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X,d)为完备的距离空间,f是映(X,d)到(x,d)的算子。 王尚志等在[1]中对应于Rhoades关于压缩型映射的分类方式,给出了三种相应的膨胀算子的定义,分别称为第一型、第二型和第三型膨胀算子。 第一型:存在常数a>1,,使得对任何x,y∈X,均有  相似文献   

2.
在[1]中,王尚志等研究了几种膨胀映射的不动点定理。本文研究另外几种膨胀映射的不动点定理,并举反例说明了定理中某些条件对于保证不动点存在的必要性。其中定理1和定理4均为[1]中之定理1之推广。 以下均设(X,d)为完备的距离空间。f为映(X,d)到(X,d)的映射。当f为满射时,对任何x_0∈X,以记号p(x_0)表示点列{X_n}:x_n=f(x_n 1),(n=0,1,2…)。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雷州半岛红树林短吻鲾(Leiognathusbrevirostris)各个形态特征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对随机选取的153尾短吻鲾的全长(X1)、体长(X2)、头长(X3)、体高(X4)、眼径(X5)、眼间距(X6)、吻长(X7)、尾柄长(X8)、尾柄高(X9)、吻端至第一背鳍起点(X10)、吻端至胸鳍起点(X11)、吻端至腹鳍起点(X12)、吻端至臀鳍起点(X13)等13个指标和体质量(Y)进行逐一测量,根据所得数据整理出各个性状的表型参数,计算各个指标与体质量以及不同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并分别求出以体质量(Y)为因变量、其他性状(Xi)为自变量的通径系数以及决定系数。结果表明,短吻鲾的1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皆达极显著水平(P<0.01);在通径分析中,短吻鲾仅体长(X2)、吻长(X7)、全长(X1)3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数据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将其确定为影响体质量的主要性状,其中体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P2=0.570);通过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确定回归方程为:Y=–8.366+0.570X2+0.148X7+0.266X1。决定系数显示,体长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最大,达到32.5%。各共同决定系数的总和∑d为0.908,大于0.85,表明本研究中已经将影响短吻鲾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全部纳入。此研究有助于确定并量化短吻鲾不同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早期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描述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早期发育(从受精至幼鱼早期)的主要特征,并对仔、稚、幼鱼各时期的划分进行研究,提出了界定标怎:仔鱼前期(日龄l一8d,持续8d)以油球消失为界;仔鱼后期(日龄9—20d,持续12d)以各鳍齐全为界;稚鱼前期(日龄2l一29d,持续9d)以枕骨棘完备为界;稚鱼后期(日龄30—35d,持续6d)以全身被鳞为界;36日龄以后进入幼鱼早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一类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X+q(t)φ(X,X)+p(t)g(X)h(X)=0的解的振动性。文[1]研究了方程 X+q(t)φ(X,X)+p(t)g (X)X~α=0的解的振动性,而文[2]研究了方程 X+p(t)g(X)h(X)=0的解的振动性。本文所得的结果包含了文[1]的全部结果及文[2]的部份结果。  相似文献   

