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AT)基因在海带中的表达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于1994年12月-1995年4月,在山东荣城海带育苗场采集海带幼孢子体,用基因枪法将氯氯素乙酰转移酶基因导入海幼孢子体中,48h后检测到瞬间表达,转化后恢复培养一周,以致死剂量氯霉素筛选,两周后对照组全部死亡,转化组75株海带中有11株存活,转化三个月后经CAT酶联免疫(CATELISA)分析,在11株存活海带中有2株检测到CAT基因的表达,结果初步证明了CAT基因是海带基因工程的有效选择标记,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历史意义HISTORICALSIGNIFICANCEOFUNITEDNATIONSCONVENTIONONTHELAWOFTHESEABECOMINGEFFECTIVE1982年4月30日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第十一期会议...  相似文献   

3.
珊瑚藻类钙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坤山 《海洋与湖沼》1999,30(3):290-294
于1991年4-6月,在日本海若峡湾采集珊瑚藻类样品,采用钙镁离子定量的方法。对小珊瑚藻,异边孢藻和大边孢藻的Ga,Mg及其碳酸盐的含量,无机和有机态碳元素的量比以及前两种藻类的钙化与光合作用固碳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珊瑚藻类的碳酸盐占藻体干重的77%-80%,其中CaCO3占66%-70%,MgCO3占10%-11%。小珊瑚藻中Ga的含量比两种边孢藻高,而Mg的含量则比后两者低。  相似文献   

4.
我国环境地质状况及值得重视的若干问题SITUATIONSOFCHINA'SENVIRONMENTALGEOLOGYANDSOMEPROBLEMSTHATMERITATTENTIONS我国人口众多,地质条件复杂,各种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问题极为突出和严重...  相似文献   

5.
黄勃  刘瑞玉 《海洋科学》1996,20(6):18-20
文章得到相建海、董金海以及邓景耀、李德尚、罗秉 征、唐启升、周名江研究员书面或口头上的帮助,在 此诚表谢意。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2935号。THE APPLICATIONS OF SYSTEM ANALYSIS METHODS IN FISHERYRESOURCES STUDY AND ECOLOGICAL ENVIROMENTAL ENGI-NEERING 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应用于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始于60年代,现已成为定量研究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并已为大家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6.
转“全鱼”溶菌酶基因大菱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纪伟  张培军 《海洋科学》2004,28(5):8-14
用大西洋条鳕(Macrozoarces americanus)抗冻蛋白启动子opAFP promoter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c型溶菌酶基因构建“全鱼”溶菌酶基因元件opAFP—ly,首次应用电脉冲精子介导法将该基因片段导入到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受精卵内,获得原代转基因大菱鲆。先后采用单因子方法和正交实验方法,重复实验确定了最适导入条件:脉冲电压为400V/cm,脉冲次数为5,脉冲宽度为25ms,外源DNA浓度为50mg/L。利用最适导入条件,实现基因元件大规模转移。采用PCR技术对1月龄的原代转基因大菱鲆仔鱼的染色体DN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整合率可达28%。  相似文献   

7.
中国北极科学考查内容介绍SOMETHINGABOUTCHINA'SARCTICSCIENTIFICINVESTIGATION北极系统是整体地球系统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全球尺度的大气对流和大洋环流,因而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器之一。在近年全球变化的研究浪...  相似文献   

8.
海带愈伤组织的高效率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4年1月和11月在青岛太平角和荣成海带育苗场分别采集海带成熟孢子体和幼孢子体,采用培养基诱导方法,以4种培养基诱导海带愈伤组织的效果,成熟海带孢子体的不同部位在MS固体增富2基中形成愈 组织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了添另不同成分的MS固体增富2基对海带愈伤组织的影响,并比较了4种除菌方法的效果。结果表明,PESI固体2基和MS固体在是诱导海带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其诱导率分别为75.5%和6  相似文献   

