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其网站上发布过多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并将中国1∶20万、1∶25万、1∶50万比例尺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及中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在网上提供给全社会使用,各类专题地图的数据主要为ArcGIS、MapGIS和JPG格式。为便于广大MapInfo用户使用,介绍了如何将MapGIS格式的矢量数据转换到MapInfo系统内,并简要介绍了利用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对JPG格式地图进行配准的方法,用户可在MapInfo系统或基于MapInfo二次开发的系统中添加各种表现形式的要素内容,并将转换后的数据提供给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不同比例尺地震应急数据的融合与集成,在分析城市地震应急数据库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南京市地震应急数据库框架。论述了其中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转换方法,以及多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建库方法。接着阐述了地震应急专题数据库的设计和与多尺度基础数据的联接。最后通过开发南京市地震突发事件救灾应急平台,展示了多比例尺应急数据库在地震应急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6,(10)
正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拓展覆盖领域和空间,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近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实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增加对该文件的理解,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对《规划》做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张伟  余祥正 《地球》2019,(9):101-101
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地理信息数据领域中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地理信息数据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整个地理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入了解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技术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从而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为整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理塘—义敦断裂1∶5万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存储了大量数据,主要包括室内资料和野外调查数据,前者主要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地层数据、地震目录、遥感影像数据等;后者主要包括野外的各类点、地表破裂带、活断层线、古地震探槽、断错地貌测量等数据。本文利用Arc GIS将这些数据录入、编辑、分析和制图输出,初步构建了一个包含基础地理信息的活动断层填图数据库。该数据库不仅实现了地质数据的空间位置和属性特征的综合管理,而且从数据库中可以得到相关断裂的空间展布、运动学特征、古地震研究等资料。这些资料在共享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绘制相应的专题图件,深入分析理塘县及甘孜地区的地震应急、古地震研究以及当地的防震减灾规划,特别是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生命线工程活动断层的避让带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用户准备会商PPT前期工作繁杂费时,会商时,用户无法对静态PPT动态更改分析方法和交互式在线分析等进行操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数据资源化、平台云端化、应用智能化"思想,利用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开发了一套地震智能分析会商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8,(6)
正自然资源部不久前发布了2017中国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统计公报。公报从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地质调查、地质环境、测绘和地理信息、行政执法等方面,对自然资源领域现势性大数据进行了初步统计,勾勒出了过去一年土地矿产海洋资源"家底"变化情况。(公报数据主要为2017年度的初步统计数。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土地资源方面,2016年末,全国共有农用地  相似文献   

8.
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地震灾情场景模拟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三维GIS技术的地震灾情场景模拟系统。根据现场救援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对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自动三维建模方法和场景生成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地震动影响场和结构易损性的地震灾情场景模型;基于ArcGISEngine开发组件,实现了灾前、灾后场景的自动生成和直观显示,实现了整体破坏情况分析、重点搜索区域判定、关键目标震害与属性查询等灾情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该系统以震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震基本参数作为数据源,可以在获得地震基本参数之后快速地估计和分析震区建筑结构的破坏及其空间分布情况,预判重点搜索救援区域,为应急指挥决策和救援行动提供有效的支持,适合在现场救援工作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移动平台地震速报短信客户端(EQSMS)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震速报短信客户端软件(EQSMS),当用户收到速报短信后即可实时查看速报震中的矢量地理信息、卫星影像信息和震中距等数据,便于应急人员对灾害评估和应急救援等及早做出反应和工作部署.  相似文献   

10.
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国家地震台网地震速报现状,提出了一种地震速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应用开发,该系统结合实时的地震信息与GIS数据(GIS数据有震中地区的各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震行业数据),并和Google Maps所提供的全球范围的地图资源有机融合,通过Intemet为用户提供快速服务.每当有较大地震发生时,系统还可以通过彩信为特定用户自动发送相关图片,这对实时地震灾害评估和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了极大便利.现在,该系统网站已经成为一个访问量很大的地震网站,尤其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破坏性地震往往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对地震损失价值评价有助于震前找出抗震弱点,提高抗震能力,实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目的。传统空间模型在地震数据处理过程中,无法处理大数据对空间尺度选择的干扰,存在地震损失评估结果偏差大以及波动性高的弊端。因此,在云计算平台下,提出基于大数据的地震损失价值评估模型设计,对模型HAZ-China大数据的服务层次、地震应用服务层以及HAZ-China大数据体系结构进行设计,为用户提供震前、震时以及震后的地震损失价值评估服务。模型采用HBase分布式数据库实现大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设计房屋震害数据库以及云计算模型,通过考虑大数据因素的地震灾害损失综合评估过程,实现地震损失价值的准确评估。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模型可实现地震损失价值的准确评估,具有较高的评估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17,(2)
<正>"十三五"时期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开创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五年。不久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印发了《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近日对《规划》作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3.