6.
平洪领  李玉全 《海洋与湖沼》2013,44(5):1353-1357
选择莱州湾的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140只, 测量甲长(X1)、大螯动指长(X2)、甲宽(X3)、眼间距(X4)、第Ⅰ侧齿间距(X5)、第Ⅱ侧齿间距(X6)、大螯不动指长(X7)、大螯不动指宽(X8)、大螯长节长(X9)、第Ⅰ步足长节长(X10)、体高(X11)、体重(Y)共12个指标,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 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 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 所测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 =-16.448 + 1.063X1 + 0.466X2, 其中Y为体重(g), X1为甲长(mm), X2为大螯动指长(mm)。选取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856, 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7.
于舟山近海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海捕野生群体和露天池塘越冬养成群体中各随机选取150尾作为测定样本,依次测量其体重(Y1)、肉重(Y2)、体长(X1)、头胸甲长(X2)、胸宽(X3)、胸高(X4)、第二腹节长(X5)、第二腹节宽(X6)、第二腹节高(X7)、尾节长(X8)、尾节宽(X9)、尾节高(X10)、眼径(X11)、眼窝距(X12)、额剑长(X13)、额剑上缘锯齿数(X14)等16项表型性状,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偏回归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日本囊对虾形态性状对野生海捕群体与露天越冬养成群体体重和肉重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两实验测定群体的体重和肉重与本研究中除X14外的其它形态性状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经通径分析,海捕野生群体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体重和肉重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44和0.837,露天越冬养成群体被保留的形态性状与体重和肉重的复相关指数分别为0.955和0.907,其中影响露天越冬养成群体体重和肉重的核心变量均为X1,重要变量依次为X2和X6,影响海捕野生群体体重和肉重的核心变量分别为X1和X2,重要变量均为X6;(3)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用于估算海捕野生群体体重和肉重的回归方程以及估算露天越冬养成群体体重和肉重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考虑如下的二阶方程 X=X(t,x,x)其中X(t,x,x)是定义在域H:{0≤t< ∞,-∞<x∞< ∞,-∞<x< ∞}上的连续函数,且满足解的存在唯一性条件和对初值的连续依赖性条件,x(t,x,x)是关于x的不减函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野生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繁殖后代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作用,以随机采集的729尾4.5月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对每尾个体的体质量(g)和8个形态性状(cm):全长(X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4)、尾部长(X5)、尾柄长(X6)、尾柄高(X7)和体高(X8)进行准确测定,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构建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获得了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行了养殖小黄鱼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8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中,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它们是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体长(通径系数:0.589)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体长(X2)、躯干长(X4)、尾柄高(X7)和体高(X8)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32.377+3.064X2–1.511X4+14.285X7+4.438X8。模型等式中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927,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以上分析结果为小黄鱼的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Data for this study were collected from 90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at 3 months old in Xiaying village of Weifang City. The full length ( X1) , the body length ( X2) , the Carapace length ( X3) , Abdominal segment length (X4),ASL (X5), ASL (X6), ASL (X7) ,ASL (X8) , ASL (X9)and the body weight (Y) were measure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trix was calculated. The preceding 14 morphometric characters were us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 and the body weight was used as a dependent variable for path analysis , path coefficients ( Pi) ,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s ( di) and correlation index ( R2)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14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14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the weight achieved were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levels . Full length ( X1) and body length (X2)gave predominant direct effect (P1=0.283,P2=0.203) and determinacy on the live body weight , they are the key effective factors. It was clear from the result of high correlation index ( R2 = 0.978) that the path coefficient analysis could reveal the truthfu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equation obtained to estimate live body weight as Y = -9.603+0.045X1+0.037X2+0.081X3+0.130X7+0.232X12,This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evidence and perfect measure target for breeding of.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  相似文献   

11.
陈雅琦  梁健  郭永军  李永仁 《海洋科学》2022,46(10):122-128
为研究硬壳蛤形态性状对体质量(Y)、软体质量(Y1)及肥满度(K)的影响,测量硬壳蛤的壳长(X1)、壳宽(X2)、壳高(X3)、体质量(Y)和软体质量(Y1)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体质量变异系数最高,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高(0.970)、壳长与软体质量相关系数最高(0.946)、壳长与肥满度相关系数最高(0.203)。壳宽对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0.145)、壳长对软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1.113)、壳长对肥满度直接作用最大(1.752)。形态性状与体质量、软体质量及肥满度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46.359+0.288X1+1.723X2+0.640X3,R2=0.949;Y1=–6.607+0.301X1+0.157X2–0.161X3, R2=0.901; K=3.159+0.173X1+0.008X2–0.179X3, R2=0.072。壳宽是影响硬壳蛤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是影响硬壳蛤软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各性状与肥满度回归关系不显著,个体间肥满度差异大。研究结果可为硬壳蛤选育及苗种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以下竞争模型: (S’=d(S’+dc(t))-SD(t)S-sum from i=1 to n(mi/yi)fi(s)Xi X’_i=mifi(s)Xi-Di(t)Xi i=1,2,…,n) 其中s’>b>0,D(t)(>0),Di(t)(>0)和e(t)都是概周期函数,|e(t)|<1,)D(t)dt=d.mi>0,fi(s)是连续增加函数,且fi(0)=0,fi(+∞)=1。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种群由于缺少营养物质或竞争而灭种的充分条件。进一步,我们也说明了在竞争中取胜的种群将永远生存下去。 作为一个特例,对带有概周期系统的Michaelis-Menten系统,本文给出了关于种群灭种的较为简易的鉴别法。  相似文献   

