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受力-变形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定合适的钢材和核心混凝土的本构关系,采用分层法计算得出了方钢管混凝土桩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压弯构件的弯矩-轴力关系和力-变形关系,计算得到的弯矩-轴力-曲率关系和荷载-位移关系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2.
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层混合结构中的剪力墙形式。本文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DINA,以边缘构件含钢率为主要参数,对不同剪跨比的几组剪力墙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进行了分析,并与考虑了剪力墙混凝土等级、轴压比、配筋率和边缘约束指标等参数影响的剪力墙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层结构中采用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是有利的,但剪力墙的轴压比需要严格限制,且墙体配筋率并不是提高其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在高层混合结构剪力墙中,通过边缘构件设置型钢可有效增加墙体延性,且边缘约束构件的约束指标可取0.32左右。 相似文献
3.
火灾后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ISO-834标准火灾作用后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滞回关系曲线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并比较规程BS5400(1979)、LRFD-AISC(1999)、AU(1997)、EC4(1994)、GJB4142-2000(2001)、DBJ13-51(2003)在进行火灾后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往复荷载作用下极限承载力计算时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该类构件荷载-位移关系骨架线进行了参数分析,选用的参数包括含钢率、钢材屈服极限、混凝土抗压强度、轴压比、长细比、受火时间。 相似文献
4.
钢管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适用于三向周期受力的钢材本构关系模型,和适用于三向周期受力改进的混凝土本构关系的边界面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钢管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6个核心混凝土的强度为77N/mm2的钢管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将理论分析和本试验研究及其他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考虑钢材强度、混凝土强度、轴压比等参数,进行了18个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试件的试验,分析在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高性能混凝土荷载-位移关系曲线的特点、构件的轴向变形和抗弯刚度退化情况,并初步探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压弯构件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世界地震工程》2017,(4)
基于地震工程模拟平台Open SEES,研究了型钢混凝土(SRC)框架的数值建模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对比了3种不同非线性梁柱单元模型的计算效果,确定了最优单元模型。基于Open SEES平台和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研究了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设计了3个具有不同柱梁抗弯承载力之比的结构,对其进行IDA分析,获得了各模型的抗震能力曲线。根据结构抗震能力曲线,求解了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得到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各性态点的超越概率。对场地地震危险性进行分析,获得了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模型。基于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及场地地震危险性概率模型,计算了结构各性态点的年平均超越概率。结果表明:柱梁抗弯承载力之比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显著,随着柱梁抗弯承载力之比的增大,结构在特定地震动作用下倒塌的概率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7.
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一位移滞回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空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可以避免或延缓钢管过早地发生局部屈曲,并有效地提高构件的延性,从而增强构件的抗震性能,本文在对圆钢管混凝土构件弯矩-曲率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P-△滞回关系曲线,理论计算结果得到国内外大量结果的验证,基于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各参,如构件轴压比,长细比,截面含钢率和材料强度等因素对圆钢管混凝土压变变构件P-△滞回关系曲线的影响,最后,确定了圆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P-△恢复力学模型和延性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方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轴压比和含钢率为试验参数,进行了7个方面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荷载-位移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所得滞回曲线的图形都具有较好的饱满性,且和数值计算结构吻合良好,还利用已有的恢复力对构件进行了滞回曲线的理论计算,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12个钢管约束混凝土压弯构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变形滞回性能的实验研究,包括6个圆试件和6个方试件。考察的主要参数是构件的轴压比。通过实验观察了这类构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态并分析了其荷载-变形滞回曲线的特点以及刚度退化规律,同时对钢管约束混凝土压弯构件极限承载力和抗弯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1.
为克服普通薄壁C型钢构件在宽厚比较大时滞回性能差的缺点,首先对具有相同宽厚比的C型钢和加劲C型钢压弯构件的滞回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加劲可有效改善此类构件的滞回性能;然后对具有中间加劲的C型钢构件在压弯循环荷载下的滞回性能、变形情况以及破坏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加劲设置对构件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合理的加劲布置方式;最后采用延性系数对中间加劲薄壁C型钢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价,给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损伤累积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基于5榀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果,分析节点构件损伤累积过程及其对刚度和强度的影响。从材料自身损伤入手,通过引入刚度影响系数考虑循环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的单边效应,对Faria-Oliver本构模型进行改进,进而建立适应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损伤累积本构模型。同时基于该模型采用ANSYS分析软件对地震作用下的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进行数值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建立的材料损伤累积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地震作用下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损伤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构件轴压比、配箍率、配钢率等设计参数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该类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16.
反复荷载作用下型钢混凝土L形柱的受力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型钢混凝土L形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设计8个试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验分两批,第一批4个试件采用"建研式"加载,另外4个采用"悬臂柱式"加载.试验中考虑截面配钢形式、荷载加载方向、轴压比和剪跨比4个参数的影响.由试验获得了型钢混凝土L形柱的主要破坏形态和滞回曲线,分析了各参数对构件的破坏特点及滞回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加载方式的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诠释.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L形柱的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斜压破坏、剪弯破坏和弯曲破坏,破坏形态与剪跨比有关;构件具有良好的延性,极限侧移角大,耗能能力强,抗震性能好;L形柱截面不对称,采用"悬臂柱式"加载时,滞回曲线不对称,而"建研式"加载时,由于受到加载装置上下端头的约束,试件的滞回曲线对称.在框架结构中型钢混凝土L形柱受到刚性楼盖的约束,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是对称的.研究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火灾后钢筋与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数值计算,给出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压弯构件恢复力架曲线特征参数的统计公式,从而为火灾后剪切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及其抗震加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世界地震工程》2017,(3)
基于ABAQUS二次开发平台,编制了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SMA)一维分段线性本构模型子程序,并将其嵌入到ABAQUS材料库中,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子程序的正确性。基于ABAQUS平台,建立了自复位钢框架节点分析模型,分析了钢框架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及残余变形等抗震性能,并和普通钢节点进行了对比。对SMA自复位钢框架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考虑了SMA筋预应力水平、位置、配置量及角钢厚度对自复位钢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钢框架节点相比,SMA自复位钢框架节点承载力大大增加,卸载后有效地消除了残余变形,具有良好的自复位效果;SMA预应力大小、竖向间距、配置量和角钢厚度等参数对新型钢框架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复位性能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世界地震工程》2015,(4)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具有板薄、用钢量小、施工简便及质量可靠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采用二次浇筑工艺,其受力性能与整体浇筑预应力混凝土板有所区别。工程中一般通过对叠合面的适当处理,以确保其受力整体性。结合某具体工程,应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和整体浇筑板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制预应力底板施工过程中最大挠度仅为其跨度的1/1752,几乎可以忽略;预应力叠合板正常使用阶段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均与整体浇筑板一致;极限荷载阶段,叠合面几乎无相对变形,最大剪应力0.373MPa,也在规范限值以内。因此,从变形、承载力等方面均证明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叠合面施工构造处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