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6,(1)
水文勘测作为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本文就目前我国污染环境地质状况,污染环境地质水文勘察技术应用等内容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我国水文勘测技术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大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正在或即将投入建设,这些工程中存在大量长大隧洞和特大型地下厂房(硐室群),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突水突泥、塌方、岩爆等安全事故风险.针对目前对常用的隧洞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缺乏系统的适应性研究的问题,首次将国内外常用的8种超前预报技术针对同一个探测对象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工作,并分析对比了各种物探方法的探测效果.本文创新地提出了同心圆等炮检距垂直反射法观测系统,同时开展了电火花震源适应性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地质雷达法在水工隧洞无损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以四川某水工隧洞为例,对侧壁、底面、顶面采用不同频率天线,来检测水工隧洞的质量,发现薄弱环节,以利于施工中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费敏 《地球》2012,(12):98-99
本文简述土地勘测定界在外业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并对针对土地勘测定界项目外业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简要介绍了一些以往工作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及个别处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 2 0 0 3年 8月 8日报道 ,用地质方法勘测海洋内部。一项几十年来用于研究地球内部的技术现在有了新用途 ,科学家们用它可以“看到”海中的水层 ,进一步了解洋流、漩涡和混合过程。利用地震反射剖面技术向水下发射声波 ,然后对反射波进行分析可以绘制出漩涡、内波以及其他对气候、渔业和污染扩散有影响的海洋特征的图像。50多年来 ,地震反射剖面技术一直被用于勘测地球内部结构、探查石油和天然气矿藏。现在 ,科学家首次利用这种技术寻找海水混合的地点 ,这或许有助于他们进一步了解海洋是如何吸收热量并把热量从赤道运送…  相似文献   

6.
依据《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B17741-200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等现行国家规范,对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中钻探相关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给出了土样深度、土层分层深度、标准贯入试验点深度等钻孔相关深度数据的测量方法。归纳了地震工程地质单元层的划分原则,并介绍了应用该原则编制钻孔柱状图的步骤。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察尔汗盐湖盐渍土地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的钻探勘测展开分析,给出特殊地区钻探勘测工作的应对策略和改进意见,如盐渍土钻进方法的选择、土样采取与土样质量、原位测试的注意事项等,对察尔汗盐湖及类似盐渍土地区的钻探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能源的需求量持续增加,而现有的矿产开发量尚且无法满足发展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地质勘查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很大差距。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实际,对我国当前的地质勘查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测震观测技术在工程勘测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 ,对工程基础的地质勘测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和场地土层剪切波速的测试是这方面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工程勘测 ,从基本原理、仪器配套 ,现场安装、调试 ,数据采样 ,资料分析 ,通常都离不开测震观测技术。因而充分发挥地震台测震观测技术优势 ,研究测震观测技术在工程勘测中的运用 ,更好地为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提供设计依据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作者当年利用台站闲置的部分设备 ,加以改进 ,和台站的其他同事 ,从承担泉州市抗震小区划中的土层剪切波速和场地脉动卓越周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认识,探讨目前这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有必要加强地质资料社会服务工作的宣传与管理,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质雷达作为一种新的探测方法,在城市管线探测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RAMAC型地质雷达在嘉兴市管线普查中的实际应用,阐明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浅层高分辨地震勘探在采空区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一个实例介绍了浅层高分辨地震勘探在采空区勘测中的数据采集方法,分析了地质解释依据,论述了浅层高分辨地震勘探在采空区勘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TST隧道地震CT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内外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正在发展之中,4目前应用的负视速度法,水平剖面法,TSP技术等,由于观测方式和资料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不能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的波速,从而致使地质界面定位不准确,围岩工程类别划分缺乏依据,亟待改进。