13.
随机抽取100只同龄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开展其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实验选取并测量了壳长(X1)、壳宽(X2)、壳厚(X3)、壳口长(X4)和壳口宽(X5)等5项形态性状以及体质量(Y)和软体部质量(Z)等2项质量性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和软体部质量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疣荔枝螺各项性状间的相关均呈极显著(P<0.01)。通径分析表明,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直接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壳长(0.459)>壳宽(0.277)>壳厚(0.209)>壳口宽(0.140);壳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决定系数最大(0.220),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9.714+0.220X1+0.204X2+0.195X3+0.151X5。  相似文献   

14.
海南岛博鳌港水体交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全潮水文观测资料,估算了博鳌港的水体交换参数。结果表明,博鳌港北部(占整个纳潮水域的1/3)的水体交换特征是:在不考虑河流淡水输入的情况下,一个进入口门的海水质点将在湾内平均停留6.7个潮周期(7.4d),区内50%的水体被外海水替换所需要的时间为5d,80%的水体交换所需时间为11d;如果考虑万泉河的淡水输入,则水交换的速度更快(不到1d)。与之相反,博鳌港南部(即沙美内海渴湖)水交换速度则相对较慢。在博鳌亚洲论坛会址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博鳌港(包括沙美内海)与外海水交换的通畅,以保护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长牡蛎F3 代快速生长选育群体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型拟合方法研究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F3代快速生长选育群体不同时期各生长性状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长牡蛎幼虫期壳高(SH)、壳长(SL)对日龄(t)的回归遵循Logistic模型,生长方程分别为SH=455.612/(1+9.500e-0.142t),R2=0.999;SL=462.476/(1+8.026e-0.108t),R2=0.996。幼虫期壳高与壳长成直线相关,回归方程为SL=0.76SH+18.82,R2=0.994。长牡蛎养成期各生长性状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壳高(SH)、壳长(SL)、壳宽(SW)和总质量(TW)对月龄(X)的多项式回归方程分别为SH=-0.0297X4+1.0365X3-12.0220X2+57.6500X-68.9260,R2=0.985;SL=-0.0173X4+0.5893X3-6.5702X2+30.2420X-34.4150,R2=0.986;SW=-0.0068X4+0.2620X3-3.2806X2+16.9170X-22.1410,R2=0.956;TW=-0.0219X4+0.8234X3-10.1680X2+50.7040X-85.4110,R2=0.972。壳高、壳长、壳宽与总质量均呈幂函数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SH=23.645TW0.3213,R2=0.998;SL=12.337TW0.3776,R2=0.995;SW=6.611TW0.3589,R2=0.981。  相似文献   

16.
计算一个时间函数X(t)的功率谱密度函数,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做标准的自相关函数法,也称为间接法;另一种叫做直接法。间接法是通过函数X(t)的自相关函数计算X(t)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的方法;直接法就是直接对X(t)取富里叶变换来计算功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饵料丰度对海蜇水母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鲁男  蒋双  陈介康 《海洋与湖沼》1995,26(2):186-190
于1989年3月,以伞弧20mm的幼海蜇为材料,在盐度20和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条件下,研究温度和饵料丰度对其生长的影响,并于1994年8月做了补充实验。结果表明,幼蜇生长的最适水温为24℃,存活的上限和下限温度分别为34℃和8℃。在24℃中,幼蜇平均日生长率(Y;%)与投饵频次(X;次/d)的关系式为Y=12.89-4.06/X。投饵频次以4-5次/d最佳,投饵间隔时间超过76h则呈负生长。  相似文献   