人员伤亡评估是实际地震应急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不同精度的人口数据对震后快速评估人员伤亡影响很大。以汶川地震为例,研究甘肃陇南地区不同精度的人口数据,基于GIS平台以高精度的居民地单元人口数据为参考,比较居民点单元、行政村单元、乡镇单元、区县单元四种空间化方法人口数据,对各种人口数据进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烈度区面积的减小,不同空间化方法获得的人口数据误差有变大的趋势,人口数据中行政单元越大,误差越大;区县单元人口空间化与居民地人口空间化数据误差最大,相对误差约为144.78%;居民点密度空间化人口数据误差最小,相对误差为15.38%。汶川地震甘肃陇南地区万人死亡率计算结果中,区县单元人口空间化数据计算得到的万人死亡率与居民地人口数据误差最大,绝对误差为5.31,居民点单元人口空间化数据计算得到的万人死亡率与居民地人口数据误差最小,绝对误差为0.70。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变革,它作为人类社会信息发展的产物,以"信息风暴"为预测变革手段的发展模式,正在改变并决定着人类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所具有的各项功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未来的格局.然而,人们尚需要深刻地认识到它在科技创新中的潜在响应.基于当今报刊业广泛发表的科研、信息、管理等领域的相关论述,通过分析认为必须统一在一个有机的平台上进行深刻理解:1)大数据的定义与属性和对大数据的发展的理解;2)当代大数据隐含在科学与技术中的新内涵;3)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大数据响应;4)大数据催促地球科学的创新再生;5)大数据转化与现代农业和大生物学;6)大数据在科技发展进程中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山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精细化人口空间分布数据能够有效提升灾情评判精度,为应急救援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陕西省麟游县为例,利用"天地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大比例尺居民地数据,结合人口、行政区划等数据,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100 m×100 m格网人口分布数据。通过与陕西省地震局现有人口空间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百米格网人口分布数据可明显提升山区次生灾害影响人口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7)
<正>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时空大数据产业正迅速崛起,对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那么,对发生剧变的技术、社会、产业,测绘地理行业应当怎样把握大数据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针对这个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近日接受了《地球》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17.
磁暴事件影响日地空间环境,例如:通讯系统、电力系统、输油管道、空间飞行器等均会受到严重影响。磁暴观测是地磁台站的常规业务工作,结合地震行业发展规划,考虑其他行业对磁暴数据指数的需求,基于Datist数据专家程序设计磁暴事件智能化系统,可在磁暴发生后快速、及时、准确地推送详细指数,根据不同用户需求,以专业磁暴简报产品报告形式进行输出,为用户开展事件分析和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OpenGIS的地震信息采集与震灾评估系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提出一套基于OpenGIS的地震信息采集与震灾评估系统,遵循美国“开放式地理空间协会”提出的GLS、GDAS、WFS-T与WMS等相关服务规范,利用GML规范,建模、传递及储存地理信息作为不同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基础,将对数据的共享提升到特征类级的层次。给出了系统的功能结构,系统模型及流程,有效地实现了地震信息采集与灾情评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对地震信息、多监测台网分布、城镇空间分布和人口热力数据进行充分整合,基于可视化技术Echarts实现了国家、省、市三级地震信息活动大屏可视化、地震震情信息和历史地震统计等功能,并通过Kafka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优化整合现有地震信息数据资源,提升信息服务实效性和可靠性;系统部署在公有云计算平台,用户无需部署系统就可获取相关数据,提供了更便捷的地震信息服务,为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提供高效、标准的地震信息服务,提升面向地震灾害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北天山活动断裂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树中  宋立军 《内陆地震》1998,12(4):367-371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将地理学、系统理论、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对地学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的信息系统。它具有以下3个特征:(1)具有采集、存贮和输出多种空间信息的能力;(2)以地理研究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能产生高层次地理信息;(3)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并可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过程动态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由于具有比其他分析工具更强大、更优越的的性能,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