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古潮汐研究窗口的现代潮汐沉积体系,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古地层序列中潮汐沉积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识别依据。潮汐体系的不同分类与潮坪环境的异样分带,为多样的潮汐信号提供了独特的沉积环境;现代潮汐体系中的微生物研究不断扩展生物成因古潮汐信号的涵盖范畴,物理成因潮汐信号的丰硕成果为古沉积环境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潮汐沉积体系中古潮汐信号的新进展,分析了豫西元古界鲁山剖面的沉积特征,旨为区域古环境重建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古潮汐研究窗口的现代潮汐沉积体系,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古地层序列中潮汐沉积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识别依据。潮汐体系的不同分类与潮坪环境的异样分带,为多样的潮汐信号提供了独特的沉积环境;现代潮汐体系中的微生物研究不断扩展生物成因古潮汐信号的涵盖范畴,物理成因潮汐信号的丰硕成果为古沉积环境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潮汐沉积体系中古潮汐信号的新进展,分析了豫西元古界鲁山剖面的沉积特征,旨为区域古环境重建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潮汐测量与验潮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潮汐是由各天体作用于地球上的引潮力所产生,不仅海洋中有潮汐,大气圈和地球固体部分也同样存在着潮汐。海道测量中的潮汐测量仅指海洋潮汐测量仅指海洋潮汐测量,潮汐测量的手段很多,主要包括采用水尺;浮子式、引压钟式、声学式、压力式验潮仪验潮。而GPS验潮及潮汐遥感测量等技术研究国内外正在开展。所有这些验潮技术各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潮汐和潮流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台湾海峡潮汐和潮流的基本特征,曾被我国的有关学者探讨过。国外如美国海军海洋局(1970年)、越南(1975年)以及日本Nishida(1980年)等也曾进行过一些分析和研究。但这些分析和研究不是针对台湾海峡进行的,而是在讨论南海或西太平洋海域潮汐潮流特征时附带地进行了一般性的探讨。本文将对该海区的潮汐和潮流的特征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主要资料根据:《英国海军部潮汐表》的沿岸潮汐调和常数和方国洪、杨景飞的台湾海峡潮流数值计算结果。对外海的潮汐、近最大潮流以及潮能传播的计算则是根据参考文献中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如图1—12所示。据此,我们得到台湾海峡潮汐和潮流的基本特征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5.
运用调和分析方法分离卫星高度计资料中的潮汐信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资料中的潮汐高频混淆现象,采用潮汐调和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卫星上、下行轨道交叉点两组资料分析的分潮振幅和分离潮汐后的海面高度;同时比较潮位站实测资料与遥感资料分析的分潮振幅,结果表明:采用潮汐调和分析可以有效地分离高度计资料中的潮汐信息。  相似文献   

6.
潮汐变形是近岸潮汐的一个基本特征,潮汐不对称的判断及量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传统的判别方法是通过M2分潮与其倍潮(M4、M6等)以及分潮K1、O1和M2等的相对振幅和相对相位实现。这些方法主要基于满足特定关系的分潮组的调和常数计算,不易应用于研究潮汐不对称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针对正规半日潮海域,通过对潮汐不对称的分解,对潮汐不对称在一个涨落潮过程中的产生及量化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近岸潮汐一个涨落过程的历时随潮汐过程变化,在一个涨落潮过程中,近岸的潮汐不对称不仅来自于M2分潮及其倍潮或K1、O1和M2等满足一定频率关系的分潮波组合,M2分潮与任何分潮叠加均可能导致涨落潮过程的不对称及其类型的潮间转换。潮汐不对称的大小与所选分潮与M2分潮的相位、振幅之间的关系密切。给出的潮汐不对称分解方法在正规半日潮海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将不同分潮对潮汐不对称的贡献进行分离。但对于相对振幅大于1/2的分潮,此分解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河口中的潮汐现象吸引着许多研究者的注意。Taylor(1921)曾经应用了无摩擦线性一维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来研究楔形的Bristol Channel中的潮汐运动,得到了驻波形式的解。Bennett(1975)发展了Taylor的方法,他强调了河口潮汐的前进波性质,从而得到了相应的解,但仍然没有考虑摩擦的影响。Dronkers在他的著作《Tidacomputations In rivers and coastal waters》中概述了较早期研究者对不同河口形状中的谐和波动的研究(P.247—248)。Robinson(1980)在线性一维运动方程中引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对于潮汐的研究有许多成就,三国时,吴国的严畯有专门论述潮汐的文章,名为《潮水论》,早已佚失。东晋时葛洪对潮汐作了一定的研究。至唐代注意研究潮汐的人就更多了,视野相当广阔,已出现有关南海的潮汐资料。其中,窦叔蒙、封演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窦氏的“潮时预报图”是我国现存古籍中最早关于潮汐预报的文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世界各海洋国家越来越重视应用潮汐,特别是电子潮汐表的研究与出版。我国海域辽阔、潮汐变化复杂。无论军事还是经济建设,都需要详细、准确、方便灵活的潮汐保障体系。传统的纸质潮汐表已不能满足现代化航海、作战之需要。