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2/3;为地球制造50%的氧气;为30多亿人提供食物;吸收了30%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然而,人类活动却威胁着这一独特的生态环境,我们也并不熟悉海洋中的许多奇妙且神秘的物种。我们对海洋世界进行着无止境的剥削,使得海洋生态每况愈下。今年3月3日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首次聚焦海洋物种,主题是"水下的生命:为了人类和地球",旨在让人们了  相似文献   

2.
正3月7日,美国,旧金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携手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e Bay、Google、Microsoft等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科技和社交媒体公司,利用网络平台和移动端应用App,共同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来自北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21家互联网公司齐聚一堂,宣布成立第一个"打击网络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全球联盟"(联盟)。作为联盟成员,各大科技公司承诺将齐心合力,到2020年,争取将其线上平台出现的非法野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5,(4)
<正>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该活动最初在1970年的美国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发起,随后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宗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  相似文献   

4.
《地球》2021,(3)
正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为保护地球这一人类共同家园而设立的节日。"世界地球日"活动最早始于美国,至今已经持续超过50年,中国也于1990年正式参与到这项保护地球的活动当中。目前,以倡导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为使命的世界地球日活动已经在全球普及,围绕这项活动的文创产品也层出不穷,许多国家还发行了主题纪念邮票。通过这些邮票,我们可以梳理和窥探地球日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5,(10)
<正>从地质遗迹的保护到地质公园的建立,世界地学工作者们历经了长时间的努力和奋斗。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由此拉开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序幕。同年在巴黎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17届大会,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旨在各成员国将本领域内具有世界保护意义的地点纳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国际合作,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7,(4)
<正>1970年4月22日(星期三)为第一个"地球日",那一天的首次"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活动,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从那以后,"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1月28至29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国际节能环保协会(IEEPA)和世界动物保护协会(WSPA)、全球立法者组织(GLOBE)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世界环保大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开幕并举行多场次活动,世界各国代表及社会各界七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月29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以及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象牙禁贸被各界誉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此次活动共110位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代表主要来自国家林业局,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外交部,海关总署和森林公安等政府机构、象牙雕刻企业、学术机构和商业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NGO)驻华代表机构。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7,(7)
<正>在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馆和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的支持下,2017年6月,国家林业局、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濒管办)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在纳米比亚和津巴布韦分别举办了两场面向在非中国公民的部长级宣讲会,旨在提升其野生物保护意识,远离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6,(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条定义的"自然保护区"为"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第十一条规定:"其中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7,(9)
<正>8月1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联合主办的"守望深蓝"公众演讲活动,在北京77剧场举行。来自WWF、MSC、CCFA、媒体、驻华使馆及商会、零售商、电商、酒店等150多位嘉宾参与活动。作为今年"可持续海鲜周"的收官之作,"守望深蓝"公众演讲活动旨在通过分享海洋保护策略,探讨全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9,(4)
正"世界森林日",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英文是"World Forest Day"。这个纪念日是于1971年,在欧洲农业联盟的特内里弗岛大会上,由西班牙提出倡议并得到一致通过的。同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予以确认。以引起各国对人类的绿色保护神--森林资源的重视,通过协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  相似文献   

13.
正"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这是今年中国"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自1970年4月22日举行第一次活动以来,到2016年已经是第47个"世界地球日"了。国土资源部将今年4月17日~23日确定为第47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7,(5)
<正>"世界地球日"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产生的。1970年4月22日,美国首次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如今,"地球日"的庆祝活动已发展至全球192个国家,每年有超过10亿人参与其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间环保节日。今年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世界各国都举办了各种宣传推广活动。中国从20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5,(3):61
<正>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但是,现代社会的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活动和城市化的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20,(6)
正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被称为"国宝"。它们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这圆滚滚的"国宝",体态丰腴,头圆尾短,憨态可掬,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历史上,大熊猫曾在我国广泛分布。受人为活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大熊猫的栖息地明显碎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7,(2)
<正>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在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会举行各种宣传活动,来推广湿地保护和生态环保的理念。到2017年的2月2日,已经是第21个世界湿地日了。这一天,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人,都不妨重温一下关于湿地的知识,一起呼喊一声"爱护湿地"的口号,一起聊聊关于湿地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17,(12)
<正>互联网几十亿的用户数量和当前网络非法野生物贸易的规模为打击网络野生物非法贸易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挑战。11月22日,第一个由中国互联网企业发起的"打击网络野生物非法贸易"互联网企业联盟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由三大知名互联网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发起,联合其他8家互联网企业共同加入。据悉,互联网企业联盟的成立得到了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濒管办)、国  相似文献   

19.
韩松 《地球》2011,(9):91-93
野骆驼之灾 澳大利亚有着全世界最严厉的野生动植物交易法,本土野生动植物产品的捕猎和出口受到严格控制,但与此对比让人咋舌的是,近几十年以来,澳大利亚一直忙于捕杀兔子、狐狸、鲤鱼、甘蟾蜍等,比如最近,澳大利亚政府正拟屠杀上百万野生骆驼。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5,(7)
<正>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每年的6月25号是全国土地日,今年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将全国土地日主题定位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视与关注。6月23日,"新常态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新与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新常态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新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