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明长城资源调查获取到的海量成果数据整合的方法:借助部件化的思想,为田野调查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的有机关联找到了合适途径。经过系统调用的测试,证明了整合结果的可用性和适用性,能为跨行业数据整合提供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修复是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新广武明长城10号敌台上已倒塌的月亮门,提出了一种基于众源数据的数字化修复方法,修复效果已用于月亮门的实际修复项目中。该方法主要分为4步:①利用无人机对现存遗址进行测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空三并生成密集影像匹配点云;②采用网络爬虫技术爬取倒塌前的月亮门影像,基于影像生成月亮门的三维点云;③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生成的点云与基于网上所爬取的月亮门未倒塌前影像生成的两类点云进行融合;④通过分析遗址现状三维数据和文献调研的结构分析以确定其建造形态,实现月亮门的三维重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源数据对明长城10号敌台月亮门的三维参数化与虚拟恢复是真实可行的,对指导月亮门的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明长城调查成果涉及大量的数据,为了科学合理地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构建了陕西省明长城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介绍了基于GIS技术构建该系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系统采用了两层架构设计方法,在ArcGIS Explorer平台上,利用Visual Studio进行插件式开发,实现了陕西省明长城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该系统...  相似文献   

4.
明长城资源调查采用了基于影像的田野调查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通过影像进行田野调查任务分配、路线规划、属性和定位信息的标示;二是通过田野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字著化录了田野调查成果.历时3年的明长城资源田野调查工作证实,该技术科学、高效、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技术条件所限,我国一直未能实施长城资源的综合科学调查,缺乏关于其空间分布、保存状况、实际长度等方面的科学数据资料。为了摸清明长城"家底",国家测绘局和国家文物局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展了长城资源调查与测量工作。按照"文物部门定性、测绘部门定量"的基本策略,提出了"影像为基、立体量测、带状建库"的总体研究思路;研究制定了明长城资源田野调查、明长城长度量测和明长城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开展了技术试点、标准制定、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经过来自明长城沿线10个省(市、自治区)的上百名文物专家和700多名测绘专业技术人员三年多的不懈努力,该项目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长达8 800余公里的超大型线型文化遗产的资源综合调查与测量,第一次全面获得了关于明长城资源分布与坡面长度等一系列丰硕成果,成功地拓展了地理信息在文物领域的应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前,辽宁省国土资源厅获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和部航空遥感中心批准,将在辽宁全域使用"资源一号"02C卫星遥感数据和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常年为土地调查评价、地质勘查、地质环境、执法监察、矿山环境治理等公益性工作提供卫星遥感数据服务。辽宁成为全国首个免费获得2颗卫星遥感数据的省份。据了解,"资源一号"02C卫星是一颗填补中国国内高分辨率遥感  相似文献   

7.
基于影像的明长城解译与判识,可在室内获得有关长城走向与基本空间分布格局。据此,文物田野调查人员可以科学制定田野调查规划以提高长城资源田野调查效率。同时,在影像上标志长城资源的田野调查成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明长城记录的科学性、正确性与准确性,确保明长城在语义与空间位置上的统一与唯一,为测量长城、制定长城保护与管理方案等奠定...  相似文献   

8.
正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国内,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原有产业再升级、新产业层级的构建,科学合理地转型,一直是资源型城市管理者十分纠结的问题,也是一些业内专家及学界人士持续多年的关注点。早在2001年,国务院在辽宁阜新市开展了全国首个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此后,国家先后分3批界定了69个资源枯竭城市,山东枣庄、辽宁阜新、甘肃白银涵括其中。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2010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发的《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员会办公室决定于2011年开始进行全国重要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研究,并决定由中国地质博物馆牵头,山东、云南、辽宁、贵州和甘肃等五省国土资源厅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正在改变捕捉和分析人类活动与行为的方式。多种新兴数据渠道不断涌现,为旅游领域研究提供了大量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数据,克服了传统旅游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数据不足问题。本文以地理大数据的研究前沿为基础,明晰地理大数据在旅游领域人类旅游活动、旅游地理环境、旅游人地关系3个方面的理论支撑重点,梳理人类旅游活动/行为数据(UGC、设备数据、交易数据)和旅游地理环境数据(POI、客观环境数据)等地理大数据在旅游领域的创新应用,探讨地理大数据在理论研究更新、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方法突破3个方面的挑战和展望,为旅游领域时空认知、理论支撑、建模方法、分析框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参考。研究建议在理论上需要将科学研究范式标准化系统化,结合不同的事件和场景创造基于“过程-结构-机制”的中国旅游地理解释体系;数据上需要向大数据与其他数据的互补结合转变;分析技术需要向提高分析方法自适应性、涉入旅游现象特殊性变量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1.
2019年12月30日,河南省2019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全面完成,覆盖全省158个县(市、区),包含遥感影像数据、遥感解译样本数据、地表覆盖数据、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元数据等的13 TB数据成果已正式向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汇交。  相似文献   

