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7,(7)
<正>WGDC被誉为"中国空间信息产业的创新风向标盛会"。6月13日,由泰伯网主办、主题为"空间大数据的崛起"的WGDC2017,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泰伯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玉璋表示,空间大数据是大数据与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体。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几乎所有大数据,都需要而且可以与地理信息数据紧密融合。由此,空间大数据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给政府用户、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提供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变革,它作为人类社会信息发展的产物,以"信息风暴"为预测变革手段的发展模式,正在改变并决定着人类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所具有的各项功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未来的格局.然而,人们尚需要深刻地认识到它在科技创新中的潜在响应.基于当今报刊业广泛发表的科研、信息、管理等领域的相关论述,通过分析认为必须统一在一个有机的平台上进行深刻理解:1)大数据的定义与属性和对大数据的发展的理解;2)当代大数据隐含在科学与技术中的新内涵;3)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大数据响应;4)大数据催促地球科学的创新再生;5)大数据转化与现代农业和大生物学;6)大数据在科技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伟  余祥正 《地球》2019,(9):101-101
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地理信息数据领域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地理信息数据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整个地理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技术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为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是当今的热点,是各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或特征,正逐步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数据的深度挖掘.通过丰富的时空动态数据分析,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事物间相互作用的巨大可能性.因此,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将对全球人类生活、科技、经济、文化及政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对大数据应用研究做出了重大部署.大数据的核心是积累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大数据案例表明,通过提高人们自己的特殊技能和洞察力,大数据分析具有预测事物发展趋势、改变传统观念和发现新事物的功能,并有助于我们从错误信息中挖掘有价值信息.大数据改变着人类探索世界的传统观念和方法,尤其是通过了解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大数据可以使数据产生知识.地震观测数据是大数据.地震是地球的诸多现象之一,地球又是一个多圈层的系统.随着人类获取数据、使用数据能力的重大突破和进展,数据当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将不断被挖掘利用,给探索地球各种现象和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机理,带来新的途径.1)大数据让地震预测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大数据时代预测将以密集观测和多样本分析为基础,极有可能发现哪些地震前兆与地震有真正的关系,因此,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相关关系会促进地震预测水平,提高地震预测的可靠性;2)大数据促进部门间、地区间、国际间地震数据融合,加速数据实时分析,提升短临预测价值;3)大数据时代更需要高密度综合观测,让我们看到更多以前无法被关注到的细节,提高我们的洞察力;4)大数据改变地震监测预报方式方法,以往的有些数据模型、地震参数计算方法、前兆异常认识需重新修正,从而获得更精准的答案.然而,大数据战略思维在地震行业还未有得到充分应用,缺少有效汇集、存储海量数据的大数据技术,来实现数据集中分析和深度挖掘.我们需要为地震监测预报大数据实现做好准备:1)决策管理层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培养数据分析科学家;2)整合所有观测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并加强不同行业间的数据交换和新技术应用;3)加密现有的地震监测网,拓展数据资源;4)挖掘与地震有关的现象,研究高密度观测下地震参数计算方法,真正实现大数据价值挖掘;5)创建大数据下地震监测预报新理论.总之,大数据时代会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创新思维带来一系列变革.地震监测也一样随着大数据时代会有新的变革,会改变现有地震监测预报思维模式和方法,进而推动地震科学的创新.对此,决策层应做好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5.
<正>针对目前传统关系数据库在存储大数据时遇到的诸多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Hbase的地震大数据存储管理方法。Hbase表是一个分布式多维表,表中的数据通过一个行关键字(Row Key)、一个列族和一个列名(Columnfamily:column name)以及一个时间戳进行索引和查询定位。关键在设计好Row Key,以方便数据查询并进行数据分析。下面以地震观测数据为实例,讲述在Hbase的存储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用户准备会商PPT前期工作繁杂费时,会商时,用户无法对静态PPT动态更改分析方法和交互式在线分析等进行操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数据资源化、平台云端化、应用智能化"思想,利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发了一套地震智能分析会商  相似文献   