18.
考虑如下的二阶方程 其中X(t,x,)是定义在域H:{0≤t< ∞,-∞0,n>0,f(t)为连续函数,f(t)≠0下讨论了方程(X)的不同类型解的渐近性态,给出了各种渐近解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海洋学报》2021,43(9)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军曹鱼幼鱼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幼鱼暴露于溶氧浓度为(3.15±0.21) mg/L的水体28 d,测定不同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TNFAI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2 (IL-1R2)、白细胞介素17C (IL-17C)和热休克蛋白70 (HSP70)等免疫相关基因在幼鱼鳃、肝脏、肠道和脾脏中的转录水平表达量。结果显示:(1)在幼鱼的鳃中,TNFα和IL-1R2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和14 d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胁迫28 d则分别表现为极显著(p0.01)和显著下降(p0.05);TNFAIP3在胁迫1 d时极显著升高(p0.01),在胁迫7 d和14 d时则分别表现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下降;IL-1β在胁迫1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后极显著升高(p0.01);IL-17C在胁迫7 d和14 d时极显著下降(p0.01);HSP70在胁迫1 d时显著下降(p0.05),在胁迫14 d和28 d时均极显著降低(p0.01);(2)在肝脏中,TNFα和IL-1R2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和28 d时显著下降(p0.05),在胁迫14 d时则极显著降低(p0.01);TNFAIP3在胁迫1 d时极显著上升(p0.01),在胁迫14 d和28 d时则极显著下降(p0.01);IL-1β在所有胁迫时间点均极显著上升(p0.01);IL-17C在胁迫7 d、14 d和28 d时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水平(p0.01);HSP70基因表达量持续上升,并于胁迫28 d时达到顶峰(p0.01);(3)在肠道中,TNFα、IL-1β、IL-1R2、IL-17C和HSP70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的所有时间点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AIP3在胁迫1 d时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后下降,在胁迫7 d和14 d时分别与对照组具有显著(p0.05)和极显著差异(p0.01);(4)在脾脏中,TNFα和IL-17C基因转录水平表达量在胁迫1 d、7 d和14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在胁迫28 d时则显著降低(p0.05);IL-1β在胁迫1 d和28 d时极显著下降(p0.01),在胁迫7 d和14 d时则显著降低(p0.05);IL-1R2在胁迫1 d、7 d和28 d时极显著下降(p 0.01),在胁迫14 d时则显著下降(p0.05);HSP70基因表达量在胁迫1 d、7 d和28 d时均极显著下降(p0.01)。研究结果表明,28 d的低氧胁迫后,军曹鱼幼鱼免疫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性变化,预示长时间的低氧可能抑制了军曹鱼的免疫功能,引发肠道炎症,并增加了军曹鱼感染病原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30个母系全同胞家系中各选取30尾牙鲆,28℃高温养殖40d,运用最小二乘法构建各牙鲆家系在高温下生长40d后的体质量(Y)与初始的体质量(X)的回归方程,结果为:Y=2.433X+5.539,(R=0.899),其中斜率的95%置信区间为1.973~2.892,截距的95%置信区间为0.909~10.169,并最终得到高温情况下各个家系增重情况的遗传力的估算值在0.15~0.38之间,属于中等遗传力。以牙鲆家系为材料进行了急性温度致死和慢性温度致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温度的选取在耐高温选育过程中至关重要,急性温度致死实验中(32℃)各家系均在58h左右死亡;而在慢性温度致死实验(31℃)中,各家系表现出了良好的耐热选择效应,死亡时间呈现了一定的连续性,各家系间耐热性差异极显著(P0.01)。在31℃下,根据其热致死时间对其耐热性选择,最终选择2、11、19和36号家系作为耐热家系,为下一步耐热家系选育提供了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