9.
内源β-微管蛋白启动子经常被用在绿藻外源基因表达载体中,但在条斑紫菜瞬间表达载体中应用内源β-微管蛋白启动子尚未见报道。为检测内源的β-微管蛋白启动子在紫菜瞬间表达中的效率构建了瞬间表达载体和对照载体。质粒pA由pCATR3-enhancer载体的骨架构建而成,瞬间表达载体则是将条斑紫菜β-微管蛋白基因的5’侧翼序列(Tub5’),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基因(gusA)和β-微管蛋白的3’侧翼序列(Tub3’)插入载体pA。而对照载体pA—GUSTub3只包含gusA和Tub3’。利用电击法进行条斑紫菜原生质体的瞬间表达。电击后24h开始进行GUS活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微管蛋白基因侧翼序列的控制下实现了GUS基因的瞬间表达,但是24h后GUS活性降低。同pBI221相比,利用pATubGUS电击后,原生质体表现出更强的GUS活性。结果显示内源微管蛋白启动子是条斑紫菜遗传转化的1种有潜力的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10.
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的遗传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若干海藻工作者已在海带、厚叶翅藻等褐藻中观察到孤雌生殖的现象[1][3][4]。我们于1973年开始了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实验后,从1974年起我们就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 Sur.)进行了相似的试验。这里着重就裙带菜的孤雌生殖及其后代所表现的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一些观察。大部分材料是1977年的实验结果。关于裙带菜配子体的无性生殖系将另作总结。  相似文献   

11.
12.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经2.5 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快速营养增殖,通过基因枪法将携带草丁膦抗性基因(bar)的载体转入扩增后的配子体,经草丁膦筛选,获得抗性克隆。提取抗性克隆配子体基因组总DNA,经PCR和PCR Southern检测,结果显示60%的抗性克隆可检出bar基因,表明bar基因是裙带菜配子体基因工程有效的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13.
褐藻多糖硫酸酯是一种含有硫酸基的水溶性杂聚糖,其化学组成对抗氧化活性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对三种褐藻来源的褐藻多糖硫酸酯及其降解产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阐明了不同来源褐藻多糖硫酸酯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分子量对抗氧化活性有较大影响,但是对不同褐藻来源的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影响趋势并不一致。2)岩藻糖、硫酸基和糖醛酸含量对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影响与分子量有一定的关系。对于低分子量样品,岩藻糖和硫酸基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成正相关。3)岩藻糖和硫酸根的比值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一定影响,比值越大,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越强。分子量、岩藻糖、硫酸基和糖醛酸的含量对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依次减小。本研究为褐藻多糖硫酸酯在抗氧化剂保健品和功能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裙带菜、羊栖菜和铜藻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湛江港浮游植物与赤潮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于1987年8月在湛江港设13个点采样。鉴定表明,共有浮游植物37属94种和变种;优势种类有中肋骨条藻、日本星杆藻、佛氏海毛藻等。湛江港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港内外平均达1.3×104cell/L和7.3×105cell/L。经单项营养指数和营养状态结合指数分析表明,除两个点无机氮浓度略超标外,所有站位均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调查期间,共发现赤潮生物31种,其中主要有中肋骨条藻、日本星杯藻、佛氏海毛藻、尖刺菱形藻和夜光藻等,中肋骨条漠和日本星杆藻曾形成水华。  相似文献   

15.
附着基粗糙度等因素与海藻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超  梁振林  梅俊学 《海洋学报》2016,38(10):105-112
海藻附着基表面粗糙度与孢子附着密度有密切的相关性;已经由许多研究证实。但是海藻苗的密度是否仍然受到附着基粗糙度的影响;还缺乏明确的结论。本文以尼龙和亚克力两种材料作为海藻附着基;悬挂于自然海区中使海藻孢子附着并萌发生长;用以研究附着基表面粗糙度对4种海藻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多管藻、尾孢藻、点叶藻、硬毛藻这4种海藻;在不具沟槽的光滑面;密度显著低于任何有沟槽的粗糙面;但粗糙度不同的附着基之间比较;对海藻密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室内培育的海带苗;在尼龙上的密度与粗糙度成正相关;但是将海带苗移至海上培育后;不再与粗糙度有相关性;可能与其假根状固着器下海后的发育有关。本文还试验了海泥、灭活海泥和低栖硅藻3种沉积物与附着基粗糙度对海藻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和附着基粗糙度;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海藻密度的影响;因附着基的材料和海藻种类而有差别。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室生态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藻体部位、藻质量、碳源质量浓度及水流流速对铁钉菜(Ishige foliaceaokamurai)和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氮磷营养盐吸收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大型海藻不同部位对营养盐的吸收速率不同,铁钉菜下部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固着器;羊栖菜顶部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中部。铁钉菜藻质量1.0g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1.5g;羊栖菜藻质量0.5 g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1.0g;2种藻类2.0g和2.5g的吸收速率相差不多。碳源质量浓度为1200mg/L时,铁钉菜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碳源800mg/L;碳源质量浓度为800mg/L时,羊栖菜的吸收速率最大,其次是碳源400mg/L;2种海藻对照组的吸收速率均相对较低。相同流速下,2种海藻均以PO4-P对照组的吸收速率最大;NO3-N、NH4-N吸收速率在流速为50cm/s时最大。  相似文献   