7.
云南星云湖水质变化及其人文因素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云湖目前存在水污染加重、富营养化进程加快、水体功能受损等问题.以星云湖为研究对象,根据星云湖2005-2015年的水质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遥感影像图,运用目视解译、叠加分析、污染足迹模型及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星云湖流域近10年以来水质变化趋势、入湖河流污染物污染足迹及其人文因素驱动力.结果表明:(1)水质数据趋势表明,从月变化看,3月份水质最好,9月份水质最差;从年变化看,2005-2015年间,2008年水质状况最好,2014年的水质状况最差,从2008-2014年水质持续变差,到2015年好转.(2)2015年有机物、氮和磷的污染足迹分别为583.26、705.88和494.11 km~2.污染足迹前4位的入湖河流依次为:大街河东西大河东河渔村河东西大河西河,占星云湖流域总污染足迹的66.21%.污染程度大的大街河、东西大河和渔村河周边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旱地和村庄.(3)星云湖水质影响因素第1主成分(总人口、播种面积、农村人口、化肥使用量、农膜使用量、大牲畜存栏量)与农村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有关;第2主成分(人均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因此,星云湖流域水质变化的人文因素驱动力为农村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类和社会经济发展类,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是84.389%,农村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是水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正>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震科技情报信息工作迫切需要拓宽资源范围,建立涵盖传统文献资源和新媒体资源的大数据资源体系,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从而大幅提高信息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1)完善与健全地震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平台。1建立地震科技信息情报保障服务体系,分地区分学科地收集与地震相关的科技管理和学术信息,建设地震科技信息数据库,全面开展情报信息研究,及时报道国际地震科学研究前沿学术动态、发展趋势和有关法律法规,提出对策和建议,为地震科研工作提供信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7,(7)
<正>去年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要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第三方治理,以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6月14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17)期间,以"实施环境第三方治理,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大气污染防治前瞻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北京环都经济圈节能低碳环保产业联盟和北京寰能天宇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云川 《地球》2013,(2):62-63
正煤矿何时能够不再出事,不再有人员死亡?相信这是每一个国人都关心的问题。每一次煤矿事故带来了人员伤亡的同时,也让一个个家庭陷入巨大的悲痛。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数据,仅2007年一年,全国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就达到了3786人,尽管我国年度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事故死亡人数却仍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贵州是我国南方的能源大省,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能源产业已经成长为贵州第一支柱性产业。但是,由于贵州煤层的赋存条件复  相似文献   

11.
段雯娟 《地球》2015,(2):58-60
<正>作为新能源产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光伏正处于蓄势待发的当口。一方面,国家对光伏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各省市也陆续出台地方政策为光伏产业的发展铺就康庄大道;但另一方面,国外的垄断调查悬而未决,光伏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可以说,光伏的机会与风险并存。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迫使我国不得不加速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将达到100吉瓦以上,也就是今后6年每年约12吉瓦的装机量。传统  相似文献   

12.
正地震大数据的范围很广,本文所述地震大数据是指理论计算数据和地震观测数据,顾名思义,就是分别通过公式计算和观测记录而产出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容量已经足够称得上是大数据。地震大数据的产出是基于震源和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研究及成果,既有理论公式和模型,也有观测技术和测定方法。梅世蓉[1]、陈运泰等[2]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3]等著作都对此有全面系统的论述。地震海量观测数据主要包括地震  相似文献   

