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尝稽史策地震之事,三代以前所罕闻者.自汉以后,代代有之.从未闻有若元之大德七年、明之嘉靖三十四年、隆庆五年及今康熙三十四年如此之甚者也.考元之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时地震,本路一境房屋尽皆塌坏,压死人口二十七万有余,地震频频不止,直至十一年乃定;再考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亥时地震,蒲州墙垣倒塌,地震数十余次;隆庆五年地震,蒲、解二州倒塌房屋十分,襄陵等处止 二分,地震昼夜不止.若今康熙三十四年之地震较元之世稍轻,较明之时又似略重,何也?本年四月初六日戌时地震,本府并东关城垣崩圯,官衙民舍神佛庙宇一概塌毁,压死男妇二万有奇.有阖门尽毙不留一人者.浮山、洪洞亦然.本县城内并三关亦然.阖县共压死男妇七千有奇,牲畜无数.惟本庄稍轻,本庄倒塌房屋百有余间,其未倒者墙垣俱坏,压死男妇二十余人.地震历有数月,昼夜不止.村内三圣楼卧倒,村外玉皇庙(塌)献殿三间,老君庙塌献殿五间,关帝庙塌舞厅三间.今因三圣居村之中心且为一庄之保障,先议修葺,因备述其端末以识之.大清康熙三十四年十月朔旦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有关文献,曾有明隆庆五年五月初三日(1571年5月26日)佛冈5级Ⅲ度地震,此参数多年来一直为有关研究者所引据,个别文献虽则改称清远地震,但仍以5级Ⅲ度计。笔者在收集整理广东省地震史料时,曾注意到佛冈地震有误,其震中烈度尤需商榷,实际上,它只是发生在清远的一次有感地震。 有关上述地震的史料,见于《清远县志》和《佛冈直隶军民厅志》,兹引摘如下: 《清远县志》载:“隆庆五年四月大水,田禾庐舍倾坏,五月初三日卯时地震。”  相似文献   

3.
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湖南岳阳地震核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阅了岳州府及其邻近地区以及两湖接壤地区的大量相关史料,并对其进行了鉴别和查证。通过鉴别,推断隆庆岳州府志关于1556年岳阳地震的记载比较准确。岳州(今岳阳)所属地区记载的地震为有感,强度不大。在查阅历史资料时,对无地震记载的情况采用以下地震缺失原则进行判断:1)待查史志上必须有其它地震的记载;2)待查事件发生前后史志上有其它灾害的记载。根据该原则确定通山、通城、蒲圻、崇阳、公安、石首等地在嘉靖三十四年确实无地震记载。考证了陕西华县地震与湖南岳阳地震的关系,表明岳阳地震是一次独立地震,而不是1556年华县地震的影响。最后根据地方志的记载确定了岳阳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  相似文献   

4.
笔者考证并记叙了在1933年叠溪地震考察、研究及救灾工作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若干前辈的事迹.西南地区地震现场科学考察第一人常隆庆教授(1905-1979年):地质学家.他在震后赶赴叠溪地震现场进行科学考察,时年仅28岁.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地震局科技成果授奖大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日在太原召开.省局、地、市地震局和地震台站有关同志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王汉甫局长在会上作了以《为开创我省地震科研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为题的讲话,省电视台进行了采访和报导.按照国家地震局科技成果奖励标准和《山西省地震局科研管理条例》,省地震局评定委员会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一九八一年四月分别从一九八○年以前(含八○年)的地震科技成果中评选出三十四项授奖科技成果.其中,三等奖四项;四等奖十一项,五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美地震研究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美国地震学家艾伦(CLARENCE R.ALLEN)教授,开雷·赛(KFRRY SIEH)付教授,基莱斯帕(ALAN GILLESPIE)先生一行三人于1981年2月12日至3月19日来云南与我地震科研人员十六人,沿红河断裂进行为期三十四天的野外地质考察。同时参观了昆明、楚雄、洱源、弥渡、通海等地震台站,还考察了1925年大理地震、1951年剑川地震、以及1970年通海大震白岭山断裂遗迹。双方学者还进行了广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日(公元1695年5月18日),临汾发生强烈地震.康熙《平阳府志》记曰:戌时地震,有声如雷.城垣、衙署、庙宇、民居尽行倒塌,压死人民数万.近期在临汾及其邻近地区.多有记载此次大震的碑刻题记等史料发现.《重修平阳府城大云禅寺碑记》,见于临汾铁佛寺(即大云禅寺)塔内,这是一块镌刻因地震而重修大云禅寺的功德碑,记述了大云禅寺的历史沿革及遭康熙三十四年八级大震的灾害诸情.重修后的大云禅寺,至今仍矗立于平阳古城,颇为壮观,本期封面所刊照片,可见其雄姿,堪称临汾城内的名胜.《临汾县坡子里村地震碑记》,是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专门记录.坡子里村,今属临汾县大阳公社,靠近当时的平阳府城(即今临汾市),地处震中区,死伤惨重.为昭后人,专门刻石以记之,因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地震碑刻.这块碑刻,为确定此次大震的震中,划分其烈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笔墨虽然不多,实属难能可贵.这两通有关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碑刻,为研究临汾盆地的历史地震,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考证并记叙了在1933年叠溪地震的考察、研究和救灾工作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若干前辈的事迹,包括常隆庆、李善邦、周郁如、徐近之、庄学本、张雪岩等先生和四川大学的师生们。他们是中国地震科学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先行者,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相似文献   

9.
由王汝雕编著的《山西地震碑文集》于 2 0 0 3年 9月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 4 4万字 ,收录了从唐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319篇碑刻题记全文 ,书中大部分碑刻题记记述了元代大德七年洪洞、明代嘉靖三十四年华县、天启六年灵丘、清代康熙二十二年原平、三十四年临汾、嘉庆二十年平陆、道光十年磁州地震的灾情或建筑物破坏情况 ,有若干篇记载了当地强震前后的一些奇异自然现象 ,还收录了一篇故老相传 15 0 0 a前高僧根据地声预告地震 ,寺僧立即撤离 ,随后地震寺毁的事件 ,这是山西省目前发现的惟一一篇地震前成功预告并取得实效的碑…  相似文献   

10.
民国期间的《嘉陵江日报》对1933年发生在四川省茂县叠溪的地震进行过系列报道,其中根据地质学家常隆庆先生的信函对于该地震考察情况的报道尤为详尽。过去,这些资料从未被地震历史资料的文献收录,鲜为地震工作者所知,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整理转载这6000余字的资料,并作了注释和说明,相信能够为今后的地震史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