年龄条件下,逃逸机制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登陆火星,探索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以及到那里移民居住,在几个世纪以来,就一直是人类太空征途上的伟大梦想之一。最近30年来,许多无人推测器陆续到达火星,在那里展开多方面的科学研究,传回了大批震撼人心的影像和数据,借助于这些资料,我们对这颗地球近邻行星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以及潜在的生命形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火星一直是公众非常感兴趣和关心的焦点,它是目前太阳系中最有可能找到生命(过去存在过或现在的)的地方,它将成为人类未来探索的主要星球,人类甚至有可能向火星移民。下世纪初,国际上将有多个探测器要探索火星,欧洲自己发射探测器考察火星的梦想终要成为现实,欧空...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准备,日本当地时间2010年5月21日6点58分(北京时间5时58分),载有日本首个金星探测器“拂晓”号(AKAT—SUKI)的H2A火箭从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顺利发射。此举使日本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欧洲空间局之后,世界第4个发射金星探测器的国家或组织。  相似文献   

10.
2005年2月21日在荷兰召开的火星快车科学讨论会上披露,在火易赤道附近发现了被一薄层火山灰覆盖的冻结海洋。构成海洋的水似乎起源干火星表面之下。水从一连串的称为Cerberus Fossae的裂缝释放出来,形成特大洪水,在那里聚集成一个大约800千米长,900千米宽,45米深的巨大水体。水冻结时漂冰结成冰筏  相似文献   

11.
6月28日,刚刚落成的北京天文馆馆外沙河天文科普教育基地迎来了一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活动。受中国天文学会和“张钰哲彗星奖”基金的资助者邵正元先生的委托,北京天文馆在这里为“池谷—张”彗星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12日“深度撞击”发射后开始进入试运转,在这一阶段,任务小组检验了子系统的基本健康状态,并对所有的科学仪器进行了测试。飞船的自控导航系统良好,并以月球和木星为目标做了试验。用于传输彗星撞击图像和数据的高增益天线运转自如。轨道修正机动一次成功,从而取消了原计划在3月31日要做的第二次。试运转阶段的另一件事是烘干加热飞船的高分辨率仪器,去掉  相似文献   

13.
天王星大气呈篮绿色,有10个大环,有15颗卫星——这是美国“旅行者2号”行星探测器于1986年1月24日飞临天王星后所得到的结果.现将一些新发现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卫星圆轨道假设对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虎 《天文学报》2001,42(3):243-247
给出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过程中计算大气折射角的解析表达式,以圆轨道假设下的大气折射角计算值为先验约束,采用迭代法对不引入圆轨道假设情况的大气折射角进行归算,在此基础,利用反演方法得到了引入和不引入圆轨道假定两种情况下大气参数(气压和温度)的差分序列,结果表明:卫星圆轨道假设对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的影响,在气压方面为1mbar左右,而在气温方面为1K左右,这一结果支持了目前无线电掩星定性误差估计研究中通常引入卫星圆轨道假设这个近似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同时也表明:若在高精度反演地球大气参数时,摒弃圆轨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16.
2012年6月16日,中国长征-2F运载火箭将搭乘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的神舟9号飞船成功送入太空。他们在圆满完成任务后,于6月29日安全返回地面。在这次神舟9号载人航天任务中有许多亮点,但最大的亮点是我国航天员首次通过手动控制神舟9号飞船成功与天宫1号目标飞行器实现了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7.
《天文爱好者》2008,(6):40-40
小行星撞地球的巨大威力早已众所周知了,它将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巨大灾难,连恐龙也无法幸免。不过最近天文学家们发现,小行星撞地球的另一个后果是:地壳中的碳将被熔化并且形成细小的碳微粒,然后向雨点一样落回地面,其范围之广可以覆盖整个地球。  相似文献   

18.
在技术发展和科学需求的驱动下,天文数据获取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自动化的观测网络成为地基时域天文观测研究领域的一种趋势.以中国"宋"项目为例,从科学目标、设计和实现等方面,介绍自动化观测网络的构建与实施.SONG(Stellar Observations Network Group)计划是中国天文界参与的一个国际合作的天文学研究计划,以星震学、疏散星团中的变星研究等时域天体物理现象为主要科学目标.项目以全球布站的全自动观测网络为建设目标,每个站点的核心设备包括1台1 m光学望远镜、高精度和高分辨光谱仪与双通道幸运成像系统.中国自主提出在每个站点增设的1台50 cm双筒(双通道)测光望远镜,共享国际SONG计划的网络平台和基础设施.主要针对这一个由多种设备、多站点构成的地基网络,讨论其技术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论文以CE-2(嫦娥二号)平动点飞行试验、小行星探测试验以及YH-1火星探测任务为背景,对深空探测测定轨技术开展研究.相关研究成果直接为小行星图塔蒂斯探测试验的拍照成像提供了高精度的轨道支持.针对YH-1火星探测开展了先期的测定轨研究,研究成果虽未能直接应用于火星探测任务,但积累的理论知识可服务于我国后续深空探测.论文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回顾统计定轨理论,简单介绍了时空参考系、动力学模型、估值方法及考察协方差理论.  相似文献   

20.
2008年8月1日,在我国西北的新疆、内蒙、甘肃等地区可以观测到一次日全食的天象,紫金山天文台太阳射电团组在甘肃省金塔用两架太阳射电望远镜对这次日全食进行了观测,并成功地取得了观测资料.为了科学分析观测资料,在日全食的前两天,实测了当地的大气吸收.着重分析这些观测数据,结合太阳射电方法,测得在λ=2.4 cm和λ=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