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9年9月MODIS的8 d合成波段反射率产品MOD09,选择特征变量植被指数(NDVI、EVI)、NDWI、NDMI、NDSI及辅助信息DEM,通过选取其中的影像特征组合来确定分类方案,构建各波段组合的CART决策树,对MODIS影像进行分类,得到CART决策树的最优波段组合。结果表明,特征变量DEM、NDVI、EVI对分类结果贡献较大;将CART决策树的分类结果与其相对应的最大似然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可知,基于影像多特征的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能明显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2.
选取高分一号(GF-1)PMS多光谱影像,提取该数据的指数、共生矩阵纹理等特征与原始多光谱影像叠加,对叠加后影像进行随机森林分类并提取各波段重要性系数。根据重要性系数进行最优波段组合初选择,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佳指数法(OIF)选取土地覆盖分类最优波段组合,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对该组合进行土地覆盖分类,与传统的OIF最优波段选取结果进行分类精度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最优波段组合,最优波段组合为B2-B5-CON,与传统方法相比,在随机森林分类中总精度要高出20.49%。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通常是利用地物的波谱反射特征进行监督或非监督分类,分类结果由于"同物异谱、异物同谱"现象的存在,往往分类精度不高。而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作为表征地表覆盖状况的生物物理参数,已成功用于宏观尺度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使得分类结果有所提高,而对于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却少见报道。本文充分利用TM数据的多光谱特征,从中提取了植被指数NDVI、地表温度Ts、温度植被角度TVA和温度植被距离TVD这四种分类特征进行监督分类,通过对7种组合方案(反射率波段组合、NDVI与反射率波段组合、Ts与反射率波段组合、NDVI与Ts和反射率波段组合、TVA与反射率波段组合、TVD与反射率波段组合、TVA与TVD和反射率波段组合)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NDVI、Ts、NDVI和Ts、TVD作为分类特征参与到多波段地表反射率影像分类中,能够提高分类精度,而TVA、TVA和TVD的加入却没有改善分类结果;②总体分类精度受到训练样本与检验样本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Landsat-8 OLI影像的植被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池州市2014年OLI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30 m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在ENVI 5.1和ArcGIS 10.2软件的支撑下,对该区植被信息进行提取。通过对比原始波段组合、主成分分量组合和衍生波段组合的分类精度,确定植被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组合,并对植被提取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考虑NDVI、绿度指数和第一主成分的衍生波段组合植被提取精度最高,与该区已知的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植被覆盖度进行比较,精度达到89.16%。这说明该波段组合方案对于Landsat-8影像提取植被信息效果较好,可以为其他地区植被信息的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ETM+影像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以ETM+影像为数据源实现对贵阳市某城区的绿地信息提取。对获取的影像进行预处理,分别通过不同的方法:原始波段组合法、主成分分析法(PCA)、独立分量分析法(ICA)、归一化植被指数法(NDVI)及基于第一独立分量的实验室波段组合法,获取研究区的假彩色合成影像。将以上方法得到的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表明植被景观目视效果最好的是原始波段组合法。将得到的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第一独立分量的实验室波段组合法绿地信息提取精度最高,是一种有效的绿地信息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TM影像的城市绿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静  武文波  康停军 《测绘科学》2010,35(1):113-115
基于TM遥感影像,运用ERDAS,对某地城市绿地专题信息进行了提取。实验过程中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四种绿地信息提取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这四种方案分别为:原始波段合成法、主成份分析法、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法和实验波段组合法。将以上几种方案的图像进行反复比较,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植被景观目视效果最好的是NDVI植被指数法。对以上四种方法的彩色合成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利用目视判读的方法对TM影像的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由此可以看出实验波段组合法的精度最高,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绿地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粗糙集关于属性依赖性公式,本文给出一种定义遥感影像波段间相似度的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得到对高光谱遥感影像原始波段集合的模糊等价划分。在每个模糊等价波段组中,选择一个代表性波段完成对原始波段集合的初步降维。基于遗传算法并结合粗糙集理论,在降维后的波段集合中进一步进行的分类波段组合的优化选择。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高光谱遥感影像优化分类波段组合选择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高光谱遥感影像优化分类波段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粗糙集关于属性依赖性公式,本文给出一种定义遥感影像波段间相似度的方法,通过模糊聚类,得到对高光谱遥感影像原始波段集合的模糊等价划分,在每个模糊等价波段组中,选择一个代表性波段完成对原始波段集合的初步降维,基于遗传算法并结合粗糙集理论,在降维中的波段集合中进一步进行的分类波段组合的优化选择,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高光谱遥感影像优化分类波段组合选择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农业遥感数据处理中多光谱影像分割的精度,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农田信息提取的遥感影像分割算法:利用KMeans非监督分类算法和Fisher标准估算多光谱遥感影像中各个波段的权值,并将估算的波段权值应用到光谱合并计算中,能够较好地提高农田区域的分割精度,实现基于全局最优合并的区域生长算法,得到最优化的分割结果;从分割结果中提取基于区域的NDVI信息可以较为快速、准确地区分农田和非农田区域。实验结果说明:该方法的分割精度优于传统的全局最优合并算法和FNEA算法,并对遥感影像中旱田和水田的提取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遥感卫星的波段设置、信噪比及传感器观测角度等因素都会影响作物提取精度。为充分挖掘与发挥Sentinel-2卫星多光谱成像仪(MSI)与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在冬小麦信息提取方面的优势,本文以商河县为研究区,基于两数据源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特征组合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F)与支持向量机(SVM)对冬小麦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基于单一影像的最优Kappa系数与最优OA分别为0.89和95.13%,基于组合数据源的最优Kappa系数为0.92,最优OA为95.28%,两数据源组合的精度优于单一数据源提取精度;数据组合效果与分类器的性能有关,RF的Kappa系数相对于SVM分别提升0.04、0.20和0.11,OA分别提升2.41%、11.31%和6%,RF对冬小麦提取精度优于SVM。本文研究结果对于构建中高分辨率影像组合的典型农作物分类提取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综合多特征的Landsat 8时序遥感图像棉花分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多时相遥感图像分类大多拘泥于单一特征,本文基于多时相的Landsat 8遥感数据,开展了综合多特征的特征提取与特征选择方法研究。综合了NDVI时间序列、最佳时相反射率光谱特征以及纹理特征作为初始分类特征,并采用基于属性重要度的粗糙集特征选择算法对其进行特征约简。分类结果表明:(1)利用初始分类特征,分类的总体精度达到92.81%,棉花提取精度达87.4%,与仅利用NDVI时间序列相比,精度分别提高5.53%和5.05%;(2)利用粗糙集选择后的特征分类,分类总体精度可达93.66%,棉花分类精度达92.73%,与初始分类特征提取结果相比,棉花分类精度提高5.33%。基于属性重要度的粗糙集特征选择不仅提高了分类精度,同时有效降低了分类器的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12.
