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胶南造山带主体是由晚元古代同造山双花岗岩组成的造山带,有少量造山前幔源深成岩及造山后碱性花岗岩类。零星分布的地层残片可分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及震旦纪朋河石岩组。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其次为穹隆构造、孤形构造。胶南造山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部分,北段、中段属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南段属扬子板块北部边缘带。  相似文献   

2.
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胶南造山带主体是由晚元古代同造山双花岗岩组成的造山带 ,有少量造山前幔源深成岩及造山后碱性花岗岩类。零星分布的地层残片可分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 ,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及震旦纪朋河石岩组。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 ,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 ,其次为穹隆构造、弧形构造。胶南造山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 3部分 ,北段、中段属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 ,南段属扬子板块北部边缘带。  相似文献   

3.
赣东北地区构造演化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几年来赣东北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及科研工作所获的地质资料、化石资料和实测数据,论述了该区晋宁期以来的构造演化,提出了以下看法:①该区是一个多期造山作用的复合体,它经历了褶皱基底形成、洋陆转化和陆内发展三大阶段和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四个构造旋回;②早古生代该区存在一小洋盆;③加里东期构造旋回在赣东北地区是明显的,其造山作用是存在的,并由此奠定了该区构造分区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4.
江西北武夷地区变质岩系中几个地质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国辉  钟发芽 《江西地质》1999,13(2):141-146
本文依据近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科研成果对江西北武夷地区中深变质岩地层划分对比、地层时代及变质作用等几个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该区中深变质地层与赣中南浅变质地层为加里东造山期同质异相的产物,变质地层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晚震旦世,变质时代为晚震旦世-晚泥盆世,并可进一步划分为早、中、晚3个变质阶段。  相似文献   

5.
皖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皖南东至地区奥陶系在地层分区上可以分为下扬子地层分区、过渡地层分区和江南地层分区 ,在沉积相上可分为台地、斜坡与盆地沉积。通过对位于台地、斜坡和盆地露头层序地层的研究 ,分别将奥陶纪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 3个Ⅰ类沉积层序和 2个Ⅱ类沉积层序 ,并详细分析了每个沉积层序各体系域的特征。区内的奥陶系总体为一向上变深的沉积层序 ,经历了镶边陆棚—淹没台地—浅海盆地 3个演化阶段 ,其盆地呈北西浅、南东深的沉积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6.
江南皖浙赣区段混杂岩带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主要介绍了展布在皖浙赣区段的混杂岩带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混杂岩带空间展布的重新划定,混杂岩带内浅变质岩中的化石及浅变质岩的时代归属,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及混杂岩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等;进而讨论了其区域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最直接的年代学证据,江南造山带东段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构造事件形成的构造变形并没有引起重视。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阅读和野外实地观察,阐述了皖南地区若干印支构造事件的相关证据。在安徽休宁流塘一带共识别出三期明显的构造变形形迹,其中第一期上三叠统与下三叠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是印支期(中三叠世)构造事件的响应;兰田残留向斜中发育的NE向断层形成于印支期,具有先走滑后滑覆的特点;东坑口石英斑岩(年龄为245.2 Ma)暗示印支运动初期皖南地区曾出现过局部拉张;三阳断裂中绢云母40Ar-39Ar年龄((230.5±2.3) Ma)表明晋宁期断裂受到印支运动的叠加。基于上述发现,初步探讨了皖南地区印支运动的演化规律,为深入了解皖南地区甚至皖浙赣相邻区印支期构造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皖南变质岩区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皖南岩变岩分布区是古陆还是一个造山带?这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家讨论华南大地构造的焦点问题。在综合分析前人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以造山带的观点解体本区地层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并以新发现的大量古生物化石为依据,讨论了目前地这个造山带研究取得的进展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同时个华南的大地构造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丹巴地区是扬子地台西缘著名的中深变质岩区。该区变形强烈,变质复杂,未发现有鉴定意义的生物化石。地层划分对比一直是该区难而未决的基本地质问题。自1997年以来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依据《四川省岩石地层清理》对该区地层进行了重组,重建了丹巴地区构造地层格架,为该区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皖南地区二叠纪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 ,根据皖南地区二叠系钻孔、测井和露头剖面等资料 ,详细研究了该区二叠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 ,划分了沉积层序和沉积体系域 ,探讨了界面性质、层序类型及层序特征。本区二叠系可划分出 2个 级和 4个 级层序。2个 级层序的时限分别对应早二叠世和晚二叠世 ,这与中国南方二叠纪构造旋回盆地变更时限相一致。 4个 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栖霞阶、茅口阶、龙潭阶和长兴阶。栖霞阶和龙潭阶为 类沉积层序 ,其层序底界为类型 界线不整合 ;茅口阶和长兴阶为 类层序 ,其底界为类型 界线不整合。区内低水位体系域不发育 ,沉积层序基本上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二叠纪存在四次三级海平面变化周期和二次二级海平面变化周期 ,后者可能与全球海平面升降有关。早二叠世早期的海侵及晚期的海退可能代表大区域性的海平面升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元谋变质岩调查研究历史沿革作出评论的基础上,就其地层划分、矿产资源总貌及成矿特征、与周边变质岩地层对比、地质时代分析等基础地质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得出基本结论为:元谋变质岩可分为两套地层──普登群与猛岗河群,其地质时代分别属于太古宙及古元古代。  相似文献   

