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图要素的定量表示与地图笛卡尔积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业勋  胡毓钜 《地图》1993,(1):19-25
本文通过对地图上点的表达式包含的6个变量的比较研究,提出了第一特征值和第二特征值的概念。第一特征值a定位基础信息x,y,z的特征函数求得,它确定点的位置。第二特征值b由性质、表象、浓淡三个特征函数求得,它确定点的内容实质,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地图要素的表达式和地图的笛卡尔积模型。  相似文献   

2.
地图空间认知的数学原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非退化区间为等势集合的原理,论证了从制图区域到二维地图平面间的映射与复合映射是双一一函数;主体意图对制图物体性质的确定,使地图符号既满足视觉感受的要求又满足制图物体Ax与地图符号pgf(Ax)之间的双一一函数关系。根据集合的连续定理,证明了地图符号pgf(Ax)是制图物体Ax的同胚象,从而为地图的空间认知提供了数学基础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地图符号设计的逻辑性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图符号设计的逻辑性原则陈毓芬(郑州解放军测绘学院,450052)地图是通过图形符号来传递地理空间信息的,为了提高地图信息的传输效率,在设计地图符号时,除考虑符号简单易绘,便于视觉感受外,还应要求地图符号的视觉载负量小,传递信息效率高,所含信息量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地图网络传输和地图网络制图的发展态势,开展了地图符号系统数据结构方面的研究,描述了绘图系统的类层次结构,建立了简单的交互式地图绘制系统;探讨了地图符号的串行化和反串行化问题,并针对SVG的特性及语法,研究了SVG格式地图文档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地图符号是构成地图的基本元素。从地图符号生成的拓扑学原理、地图符号的图论解释、地图网络的本质特征和以视觉变量的有限组合构成地图符号的规律等方面进行论述,揭示地图符号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6.
地图载负量的计算是制图综合的量化指标之一,通常采用色差识别方法获得。本文以地图学理论为支撑,提出了点、线、面要素及要素注记载负量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电子地图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图特征,并给出了模型应用的流程。通过试验比对,模型计算方法能实时准确地计算电子地图载负量。  相似文献   

7.
钟业勋  黄鹄  郑红波 《测绘科学》2006,31(2):125-127
物质世界的不同层次中的事物都具有随时间演化的特性。制图区域内事物的演化使制图区域在不同时刻有不同的状态。在t>t0时,依据制图物体从属于制图区域不同状态的条件,可定义现势地物、消亡地物和新生地物。根据拓朴映射原理,给出了地图符号的一般式,再根据制图对象的时态特征,定义了现势地图符号和失真地图符号。利用同一图上现势地图符号集和失真地图符号集互为补集的关系,提出了地图现势值公式,从而实现了地图现势性概念的定量刻划。由于本公式仅涉及失真符号的面积量算并对经验事实具有解释功能,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导航电子地图的多尺度显示目的就是在导航终端有限的屏幕容量下.形成适宜载负量的地图。本文在对导航电子地图载负量指标进行研究的同时,将导航电子地图用于显示的道路形状数据、背景数据、地名数据,按照每一类要素的几何大小或重要程度再分为若干级别,利用分级显示技术,计算出导航电子地图各级显示尺度下的合理载负量,使导航电子地图在多尺度表达时显示要素载负量合理、分布均匀,尺度切换时鼐示要素过渡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地图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位置信息的重要工具。由于手机地图具有屏幕小,快速移动和近距离阅读等特点,所以手机地图内容各要素的分层显示特征更为明显,这要求手机地图显示尺度的划分更加精细。而现有基础电子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无法完全适用于手机地图多尺度显示。为此,针对不同要素视觉感受的差异性,利用眼动实验定量确定了手机地图各要素载负量的权重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要素载负量对显示尺度划分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利用主成分迭代分析建立手机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的方法。并与现有基于地图面积载负量建立的地图多尺度显示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今后手机地图多尺度显示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和综合地图实质与内容的基础上,应用比较方法提出了点作为构成地图的“细胞”,并由此入手建立了点的一般集合表达式,指出表达式是点的定位基础信息、表示类属的性质特征信息、区别颜色的表象特征信息以及反映颜色浓淡的信息等6个变量的函数。然后推导了地图要素和最终的地图一般表达式。作为例子,文中运用这些表达式推证了各类点、各种地图要素及几种地图的表达式。 作者认为,依据这些表达式还可对作为传输信息工具的地图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结果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