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BTR-4000型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仪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仪主要包括液路循环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等。利用测试仪对某热交换井进行现场测试,得到换热器进、出口循环水温度随时间逐渐趋于稳定,及换热器与周围土壤的换热量随时间基本保持恒定的相关曲线。采用线源和柱源传热模型,结合参数估计法,计算出平均热物性参数分别为:土壤热传导系数λ=2.428 W/(m·K),钻孔热阻R=0.102 (m2·K)/W,及λ=2.164 W/(m·K),R=0.086 (m2·K)/W。通过保证测试时间和准确的土壤比热容等参数,可得到准确的热物性参数,计算结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准确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层热物性参数是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器设计所需要的非常重要的参数,热物性参数的大小对钻孔的数量及钻孔的深度均有显著的影响,进而影响地源热泵系统的初投资。笔者以北京某工程地源热泵系统地层热物性测试评价工程为例,阐述了现场测试获取平均热物性参数的测试方法和原理,并通过建立传热模型,利用参数估算法计算了工程场区的热物性参数。为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又采用了线源理论对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参数估算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笔者对两种计算方法的求解方法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由于目前地层热物性参数确定方法还很不成熟,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所以笔者提出的热物性参数确定方法只是尝试性的探索,还有待今后的实践检验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电加热器作为热源的热响应测试仪,仅能进行夏季制冷工况测试,参数设定以经验为主。应用了以热泵作为冷/热源、可测试冬季供暖工况的原位热响应测试仪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热泵输出功率稳定,测试功率在夏季制冷工况和冬季供暖工况宜分别设为40~60 W/m和35~45 W/m;热响应测试时间不宜少于48 h,若模型精度要求高于2.5%,需根据地层情况适当延长测试时间;野外测试的冬季供暖工况下热交换孔的热阻为0.08(m.℃)/W,100 m深度内岩土体的综合导热系数为1.67 W/(m.℃)。测试结果可满足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岩土体的综合热物性质是决定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保障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设计参数.通过对仁怀中枢城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热响应试验数据综合分析研究,该区为受断裂及地形综合控制的地下水富集区和疏干区两种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富集区相对疏干区岩土综合热物性较好,地源热泵工程开发利用前应按岩土热物性质分区设计,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天津中新生态城地源热泵原位热响应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单孔的换热能力和地层的导热系数,试验结果:生态城100 m深钻孔换热能力为6.13~6.98 kW,散热能力为12.03~12.7 kW,岩土体的导热系数为2.11w/m.k。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场热响应测试方法的地下岩土热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获取导热系数的主要方法是现场热响应试验,但该方法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计算结果可比较性差,难以应用。笔者开展了不同热响应试验设备的原位热物性测试系列试验,分析了测试与数据处理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探讨了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显示:为减少试验误差,两次热响应试验测试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10 d;应尽量避免循环水与岩土介质以外的其他介质产生热量交换;对于恒热流热响应试验,导热系数值与舍弃时间(1.0~12.0 h)成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定进回循环水温差的热响应试验,导热系数值与舍弃时间(0.0~12.0 h)成负相关关系;舍弃时间大于12.0 h时,导热系数变化趋于稳定。按统一标准舍弃前12.0 h的测试数据进行导热系数计算,6家单位的导热系数计算值都在2.2~2.8 W/(m·℃)范围内,测试结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比试验测试,分析了一种大直径宽通道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试验地点分别选在武汉与北京两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套管式换热器在换热效率上要优于双U式换热器,且在冬季取热工况下尤为明显。得益于套管式换热器本身储水量较大的特点,其在非连续运行工况下会有更优异的表现,具体表现在系统运行初期2h内,取热功率相比平均值高出约29%,系统运行初期9h内,取热功率相比平均值高出约17%。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源热泵技术在中国应用时间不长,但推广应用速度非常快,几乎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尤其在上海世博场馆中大面积推广,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我国已掌握了地源热泵的全套技术,并在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钻孔热反应测试技术、高效地下热交换井以及太阳能与地源热泵技术的联合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这些成果的取得将为实现我国2050年的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针对泰安市城区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工程,通过合理选择测试参数,采用数值模型方法,测得岩土体初始温度为15.74℃,综合导热系数为2.944 W/(m·℃),综合体积热容为2.25 MJ/(m3·℃),钻孔总热阻为0.0674 m·℃/W;将空调负荷需求与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参数输入数值计算模型,经过逐时计算,得到二十年、十年模拟周期不同换热孔数的长期温度响应与耗能数据,结合投资预算,分别得到最优化的钻孔数量240个、170-180个;推荐系统安装完成后,夏季首先运行,以提高地源换热器岩土体的平均初始地温。  相似文献   

10.
薛颀  祖国全 《安徽地质》2022,32(1):76-79
通过对单孔高效换热井加热前后井内平均温度的持续观测发现,停止加热的单孔换热井,20天后温度可恢复到初始状态。采用多观测孔对冬季群井使用时的热影响范围进行研究,发现距工作井0.5m的观测井温度波动幅度为1.7℃,距工作井大于2m的观测井温度波动幅度小于0.2℃。工作井停止使用10天后,3.5m以外的观测井温度基本恢复,工...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管道通风试验路基地温变化及热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基于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管道通风路基在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的地温监测资料,分析了路基温度的发展、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多年冻土的热流量变化.结果表明:通风管埋设于路堤中部的路基温度变化和发展情况与一般路基类似,路基在施工后的2个冻融周期内仍处于整体升温的过程;通风管埋设于路堤下部的路基,虽然前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土体温度与原始状态相比同样有所升高,但开始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地温场的分布在横向上的对称性也比较好,在热交换方面,一般填土路基和通风管位于路堤中部的路基在施工后的前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一直处于吸热过程,而通风管位于路堤下部的路基在经历了第1个周期的持续吸热过程后,在第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已经开始放热。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四川省的地源热泵系统工程开展,提出了地源热泵监测系统的必要性以及简要的监测方式,为以后地源热泵的推广应用和保护地下资源环境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鉴于地下岩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确定地下岩土热物性参数时宜尽量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现场原位热传导试验是实施地源热泵工程的关键环节,是合理开发浅层地热能的基础.本文介绍了现场原位热传导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并以潍坊城区的实际工程为例,获得了当地土壤原始温度、导热系数及地下换热量参考值,可为设计人员结合建筑结构、空调负荷特点等优化她源热泵工程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杨清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3):32-33,71
介绍了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根据各自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地源热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以工程实例具体说明了水源热泵节能、环保的成效,以及该类空调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水文地质专业在该类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地源热泵的优势,分析了地源热泵在天津的适用性,介绍了地源热泵在天津地区的应用并对其经济性作了分析对比。对天津地区浅层地热勘探的特点及钻孔工程中的相关问题做了介绍,最后介绍了天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如何解决地源热泵的回灌以及在钻探施工过程中确保不破坏咸淡水层之间的阻水层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