基于CBERS-02遥感影像的湿地地表覆被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BERS遥感影像多光谱数据,运用信息量、相关系数及OIF方法,分析了波段数据特征,获得了对影像数据的整体认识。 通过绘制地表覆被类型的样本均值光谱曲线,分析了多种地表覆被类型在5个影像波段中的光谱特征,得出了不同覆被类型在各波 段中的反射特性。基于典型地表覆被类型样本数据,分别针对影像的5个波段及第一主成分、归一化植被指数这两个重要特征,运 用盒须图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分异特性。运用Z-test统计方法,筛选出了区分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最优纹理特征。运 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开展了研究区覆被类型分类实验,验证了基于CBERS遥感影像进行内陆淡水湿地区地表覆被分类的可行性,丰 富了地表覆被信息提取方法,拓展了CBERS遥感影像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利用福建省福州地区ETM图像,在分析火烧迹地光谱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火烧迹地信息遥感快速提取方法。文中设置了4种提取方案,即监督分类法、NDVI参与的监督分类法、NDVI差值法及谱间关系法,最后,对提取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The extraction of urban built-up area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urban plan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drivers and biophysical mechanism of urban climate processes. However, built-up area extraction using Landsat data is a challenging task due to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spatially intermixed nature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LULC) in the cities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particularly in tropics. In the light of advantages and drawbacks of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Built-up Index (NDBI) and Built-up Area Extraction Method (BAEM), a new and simple method i.e. Step-wise Land-class Elimination Approach (SLEA) is proposed for rapid and accurate mapping of urban built-up areas without depending exclusively on the band specific normalized indices, in order to pursue a more generalized approach. It combines the use of a single band layer,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image and another binary image obtained through Logit model. Based on the spectral designation of the satellite image in use, a particular band is chosen for identification of water pixels. The Double-window Flexible Pace Search (DFPS) approach is employed for finding the optimum threshold value that segments the selected band image into water and non-water categories. The water pixels are then eliminated from the original image. The vegetation pixels are similarly identified using the NDVI image and eliminated. The residual pixels left after elimination of water and vegetation categories belong either to the built-up areas or to bare land categories. Logit model is used for separation of the built-up areas from bare land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was tested through the mapping of built-up areas of the Kolkata Metropolitan Area (KMA), India from Thematic Mapper (TM) images of 2000, 2005 and 2010, and Operational Land Imager (OLI) image of 2015. Results of the proposed SLEA were 95.33% accurate on the whole, while those derived by the NDBI and BAEM approaches returned an overall accuracy of 83.67% and 89.33%, respectively. Comparisons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his metho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NDBI and BAEM approach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quite reliable. The SLEA generates new patterns of evidence and hypotheses for built-up areas extraction research, providing an integral link with statistical science and encouraging tran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s to build robust knowledge and problem solving capacity in urban areas. It also bring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other practice-oriented fields to bear together in processes for identifying problems and analyzing, synthesizng, and evaluating desirable alternatives for urban change. This method produced very accurate results in a more efficient manner compared to the earlier built-up area extraction approaches for the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相似文献   

15.
基于TM影像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用金华市Landsat TM影像为研究的数据源,在归一化裸露指数基础上,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提取出非植被信息,通过图像二值化、叠加分析以及掩膜处理去除了低密度植被覆盖区域的噪音信息,自动提取了金华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归一化裸露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弥补了单一利用归一化裸露指数来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的不足,提高了提取精度,而且结果客观可信,是一种不经人为干预的、快速有效的提取城市建筑用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面向土地利用分类的HJ-1 CCD影像最佳分形波段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恒凯  吴立新  李发帅 《遥感学报》2013,17(6):1572-1586
环境一号卫星(HJ-1)CCD影像光谱波段较少,地物之间的准确分类识别有一定困难。采用分形纹理辅助地物分类识别是一种有效方法,而波段选择是提高分类识别精度的关键。本文以江西赣州定南县土地利用分类为例,采用双毯覆盖模型对HJ卫星CCD影像6类典型地物的波谱分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上的分形区分度差异构建了最佳分形波段选择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挑选出最佳分形波段来辅助土地利用分类,最后对分类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最佳分形波段选择模型能够综合权衡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上的分形区分度差异,利用挑选出来的最佳分形波段来辅助分类,其分类总体精度相对于原始影像分类提高了11.77%,相对于第1主成分分形辅助下的分类提高了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