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6,(12)
正被誉为"东方之珠"的香港是一个充满奇迹和神话的城市,在当今的世界上,香港有世界级的建筑、快节奏的生活、时尚摩登的娱乐享受、中西交融的文化魅力,无不凸显出这座城市的惊艳魅力。在香港,既可以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可以获得商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享受;既可以沉浸在摩登社会的物质享乐中,也可以重温旧时代的朴真生活方式。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香港还拥有众多举世罕见的地质奇观,是世界地质公园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10)
<正>当下中国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变成失地农民。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大量土地被征用后必须做好补偿工作,更要考虑到失地农民今后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  相似文献   

3.
<正>自第四次科技革命开始以来,矿产资源,尤其是关键矿产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碱金属铯(Cs),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化工、生物、医药、物理、电子器件和特种玻璃等传统领域以及航空航天、新型能源和信息科学等新兴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将其列为关键矿产、日本将其列为战略性矿产、加拿大将其列为关键矿产。中国也已将铯确定为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  相似文献   

4.
地震发生后,由现场调查得到的烈度通常称之为宏观地震烈度。200余年来,烈度在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社会灾害学等领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烈度各个时期的内涵、应用及其变迁和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论述与讨论。论述了烈度曾经是地震学家研究震源特性、地震活动性和危险性等最有用的工具;阐述了烈度在地震工程、抗震防灾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诠释了烈度在社会灾害学领域的拓展;同时简略地解读了新的对于烈度的不同表达形式。目的是与大家共同认识和讨论烈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宏强 《地球》2015,(4):26-27
<正>现代社会大力提倡低碳环保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健康的环保生活方式,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关注一下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已经大不如以前,环境是我们生活的根本,我们的家园自己不去维护,还有谁能够去维护呢?中国人口众多,环保意识在很多地方还是非常的落后,我认为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没有宣传位,很多  相似文献   

6.
冯锐 《中国地震》2018,34(2):172-206
随着西方科学在清朝末年的传入,中国近代地震学逐渐发展起来,可大体划分为与历史背景相关的3个阶段。1918年之前为第1阶段,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科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以中外传教士为主体的零散性地震研究;第2阶段以新文化运动为开端,中国科学社和专业学会出现,围绕海原地震开展了地震地质研究,取得了地震的救灾经验和深刻教训;国民政府期间为第3阶段,中央研究院和专业研究所建立,地震学进入以科研体制为依托的幼年发展阶段。其间,人员伤亡万人以上的大地震有3次,分别为1920年海原地震、1927年古浪地震和1933年叠溪地震。科学前辈们的艰苦奋斗为抗战胜利和民族独立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集结“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为主题的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的11个论题,梳理了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领域的四大关键问题:(1)古大陆、古环境、古构造及中国(东亚)古大陆的形成;(2)中国大陆增生与碰撞造山系的造山过程;(3)中国大陆的盆.山体系及近海新生代盆地的形成演化;(4)中国大陆的现代地壳活动及深部结构.综述了中国(东亚)大陆在长期地质历史中的聚合、裂解、碰撞和造山的过程,突显中国大陆构造体制的长期性、复杂性、叠置性、再造性和与洋.陆转换的成因联系.中国(东亚)三大构造域的关系、地体边界的超高压变质带和深地幔作用、印度/亚洲碰撞和青藏高原的隆升、近海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大型断裂与地震、华南大地构造等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领域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3,(8):22
正前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避免地要与海结缘。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离不开辽阔的海洋。传统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国家,这与自古以来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的自然生产有关。这种生产的整个过程可以在自家一亩三分地里完成。从世界范围看,近代以来先后崛起的世界强国无一例外都是海洋国家。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强国,是因为他们利用海洋,在越来越广的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变革,它作为人类社会信息发展的产物,以"信息风暴"为预测变革手段的发展模式,正在改变并决定着人类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所具有的各项功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未来的格局.然而,人们尚需要深刻地认识到它在科技创新中的潜在响应.基于当今报刊业广泛发表的科研、信息、管理等领域的相关论述,通过分析认为必须统一在一个有机的平台上进行深刻理解:1)大数据的定义与属性和对大数据的发展的理解;2)当代大数据隐含在科学与技术中的新内涵;3)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大数据响应;4)大数据催促地球科学的创新再生;5)大数据转化与现代农业和大生物学;6)大数据在科技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7,(10)
<正>9月23日,201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主题论坛在天津市梅江会展中心召开。本次大会以"弘扬丝路精神,共促矿业繁荣"为主题,围绕全球矿业形势与政策、矿业投资与金融、矿业勘探与开发、矿业绿色发展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在主论坛上,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发言表示,能矿资源领域的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贸易的优势领域。在过去十年当中,中国与丝  相似文献   

