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善弧形构造体系,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西半部的阿宁盾地,由数条隆坳相间和互相平行的弧形构造带组成,呈向南突的似马蹄形。东翼以祁吕贺兰山字型的脊柱贺兰褶断带为砥柱,西翼反射弧的砥拄是以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褶带西翼反射弧形式表现出来的。区域构造应力为南北向,以由北向南的挤压推动为主,这与西伯利亚地块往南楔入和推挤密切相关。该弧形构造体系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几乎同步形成、发展和定型。它始于晚古生代或更早,成熟于第三纪,迄今还在活动,控制着地震、盐湖分布。另外,该弧形构造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阿拉善地台活化的产物,经历过多旋回的复杂发展过程,多旋回的构造作用导致了多旋回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渭北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秦岭纬向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和陇西帚状构造的复合部位。区内各种构造形迹的展布均不同程度受到这些构造体系的控制和干扰,但自中、新生代以来,本区主要构造形迹的展布是受祁吕弧型构造控制的,特别是它的较低级构造成分,在区内构成明显的多字型构造型式,控制了本区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6,(3)
张家口坝下地区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大气降水经构造深循环热对流及岩浆余热加温形成地下热水,热水在以祁吕山字型构造体系东翼为主的多组构造复合部位赋存形成地热田,形成的地热田具有类型多、分布范围广、资源量丰富的特点,具有很好的开发远景。  相似文献   

4.
地化省的地质特征地化省位于北北东向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变带与近东西向阴山重力梯变带交汇处,是华北地块成矿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北带采凉山区处于阴山纬向构造带南缘的次级东西向构造——阳高破碎带;中部的恒山和南部的五台山则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前弧东翼临近反射弧部位及其与古北东向构  相似文献   

5.
北秦岭地区的构造体系主要为纬向构造体系,在其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叠加了它的变种首阳山弧形构造和武都山字型构造体系,此外,祁吕贺山字型及北东向构造在本区也有零星分布。本文根据构造体系特征,结合地层、岩浆岩、矿产资料的综合分析,将本区铁、铜、多金属矿产划分为几个构造成矿带:武都山字型东翼反射弧多金属矿成矿带;老厂-红山梁帚状构造控制的铁矿田;首阳山弧形构造西翼北西西向铜(铁)成矿带;沙沟街-老铁厂东西向铁矿带和其它成矿带。以上主要热液-矽卡岩型(或热液复合)矿床或矿体相对富集部位有如下特征:矿床相对富集于反射弧顶部,帚状构造靠近收敛部位,反“S”型曲率最大部位,“入”字型分支交汇处及所夹之锐角区间。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地热资源丰富,通过对区内地热成矿机制,成矿规律的分析认为,以祁吕系为主的多构造体系复合部位控制了本区地下热水的形成与分布,本区地下热水是大气降水经深循环而成,经计算深循环的深度达为2600m,张家口南部地区有很多个热水异常点,是具有远景意义的地热区。  相似文献   

7.
沙溪帚状构造型式的厘定及其控岩控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一、区域构造分析沙溪班岩铜矿位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段北西侧,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东翼和新华夏构造体系以及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三大体系构成矿田乃至长江中下游矿带的基本构造格架。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主体重接于华夏系古褶皱带之上。据构造格局、地貌景观和岩浆岩带、火山岩带及成矿特征,东翼沿长江可分为数个紧密的隆起褶皱带。由弧顶向东边反射弧,可分为五个隆褶体:蓿松-庐枞、庐江-天长、苏家湾-滁县、九江-繁昌及铜陵-宁芜等隆褶体。呈右行左刊多字型展布,组成山字型东翼主体构造带(图1)。西翼亦有瑞昌-灵  相似文献   

8.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控金研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彭大明 《黄金地质》2001,7(1):68-72
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在古生代末期开始活动,中生代成形,新生代定形。与金成矿关系极为密切,金矿分为岩金和砂金矿。岩金包括含金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岩浆岩型、浸染型、硅铁型及氧化铁帽型。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的各组成部分均发现有金矿床,以弧顶遥居首位,依次为前弧、砥柱、反射弧、反射弧脊柱,马蹄形盾地及脊柱。该构造区内分布着小秦岭、陕甘川金三角,还有燕山和晋东北金矿区,熊耳山金矿密集区等。大多数岩金矿形成于燕山期,砂金形成于第四纪。  相似文献   

9.
华南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厘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山字型的前弧展布于中国大陆南缘和越南北部,南抵西沙纬向带北侧。西翼反射弧出现于念青唐古拉-伯舒拉岭及其南侧,东翼反射弧位于南黄海地区,沿弧形带以中、新生代岩浆岩和构造动力变质带的弧形展布为显著特色。它的脊柱在川、黔、滇、桂毗邻地区,以近SN向褶皱带为主体。华南山字型是印支期发生发展,燕山期成型和定型,喜马拉雅期仍有较强活动的构造体系。该体系的确定,对研究华南地质构造格架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它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间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北亚带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东翼及新华夏系第三隆起西缘的复合部位(图1)(王和平等,2009).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李四光教授的地质力学理论对陕西省主要构造体系进行了划分,主要有秦岭纬向构造体系、区域东西向构造带、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陇西帚状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巴山弧形构造体系、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等。并对其分布特征、发生发展、对矿产与地震分布的控制作用略加叙述,以使读者对陕西构造体系有一个基本了解。  相似文献   

