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6月3~6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工艺学院召开了以《遥感:为地球管理服务的全球监测》(这里指的是全球环境管理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命名的第十一届地球科学和遥感国际例行会议。之所以选择这个名称命题,是出自于全球生态学问题日益增加的急迫性和分析遥感可能性的必要性,以便为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和全球变化预测提供所需的信息。由于《地球科学和遥感国际会议(IGARSS91)主要在地球科学和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以及国际无线电科学协会(URSI)支持下召开的,因此有关研究被动和主动遥感方法及应用的报告却成了大会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3.
4.
遥感技术在中国土地荒漠化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遥感技术以其信息量大、获取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受人力物力的限制小等优点,在过去的30多年中,已逐渐成为土地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和技术手段.本文首先概述了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使用的遥感数据源,综述了各类卫星遥感影像、影像的不同季相、波段和各类植被指数的选择等;讨论了土地荒漠化信息遥感提取的多种方法,综合比较不同遥感提取方法的优缺点,进而分析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多采用计算机自动分类与人工手动分类结合的原因.最后,指出遥感技术在土地荒漠化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中综合指标与综合方法集成研究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新疆生态环境监测与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RS和GIS技术,对新疆生态环境进行了宏观监测,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2002年全疆区域各县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级,并结合2000年的同类数据,对比分析了两年间全疆各县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虽然两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不大,但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背景总体较差,而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评价新疆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对于新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因地理、地质环境的特殊性,我国更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国家,地震、地裂、滑坡、塌陷、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冰雹积雪、低温冷冻、水土流失、泥石流、荒漠化、沙尘暴、病虫害、林火、山洪等自然灾害层出不穷。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强,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测绘领域技术水平也得到不断提升,测绘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测绘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及在地质勘测中的应用,通过分析两项测绘技术的融合及在矿山地质勘测工作中的作用,为提高矿山地质勘测质量和工作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在中国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遥感以其快速、准确和实时地获取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数据的优越性,成为城市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对中国遥感在城市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主要包括:城市绿地、城市水体、城市大气遥感、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垃圾堆放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在城市交通、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遥感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应在3S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技术方法和规范,并加快城市环境遥感监测的指标体系和国家环境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与全球环境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是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是宏观的表现,为分析全球环境变化中人类活动的作用提供了切入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既是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占全球陆地表面40%以上的干旱区,由于其具有成因复杂,类型多样,对环境变化敏感,变化过程快,幅度大,景观差异明显等特点,是全球变化特别是LUCC研究的重要场所,文章在介绍LUCC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全球环境变化与LUCC的关系,依据干旱区的自然和生态环境,分析了干旱区LUCC的特点,阐述了干旱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性,概括了干旱区LUCC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遥感技术编制地表覆盖图的研究以开封市郊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覆盖图是反映地表本底真实状况的一种专题地图。这一新型图种的问世,一方面是随着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断需求,迫切需要了解环境背景以及地表本底真实状况,探索自然演变的规律,以便合理利用、保护和更新环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在任何范围内详细、准确而快速调查地球表面覆盖的面貌,因而引起许多国家广泛的兴趣、特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在70年代末已着手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开展这一工作是始于80年代初,但研究者不多,尤其是对平原区地表覆盖图的编制研究,涉足者更是瘳瘳无几。 相似文献
11.
