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文彬 《地震学刊》2009,(6):709-714
在对5·12汶川地震灾区大量次生地质灾害实地考察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次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的特点,探讨了灾后重建的岩土工程问题。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与地震烈度相一致,与断裂带密切相关,并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或崩塌、滑坡→堰塞湖→泥石流灾害链。灾后重建必须注重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研究、科学规划选址,合理避让地质灾害高风险地段;对重点高陡边坡灾害须进行必要的岩土工程加固,山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相关要求,要尽量减少对地质环境的扰动,预防工程诱发灾害。研究结果可为灾区岩土工程减灾防灾以及灾后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振江 《华北地震科学》1992,10(2):94-96,90T1
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本文阐述了对老汉山裂缝成因的观点,并对裂缝活动与地质灾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的角度考察地质灾害,可以将其看成一个地质系统。据水桶理论,系统的功能水平取决于系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地质灾害体的致灾也符合此规律。从此种观点出发,笔者构建了一个易于理解、易于操作、可量化的地质灾害概念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了适用性说明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蓝颖春 《地球》2012,(8):40-45
针对我国汛期强降雨增多,地灾防治形势严峻。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就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要求,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要立足于防大灾、抗大灾,做好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地灾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尽最大努力避免地灾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徐绍史指出,当前是地灾防治最关键的时期,要坚决做到认识到位、研判到位、部署到位、检查到位、应  相似文献   

5.
中美两国的地裂缝灾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大玉  李忠生 《地震学报》2000,22(4):433-441
无震地裂现象常与地面沉降相伴生,在中国的7个省、美国的6个州致灾严重.中国现代地裂灾害观察研究滞后于美国约半个世纪.两国地裂的形成、演化、致灾及对策诸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地裂灾害属自然与人类活动因素相叠加而引起的环境地质灾害.构造因素决定了地裂出现的位置,而人类活动因素,即过量开采地下水、石油等,决定了地裂致灾的强度.因而,相应的减灾措施既有科学技术方面的,也有社会管理方面的.本文给出的两国减灾实例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较高。对环境要求也高。但是华东地区资源丰富,涉及的矿种多,数量大,矿产资源开发普遍,由此造成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本文详细分析了华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土地资源破坏和占用、水资源破坏、水土污染和矿山地质灾害等,指出区内因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资源损毁、环境污染以及地质灾害的规模,分析引发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自然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建燕 《地球》2011,(4):98-100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们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造成破坏或损失的岩土体移动事件或过程。”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李宗亮教授介绍,按成灾条件可划分为自然地质灾害与人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8.
刚察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的大通山区,灾害类型以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为主,地质灾害已成为影响山区经济发展、威胁少数民族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刚察县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特点,并针对灾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利用势必会造成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从遥感卫星观测的角度对矿山开发所造成的矿山压占和损毁土地、矿山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污染等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解读,进而阐明利用遥感卫星进行矿山开发环境监测尤为迫切,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基于梅州市大埔县银江镇的地质灾害勘查资料,结合广东典型山地丘陵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地质灾害点的点密度、面密度、体密度、坡度、岩土类型、断裂密度、年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弱情况等8个因子,建立镇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的指标体系。在GIS平台上应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833个基本评价单元(0.5 km×0.5 km)的地质灾害综合易发性指数,并据此进行了银江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发现:银江镇地质灾害分区以中、高易发区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6.63%和36.67%,其中高易发区灾害点数量占到总数的74.08%。研究结果可以为合理减少银江镇的地质灾害危害性、风险性提供基础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宏博 《地球》2009,(2):53-57
以地震为诱因而引发的地质灾害叫做“次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海啸等,灾害间的关联形成灾害链,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危害,是可怕的“多米诺”效应。如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20多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2.
刘光鼎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1):3865-3866
<正>固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与能源.500年来,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与地球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地质环境恶化、地质灾害频发等方面的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开拓地球物理学的研究领域.中国拥有960万km2的陆地和近300万km2的海域,独特的地域环境和自然现象、复杂的大陆组成与结构、年轻的山脉和构造活动性等,为固体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科学问题和天然试验室,南北地震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7,(7)
<正>近年来,面对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在全国率先把地灾防治提升到"生命工程"的空前高度来抓。6月22日,在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蒋俊介绍了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蒋俊表示,四川省国土资源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省委省政府系列防灾工作部署,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防灾成效。尤其是从2014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1,(7):36-36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地区。作为长三角地区之一的苏锡常地区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多年来,为有效控制日益恶化的地质环境条件,江苏先后在这一地区围绕地面沉降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规模较大的隧道数量越来越多,且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塌陷、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探明隧道前方隐藏的地质灾害至关重要。当隧道前方及上方地质异常体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对隧道产生多方向的较大压力,而在隧道内部开展的常规预报方法只能探测隧道前方地质异常体。本文为了探究和邢铁路天河山隧道周边地质异常体的空间规模及形态,在隧道上方布置3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对音频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分析和反演,最终获得地下700 m深度范围内电阻率结构模型,发现存在东、西2组低阻异常,结合地球物理和地质资料,认为东部的近直立低阻异常可能为破碎带,而西部向西倾斜的低阻异常可能为与区域大断裂相关的构造或破碎带,且异常规模较大。后期隧道的掘进结果证实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认为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可以有效探测隧道周边一定深度范围内地质异常体的空间规模和形态,可为有效避免隧道施工过程中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的号召,切实加强和提高对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监测、防治及科学研究与普及工作,努力开创华南沿海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研究与对策的新局面,为保障华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广东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委会、广东省海洋湖沼和海  相似文献   

17.
刘传正 《地球》2009,(1):27-3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安排,作者先后考察了四川、甘肃地震灾区和宁夏、贵州、广西等地,对汶川地震区的地质灾害总体特征取得一些认识,对人类社会如何应对突发地质环境变化的危机、规避地质灾害风险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详细分析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形地貌类型、斜坡的坡体结构、地质灾害类型的基础上,利用1:1000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划分分析。结果表明,对该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且防范困难的地质灾害类型为不稳定斜坡(黄土滑坡、黄土崩塌、基岩崩塌)隐患,黄土陡坡和基岩陡坎区地质灾害高且易发。  相似文献   

19.
城市岩溶塌陷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以贵州六盘水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塌陷是我国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它和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面沉降、地裂缝等构成我国六大地质灾害类型。随着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颁布和实施,不同灾种的风险评估已成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城市岩溶塌陷风险评估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塌陷项目组结合多年岩溶塌陷研究的经验,研制开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岩溶塌陷灾害管理与风险评估系统(GMRS)。本文以水城盆地为例,全面介绍运用G  相似文献   

20.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近些年随着遥感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遥感在我国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日益频繁,作用亦是愈加重要,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监测中,可以快速地掌握受灾区域的实际情况,及时监测灾情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卫星遥感技术、InSAR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各自在地质灾害应用中的特点,对三者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分别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在地质灾害中灾情获取、灾后处置等领域的发展动向,以供相关研究人员作为参考。从卫星遥感技术、InSAR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在我国地质灾害的应用和发展进程来看,三者已处在广泛的业务应用阶段,可为我国今后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等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