13.
现代地震观测积累了大量、种类繁多的地震前兆数据和震后数据,但数据中隐含的地震规律及趋势无法用经典的算例、数学公式、物理公式进行定量解释、分析和预测,需要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案例表明,大数据分析具有预测事物发展趋势、改变传统观念和发现新事物的功能,有助于从错误信息中挖掘有价值信息。本文由此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处理地震数据的新思路,对地震监测预报新思路进行探索;通过在大数据平台上基于地震目录的余震预测研究,给出大数据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方面的一个应用实例,验证该思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Zohdy方法近似反演三维电阻率测深数据。正演计算采用有限单元法。反演初始模型由测量视电阻率数据给出。通过比较实测视电阻率值和预测模型计算的视电阻率值对数差来修改模型网格电阻率.为了解决任意电极距测深数据的反演,采用大、小双网格剖分。大网格反映地下电性分布情况。小网格用于实际有限元正演计算.在电阻率调整公式中加入一个迭代系数,能够加快收敛速度.并对加5%随机噪声的模型理论视电阻率测深断面数据进行反演,得到的电阻率分布与模型电阻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简单的数字,有时候带来的,却是几乎不可承受之重。这一点,河北人想必深有感触。环保部不久前发布了2014年全国74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黑榜",河北省的保定市成为第一名,获得了不光彩的冠军。而前10个空气最差城市中,河北一省就占了7个,并包揽了前六名。如此"辉煌"的成绩,让河北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各省区,沦为全国雾霾头号重灾区。对这个尴尬的局面,河北有关部门能找到很多理由,比如重工业太多必然产生污染、先天地理环境和气象条件不利于驱散雾霾、为首都分担了很多高污染产业,等等,无论是摆事实、列数据还是谈逻辑、讲道理,这些理由都完全说得通。作为重工业大省,河北确实有很多大型钢厂、煤矿、化工等,这些企业自诞生之日始,就携有与生俱来的污染"原罪"。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想当年,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场面可不像今天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下地震科学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数据增长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越来越多的新兴科学研究领域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2008年Nature杂志的"大数据"专刊标志着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已经成为科研、商业、日常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微软研究院出版的The Fourth Paradigm书中,图灵奖获得者、著名数据库专家Jim Gray博士揭示了在海量数据和网络上发展起来的与实验科学、理论推演、计算机仿真3种科研范式相辅相成的第四范式-数据密集型科学发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是农耕国家,水利对农业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是河湖众多的国家,所以治水在我们国家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国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各大江河流域洪涝、干旱灾害发生频繁,在三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发生洪涝灾害的年度有两千两百多年。在传统社会,治水关系民族生存和国家兴亡;在现代社会,水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国历史上,治国与治水始终紧密相关,管子有言:善为国者,必先除水旱之害。正因为治水的重要性,中国的传统社会又被称为"治水社会",治水对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塑造产生了深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的地学知识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科学研究正进入一个以建立新知识体系为核心和大数据驱动为手段的重大转折时期,从传统的百科全书式的学科知识体系到计算机可理解与可操作的知识图谱是地学知识研究的一次革命性跃迁.地学知识图谱在采纳一般知识表达的图模式基础上,拓展地学知识所特有的时空特征,融合图、文、数等地学要素,从而建立全域地学知识表达模型;发展联邦式群智协同地学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协同全球地球科学家,实现高质量的专业知识图谱构建;发展基于深度解析的多模态地学数据动态知识图谱构建方法,从海量的地学文献资料中提取地学知识,实现最新、最全的动态地学知识图谱构建.全面而系统的地学知识图谱不仅可以深化现有的地学大数据分析,而且可以推进大数据驱动的高精度地质时间轴构建、规则与数据驱动的智能地图编制、地学知识演化与推理分析等研究,将进一步拓展数据与知识双重驱动的地学研究新方向,开辟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数据科学交叉的新领域,实现地学研究的源头创新和时空大数据研究的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9.
段雯娟 《地球》2013,(8):68-70
正"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逐渐成为当下生活的新主张。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就开始对资源环境大规模使用,对环境造成越来越大压力。我们更应该公平、公正来使用资源。"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在"2013年中国绿色产业与绿色投资国际论坛"上说,  相似文献   

20.
对目前主要的大数据技术进行探讨,并对大数据计算方法在测震数据中应用进行分析,设计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测震数据存储模型以及基于海量数据运行率管理的计算模型,编写了分别基于单机多线程和大数据环境的程序,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分布式管理和计算架构,可以较好地解决海量测震数据的管理困难、共享服务和科研计算方面的性能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