本文提出的TST技术采用空间观测方式,资料处理方法采用偏移成像和走时反演成像,解决了掌子面前方围岩速度结构的分析问题,实现了隧道围岩地质结构的精确成像,适合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超前预报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地质雷达技术在巴彦查干地区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简要介绍地质雷达技术原理,利用大庆探区巴彦查干地区地质雷达实测资料进行解释,并结合微测井资料进行地区地震波表层层速度的教育处和静校正量的提取。结果表明,地质雷达能获得连续浅下地剖面,可弥补微测井资料的不足,因而在地震勘探表层地质调查和静校正量提取等方法方面上的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今的常见测井评价方法主要以微观模型为基础,以岩电实验为依据,并普遍适用于相对大构造背景下、中等孔隙度及简单孔渗结构储层;当地质背景复杂,即宏观条件引发微观结构复杂化后,上述方法会普遍出现不适应问题,其中,忽略地质背景因素对测井评价技术的有效指导,是产生这种不适应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地质背景中事件的内因改变必然引起测井响应的外因变化,因此紧抓二者间的内在关系,以成因关系作为基础分析方法,深入剖析地质内因改变对测井评价的深刻影响,弄清测井评价问题的本质原因,有可能是有效改进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我国现今测井评价技术在应用中常见单一模型导致的思雏片面性、复杂岩性构成的认识多解性、注重微观模型造成的自我束缚性、背离地质特征的研究手段不完整性以及评价方法相对仪器研制的滞后性等一系列常见地质问题.针对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常见地质问题的分析表明,正确的应对上述问题,测井评价技术面临两方面的调整,一是知识结构的调整;二是对复杂地层开展测井解释理论新探索.  相似文献   

16.
综合地质预报技术在岩溶区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质分析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孔等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某隧道中岩溶预报中的应用研究,对比分析几种地质预报技术的特点,得到由多种预报手段综合而成的预报系统的实用性以及在指导施工方面的作用优于单一地质预报方法的结论,并对照实际开挖情况提出针对岩溶地质条件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17.
第四纪是地球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最新的一页,是目前正在经历着的地质阶段。而地震是地质现象,是地质构造活动的一种形式。显然,研究地震必须研究地质,必须研究第四纪地质,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是,系统地全面地将第四纪地质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引入地震地质研究中来却还不多,特别是许多地震地质工作者原来从事老构造工作,对第四纪地质学比较陌生,未予重视,甚至产生某些误解。地震地质工作不能深入下去,这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和评估水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时,人工模拟地震波是一种常用的输入荷载。为此本文建立了地震动的随机数学模型,确定了白噪声平稳过程的基本参数,根据设计反应谱和功率谱,功率谱与幅值谱之间的关系,并以随机相位角和强度包络线为参数,建立了频谱曲线。利用MATLAB编制相应程序,以FFT变换和FFT逆变换建立时域和频域之间的关系,调试反应谱与设计反应谱之间的误码差,实现了人工地震动的生成。为了消除人工波中残余长周期分量的影响,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原始加速度均值,利用加速度均值对人工地震动加速度进行校正,纠正了位移时程的漂移。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和收敛快。最后以生成的人工地震动为输入,计算工程结构的动力响应,以期对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析现代物探技术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列术了现代物探技术的发展动态,提出把现代物探技术和工程地震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工程地震技术进步,致力于现代物探技术在工程地震中的产业经发展,形成地震系统新的技术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复杂的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决定了建设摩崖石刻工程的位置和规模,但边坡上发育的崩塌、坠石等地质灾害和多变的地形地貌条件严重影响了边坡地质工程勘察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勘察技术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应用孔间电磁波层析成像技术探测和评价边坡工程内破碎带、岩溶以及岩体完整性变化等地质工程问题以及地质解释的关键技术.电磁波衰减特征及电磁波衰减吸收系数的变化趋势和异常结构特征可以有效地反映边坡岩体内节理发育带、岩溶以及场区具控制作用的溶蚀断裂带的发育深度及影响范围,评价边坡岩体完整性的垂向分带和空间分区特征,为边坡工程建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