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泥石流沟判别与危险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朱静 《干旱区地理》1995,18(3):63-71
以云南泥石流形环境的区域调查为基础,提出了以11项因素作为泥石流沟判别与危险度评价预测的背景参数,依据关联性序列分析确定了因素的权重分析,应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泥石流沟判别模式和危险度评价预测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法可靠、简便和实用,适用蚶类泥石流沟判定与危险度的评价预测。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的改进可拓方法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熵值法对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涉及到的10项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进可拓方法——最大贴近度法,所建立的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可拓评价模型,可以解决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多因素限制问题。通过云南34条典型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的实例分析,将得到的结果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结果评价情况相符程度为79.4%,偏差程度为20.6%。经过进一步对两种方法得到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判定区域多条泥石流危险性排序方面结果的相关程度为0.896,研究结果与泥石流沟实际的危险性更加贴近。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不仅原理简单、计算简便,而且评价结果也是客观合理的,研究成果为区域(流域)泥石流沟危险性的综合评价和排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流团模型在泥石流危险度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王光谦等发展的流团模型,在泥石流摩阻为速度的二次多项式的条件下,根据一定的地形条件、流量过程线及泥石流体的一些参数,模拟了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扩散堆积运动。由数值模拟结果,以泥石流的最大动能为分区指标,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分区模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云南东川尼拉姑沟,取得了该沟50a一遇泥石流的泛滥范围和危险度分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粗糙集的范例推理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勇健  刘义建 《山地学报》2008,26(2):223-229
将粗糙集理论和范例推理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粗糙集-范例推理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运用粗糙集理论对范例库中的范例进行属性约简和特征向量权值计算,用相似度量理论来实现最相似范例检索,得到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结果.选取了一次泥石流(可能)最大冲出量,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24 h最大降雨量、松散固体物质储量共8个因素作为泥石流危险性的影响因子;选取云南东川和西藏八宿等共14条泥石流沟资料进行建模分析.实例研究表明,基于粗糙集一范例推理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状态相吻合,该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直观、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拓层次分析法的区域泥石流灾害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方法在泥石流沟评价方案重要性赋值时只考虑两种极端情况的限制问题,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13条泥石流沟作为研究对象,将可拓集合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区域(流域)多条泥石流沟的实际评价问题中,为区域(流域)多条泥石流沟的综合评价和排序以及区域泥石流综合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结果表明:(1)通过本方法研究得到13条泥石流沟中处于中度危险的有1条,其余12条处于轻度危险,与其他研究成果较为一致。说明本方法在区域(流域)多条泥石流沟的综合评价和排序方面的理论是合理的。(2)本方法同时考虑了以往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使用模糊AHP方法不考虑判断矩阵一致性方面的缺欠,将求解符合一致性要求的判断矩阵权重向量的方法有机地融合到EAHP方法中,使决策结果更贴近客观实际。(3)研究进一步指出,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的核心问题是判断指标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区域的实际情况选取。虽然指标选择困难较大,但对于同一区域而言,某些指标对于各泥石流沟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比如降水、下垫面、区域地质等因素),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避免过多的指标参与到评价模式之中,使评价过程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李泳 《山地学报》1999,17(4):305-311
分析了现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在因子选择,权重确定,危险度计算,区划原则和区划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泥石流危险性应进行三个层次的评价;泥石流存在环境的质量评价,泥石流活动性的评价和泥石流破坏能力的评价,并以势函数定义了泥石流危险度的统一形式,它可以满足不同目的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泥石流灾害,已成为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突出问题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基础技术。以都汶公路沿线的31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遥感图像的解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手段获取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通过选取地质、地形、气象、水文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关键因子进行筛选和灰色系统模型进行权重的确定,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计算得到每条沟的泥石流危险度值。评价结果表明:公路沿线31条泥石流沟处于不同泥石流危险等级:极高危险占23%,高危险占35%,中度危险占13%,轻度危险占29%;其中红椿沟、肖家沟、烧房沟等沟属于泥石流极高危险沟道,高家沟、牛圈沟等属于高度危险沟道,公路选线须采取避让或充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周爱红  宁志杰 《地理科学》2020,40(8):1385-1393
