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华系建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华系的研究与关于成冰系的研究配合不多,把南华系简单地理解为原震旦系下统,侧重于原震旦系下统底界年龄的测定,把国外给定的关于"成冰系"的起始年龄值(即850Ma)看得过重,忽略了它的不确定性。对于作为南华系主体的新元古代冰期地层的研究比较薄弱,与国际冰川沉积学研究水平差距大。为此,有必要根据界线层型剖面的要求开展建系工作,重点深入研究新元古代冰川沉积地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层序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化学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等,明确其内涵,寻找全球对比的界线标志。建议以贵州黎平肇兴剖面为代表开展候选层型剖面和层型点所需内容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Cu-Mo-Sn-S四元系500-640℃的相关系进行研究,并对相关的Cu-Sn-S三元系做了进一步研究与测定。实验表明,500℃时Cu-Sn-S系的稳定的三元化合物有Cu_4SnS_4、Cu_4SnS_6(或Cu_(9.75)Sn_(2.17)S_(13))、Cu_5Sn_2S_7(或Cu_(4.90)Sn_2S_(7.01))、Cu_2SnS_3和Cu_2Sn_3S_7(或Cu_2Sn_(3.26)S_(7.51))。这些三元化合物,除Cu_4SnS_4外,都与硫形成双变关系。 Cu-Mo-Sn-S四元系在500℃时相关系主要表现为MoS_2与Cu_4SnS_6、Cu_5Sn_2S_7、Cu_2SnS_3和Cu_2Sn_3S_7等各相的双变关系,以及金属与Cu_4SnS_4、Cu_5Sn_2S_7、Cu_2SnS_3和Cu_2Sn_3S_7的双变关系。 以不同起始原料,不同温度和方法合成Cu-Mo-Sn-S四元系中唯一的四元化合物——硫钼锡铜矿未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位于塔里木地块和柴达木地块间的阿尔金断裂,占据青藏高原北缘的2/3。阿尔金地区前寒系基底的组成、性质,历来被认为是解决我国西部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性质及其对比的关键。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成为全球构造研究的热点,阿尔金断裂也倍受人们关注。由首席科学家崔军文承担的地质矿产部“八  相似文献   

4.
李学清 《地质论评》1947,12(Z1):139-144
农历正月二十七日,为章爱存老师七旬寿辰,地质论评特出专刊以资纪念。著者忝列门墙,平素对章师之道德文章,极为敬佩。溯民国二年,著者初进地质研究所?时,第一学期章师教授矿物学一科,时隔三十馀年,矿物学之在中国,未见发达;固因研究材料缺乏,与设备欠周,而矿物学无专系之设立,以造专门人材是为主要原因。今草拟‘设立矿物学系’一文,以纪念章师接著者以矿物学之智识,并以祝章师之寿也。  相似文献   

5.
顾知微 《地质论评》1946,11(Z1):75-84
一问题的引起卅三年冬,曾鼎乾先生与笔者到川西犍为乐山一带调查,需要测制一份五千分之一的隧道地质图。因此在制图之前,我们曾将大渡河马边河间的三纪地层,仔细按着岩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长城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地区长城系是位于高于庄组之下、第变质基底岩系之上的一套地层。1)区内发育两层稳定的凝灰岩--翠绿色层和棕红色层,可作为地层地对比的标志是;2)长城系底部的砂岩、页岩具穿时性,大红峪组存在明显的相变关系,不能只根据岩性进行分组。据此,把北京地区原长城系高于庄组之下地层重新厘定为大红峪组一段,包括原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和大红峪组一段;大红峪组二段即原大红峪组二段和大红峪组三段即原大红峪组三  相似文献   

7.
5月4日,扶沟县国土资源局领导把全局干部职工捐献的11970元钱送到退休职工贾凤亭的手里。贾凤亭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转。  相似文献   