11.
金星宇 《地球》2014,(6):36-39
土地是农业文明的根本,而农业文明正是中国绚烂文化的摇篮,自古以来帝国的兴衰、朝代的更迭、文明的进步都与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这块特定的"土壤"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这不仅体现在农业文明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本身也反过来加强了农业文明在国家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具有毁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于震后严重受损的地区,设计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提出基于微粒群算法对城乡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研究。将退火算法的微粒群理论与城乡地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相结合,在约束条件较多的情况下,将应急避难场所视为一个粒子,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创建目标函数,从而实现对城乡住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模规划设计;其次设计应急场所的内容与位置模型,集合城乡需求点布局的影响因素,修建不同的应急场所设施点,并以覆盖全部需求点为目标,实现应急避难场所的整体规划。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所提微粒群算法具有较好的规划效率,可保证规划后的城乡住区在受到地震侵害后,受灾人群有即时的可避难场所,为人们的震后生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李明明 《地球》2013,(9):46-49
正难以控制的碳排放背后,是人类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如果人人都认为"物质享乐是好的,追求物质享乐是正当的",人类最终会因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灭亡。经济结构之所以必须调整,是因为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失效。这种旧模式在以往表现出的"高效率"是建立在对资源的过度攫取上,其中包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攫取。因此,经  相似文献   

14.
建设韧性城乡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地震多发、灾害严重,迫切需要提升抗震能力,实现韧性城乡的建设。本文围绕建设韧性城乡的技术途径,梳理了工程抗震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阐述了韧性城乡的提出背景。基于震害类比、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工程结构抗震能力“散”、“脆、”偏、“单”评估法,指出应以“整而不散”、“延而不脆”、“匀而不偏”、“冗而不单”的传统抗震技术及隔震与消能减震新技术作为实现韧性城乡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1992~2005年云南地震灾害及其对农村民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了1992~2005年中国大陆与云南境内破坏性地震灾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对云南与中国大陆同期地震灾害及其损失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云南地震灾害和灾害损失的特点;统计了云南地震灾害城乡分布情况、农村民居破坏面积以及因农居的地震破坏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析了地震灾害对农村和农民的危害性,并讨论了农居破坏带来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16年6月1日实施的修订国家标准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哈尔滨市城区由Ⅵ度上升为Ⅶ度。郯庐断裂带北部的依兰—伊通断裂上的通河县、方正县地震烈度由Ⅵ度上升为Ⅶ度和Ⅷ度的高烈度区。哈尔滨市的城乡工程性震害防御能力已经明显不能满足要求。本文在分类抽样调查该区域城乡在用的20世纪与本世纪的建设工程的状况,讨论区域建设工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伍国春 《地震学报》2012,34(3):408-414
灾害作用于人类社会后成为灾难, 从而兼具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本文侧重灾害的社会属性, 分析日本近现代地震灾害的社会影响趋势变迁, 指出日本在不断总结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防灾减灾体制, 其防灾减灾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生活方式日益城市化, 灾害越来越具有多样性、 连锁性的特征. 在日本, 地震后的核安全不是新问题, 但是由于缺乏前瞻性以致核危机扩大. 日本的经验提醒面临社会急剧变迁的我们, 防灾减灾需要考虑到社会变迁的前瞻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蓝颖春 《地球》2014,(4):62-65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全球城市体系已经把世界相当紧密地联结为一体,城镇化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伴随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城镇化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世界各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体制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震生活对策系指地震事件发生之前和之后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济生活、民政等工作,以及所采取的一系列物资保障、措施和办法。其主要内容涉及食、喝、衣、用、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物资及其保障;孤、老、幼、残的社会救济和鳏、寡新组家庭安置等问题;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系的生命线工程(饮用水管线、交通运输网络工程等);以及震后商品物资的调拨储运供销及其相互间运筹安排和货币流通出现反常现象及商品动态等。本文包括四个部分:生活物资保障在地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生活物资保障要适应地震特点的要求;及时地实施地震生活对策(这是本文的主要部分,又分为震前生活对策、震后紧急生活对策和震后生活对策);以及加强地震生活物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3月24日晚,"开启我的60+生活‘地球一小时’"北京主场落地活动在鸟巢文化中心举行。当晚8点30分,北京鸟巢、水立方及深圳海岸城等全国各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熄灭了灯光,通过具有视觉性象征意义的熄灯仪式,再次向公众传达了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号召和激励更多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政府等社会各界采取环保行动,从减少塑料、减少一次性日用品、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5个方面做起,开启"60+"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