基于云南地区、黄河积石峡水库区、四川省的北川县和都江堰龙池地区等地的泥石流数据,以具有代表性的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 Analysis, GRA)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泥石流评价模型为例,探讨了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在参数选取、样本数据的不均衡、泛化能力和泥石流系统的空间变异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寻优算法能够提高模型参数选取的效率和预测精度;样本扩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处理样本数据不均衡问题;泛化能力为模型固有属性,难以通过样本扩充得到提升;空间变异性通过控制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而影响模型的精度。研究过程为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所得结论将为今后各类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运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云南怒江流域泥石流敏感性空间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唐川 《地理研究》2005,24(2):178-185
泥石流敏感性空间分析是通过评估诱发泥石流发生的因子,应用空间技术,进行泥石流发生的敏感性分析。本文探讨了GIS技术与敏感性分析的条件概率模型相结合的泥石流敏感性空间分析,并且阐述了GIS空间分析技术在泥石流敏感性制图中特有的优越性。研究区选择在遭受泥石流危害严重的云南怒江流域。用于泥石流敏感性分析评价的主要敏感因子包括地形坡度、岩土体类型、暴雨、河网密度、土地利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人类活动。在对这些因子进行了敏感性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应用GIS的分析工具对敏感因子集成评价而产生了云南怒江流域泥石流敏感性评价图。泥石流敏感性评价图可以帮助规划者或工程师在土地发展规划中选择最佳建设场所,以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发生、发展过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东北部的小江流域是我国暴雨型泥石流集中发育的地区之一。在小江众多的泥石流支沟中蒋家沟是爆发最频繁、规模最大、危害最严重的一条泥石流沟。 蒋家沟泥石流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它的出现主要是由历来滥砍滥伐森林所造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军都山区实测泥石流沟谷数为基准,基于因子叠加、信息量模型和FCM-粗糙集三种方法,分别获得了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危险性等级分布,结果表明:①各分区单位面积内泥石流沟谷数都随着危险性评价等级的提高而增多;②因子叠加法和信息量模型法可得出五级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级,而粗糙集法只得出三级分级;③以实际泥石流沟谷落在评价区数目为标准,信息量模型法有90%以上的泥石流沟谷在危险性高和极高区域;粗糙集法得到危险区域覆盖了63.72%的泥石流沟谷分布;④从单位面积泥石流沟谷数与泥石流沟谷分布比率可得,信息量模型法评价精度较高,因子叠加法没有形成良好的梯度,而粗糙集法计算等级结果与其他方法存在差异,故须在其他区域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GIS支持下的东川区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洪江  唐川  崔鹏 《干旱区地理》2005,28(4):445-449
在建立东川区泥石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泥石流形成原因,初步选择面积、相对切割度、主沟沟床比降、相对高差、主沟长度、圆状率作为评价指标,利用东川区21条典型泥石流沟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出面积、圆状率、相对高差三个指标,由主成分载荷得到危险度评价公式,在ARC/INFO和ARCVIEW软件的支持下,把东川区划分为60个评价单元,计算出各个单元内的危险度总分值,依据分值划分为四个级别,重度危险区、危险区、轻度危险区和基本无危险区,最后根据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原则,得到东川区泥石流危险度区划图。  相似文献   

13.
泥石流沟道汇流对堆积危险范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健  陈锦雄  陈晓清  朱军  徐柱 《地理科学》2016,36(10):1588-1594
利用离散元法和图形处理器(GPU)并行计算手段建立泥石流运动堆积模型,以自然界沟道泥石流汇流后运动堆积特征及危险范围作为模拟参照,利用所构建的泥石流流通槽完成沟道泥石流不同交汇角汇流模拟试验和堆积危险范围预测,实现了泥石流沟道汇流的可视化模拟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可视化模拟能够模拟出自然界中泥石流自流通区运动汇流后产生堆积的运动特征;数值模拟实现了锐角条件下仅考虑单因素即沟道交汇角对泥石流堆积危险范围影响的模拟试验。此外,利用GPU并行计算的优势可用于模拟大规模泥石流汇流现象,模型的可扩展性为泥石流汇流堆积危险范围分析向更为复杂的地理环境模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沙江向家坝库区长约150km范围内的55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显示。自库首至库尾。泥石流沟的数目、发育密度及规模均呈逐渐增强趋势。同时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及纵坡平均坡降均存在明显的分形特征,它们与沟道数目之间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培龙沟泥石流及其堵江可能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宁生  陈瑞 《山地学报》2002,20(6):738-742
培龙沟是由冰川和降水共同激发的一条大规模泥石流沟。流域内充足的冰水资源,丰富的冰碛,有利的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发生及今后发展的动因。1983-1986年培龙沟泥石流堵塞了帕隆藏布江,本文就今后不同泥石流发生频率探讨了泥石流再次堵江的可能性。这一探讨为该沟泥石流工程整治及过沟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沟道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43条典型泥石流样沟,在1:10000地形图及卫片上进行了形态要素量测,应用流域地貌分析原理,对43条样沟各形态要素进行了剖析及关联度评价,并进行了泥石流沟道发育阶段的信息维分析,所得结论为:半干旱地区的人为泥石流沟道地势比沿程变化奇特,以形成区比降最大,区别于自然泥石流沟道;沟道分区面积比以汇水区面积最大,明显区别于湿润地区;流域形状以扇形为主,沟道给养面积较大,崎岖系数不甚太大是半干旱地区人为泥石流沟道的独特之处,泥石流沟道发育以幼、青年期为主,最后得出了以沟道比降为主因子的各形态要素的主次排序。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的分形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分析了泥石流流体和堆积物粒度分布的分形结构特征,其分维值介于2 ̄3之间,平均值分别为2.71和2.65左右。研究了泥石流沟水系的分形特征及其在不同观察尺度下分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维可作为描述泥石流粒度成分和泥石流沟水系的参数,反映了泥石流活动的形成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分维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