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收集山西省数字台网记录的深源远震S波,采用S波理论波形拟合的方法,获得了山西省境内共6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速度结构. 结果显示, 该省区域内地壳厚度普遍较厚,其中4个台站地壳厚度均在40 km以上;同时地壳均为高低速层相间结构,且不同地区的台站呈现不同的速度结构特征,同一构造区域周围的台站显示了区域相似的特点.最后,结合多次中小地震的优势深度层位,讨论了多震层与高低速层结构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全波形反演方法利用叠前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重建地下速度结构,具有揭示复杂地质背景下构造与岩性细节信息的潜力.根据研究需要,全波形反演既可在时间域也可在频率域实现.频率域相对于时间域反演具有计算高效、数据选择灵活等优势.近十几年来频率域全波形反演理论在波场模拟方法、反演频率选择策略、目标函数设置方式、震源子波处理方式、梯度预处理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进展.目标函数存在大量局部极值的特性是影响反射地震全波形反演效果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如果将Laplace域波形反演、频率域阻尼波场反演、频率域波形反演三种方法有机结合,可以降低反演的非线性程度.  相似文献   

3.
对南海及邻区中国数字地震台网4个台站接收到的328条长周期地震记录的面波波形进行分块波形反演.分块波形反演把大尺度的优化问题转化为小尺度的优化问题,采用非线性优化方法求解,从而得到南海及邻区22网格划分、从地表深至430km 的地壳上地幔三维S波速度结构,并用检验板法进行了分辨率分析.结果表明,海域、岛弧和大陆在速度分布、岩石圈和软流圈存在明显的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理论波形与实际波形拟合方法 ,测定了发生于2019年10月12日22时55分26秒和24秒的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S5.2级地震(主震)及其ML4.2级前震的矩震级,得到主震矩震级为MW 4.7、前震矩震级为MW 4.2。  相似文献   

5.
非弹性的表面波大尺度波形反演的理论方法以如下三方面提出的。(1)计算本征值和本征函数可获得第一阶的频散参数,并把体波的复数形式和波能的吸收引入非弹性中,(2)根据弗拉尔和斯奈德的理论方法,计算了非弹性表面波的激发和合成地震图,球阶非弹性用频散的计算按Biswas-Knoppof公式被变换成平滑的弹性形式,(3)使用自伴微工子导出关于模型参数的波形Frechet导数,然后应用非线性反演拟合波形。  相似文献   

6.
瑞雷面波,又被称为地滚波,具有强能量和频散特性.面波对地下介质中横波速度十分敏感,利用面波测量浅层剪切波速度结构,已经在浅表勘探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瑞雷面波波场的F-K域全波形反演方法,成像近地表横波速度结构.首先对地震数据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至F-K域,以F-K域振幅谱数据构建目标函数,降低了面波波形反演的非线性;通过对目标函数的迭代求解,得到最优的反演速度模型.并且,采用从低频到高频的多尺度反演策略,减小了面波波形反演中对初始模型的依赖,缓解了周期跳跃的问题.为了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对水平层状模型、横向变速模型及异常体模型的横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显示,F-K域面波波形反演方法能够有效的对近地表横波速度模型进行重构,得到高分辨率的近地表速度成像.  相似文献   

7.
初至波走时反演难以得到复杂的地下构造,而早至波波形反演在处理远偏移距地震记录时易产生周期跳跃现象,只能利用近偏移距数据进行反演.但近偏移距的早至波所携带的信息较少,难以实现对地下介质的高精度速度建模.为解决上述问题,并充分利用远偏移距的早至波信息,本文提出基于初至波波场重构的早至波反演方法.该方法将早至波波动方程作为惩...  相似文献   

8.
1998年5月4日台湾东南海域Ms7.7强震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淑田  徐永林 《中国地震》1999,15(2):178-183
1方法和资料简介本文用的方法涉及内容较多,马淑田等(1997)曾作过简单介绍。从一系列文献中(Gilbert和Masters(1989),Gilbert和Dziewonski(1975),姚振兴等(1991),纪晨等(1994),Pres等(1992...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利用不同震中距范围(3°—90°)的长周期P波记录资料,通过波形拟合和反演确定地震矩张量的方法.在求解过程中,不引入矩张量的迹为零这一约束条件.有6个独立分量的地震矩张量解可分解成各向同性部分、最佳双力偶和补偿线性矢量偶极.文中给出了发生在中国的5次6级以上地震的地震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在一些地震的震源过程中存在不可忽略的体积变化.  相似文献   

10.
使用ISOLA波形反演方法,对2010年1月15日濮阳4.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为:节面A:走向63°,倾角89°滑动角134°;节面B:走向153°,倾角44°,滑动角1°;标量地震矩1.0×10^15N·m,震源深度5km。研究发现,由于使用相对简化的速度模型,波形拟合程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而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1.
上地幔顶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上地幔顶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上地幔项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研究的各种方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上地幔顶部折射波的研究工作和成果,阐述了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宝国 《华南地震》1995,15(1):43-48
波动的图形仿真技术的正问题和反问题的解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这项技术在地震工程界应用得还非常少,本文简要介绍了作为波动图形仿真基础的计算机图形学和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以及常用方法,这些概念及方法有助于工程界人士方便地掌握绘制图形与制作动画的要领。  相似文献   