8.
湘东裂谷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板块构造观点来探讨湘东及部分赣西、粤北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历史。作者根据巨大的断裂系,晚二叠一早三叠世及白垩—老第三纪盆地的巨大沉积厚度及其快速堆积的原生沉积特征,火山岩和侵入岩的特殊岩石化学成分,煤的变质程度及地球物理特征,证明湘东地区至少在上述两个地质时代存在过裂谷活动,并命名为湘东裂谷系。该裂谷系西北以修(水)—归(阳)大断裂系为界,东南以茶(陵)—永(兴)大断裂系为界。裂谷系宽100—130公里,长500公里以上,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略向西北成弧形突出。该裂谷系在两期裂谷发育阶段及裂前穹起阶段有大量火山岩和侵入岩沿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长城系是位于高于庄组之下、老变质基底岩系之上的一套地层。1)区内发育两层稳定的凝灰岩———翠绿色层和棕红色层 ,可作为地层对比的标志层 ;2 )长城系底部的砂岩、页岩具穿时性 ,大红峪组存在明显的相变关系 ,不能只根据岩性进行分组。据此 ,把北京地区原长城系高于庄组之下地层重新厘定为大红峪组一段 ,包括原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和大红峪组一段 ;大红峪组二段即原大红峪组二段和大红峪组三段即原大红峪组三段 ,并与蓟县剖面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0.
背景情况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就把俄罗斯地台的文德系当作沉积盖层的最老地层分层单位了。从那时以来,通过大量工作表明,自1879年Lapworth首次提出奥陶系属于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后,现在有必要对生物圈的演化和地球总体上划分出一个重要而又新的时间分划—文德纪。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6,(1)
前人对沾化凹陷断裂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断裂发育特征、形成机制、断裂活动性、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等。认为沾化凹陷断裂十分发育,可划分为4级。凹陷内断层的走向主要有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层平面形态主要有弧形或锯齿形、"S"形、直线形等,剖面形态主要有犁式和平面式,组合形态可分为"Y"形、帚形、鹿角形、阶梯状、羽状以及复合"X"形、马尾状、斜列式等。断裂活动强度具有在沙三段沉积期前"西强东弱"、沙三段沉积期后"东强西弱"的特点,并且断层停止活动的时间由西至东逐渐变晚。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控制烃源岩的形成与分布、控制圈闭的形成与分布、控制油气的运移与聚集。对断裂与构造高低关系研究程度较弱,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长城系属中元古宇底部,其底界年龄一直存在争议。国内发表的数据在2000-1640Ma之间。通过分析以往数据,并据近年新资料,认为长城系底界年龄划在(1700±20)Ma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14.
南华系(Nanhuan)建系研究的最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986年10月10日至12日我院探矿工程系举行了建系三十周年学术交流报告会。隆重的开幕式上,出席的有地质矿产部刘广志总工程师、日本利根钻头部部长吉野邦宏博士、我院院长赵鹏大教授、副院长陈钟惠教授、杨巍然副教授、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耿瑞伦高级工程师、以及地矿部坑探处处长饶希践总工程师,出席大会的还有应邀返校的在探  相似文献   

16.
藏南拆离系     
藏南拆离系陈智梁,刘宇平(中国地质科学院特提斯地质研究中心)一、引言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在岩石圈会聚区,除了地壳缩短和增厚之外,许多造山带还有伸展运动。安第斯和西藏是活动构造区,已证明伸展和缩短是同时的(Dalmayrac&Molnar,1981;B...  相似文献   

17.
破裂系分形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破裂系从宏观到微观破裂均具有分形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破裂系分维定量表征破裂系发育的各种向异性;研究了影响破裂系数分维的结构参娄,对破裂系进行了解析,并且将分维用于地壳稳定性和地震活动性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析了目前破裂系分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一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汝森 《河南地质》1995,13(2):139-144
用磁异常三元系对模型异常曲线进行试算,分析试算结果的精度,提出应注意的问题,为使用三元系打开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初论秦祁昆缝合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造山带范围内的诸多新元古代晚期至早古生代蛇绿岩带可视为一个系统-昆祁秦缝合系。它大致可分西、中、东三段。西段包括库地-苏巴什和麻扎-康西瓦两条缝合带及西昆中微地块;中段包括阿尔金、北祁连、柴达木北缘、祁漫塔格-乌妥、及东昆仑南缘5条缝合带和中-南祁连、柴达木、阿牙克库木及玛沁4个较大的微地块及诸多较小的微地块;东段为商丹缝合带和勉略缝合带及其所夹持的秦中-大别微地块。昆祁秦缝合系是Rodinia超大陆经历了早-中震旦纪(约780-600Ma)初期裂解阶段、晚震旦世-奥陶纪(约600-440Ma)昆祁秦多岛洋阶段、晚奥陶世-早志留纪(约440-400Ma)昆祁秦多岛洋闭合阶段,形成的一个包含若干条缝合带和若干个微地块的体系,是中央造山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古近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国际地层委员会古近系分会在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 GSSP)工作上的新进展和我国陆相古近系分阶情况。中国陆相古近系分为8个阶:上湖阶(下古新统)、池江阶(上古新统)、岭茶阶(下始新统)、卢氏阶(中始新统下部)、垣曲阶(中始新统上部)、蔡家冲阶(上始新统)、乌兰布拉格阶(下渐新统)和塔本布鲁克阶(上渐新统)。其中,白垩系-古近系界线、古新统-始新统界线和始新统-渐新统界线与国际上相应界线接近或一致。近来,在湖南衡东地区获得碳同位素负向漂移的数据,使得该剖面可与新近国际地层委员会批准的伊普里斯阶层型剖面对比,其余各个阶的界线缺少磁性地层学和同位素地层学的证据,同时也有待于国际上“金钉子”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