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塔西南白垩系发育,可分为上、下两统。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可分4段,多以陆相沉积为主,富含棕红色砂砾岩夹少许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砾岩。上白垩统英吉沙群为海陆相并存,库克拜组可分2段,常见泥岩、膏岩和海相化石;乌依塔格组多为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砂岩;依格孜牙组多见灰岩、白云质灰岩,富含海相化石;吐依洛克组为棕红色泥岩、石膏和砂、砾岩,含海相化石。通过勾勒9个岩性单元的沉积相展布,分析昆仑山前白垩纪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克孜勒苏群西区多为陆相快速堆积,东区远离陆源为三角洲和滨岸沉积,具有宽泛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相分布。库克拜组总体显示为辫状河三角洲—潮坪相变的过程;乌依塔格组以潮坪为主;依格孜牙组表现为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的演化;吐依洛克组为宽广潮坪。 相似文献
3.
早石炭世海侵范围较小,莫莫克以东为古岛,以西为向北西倾斜的水下隆起,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和混积陆棚相沉积:晚石炭世早期海侵范围扩大.铁克力克古岛沦为水下隆起,莫莫克以西为较厚的混积陆棚相和滨岸相砂岩沉积.以东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晚石炭世中期为稳定的海侵期,形成潮坪-局限台地.开阔海台地相清水碳酸盐岩沉积:晚石炭世晚期--一早二叠世早期为规模最大的海侵期,也是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发育的鼎盛时期,其重要标志是形成了台地边缘礁滩相带,高能浅滩相最为发育.莫莫克以西地区下二叠统棋盘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上二叠统达里约尔组为湖泊一河流相沉积.莫莫克以东地区下二叠统普司格组为河流-湖泊-扇三角洲相沉积、上二叠统杜瓦组为冲积扇-扇三角洲相沉积. 相似文献
4.
5.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白垩系储层沉积相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克拉2气田是我国陆上勘探发现的最大气田,它的发现奠定了塔里木盆地做为我国 “西气东输” 重要天然气基地的资源基础。克拉2气田产层主要为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岩、下第三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和白云岩,其中下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厚度为220.3-285.2m,孔隙度为1.1-22.4%,平均12.83%;渗透率为0.004-1770.1×10-3μm2,平均51.46×10-3μm2。砂岩储层以剩余原生粒间孔为主。通过钻井和露头剖面沉积相对比,克拉2气田巴什基奇克组第三段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重力流和浅湖泥等,岩性以砂砾岩、含砾砂岩和褐色泥岩为主;第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有水下辫状河道、河口砂坝和分流间湾等微相,以棕褐色中细砂岩夹薄层泥岩为主;第一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主要有远端辫状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以棕褐色中细砂岩为主。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时期,古气候以干旱炎热为主,北部发育多个扇体,在平面上相互连接、叠置形成多个物源出口,形成了一系列由辫状河道组成的辫状河三角洲,而非单一辫状河流形成的沉积体,从而形成大面积分布的稳定砂体。沉积微相对比表明,巴什基奇克组储层是由互相切割的多个辫状河道砂体叠置而成,各段微相在横向上分布十分稳定,各砂体互相连通、连续性好,泥岩夹层薄、不连续,空间上具有厚度大、分布广、连续性好、物性好和隔夹层少的特点,为一套优质天然气储层。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量的钻井和露头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相特征和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塔里木盆地下白垩统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宽浅湖泊等3种沉积体系,包括陆相冲(洪)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等沉积相,分布于下白垩统不同层位。塔里木盆地早白垩世主要包括塔东北和塔西南两大沉积区,总体为干旱氧化的内陆拗陷分割盆地。在塔东北沉积大区,早白垩世早期卡普沙良群沉积物受周缘4大物源区控制,为多物源的氧化宽浅湖盆环境,古地势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盆地边缘以冲(洪)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盆地内部为滨浅湖亚相。早白垩世晚期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时期,塔里木盆地周缘进入一个新的构造活动期,古气候更加炎热干旱,氧化宽浅湖盆消失。在塔东北沉积大区,盆地受周缘4个主要物源区影响,以广泛分布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占主体,盆地内部普遍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沉积。在塔西南沉积大区,早白垩世克孜勒苏群沉积时期古地势呈“东高西低”,受北部喀什北山前和西南部古昆仑山2个物源区的控制,沉积物沿古昆仑山前呈狭长的条带状分布,沉积厚度自西向东减薄,主要是一套冲积扇-扇三角洲相和滨浅湖亚相沉积。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包含4个性质不同的陆相盆地。除早三叠世和晚侏罗世存在短暂的海泛之外,发育内陆湖泊及受其影响的陆相沉积,受构造影响明显,扇三角洲特别发育。库车盆地及塔北-塔中盆地湖域大小差别不大,但湖域位置有较大的变迁。塔西南和塔东南盆地的湖域大小变化很大,三叠纪湖盆较小且分布不连续;侏罗纪湖域扩大,且分别在塔东南和塔西南连片。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与烃源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塔里木陆块为一具前寒武系基底的克拉通盆地,早震旦世—寒武纪陆块内和边缘发生裂解,至中奥陶世转为被动大陆边缘,组建塔北和塔中两个遥相对应的碳酸盐台地和边缘斜坡,其间的阿瓦提—满加尔地区为克拉通内浅海—深水盆。满参1井以东至满加尔为欠补偿的深海槽盆,早期沉积了富生物营养链的烃源岩,晚奥陶世克拉通转为前陆碎屑岩沉积,满加尔坳陷反转为浊流盆地。碎屑岩由东向西、由南东向北西迁移,造成向塔北和塔中海侵上超,结束碳酸盐台地演化的同时,沉积了局限台地型和台缘斜坡灰泥丘相的烃源岩。奥陶纪时塔里木盆地演化和沉积相的配置,是加里东期盆山转换的重要反响,形成多个沉积-构造转换面。早加里东运动,造成下早奥陶统与寒武系的假整合;中加里东运动即晚奥陶世始,塔里木转为前陆盆地,塔北和塔中分别为前陆隆起,阿瓦提—满加尔为复合隆间盆地;晚加里东运动(始于早志留世)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退。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钻井岩心、测井数据及地震资料为基础,运用岩相古地理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学科方法原理,对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认为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和盆地相.