以像西某铝土矿矿集区为试验区,以SPOT-5、资源二号卫星、QuickBird影像为数据源,提出矿山开采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并对试验区铝土矿开采状况进行动态遥感监测.根据基准年及现状年的监测结果,在基准年至现状年的3年间,试验区铝土矿开采量急剧增加,存在越界和界外开采现象,开采秩序一度比较混乱;现状年与基准年相比,越界和界外已停采面积均大幅增加,开采秩序好转;至现状年大多数铝土矿采场未进行复垦和环境治理.研究结果表:研究中采用的集3S技术于一体的矿业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对其他矿山开采的动态遥感监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监测结果可为矿山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研制云南山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系统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基于3S技术的定量遥感方法,对1998年和1999年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上游小流域进行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防治决策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为涝年,侵蚀总量高达869008.97t,强度及其以上侵蚀级别的侵蚀量占总量的86.39%,侵蚀模数平均为7703.87t/km^2。1998年为旱年,流失情况较1999年的轻微。1999年中度及其以上侵蚀级别的侵蚀面积占流失总面积的32.41%,而1998年只占26.09%。1999年需要治理和急需治理的面积占侵蚀总面积的15.45%和0.82%,而998年的治理面积较低。本研究采用的技术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和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在云南山地有广阔的运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 《地理学报》2021,76(3):766-766
2月25日,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52届会议边会以视屏会议形式举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地球分部Argie Kavvada博士代表地球观测组织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对地观测项目组(EO4SDGs)和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向全球正式发布了"服务于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的对地观测工具箱(Eearth Observations Toolkit for Sustainable Cities And Human Settlements)"。此次会议汇集了来自统计界和地理空间方面的国际团体和专家,把对地观测工具箱引入全球数据环境,并将其纳入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地理空间路线图(SDGs Geospatial Roadmap)。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合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对粤港澳三地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相互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根据三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鲜明的旅游形象以良好的合作历史等基础,展望了1997年和1999年港澳两地回归祖国后粤港澳三方旅游业合作的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建立粤港澳大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加强旅游产品设计工作,进一步加深旅游业界的联系和合作,以及建立粤港澳区域旅游信息网络等合作途径。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与现状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Half of the mangrove wetlands in China are situat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Wang and Chen, 1998). The province used to have various types of wild mangrove forests along its coastal areas. The rapid expansion of urban areas and the fast deve… 相似文献
17.
遥感技术由于能够快速、宏观的获得研究区域的数据,已成为湖泊环境动态变化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不仅可以为准确判读湖区地质地貌、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环境变化、盐湖矿产资源的分布等提供直观的影像,还能为湖泊水质监测、水深检测、水面温度反演以及盐湖卤水动态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遥感技术在湖泊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正逐步从定性发展为定量研究,因此,对于区分湖泊水体中不同组分对遥感图像各光谱值的贡献等遥感机理的认识及理论尚需进一步深化,同时需要对处理遥感数据所运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做进一步的改进以建立更加完善的遥感模型。今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处理工具的结合将是环境信息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对由国际上主要陆地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和气象卫星系列组成的卫星遥感地球观测系统的空间布局、传感器特征、应用领域及发展计划进行概要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其向高分辨率、规范化发展的趋势,提出加强国际合作进行全球性重大社会经济、环境资源问题的研究,是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手段潜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运用比值阈值法(B3/B5)和目视解译,研究1990—2015年喜马拉雅山冰川面积的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5年间研究区冰川面积共减少2553.10 km2,年均退缩率为0.44%/a,研究时段冰川加速退缩。研究区冰川主要分布在西段地区,中段次之,东段最少,近25年来西段、东段和中段地区冰川均表现为退缩趋势,其中东段地区退缩最快,中段最慢。从地形分布和变化特征看,5°~25°范围内冰川的分布面积较多,近25年来各坡度等级冰川均在退缩,其中25°~30°之间冰川面积退缩较快,在极平缓/极陡峭地区退缩较慢。尽管8个坡向上冰川均表现为退缩趋势,但退缩幅度有所差异,北坡与西北坡冰川退缩较慢,其他坡向退缩较快。研究时段表碛物覆盖型与非表碛物覆盖型冰川均在退缩,但后者的退缩幅度较大,表明研究区表碛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冰川消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极中山站位于极隙区纬度,可以观测到丰富的日地能量传输过程的电离层征兆和极光现象,非常适合开展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自1989年开始建设以来,中山站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系统经历了观测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建立了涵盖地面极光、电离层和地磁观测多要素、多手段的自主观测体系,实现了极区空间环境的连续监测并建立了数据库。所有观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可实时监控,地磁、宇宙噪声吸收等数据实现了准实时远程传输。最后展望中国极区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