17.
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1993年5月由南京大学藻类培养室提供极大螺旋藻藻种,用Zarrouk培养基培养后,用活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分别进行吸附实验;过滤出的藻体置于6×10-3g/L左右浓度的Co2+,Ni2+,Cu2+,Zn2+离子混合液中。结果显示,死、活藻体都具有相似的吸附能力,对Co2+,Ni2+,Zn2+的富积大于203倍,对Cu2+的富积大于185倍;用热水提取、DEAE-纤维素D-23柱和SephadexG-200柱纯化后,获得了纯细胞外壁多糖,其分子量为52kD。将该糖溶液盛在透析袋内,并置于4种离子混合液中进行吸附实验,结果显示,核糖对Co2+,Ni2+,Cu2+,Zn2+的富积倍数分别达1744,1644,1340,1750。藻体和多糖对Co2+,Ni2+,Zn2+的吸附都高于对Cu2+的吸附。比较藻体与多糖对4种离子的吸附结果可见,藻体对离子的吸附主要是多糖的作用;多糖的红外光谱显示,金属离子改变OH和CO-NH的吸收峰,表明这两种基团与金属离子发生了络合作用;对Cu2+的络合滴定测定表明,Cu2+与多糖的结合度为0.40。  相似文献   

18.
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为材料对比分析了4种方法,改进SDS法、CTAB法,Trizol试剂盒、RNAiso Reagent试剂盒法提取RNA的质量和纯度,并采用RT-PCR对mRNA反转录,对mRNA的可用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试剂盒Trizol和RNAiso Reagent及其...  相似文献   

19.
海洋微藻除菌及除菌与自然带菌微藻生长特点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林伟  陈騳  刘秀云 《海洋与湖沼》2000,31(6):647-652
于1995年4—12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进行微藻除菌及比较除菌与自然带菌微藻生长特点的研究。经平板培养排除霉菌后,利用组合抗生素(青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获得除菌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及小球藻,对抗生素处理前后的微藻生长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除菌时相比,除菌后的球等鞭金藻及小球藻不易老化(可保持良好悬浮30d以上);回加细菌于除菌藻,藻细胞下沉附底,说明细菌可促使微藻细胞老化。无维生素时,除菌后的球等鞭金藻生长更差,暗示未除菌的球等鞭金藻培养液内可能存在产(类)维生素细菌。除菌后三角褐指藻细胞形态发生一定变化,回加细菌后藻细胞形态有部分恢复。与未除菌时相比,除菌后三角褐指藻更能耐受高温(如30℃)。另外,某些抗生素能够刺激球等鞭金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Twenty-two different species of Arctic brown, red and green macroalgae, collected in the Kongsfjord at Ny-Ålesund (Spitsbergen), were incubated under polar conditions and investigated for their release of volatile halogenated organic compounds (VHOC). Bromoform, dibromomethane, dibromochloromethane, bromodichloromethane, 1,2-dibromoethane, diiodomethane and chloroiodomethane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ir net releases during incubations were determined. Generally, brown and green macroalgae showed higher VHOC release, while red macroalage had only low release. Bromoform was released in relatively large quantities from all species studied, with the highest release observed from the brown algae Dictyosyphon foeniculaceus (0.3 μg g−1 wet algal weight day−1) and Laminaria saccharina (0.15 μg g−1 wet algal weight day−1), and from the green algae Monostroma arcticum (0.3 μg g−1 wet algal weight day−1) and Blidingia minima (0.27 μg g−1 wet algal weight day−1). Dibromomethane, diiodomethane, dibromochloromethane and 1,2-dibromoethane showed lower net release during the incubations. The net release of chloroiodomethane and bromodichloromethane was very low for the most algae specie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se algae in the Arctic environment, Dictyosiphon foeniculaceus and Laminaria saccharina may be important sources for VHOC because of high release and high biomass. Release of VHOC could be detected from all parts of the thallus of the macroalga. This may provide some evidence for a possible role of VHOC production as a chemical protection mechanism in alg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