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了地理国情普查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武汉市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 ;分析了城市地理国情普查的特点和要求,包括指标体系设计、组织领导机制、技术规程制定、统计分析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规划成果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叠置分析和形态指数测度方法,研究2004-2015年江门市主城区的空间形态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5年,江门市主城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以低速度和低强度的模式平稳增长52.06 km2,增长幅度达到40.91%,总体发展方向为东北向。(2)2004-2015年,江门市主城区的城市发展模式先外扩后内充,城市形态先离散后聚集,城市边界先复杂后简单。(3)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多源规划耦合分析的结果不容乐观。虽然部分耦合指数还比较高,均达到70%以上,但是建设用地规划完成率还不到60%,用地指标留存的形势颇为严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北京城区作为分析单元,充分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数据中的城区边界数据,分析计算研究区域的城市扩展面积、城市扩展速度、城市扩展强度、分形维数及紧凑度,从而对研究区域城市扩展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为区域发展规划、城市扩展分析、城市用地评价等进行评价。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该发展模式缩短了城市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距离,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已开发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城市的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4.
2013年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为了使普查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对北京市国土空间宜居性进行评价。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计算宜居性在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六个子系统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西城、朝阳和海淀区宜居性排在前三。通过研究,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对宜居性得分贡献最大,而公共安全与资源承载是宜居性最弱的两项,为了提高区域综合宜居性,需要格外重视这两方面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扩张是城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城市扩张规律对城市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以2015—2018年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数据整理与提取、计算城市扩张特征指数、提取城市格局变化、计算生态景观指数等处理,对研究区城市扩张和生态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武汉市从快速扩张阶段逐渐减缓,紧凑度逐渐下降;中心城市扩张主要以种植土地破坏为代价;远城区快速扩张主要以林草面积减少为代价;在生态指数上,各生态景观类型破碎度均有下降,但水域面积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6.
兰州新区自2012年8月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区之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本文从绿地/水面覆盖情况、道路通行能力、公园服务能力、居住适宜性分析等方面,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对兰州新区建成区内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相关地表覆盖类型的属性特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中相关控制指标,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有效应用,及进一步对其进行定量化和空间化的动态监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同时承担地理国情普查和地名普查的部分测绘部门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该文论述了地理国情普查与地名普查的特点、目的与内容,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都具有空间性和时态性,普查对象相同,成果形式也有一定共性。地理国情普查与地名普查内容有一定程度交叉,但两者在目的、周期、所用底图、内容、技术及分类和成果形式上具有差异性。建议两者取得成果数据应相互核对、利用、借鉴,达到集成创新,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9.
国家于2013~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对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普查.为充分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作用,开展与其他普查或调查成果的对比分析,对检验地理国情普查预期成果的应用效果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以辽宁省锦州北镇市为例,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及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比较,从普查(调查)方法、要求、定义、指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两者普查(调查)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孙健 《北京测绘》2018,32(2):193-195
随着RS技术和GIS技术的发展,景观格局分析的方法也越发完备,应用该方法来分析城市、森林、农田以及湿地等景观格局已经成为了取得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以我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为依托,以辽宁省某农业大县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进行重分类来获取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状况,然后计算研究区的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来实现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地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作用,选取北镇市进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植被覆盖的对比分析,找出二者的差异性并分析原因,验证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适用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一直受到相关行业的关注。本文对某市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与国土二调成果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下一步地理国情普查中数据时点核准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利用比值变换融合、高通滤波融合、改进IHS融合、小波变换融合和基于主分量变换等图像融合方法对IKONOS多光谱影像和IKONOS全色影像进行融合,结合地理国情普查的地表覆盖类型,对比融合后影像的特点,并分析评价对比结果,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选用合适的融合方法生成效果较好、地物清晰的遥感底图,从而为提高解译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东莞市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模型,对东莞市建成区14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间东莞市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以耕地和构筑物的面积变化最为活跃,研究后期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减缓趋势;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东莞市建成区内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309.23、332.39、350.15、357.94。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数据源。本文结合宁夏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详细阐述了普查试点生产过程中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信息的提取方法,并对生产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孟德舒 《东北测绘》2014,(6):182-183
地理的国情是一种可视化和空间化的基本国情信息,开展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是提升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的一项重要的举措。根据国务院总体的安排部署,自2013年起我国全面开展首次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相关情况,提出了保障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成果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能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国情普查是采用空间化的方法反映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为政府提升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及优化各类资源的配置提供依据。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获取真实、准确、可靠的地理国情成果的有力保障。本文介绍了地理国情普查质量控制体系设计出发点、内容及其效果,对未来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影像解译是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影像解译的结果直接影响作业质量、效率.本文选择东南沿海地区具有典型特征的影像,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地理国情普查实践,分别采用目视解译、自动解译和人机交互解译三种方法进行解译,从解译精度、效率、应用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三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三种解译方法各具优势和不足,解译结果与影像质量、辅助数据质量、地形复杂程度、地物种类等有密切关系,在实际地理国情普查过程中须综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全面准确地掌握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支撑宏观决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具有历史性和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通过论述江苏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目的意义、对象任务、主要内容、技术路线、主要方法以及质量控制,初步探索了江苏省地理国情普查的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李攀  杨小琴  杜鑫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4):6-10,I0002
介绍了系统架构、功能设计、关键技术和系统实现等内容,探讨了西藏地理国情普查在线服务系统的建设情况。系统的建成实现了西藏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统计数据成果、专题数据成果的综合展示和在线服务应用,为西藏自治区政府、行业等提供了重要地理信息服务能力,也为后期的普查成果深度开发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