12.
渭北东部黄土塬区在自然单元上包括黄河以西、石川河以东、北山以南、渭河谷地以北的黄土台塬区,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在地质构造上,居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和秦岭纬向构造带的交接部位。区内由于塬高沟深,地表水稀缺,大部份地区地下水位深埋,工农业用水不足,是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13.
渭河盆地断裂构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渭河盆地地处秦岭纬向构造体系、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和陇西旋卷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各构造体系在此互相复合叠加,形成了多条断裂带,控制着渭河盆地的基底构造以及地震活动、地裂缝和地热资源的展布。通过对盆地断裂构造特征的研究,对减少地质灾害,合理的开发地热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范围,包括北祁连山及其北侧的河西走廊地区。区内石炭纪地层发育,上、中、下三统齐全且均含煤层,呈北西西向广泛分布。对石炭纪含煤建造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控制作用的构造体系计有:古河西构造体系、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西翼褶带、陇西旋卷构造体系、河西系和展布于北纬37°—38°左右的区域东西向构造带以及局部南北向构造等。它们在不同时期成生和发展,以重接、反接、斜接、包容等复合关系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构造景观。   相似文献   

15.
旋卷构造及其他有关中国西北部大地构造体系复合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这篇论文中,李教授发表了他历年来对这问题的研究的累积。李教授对大地构造的研究及成果是我国地质工作中头等的贡献,母容多赘,兹仅引壕该文最后一节中一段以作介绍:“按照褶皱旋卷收敛方向表示旋转扭动内旋方向的规律,康藏歹字型体系、陇西旋卷增系,以及包容在、或牵涉在这两个体系中的宋梁山旋卷体系,文殊山旋卷体系,都一致地表示:在它们展布的范围内,整个地块发动过顺时针的旋动。最近在山丹地区,由於地震而发生的旋动的方向,也和这个方向符合的。包容在祁吕弧形褶带西翼中的多字型构造体系,和河西体系,都一致的表示:在它们分布地区的东面相对地向南扭动,而在西面相对地向北扭动。包容在祁吕弧形褶带东翼的多字型构造体系、中华夏体系、新华夏体系都一致表示:在它们分布地区的东面相对地向北扭动,而西面相对地向南扭动。就是说这两个构造体系一致地表示:伊陕台地的西部和阿宁台地的东部——即贺兰褶带分布的区域以及它东面和西面的地带——对祁连山方面和吕梁山以及太行山方面,有向南扭动的趋向。这种相对运动正是与构成拟议中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所要求的运动方式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6.
个旧西区构造形迹可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分属五种构造体系。即东西向构造带属纬向构造体系,北东带分属新华夏系和“山”字型构造体系,北西带属“歹”字型构造体系,南北带属经向构造体系。 “歹”字型构造体系的红深断裂及发育其两侧的剪切断裂,是控制铅锌及伴生金银矿的区域性断裂;新华夏系及其与云南“山”字型体系的复合是含银铅锌矿的富集部位经向系及其与“歹”字型复合部位富集金(砷、汞)矿。  相似文献   

17.
从第三纪以来,祁连山区的河西系、陇西系,祁吕贺兰山字型和青藏滇缅歹字型(以下简称山字型和歹字型)等构造体系仍在活动,它们的活动控制了该区的地震发生。本文依据重力资料、卫照解译、地貌形态、新构造运动、地震和温泉的分布,讨论了现今活动的构造体系,进而又探讨了活动性构造体系与地震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湖南省地下热术概况湖南省地处秦岭和南岭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在此范围内尚发育有湘南、湘北及白马山—龙山三条区域性东西向构造带;湘南发育有南北向构造带及弧顶朝西的山字型构造;湘西、湘中和湘东属新华夏系的三个构造带,前一个相当于中国东部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的第三隆起带,后二者则属第二沉降带范围.岩浆岩活动除湘西北外,其他各地均较频繁,有不同时期的岩浆侵入,并有(車免)近期侵入的岩脉.这些条件使湖南地下热水遍布全省各地.据现有资料统计,全省范围已发现水温在23℃以上的温泉、热水钻孔、  相似文献   

19.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M_4磁异常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南郊3公里处,构造位置处于淮阳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弧顶的内侧.出露地层主要为三迭系一志留系.根据现存构造形迹分析,本区以山字型构造为主,部分地段有新华夏系构造复合加强.主要控矿构造的走向为北东东,地层走向与构造线一致. 褶皱构造属于宝巢石复背斜东延部分,背斜轴部为志留系地层,其两翼由中生界-古生界地层组成.M_4异常位于宝巢石背斜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地区构造体系控盆作用与控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应用地质力学方法系统划分中国北方地区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基础上,开展构造体系控盆、控油气源区、控油气聚集带、地应力控制油气、低次序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主要发育新华夏系、西域系、纬向系、祁吕贺兰山字型等构造体系,控制了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的成生发展。构造体系具有六个特征:阶段性、迁移性、继承性、差异性、转换性和复杂性。构造体系在多个方面控制油气分布,包括构造体系多级控制油气、构造体系叠加控制油气、构造体系复合联合控制油气、构造体系多期控制油气、低序次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分布等。以构造体系控油为主线,综合考虑油气成藏条件,指出了油气聚集有利区。在优选的有利区中相继获得了新的油气重大突破和发现,证实构造体系控油研究及油气聚集有利区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这些有利区也是今后较长时期内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