12.
涉及江苏省的几个重大地质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受奚  孙景贵 《江苏地质》1999,23(4):193-196
从大陆岩石圈动力学角度 ,提出了江苏基础地质科学研究所面临的主要前沿问题 ,如 :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花岗岩侵入机制、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等。并对此作了总体上的分析 ,提出了个人见解。认为从中生代开始 ,不能不考虑古太平洋板块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在考虑大陆地壳动力学时 ,必须考虑大洋地壳运动学 ;考虑大陆地壳增生时 ,同时要考虑洋壳的增生及消亡 ;考虑陆壳和洋壳动力时离不开岩石圈下面软流层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皖南晚元古代碰撞造山带构造轮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浅变质岩系与震旦系休宁组底砾岩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这一构造面之下浅变质岩的大量同位素测龄成果资料和晚元古代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带的形成等地质事实,论证了江南古陆晚元古代造山作用。提出皖南地区晚元古代造山运动经历了早期俯冲和晚期碰撞两个阶段,晚期碰撞造带可以划分为羊栈岭前陆褶冲带、障公山构造混杂岩带、白际岭岛弧仰冲带三个构造单元和若干个次级单元。  相似文献   

14.
冀东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床密集区之一。根据金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特征,将本区金矿床划分为两大系列、五大类型,两大系列为以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和以中新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以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又划分为绿岩带同构造期初生型金矿床和绿岩带后构造期与中生代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再生型金矿床。以中新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再细分为与造山带岩浆隐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与造山带碰撞型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和与造山带伸展构造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同时分别叙述了冀东地区各类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造山带区域地层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马荣生 《华东地质》2002,(2):94-106
在地层构造区划分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前南华纪岩石地层层序、宏观特征、沉积环境、原始构造环境.综合垂向序列的时间特征、原始构造环境、构造界面、将前南华系划分为两个构造层.第一构造层为蓟县纪-青白口纪早期弧后边缘盆地沉积.第二构造层为青白口纪晚期大陆裂谷火山-沉积岩.并以此为框架,对相邻地区的地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安徽大别山—张八岭地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区调所近年来在专题研究和区调填图中的一些重要发现,就区内地质构造分区、变质地层序列重要、变形变质侵入体的确定、大别造山带的双向对冲地壳结构及非板块碰撞造山过程、郯庐断裂带的性质及演化、高压变质带的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并对进一步加强大别山野外地质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区石炭系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镇江地层小区和江南地层分区修水—钱塘江地层分区常州—宣城地层小区的过渡地层。笔者自1989年7月至1991年11月在本区进行1∶5万区调工作时,对石炭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获得一些新资料,现将地层学研究方面的某些进展作些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皖南地区岩石密度资料点与面、纵与横结合统计研究,阐明皖南地区岩石密度基本特征──三大类岩石密度区域背景、影响因素,区域岩石密度纵、横向分布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