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尔金造山带曾是一个早古生代拗拉槽,其两侧地质体具有极为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该区构造演化可以概括为:晚太古代至早元古代处于底侵造壳阶段,经吕梁旋回发生克拉通化,出现中元古代稳定型盖层沉积。加里东旋回中叶,经过短暂的拗拉、裂陷,分裂的塔柴板块又重新聚合。华力西旋回该区以剥蚀夷平作用为主,仅在山间断陷或山前凹陷的局部地段沉积有上泥盆统磨拉石建造。石炭纪发生短暂小规模海侵。侏罗纪全区进入陆相发育阶段。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旋回为最高潮。在喜山旋回,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该区也被卷入青藏高原总体的巨大演变之中。早期由边缘断陷转化为大型断陷盆地,至上新世湖水淹没了大部地区;晚期,随着阿尔金迅速崛起,塔里木—柴达木板块再度分裂,南盘抬升,北盘下降。文章最后探讨了阿尔金左行斜滑地震断裂带的控震作用。  相似文献   

2.
秦巴造山带是夹持在华北古陆与扬子古陆之间的印支期陆内造山带。其内部自北而南可分为北秦岭变质-构造-岩浆岩构造带、中秦岭褶皱构造带及南秦岭伸展-滑脱构造带等三大不同构造面貌及演化过程、不同物质建造差异的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3.
从双侧造山带的几何学和力学模式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桐柏—大别造山带的构造特征。在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提出一个解释桐柏—大别造山带漂浮体及花状构造的运动学模式。强调指出,具有两个不同变形楔状体的桐柏—大别造山带,是由华北及扬子克拉通间在印支—燕山期斜向碰撞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昆仑造山带石炭纪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野外观察、分析测试,结合覆盖全区的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选择昆仑造山带晚古生代洋盆发育的典型时期石炭纪,对其地层、岩相特征、构造古地理以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昆仑造山带石炭纪总体处于伸展裂陷的大地构造背景,昆北为活动边缘裂谷,大部分区域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为半深海及火山盆地相沉积;昆中大部分地区为洋岛或水下隆起,洋岛主要为剥蚀区,水下隆起部分主要为滨浅海相沉积,局部地区为碳酸盐岩台地;康西瓦-木孜塔格-阿尼玛卿一线为有限洋盆(昆南洋),昆南大部及昆中部分地区为深海一半深海相沉积,昆南部分地区为滨浅海相沉积;总体表现为两堑夹一垒、洋岛遍布、南深北浅的多岛小洋盆的构造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5.
东昆仑乌妥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跨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和东昆仑南坡俯冲增生杂岩带,该文对其内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断裂、韧性剪切带和褶皱等构造行迹进行了研究,从局部特征推演至整体特征,达到对研究区构造演化及变质变形的再认识。结合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事件、同位素年龄值及区域资料等,确定各构造群落形成的相对时代,进而比较合理地建立起测区的构造变形序列,认为区内自吕梁期-燕山期-喜山期,至少经历了7期12世代的构造变形,期间任一时期构造体制的变更,造山作用类型的变化、盆地类型的转化,都遵循伸展和压缩交替进行这一普遍的地壳演化规律。将东昆仑造山带乌妥地区的构造演化划分为古元古代基底的形成阶段、多旋回的洋陆转换阶段、陆内造山阶段及高原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已有的百万分之一重磁测量结果,对整个秦巴及其周围地区的基底及深部构造、成矿远景做了较深入仔细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构造频谱法和矩谱法,并注意将人工智能贯串于解释中,从而保证了解释结果的可信度。整个秦巴地区缺乏全面系统地研究,以往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局部地区,难以由此全面地认识和评价秦巴地质。本文的工作填补了这一空白,可以作为研究秦巴地质的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湖北英山—安徽太湖地区位于大别山造山带东段,在对区域构造岩石地层调查与分析基础上,确定大别山造山带结构主要为构造岩片堆叠体,自北向南依次划分为罗田岳西变质杂岩带、英山潜山超高压岩片、宿松变质岩片等3个构造岩片,分别对其构造变形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大别山造山带提供了可靠的构造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昆仑造山带中发育的NW向线性构造带具有等间距特征 ,其组合以区域剪切带为主体 ,显示多层次、多期次及深切性区域深断裂的基本属性。是具隐爆特征的镁铁质岩 -闪长玢岩组合的浅成杂岩体和五龙沟、托克妥金、铜矿床的导岩、导矿通道及赋存场所。NW向线性构造带是东昆仑地区寻找五龙沟玢岩型金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最新的跨断层资料,利用时序曲线分析、断层速率合成分析和垂直形变累积率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从不同角度和范围提取2016年门源Ms6.4地震震前异常特征,揭示断层活动。结果显示:1)震中距150 km以内多个场地出现了典型的以加速张性变化为主的短期异常,150~300 km内的异常以趋势变化为主;2)祁连山-海原断裂带上异常场地的空间分布表现出由祁连山断裂带中部集中向东迁移至中东部集中的特征,海原断裂上异常有所增多,此类现象与2003年民乐6.1级地震前的现象极其相似;3)祁连山断裂自2014年以来合成速率偏离正常动态值较远,容易积累应变。垂直形变趋势累积率的计算结果显示,地震震中位于形变积累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乳山台阵和乳山台记录的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方法分析乳山地区地壳各向异性参数,获得该区域应力环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乳山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受到区域构造应力和局部构造活动的双重影响,台站DSDC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近NW方向。结合地震序列展布方向及较大地震震源机制推测,该台附近存在近NW方向的活动断裂,该断裂可能为乳山地震序列的发震断层;台站BSTZ和CXZX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近EW方向,附近可能存在近EW方向的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光释光(OSL)测年和无人机地形测绘,对大别山东麓桐城-太湖段河流阶地发育特征与变形情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别山东麓河流阶地发育较差,各中小型河流普遍发育一级阶地,少数大型河流发育2级阶地;2)大别山东麓河流T1阶地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约25 ka BP~12 ka BP),T2阶地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中期(约55 ka BP);3)郯庐断裂带大别山东麓段自河流T2阶地形成以来未发生明显活动,该段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  相似文献   

12.