局限台地主要分布在塔中、塔东及塔西南大部分地区,开阔台地只在塔北局部地区发育.对钻井岩心、薄片资料、连井剖面、地震相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后,绘制出蓬莱坝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据该组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综合考虑该时期沉积演化及古地理背景,建立起塔里木盆地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柯坪—巴楚地区发现了许多志留纪脊椎动物化石,其中包括无颌类、软骨鱼类等。这些化石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揭示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纪时期的古地理位置及其格局,进一步确定了塔里木陆块在该时期的古生物地理区应属于塔里木-扬子古脊椎动物生物地理区系。记述了采自塔里木盆地中心2个钻井岩心中的3件早志留世脊椎动物化石,其中1件化石为无颌类的新科、新属、新种。同时对志留纪时期塔里木陆块的沉积特征、古环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上述研究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相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雀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依据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原理,以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地表露头资料分析,认为该区寒武一奥陶系主要发育台缘斜坡相、浅水陆棚相、深水陆棚相、陆棚斜坡相、半深海盆地相、深海槽盆地相、大陆坡相带及海底扇亚相.在对沉积相序、沉积相平面展布、沉积演化等沉积体系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了该区的古地理环境、沉积相平面组合规律及控制因素,建立了孔雀河地区寒武一早奥陶世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2.
13.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楚以南,喀喇昆仑山、西南天山和麻扎塔格所夹持的地域,油气勘探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已找到柯克亚、巴什托普、和田河等油气田.经过近年的研究,对该区的地质构造提出几点新认识.包括古亚洲洋和特提斯洋是影响该区沉积和构造的主要因素;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两侧不对称;深浅层次构造差异较大;区内断裂和背斜多形成于喜玛拉雅构造运动.此外,根据大量野外实地考察和地震资料,对克里阳和乌恰地区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玉立群背斜存在与否提出怀疑的意见,并对帕米尔前缘的的逆冲推覆构造样式进行了详细解剖,提出帕米尔山前存在3个相互叠覆推覆体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西南新生代盆地演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塔里木西南新生代盆地经历了由海相沉积体系向陆相沉积体系的转变,沉积中心由一个向两个转变,这是受印度板块向北与欧亚板块碰撞,帕米尔与西南天山之间“阿赖海峡”的控制,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纯挤压作用力随帕米尔突刺的不断挤入,应力在突刺二侧转换为压扭性质,分别形成恰曼左行走滑断裂系统和费尔干纳-塔拉斯右行走滑断裂。碰撞引起的造山带向塔里木板块上的大规模逆冲推覆不早于渐新世。帕米尔-西昆仑山前的逆冲冲断带具有两端逆冲(乌帕尔-齐姆根走滑逆冲构造带)中部兼具走滑特征,喜马拉雅晚期(中新世末期),在塔西南前陆盆地内形成喀什坳陷、齐姆根凸起、叶城坳陷的初步雏形,这样的构造格局一直持续到现在。渐新世形成的底壁盐丘沟造可用来确定表堪稿原北缘西昆仑地区最初隆升的时间,即不早于渐新世。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构造带上古生界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分析出该地发育了6种沉积相,分别为碳酸盐潮坪相、障壁砂坝-泻湖相、河口湾相、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并按上古生界识别出的2个二级层序,推测出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总结出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经历了拗拉槽再活动背景下的裂谷海湾充填、陆表海充填和内陆坳陷充填3个发展阶段.并结合构造、物源供给、海侵、古气候等条件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库车坳陷北缘白垩系储层主要分布在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白垩纪时期,库车坳陷发育了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巴西盖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巴什基奇克早期主要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巴什基奇克中晚期主要为湖泊-辫状三角洲沉积体系。垂向上,巴西盖组下部砂岩段总体表现为加积序列,上部泥岩段整体表现为向上砂质增多的进积序列;巴什基奇克组下部第Ⅲ岩性段表现为进积-加积演化序列特征;巴什基奇克组中上部Ⅱ-Ⅰ段总体上构成一个向上变粗的进积序列。平面上,从巴西盖期至巴什基奇克晚期,库车坳陷北缘沉积相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南北相带变化明显的特点。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构造活动和成岩作用分析认为,研究区内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中上部辫状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优质储层,以克拉2井区最好,向西至克拉1井,向东至克拉3井储层均变差。 相似文献
17.
中及上奥陶统是塔中地区主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之一。在综合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塔中地区不同沉积相的分布规律。礁滩沉积和斜坡沉积构成了台地边缘相的主体。碳酸盐台地上不同期次发育的边缘相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它们主要分布于塔中I号断裂构造带和TZ10井构造带和塔中南缘断裂构造带上,沉积厚度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分布状况代表了塔中地区构造对沉积相带的控制作用。通过大量二维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发现在塔中广泛分布的丘状隆起地震相、楔状前积反射地震相和杂乱反射地震相相同样多沿主要构造线延伸,内部反射杂乱,成乱岗状反射。把已经认识的沉积相类型和这些地震相的分布特征相比较,可以确定这种地震相就是碳酸盐台地边缘相沉积体。这样,就有可能利用丰富的地震资料,预测有利油气富集的储集体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