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结构混合试验综合了数值模拟和试验加载的优点,是研究结构动力反应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混合试验方法和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为了跟踪并把握混合试验的国际前沿动态,本文对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上关于混合试验的论文进行总结梳理,从逐步积分算法、试验加载控制、试验系统架构、试验误差控制和混合试验的应用等方面分类阐述结构混合试验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结构抗震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结构抗震技术已经能够满足三水准设防的性能要求,但是近年发生的数次大地震中,均表现出新的震害特征——非结构构件的严重震害。结构内部的非结构构件的严重损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长久的功能丧失,因此非结构构件基于性态的抗震研究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16WECC会议上投稿的有关非结构构件的论文,主要包括:非结构填充墙的研究、非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的研究以及采用楼面反应谱法计算非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总结了非结构构件热点研究方向并给出了未来发展趋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长周期地震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长周期地震动研究的主要方法,即经验统计方法和震源模型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对长周期地震动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工程地震动模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地震动时程输入是结构抗震设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工程地震动模拟则是确定输入时程的主要方法.以研究满足工程需要的地震动模拟技术为宗旨,阐述了工程界合成地震动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地震学方法的工程应用,并总结出相关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最后结合工程应用的特点,对工程地震动合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7.
空间相关地震动场模拟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小军  赵凤新 《地震学报》1997,19(2):212-215
空间相关地震动场模拟的研究李小军赵凤新胡聿贤(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主题词场地条件生命线系统地震动场相位差谱重要性极高的生命线系统工程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其空间分布与延伸性.在同一次地震下,这类结构各部分受到的地震荷载将不同....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强地震动记录特征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温瑞智 《地震学报》2016,38(4):550-563
本文概述了我国强地震动台网的发展历程, 总结了唐山地震的强地震动记录特征和2007年以来我国数字台网获取的强地震动记录特征, 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发生的几次典型破坏性地震的强地震动记录特征. 结果表明: 我国近场地震动记录体现了近场的方向性效应、 上/下盘效应、 速度脉冲、 局部场地效应等多样性特征, 可以进一步服务于地震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近断层区域工程结构有特殊的破坏作用,是造成近断层区域震害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开展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研究对揭示近断层区域工程结构的地震破坏机理、开展抗震设防以及抗震设计具有重要价值.速度脉冲的有效识别是关键环节,主要历经定性、半定量、定量的过程.其中定量识别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可批量处理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然而目前定量速度脉冲识别方法尚未有统一的、明确的判别原则.本文从识别条件、基本原理、关键步骤、应用范围等方面系统总结并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三类定量速度脉冲识别方法,即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速度脉冲识别方法、基于能量的速度脉冲识别方法以及多速度脉冲定量识别方法,并推荐了这三类方法中的代表方法,分析了其优缺点.分析指出速度脉冲识别方法的不同,本质是速度脉冲主要特征波形的提取手段以及量化的判别标准的不同.各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但由于速度脉冲记录波形的不稳定性,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识别率.此外,现有的定量识别方法都是基于信号处理方法和脉冲特性基本原理,并未考虑速度脉冲产生机制.因此需要综合上述三点来综合判别速度脉冲,形成完善的脉冲判别体系.最...  相似文献   

11.
余聪杰  孙静  沈军 《内陆地震》2013,27(1):92-96
介绍了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所用地震动时程记录的选择方法,并探讨目前地震动选择方案的合理性。介绍了震级、震中距和持时等因素在地震动时程选择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根据其基本原理及应用实践指出了其优缺点,并对这些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宽频带地震动混合模拟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晓丹  陶夏新 《地震学报》2012,34(4):571-577
从发展现状、 主要研究成果和可探讨问题等方面, 对宽频带地震动混合(hybrid)模拟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首先介绍了混合模拟方法的发展历程, 从高频段模拟技术、 低频段模拟技术和宽频带合成技术及交叉频率等方面, 介绍了混合模拟方法的研究现状; 随后介绍了混合模拟方法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的改进, 包括随频率变化的辐射因子、 非线性场地放大因子、 多重S-S波散射理论等; 最后, 对混合模拟方法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赵晓芬  温增平 《地震学报》2022,44(5):765-782
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研究对揭示建筑结构的破坏机理、开展抗震设防以及抗震设计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对速度脉冲成因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探讨了区分方向性效应速度脉冲和滑冲效应速度脉冲的思路;其次,系统地介绍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识别方法,评述了各种脉冲识别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基于速度脉冲特性,探讨了前方向性效应对速度脉冲特性的影响以及速度脉冲对反应谱的放大作用;最后,对速度脉冲型地震动输入方法以及对结构响应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探讨了速度脉冲型地震动输入的关键问题。基于丰富的理论研究,未来对于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研究工作应当充分结合实际工程需求,推进理论成果的规范标准化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4.