昆中断裂带是东昆仑成矿带发育多条巨型断裂构造之一,控制并切割自元古宙以来的不同地质体,对区域成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次级断裂或主断裂构造的交叉部位往往是成矿通道和容矿部位。研究区位于昆中断裂两侧,属活动区造山带,成矿期次多,类型复杂,具有良好成矿地质条件,已发现矿床、矿(化)点多处,与Nb,Y,La,Cu,Zn,Mo,Au,Ag,As,Pb元素为主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3.
沙松乌拉组是整个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最早的海相沉积,是原特提斯洋盆打开时的沉积记录。对沙松乌拉组的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提供依据。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沙松乌拉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系列判别图解,得到沙松乌拉组的岩石类型为杂砂岩、岩屑砂岩,源岩主要为长英质及部分古老沉积组分;得到物源区大地构造环境主要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少量物源来自被动大陆边缘。分析前期通过碎屑锆石法得到的小庙群、万宝沟群、晋宁期岩浆岩及白沙河组物源区的形成环境及岩石性质,与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坑德地区出露的侵入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坑德地区岩体为一套高钾钙碱性花岗闪长岩,岩石由准铝质向过铝质过渡。岩石稀土元素具LREE元素富集、HREE元素亏损,有弱的负Eu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Th,U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Rb/Sr,Nb/Ta,Zr/Hf等特征显示岩石具壳幔混合特征。岩石具有板块俯冲碰撞前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特征,应该为阿尼玛卿洋向北俯冲碰撞过程中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东太平洋赤道公海茎柔鱼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4~6月在赤道公海探捕期间采集茎柔鱼样本,研究赤道公海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月份,茎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组成不同。雌、雄性样本的胴长范围分别为93~495 mm和94~406 mm,优势胴长组分别为260~340 mm和240~320 mm,分别占样本总数72.53%和70.26%;雌、雄性样本体质量范围分别为25~3 900 g和33~2170 g,优势体质量组分别为400~1 200 g和200~1 000 g,分别占样本总数82.71%和87.82%。雌、雄性茎柔鱼净体质量比例分别介于31.69%~80.51%和37.05%~81.35%之间,平均值分别为60.45%和62.73%。协方差分析表明,茎柔鱼胴长与体质量、胴长与净体质量的生长均存在性别间差异,胴长与体质量的生长都最适合用幂函数表示,而胴长与净体质量的生长,雌、雄性样本分别最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不同月份茎柔鱼性别比例构成不同,4月、5月和6月性别比例分别为1.87∶1、1.61∶1和1.17∶1,全部样本的性别比例为1.61∶1。不同月份茎柔鱼性腺成熟度的组成不同。不同性别、不同月份间茎柔鱼胃含物等级组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叠系不同组段顶面构造图分析和主干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川西坳陷孝泉—丰谷构造带具有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特征。该构造带走向上可划分为孝泉、新场、合兴场、丰谷等4排北东东向雁列式滑脱褶皱带,与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背斜构造带近直交;垂向上以雷口坡组内膏盐层为界分上、下两个构造层,上部构造层发育滑脱断层及其相关的褶皱构造,下部构造层产状平缓,断层、褶皱构造不发育。多组平面、剖面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孝泉—丰谷北东东向滑脱褶皱带可能是在龙门山褶皱隆升产生的北西向挤压应力和秦巴山系褶皱隆升产生的近南北向挤压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合兴场—石泉场近南北向构造带可能是在北西方向的应力单独挤压作用下形成的;雷口坡组内膏盐层在空间上不均衡分布是产生走向分带、垂向分层变形的主控物质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沂沭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著名的深大断裂,由4条大断裂组成,沂水-汤头断裂是其4条主干断裂之一。近几年来,在该断裂上发现了龙泉站、牛家小河、南小尧等金矿,使沂沭断裂带金矿找矿取得了突破。该文在研究金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金矿类型、成矿规律,认为沂沭断裂带不但导矿,而且储矿,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为沂沭断裂带乃至整个郯庐断裂带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高精度锆石UPb测年技术的应用,众多学者认为东昆仑造山带晚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岩异常发育,为主要的活动时期,并且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的岩浆活动界定在260~220Ma时间段内。该文对东昆仑造山带地区东段香日德地区出露的花岗岩进行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8.43±0.64)Ma,应该为岩体结晶年龄,属于早印支期。同时东昆仑东段的岩浆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表现出由东向西(沟里→香日德→香日德)和由南向北(东昆南→东昆北)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发育于鲁西隆起区尼山凸起内的尚河韧性剪切带,其韧性变形在不同阶段主导变形机制不同:初期的变形机制以晶格错位和显微破裂为主;中期以韧性流动、物质扩散迁移为主;晚期以晶质塑性变形和颗粒边界滑动为主。在剪切带的发育过程中,岩石的物质成分和体积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构造岩的矿物组合和形变特征判断,该剪切带具右行走滑性质,其剪切位移量为1048m。尚河韧性剪切带变质变形温度较低,属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