12.
空间数据融合的框架流程及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空间数据概念和框架流程的基础上,文章将数据集成、数据匹配和数据融合三个重要环节分别展开,列举了各自的内容、处理方法及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基于本体的语义集成,线状、面状要素的数据匹配,矢量、栅格数据间的融合处理,以及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  相似文献   

13.
在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逐步开展过程中,地质数据正以指数方式快速增长,大量优质的数据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数据丢失和损坏的危险性也在逐渐加大.文章从设计原则及总体规划、存储方案、容灾测试等几个方面探讨地质调查数据容灾技术方案,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合理建议,旨在对现有的地质调查数据进行容灾管理及有效防止数据泄密和数据损失.  相似文献   

14.
村镇规划国土GIS数据是村镇规划国土信息系统的数据基础,因为其涉及规划、国土、建设等多个行业,数据来源多样、结构复杂,凶此不能简单地照搬城市领域的相关建设经验,而需对其数据组织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村镇规划国土GIS数据的特点,然后从数据分类编码、数据集成、异构数据融合和数据的专题化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研究.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村镇信息的规范化组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环境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数据背景下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驱动力,通过思考这种驱动力对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指出了大数据在地理信息产业中的中心地位和重要价值,综述了大数据给地理信息产业的涵盖范围、关键技术和服务模式所带来的重大变革,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对于GIS传统技术优化升级的几个着力点,并剖析了大数据技术在地理信息产业的相关应用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道路网数据是导航电子地图的骨架数据,为保征数据的现势性,导航数据生产部门需要参考不同来源的道路数据进行更新,本文针对该种现状和需求,提出了数据匹配、数据抽取、数据整合的路网数据融合技术方法,并以郑州地区为试验,进行了验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矢量匹配、多尺度海洋数据集成、同步更新技术和更新冲突处理规则与方法等关键技术,设计浙江省海洋基础空间要素数据库更新系统,实现了岛(礁)、滩涂、水下地形三个独立的海洋数据库与海洋基础库的同步更新,提高了海洋基础空间数据的应用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地学研究中使用的人口数据主要包括:现代人口调查数据、人口预测数据和历史人口统计数据。不同来源的人口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中,必须关注人口数据本身蕴含的属性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就属性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统计指标含义的差异、统计口径的差异、城镇建制标准的变化问题;就空间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统计单元界线的模糊与争议、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变更、研究区与人口统计单元不一致问题;就时间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数据的统计时点。在使用人口数据,特别是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人口数据时,应该根据人口本来的属性对不同统计口径和不同统计方法的人口数据进行重新归类和统计;根据行政区划调整情况进行人口数据的再统计,或开展人口数据的空间化;根据人口数据准确的时间特征进行比较,或采用相应的人口预测方法加以推断和预测,从而实现人口数据的整合,以增强人口数据的时空可比性。  相似文献   

19.
地学研究中使用的人口数据主要包括:现代人口调查数据、人口预测数据和历史人口统计数据。不同来源的人口数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中,必须关注人口数据本身蕴含的属性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就属性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统计指标含义的差异、统计口径的差异、城镇建制标准的变化问题;就空间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统计单元界线的模糊与争议、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变更、研究区与人口统计单元不一致问题;就时间特征而言,需要注意人口数据的统计时点。在使用人口数据,特别是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人口数据时,应该根据人口本来的属性对不同统计口径和不同统计方法的人口数据进行重新归类和统计;根据行政区划调整情况进行人口数据的再统计,或开展人口数据的空间化;根据人口数据准确的时间特征进行比较,或采用相应的人口预测方法加以推断和预测,从而实现人口数据的整合,以增强人口数据的时空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在多个学科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大数据技术是以数据为本质的新一代革命性的信息技术,在数据挖潜过程中,能够带动理念、模式、技术及应用实践的创新。相比其他传统行业,海量、高效的大数据带给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影响更为显著,其不仅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评价和管理的方式产生影响,也通过对人的活动、移动和交流方式的改变,改变了国土空间。数据是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基础,是分析国土空间发展现状、问题与特征的基本素材,更是解释国土空间发展机制、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增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