动力吸振技术属于结构控制技术,从最初的变刚度调谐被动质量阻尼器逐步发展出主动半主动控制、惯性质量调谐等多种原理机制,兼容新型耗能方式的广义动力吸振技术。16WCEE会议中,这些原理和形式的应用都有多方面体现,且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无论是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还是新建筑的抗风抗震,科研人员在形式和设计等方面都积极创新,为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拓了新的空间。本文即对16WCEE的这些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成传统的TMD/TLD,惯性质量TMD(TMDI),变液动质量吸振器(VMD),半主动控制TMD,带放大装置的吸振器等五类,介绍了最近该技术的工程背景,设计思路,技术原理及应用效果等,为国内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场强地震动合成方法研究及地震动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近场强地震动合成方法的研究,采用随机有限断层法合成了沈阳地区近场强地震动,将得到的断层附近加速度时程结果与已有的采用混合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认为这一合成地震动的方法在重大工程选址以及缺乏强震记录地区开展抗震设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典型的加速度图和速度图,得到了强地面运动和反应谱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考虑了以下几种关系:地震动各分量振幅间的关系;各分量振动周期间的关系;地面振动参数及其反应谱相应参数间的关系;各分量反应谱对数空度之间的关系,加速度、速度,位移脉冲宽度间的关系。本文揭示了NIS采用的建筑规范和某些实际关系的不一致性,还估计了动力系数对阻尼的依赖性。从这些估计中可以得知,利用反应谱得到的地震裂 精度与使用振幅  相似文献   

17.
竖向地震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25  
本文以国内外数十次地震(ML≥5)的近场自由地表加速度记录为基础数据,进行近场加速度峰值比的统计分析,并着重对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竖向地震动反应谱特征进行研究。统计结果表明,竖向与水平向(V/H)加速度峰值比与震源距相关,随震源距增加,比值降低;竖向反应谱及竖向与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比是周期的函数、并与场地条件及震源距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辽河特大桥项目进行了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合成的研究。在单点地震动合成的基础上,引入相干函数反应空间各点的相干性,用视波速反应行波效应,并通过matlab来实现。对4个输入点,进行了地震动合成。合成地震动反应谱与目标反应谱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9.
非平稳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在现有的非平稳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合成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修正随机相位角,使生成的多点地震动在局部场地上具有收敛性。给出了未知和已知相位差谱统计规律2种情况下非平稳多点地震动的合成方法。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实际地震纪录的空间相关多点地震动合成方法。这些方法可用于大尺度结构的多点输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核电厂和一些重要的工程结构遭遇地震时,采用合理的地震动阈值作为报警和关停的,可以有效减少工程结构破坏引起的风险。研究介绍了累积绝对速度(CAV)等相关变体参数的定义及其来源背景,论述了相关参数在地震工程研究中的应用。选取集集地震和汶川地震的地震动和烈度数据,探讨了CAV与结构破坏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峰值地震动加速度(PGA)和标准累积绝对速度(CAV STD)与烈度的相关性,以及表征结构初始破坏阈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CAV STD和PGA均与烈度有正相关性,不同的地震,同一烈度对应的平均PGA和平均CAV STD有较大差异,而且烈度7度区的PGA和CAV STD作为判别结构初始破坏的阈值的可靠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