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福州电磁波观测资料,对给定时段内、范围内的闽台地区地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福州电磁波异常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探讨福州电磁波异常信息的映震效能,为今后利用电磁波观测资料异常信息进行临震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频电磁波在汶川强余震时的同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扰动观测是开展地震监测预报的一种新方法,在汶川Ms8.O地震余震中,陇南汉王架设ELF观测到了电磁同震现象,通过汉王地震台强震资料对照发现,磁场分量与地震波到达同步,但电场分量反映不够明显.  相似文献   

3.
沈阳地区地震电磁波前兆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论述了地震电磁波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与排除,并从资料的分析处理入手,探讨了电磁辐射前兆与地震预报的关系,充分证明了利用地震电磁辐射进行地震短临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大地震前电磁辐射信息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北省地震电磁前兆实验台网,采用特制的埋地电极做传感器,接收较强地震前的超低频电磁辐射的交变电压信息.从已积累的多个台站连续近10年来记录到的电磁异常,可以肯定其与300km 以内 Ms=5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震级越大,相关越好.电磁辐射异常信息,出现在较强地震的临震前,其自动连续笔绘记录呈阵发性的组状电磁脉冲波形态.具有起伏增强、信息与震中距成反比、频率相对升高、区域波形相似和方向性等特征,并含有与地震相关的一些数量因素.应用这些特征和相关因素,可为地震三要素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徐志锋  吴小平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0):2497-2506
本文在电离层-均匀地球模型中使用Debye势方法,在电磁场一般性边界条件下导出了地表水平电偶极子源在地球介质中激发的电磁场的表达式.对球Bessel函数使用指数函数近似,并采用加速算法,计算了地表及地下的电磁场.其正确性得到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数据的多方面支持.结果表明,在收发距离大于1000 km,电磁场强度很稳定,几乎没有衰减的迹象;电磁场受电离层的影响很大,由于电离层高度升高或电导率减小引起的电磁场幅度的减少可以达到50%,但是由电场和磁场得到的视电阻率变化却很小.  相似文献   

6.
如何从卫星观测数据中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是近年来一个跨空间物理学、地震学和板块构造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焦点.本文回顾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外学者在震例研究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了进行震例研究的思路和步骤.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讨论了某些强震和中等地震前有代表性的地电阻率临震突变现象。研究了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的时空展布特征,并将这些现象与地震活动性、应变资料、地下水位及水温等资料作了对比。还讨论了地电阻率临震异常与震源机制解、发震断裂等的关系。阐明这些事实与地电阻率临震异常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在空间上的一致性,从而对地电阻率临震现象作了某些解释,认为地电阻率临震异常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它们可能是构造应力场迅速变化及由应力变化而引起的地下水的组分和状态变化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指出,由于强震前地电阻率临震异常分布的不均匀性,能记录到异常的台站仅仅是一部分,这就给捕捉临震异常增加了难度,必须建立一定密度的台网进行长时间连续的观测。至于中等强度地震的临震信息,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地震前,且在靠近震中的特定台站才可能记录到。  相似文献   

8.
震前深井电磁短临前兆信息的观测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大量震例研究了地震前深井电磁波短临前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1.9和27kHz信道上,地震前2-4个月和10-6O天,可观测到短临型、短期型和临震型三种电磁波信号。电磁信号增强时段与孕震区小震频度增强同步,表明这些信号可能与孕震区微破裂有关。本文还利用信息包源偶全体模型定量计算了组成变化的电磁场的准静场、感应场、辐射场随观测距离及方位的变化,据此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称化测量可克服现有单发双收高频电磁波测井仪器(DPT)由于收-发不对称结构导致的幅度比测井曲线严重失真的缺陷,提高DPT的纵向分辨率.通过对二线非均质测井环境下DPT响应的数值模拟,指出选用原频率较低、源距较长仪器的相位差测量与源频率较高、源距较短仪器的幅度比测量进行组合,可获得高品质的视介电常数和视电阻率曲线,显著提高DPT的资料解释能力.这里源频率的恰当选择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探测深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探测深度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均匀半空间和给定结构参数的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在不同装置电极埋深下的探测深度,分析了探测深度与装置电极埋深和介质电阻率结构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①与地表观测相比,在供电极距为1 km左右时,探测深度随装置电极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的速度与装置电极埋深密切相关;当装置电极埋深h < 100 m时,探测深度的增大速度远小于装置电极埋深h≥100 m时. ②当装置电极埋深h < 50 m时,与地表观测相比探测深度增加很小,不超过10 m;当装置电极埋深相同时,供电极距越大,与地表观测相比探测深度增加得越小. ③对于水平层状电阻率均匀分层结构,在装置电极埋深相同的情况下,下伏低阻结构的探测深度显著大于下伏高阻结构.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观测到深部电阻率的变化情况,首先需要查明测区电性结构,再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装置电极埋深,其结果为深部电阻率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临震电磁波信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震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的现象,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震后,一些单位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我省一些中强震震前也曾出现过不同表现形式的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现象。如1970年10月29日金湖4.2级地震前约2小时,震中区一鱼场工人发现收音机受到强烈干扰,震后即恢复正常;1974  相似文献   