本文试图就电子潮汐表的概念、内容与形式、基本原理与方法、基本功能及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以动态潮汐场作为电子潮汐表的主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远海航渡式水深测量水位改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远海航渡式水深测量作业中的潮汐改正难题,基于全球潮汐场DTU10模型及GPS无验潮测深两种改正模式,通过潮汐场预报精度评估、验潮站实测数据比对分析以及GPS大地高计算潮汐值等多种手段,开展了大范围、长时段、单测线情况下水深测量水位改正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性强的航渡水深测量水位改正方法与流程,为面向全球的海洋水深测量资料处理提供了潮汐、垂直基准和水位归算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潮汐资料的调和分析方法是潮汐推算(或预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有明显周期运动的潮汐现象表示成下面形式的时间函数。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众所周知,潮汐资料的调和分析方法是潮汐推算(或预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有明显周期运动的潮汐现象表示成下面形式的时间函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在青岛金沙滩潮上带连续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潮汐作用对滨海浅层地下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滨海浅层地下水中的细菌优势类群为变形菌,潮汐作用会引起地下水中细菌群落组成与丰度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对各细菌样本的聚类分析发现,涨潮前期的样品之间、退潮阶段的样品之间相似性较高,而高潮阶段样品与它们的差异性较大。NO~-_2、SiO■对浅层地下水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P0.05)。受潮汐作用影响,浅层地下水环境中与氮循环相关的细菌群落相对丰度较高。本研究表明,潮汐作用对浅层地下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本研究为滨海浅层地下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岸带地下河口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一种重要的陆海相互作用驱动力,对于海洋中的物质收支至关重要。以青岛金沙滩为典型研究区域,借助电阻率成像、同位素示踪等技术手段对潮汐影响下的地下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刻画,发现地下水体的电阻率、盐度、pH、镭氡同位素及营养盐含量等各种理化参数的周日变化均表现出明显的潮汐规律,但较同步潮汐信号滞后2~4h。研究结果表明,在涨落潮过程中,海水在地下河口发生倒灌排放,并显著地改变了含水层的生物地球化学背景场。  相似文献   

15.
东中国海潮汐数值计算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东中国海作为太平洋的边缘海,它的潮差大,潮汐类型复杂,过去研究不多。Борис、Каган、安希洙等人曾对黄渤海潮汐做过数值研究,小仓伸吉曾用等高线法作等潮图研究过东中国海的潮汐。本文首次对整个东中国海潮汐做数值计算,旨在探索协振潮波的传播和潮汐分布的总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6.
东中国海作为太平洋的边缘海,它的潮差大,潮汐类型复杂,过去研究不多。安 希洙等人曾对黄渤海潮汐做过数值研究,小仓伸吉曾用等高线法作等潮图研究过东中国海的潮汐。本文首次对整个东中国海潮汐做数值计算,旨在探索协振潮波的传播和潮汐分布的总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际资料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7.
内波与内潮汐沉积作用的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内波、内潮汐沉积作为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开始兴起,此后在国内外现代水体和古代地质记录中陆续发现或论证了大量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并对其沉积特征、沉积模式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然而对于内波、内潮汐沉积作用方式的研究还比较匮乏,这是内波、内潮汐理论发展的一大障碍。对于内波、内潮汐的作用方式做了初步探讨,相信对于该理论的发展以及更多内波、内潮汐沉积体的识别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滨浅海单波束测深潮汐改正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波束测深仪在现在的海上地质调查中被广泛应用,潮汐校正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给出一种利用潮汐预报值进行潮汐改正的方法和过程,并介绍该方法在黄河三角洲环境地质补充调查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潮汐河口环流、湍流、混合与层化的基本物理概念、内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指出了主要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本文不考虑悬沙和风浪的影响。经典的河口环流也因潮汐应变的出现而受到挑战,河口环流由重力环流和潮汐应变环流构成。"涡黏度-剪切协方差(ESCO)"概念的提出,又区分出重力ESCO环流与潮汐ESCO环流。横向环流,尤其具有曲率的弯道中的横向环流,也得到进一步的理解。涡度方法的应用,揭示横向环流不仅由各种不同物理机制造成,而且对纵向河口重力环流有重要的影响。分层流中剪切湍流的理论加深了人们对潮汐河口湍流、混合的物理学的认识,势能差异方程更是使得定量理解潮汐河口混合与层化的三维时间、空间变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浦泳修 《海洋与湖沼》1966,8(2):180-182
在研究我国浅海的水文因子周日(昼夜)变化时,不难发现,在许多地区,这种变化具有潮振动性质。引起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可能有二:(1)直接由潮汐运动,尤其是潮流所引起;(2)由内潮振动所引起。关于内潮现象,作者在“海洋中的内波现象”一文中,已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这里只补充一点,即:由于内潮理论上的困难,在研究方法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由潮汐运动引起的,并在时间上与潮汐一样变化着的任何过程,均可用相同的方法去进行研究。等更直接用潮汐学上的调和分析法,研究了水温的潮振动。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