13.
影响面波勘探精度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家富  段永康 《地震研究》2000,23(3):333-338
分析了影响面波勘探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计算面波相速度的精度问题,讨论了常用测量台间以相速度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并提出通过测量台间格林函数进行相位校正,以得到两台之间的精解相位。以合成的高频理论地震图作为记录信号,并在理论地震图上叠加了20%的随机噪声,利用这些方法分析理论信号,数字实验表明:在相干频率范围内,格林函数方法能够精确测量台间相速度,而互相关法和窄带通滤波互相关法所得结果较为离散。  相似文献   

14.
周兵 《地震研究》1991,14(4):401-408
本文论述了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参数描述和主要证据,以及与地球动力学的关系。并就近几年来国外利用地震面波研究上地幔各向异性的重要成果和主要方法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5.
混合域单程波传播算子及其在偏移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地震波的单程波传播方程为基础,利用算子近似展开的方法推导出了当前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裂步Fourier、Fourier有限差分和广义屏传播算子的一般形式及其近似式.讨论了它们间差异、相互关系以及他们的特点,最后给出了基于裂步Fourier、Fourier有限差分和广义屏传播算子的偏移成像方法时Marmousi模型的偏移成像结果,以说明它们间的优劣与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6.
龙思胜  张铁宝  龙峰 《地震学报》2005,27(5):561-568
深入分析了现有的三次样条拟合方法,指出ldquo;拟合过冲rdquo;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新的三次样条拟合方法和正弦函数拟合方法. 这两种新拟合方法都具有消除ldquo;过冲rdquo;现象,拟合函数连续、一阶导数连续、计算简便、计算量小、易于操作等优点. 同时,指明了ldquo;端点飞翼rdquo;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种处理资料曲线的端点问题的技巧. 该技巧能够在不改变资料曲线的条件下消除ldquo;端点飞翼rdquo;现象. 拟合新方法和新技巧能结合运用,得到完全没有ldquo;拟合过冲rdquo;和ldquo;端点飞翼rdquo;的拟合曲线,为时序曲线固有模态函数分解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平安台地温,电磁波观测点基本概况以及该点地温与电磁波在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地震前的短临异常特征,初步探讨了异常形成的机理,认为平安台2种观测手段互初性好,有一定的映震能力,利用其同步异常信息对一定范围内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天然地震研究地壳Q值的方法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震波衰减品质因子(Q值)的含义及其研究意义出发,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天然地震的体波、尾波、Lg波开展地壳介质品质因子Q值研究的方法和动态,阐述了各种方法的方法原理及应用范围等,并展望了利用天然地震研究介质Q值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The young water fraction of streamflow (Fyw), an important hydrological variable, has been calcu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or a monsoon-fed coastal catchment in northern Vietnam. Oxygen stable isotopes (δ18O) from six river sites in the Day River Basin (DRB) were analysed monthly,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December 2018. River δ18O signatures showed sine wave variability, reflecting the amount effect and tropical (dry-rainy) seasonality of the region. The δ18O composition of precipitation ranged from −12.67 to +1.68‰, with a mean value of −5.14‰, and in-streamflow signatures ranged from −11.63 to −1.37‰ with a mean of −5.02‰. Fractions of young water (Fyw) were calculated from the unweighted and flow-weighted δ18O composition of samples. Unweighted Fyw ranged between 29 ± 8% and 82 ± 21% with a mean value of 51 ± 19%, and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flow-weighted Fyw (range between 33 ± 25% and 92 ± 73%, mean 52 ± 36%). Both unweighted and flow-weighted Fyw were highest in the middle of stream and lowest in downstream sites, capturing the impacts of landuse changes, hydrology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catchment. Our calculations imply that more than a half of rainwater reaches the DRB river mainstream within the first 3 months. The Fyw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global average (of one-third) and insensitive to discharge due to the combination of a humid catchment with high rainfall, low storage capacity, flat landscape and an intensive drainage system in the DRB. Also the low discharge sensitivity of Fyw in the DRB implies that the regional hydrology is severely altered by humans.  相似文献   

20.
A new method for modeling wave propagation is described here, its application is discussed, and its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correlation and unit impulse response methods. The method uses spectral analysis by minimizing the mean square values of the system input and output when subjected to a constraint, and is effective in detecting arrival times of incident and reflected waves and in revealing their relative amplitudes as well.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simple models and to the strong motion records obtained at the TTRL (Koto-ku, Minamisuna) and Chiba vertical arrays during three earthquakes in Japan. The travel times evaluated by the NIOM method agree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geophysical measurements of S-wave velocity at the sites. The method is also effective in showing the amplification property of shallow layers at the TTRL and Chiba 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