12.
强震前电磁波异常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美  李开复 《地震研究》1990,13(4):353-360
本文报导了1981年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来架设于楚雄观测站的电磁波接收器记录到的电磁波异常现象。后出,1985年一1987年4月停记前,以观测站为中心,400公里为半径范围内,发生了18次M_L>5.0级地震,有15次地震前记录到明显异常(其余3次异常不太明显,当作无异常)。结果表明,电磁波异常观测是一种有希望的临震预报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近震转换波探测地壳深部构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荣辉  邵学钟 《地震学报》1985,7(4):408-421
本文对近震PS折射转换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识别近震PS转换波的主要参考标志。利用这些标志分析了邢台地区某些测点的近震转换波资料,所测出的转换界面深度与爆炸地震法得出的主要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近震PS转换波法是探测区域地壳深部构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波振幅比的正常变化作了理论分析,讨论了利用波振幅比变化预报地震的可能性及其应用范围。作为具体实例,给出并分析了1970年西吉5.7级地震前后振幅比异常的实际观测结果。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较大地震前后波垂直向位移振幅比值|Ws/Wp|明显减小;(2)|Ws/Wp|异常在空间分布上与时间发展过程上都大致和波速异常相对应。 采用与研究波速异常完全类似的方法,提出了利用振幅比异常预报较大地震的一些初步途径。 本文最后简要地讨论了较大地震前后振幅比异常的物理实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大地震发生的可预测性,应用分形理论并根据标准数盒子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历史地震和唐山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地震活动能量的分维值并研究了其多重分形谱的几何结构.初步结果显示出大地震发生前,广义维值有明显的下降过程,分形谱f(α)结构有右偏现象.在低于上述时空层次的唐山地区,孕震系统也有类似特征出现.这些异常现象揭示出孕震动力系统的物理机理和激变前的某些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地震时空丛集的多重分形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大地震发生的可预测性,应用分形理论并根据标准数盒子的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历史地震和唐山地区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地震活动能量的分维值并研究了其多重分形谱的几何结构.初步结果显示出大地震发生前,广义维值有明显的下降过程,分形谱f(α)结构有右偏现象.在低于上述时空层次的唐山地区,孕震系统也有类似特征出现.这些异常现象揭示出孕震动力系统的物理机理和激变前的某些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大气中一种压力波动与地震关系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了大气中一种压力波动与区域地震间关系的初步观测结果。 根据观测,大气中存在一种压力波,其周期为几十秒至500秒;幅值在5-100帕(1帕=1牛顿/米2=0.01毫巴)之间,大都在二、三十帕左右;主周期变化很小,呈一组一组的形式出现,每组三、五个波,波形光滑,容易识别;其水平波速为10米/秒的量级,是一种横波。 对于所研究的地方性地震,约有70%在震前30小时内出现这种压力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大气中一种压力波动与区域地震间关系的初步观测结果。 根据观测,大气中存在一种压力波,其周期为几十秒至500秒;幅值在5—100帕(1帕=1牛顿/米2=0.01毫巴)之间,大都在二、三十帕左右;主周期变化很小,呈一组一组的形式出现,每组三、五个波,波形光滑,容易识别;其水平波速为10米/秒的量级,是一种横波。 对于所研究的地方性地震,约有70%在震前30小时内出现这种压力波。  相似文献   

19.
1.震前电磁波异常的观测据有关研究,震前辐射的电磁波频谱很宽,从超极低频到超高频都可能存在。因此,观测震前电磁波异常最好采用多频段接收方式。但是目前我们只能接收某频段的电磁波。一般测点都远离震中,因此,采用低频甚至超低频观测系统是比较合适的。我们使用GCI-1A型磁场传感器作接收天线,与DJ-1型地震仪配合。这种传感器是采用一种高导磁  相似文献   

20.
对宁夏历年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时提出的前兆观测异常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宁夏地震局震情监视区5级以上、邻区6级以上地震前前兆观测异常特征,最后给出了宁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的预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