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铺路作出贡献。近日,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总承包完成的‘东方1-1气田平台场址和海底管道路由工程地质调查’通过专家评审,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以多学科、高精度实测资料为依据,应用  相似文献   

2.
管道工程的实施以海底土体为依托,预先查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是管道设计、施工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影响着管道的安全.利用东海气田群海底管道路由区所获取的振动样品、钻孔样品和室内测试资料及原位海洋静力触探(CPT)资料,分析了浅层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定量估判了地震作用下土体液化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工程地质评价要...  相似文献   

3.
近日,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承担的2011年台风季节前平湖海底管道路由检测项目野外施工部分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3日,2011年下半年东海平湖油气田海管近岸段路由检测完工报告验收暨海管稳定性分析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对由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承担的2011年下半年平湖芦洋岱衢海区海底管道路由检测项目进行了评审。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7日,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申报的“基于NUCLEUS软件气枪震源研究”科研项目和“GIS在海底油气管道中的开发应用”科研项目通过了局专家评审,成功立项。前者为中国石化系统内首次开展气枪震源子波模拟参数理论分析研究。后者将建立一个海底管道路由的分析管理系统,分析海底管道历年来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长期跟踪监控和动态管理维护海底管道工作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输运的重要命脉,需要定期进行检测探测以分析评估其安全稳定性。基于埋设海底管道及其磁异常特征,通过研究埋设海底管道磁异常的检测技术及其组成、应用方法,优化海底管道磁异常检测设备布设与检测测线方案,实现埋深大于5 m的深埋海底管道磁异常特征的完全检测。通过海底管道磁异常数据反演可获取实测海底管道路由相比设计竣工路由的坐标偏距、管道埋深等数据,在某区域14.5 km长的海底管道探测实际工程中应用良好,探测数据符合管道路由勘察评价标准规范,为管道埋藏状态分析提供了依据,形成了一种高效、精确的海底管道探测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荔湾3-1气田海底管道深水段地质灾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船载多波束测深、浅地层剖面和深水浅层高分辨多道地震剖面等数据资料,以我国第一个深水气田—荔湾3-1气田海底管道路由区深水段(200m)为研究区,划分海底地形地貌分区,识别可能危害海底管道的地质灾害类型,分析其特征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海底峡谷、海底滑坡和滑塌、古珊瑚礁、海底沙波和大波痕、海底陡坎、断崖和陡坡、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等。其中,海底滑坡和滑塌在上陆坡和峡谷谷壁上十分发育,海底滑坡(滑塌)、古珊瑚礁和沙波(沙丘)等影响和威胁着海底管道的铺设与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结合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仪能够探测出海底管道附近异常,路由区浅层地质灾害以及海底管道位置等特点,通过实例探讨了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仪在海底管道断裂位置定位中的应用。船锚、浅层气等外力作用,导致海底油气管道断裂,使用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仪探测的方法,综合分析海水中的气体屏蔽现象、海底面的地貌异常特征、海底管道的平面位置及埋深变化、地层剖面的反射空白等异常特征,快速准确定位海底油气管道断裂位置。  相似文献   

9.
磁法勘察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当前海洋调查中普遍使用的海洋磁力仪的类型,分别简要说明了各类磁力仪的工作原理,较详细地介绍了磁法勘察在海底光缆路由调查、井场及海底油气管线调查、找寻海底磁性物体、海湾大桥、隧道工程、电厂选址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以及海洋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精确的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成果是人类研究海洋,开发海洋折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海底地形测绘一直采用效率低,成图精度差的单波束回声测量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研究海洋、开发海洋的需要,1994年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引进美国SEABEAM公司生产的SeaBeam2112多波束测量系统是当今世界先进的海底地形,地貌多波速宽幅测量系统,本文介绍多波束测量系统的特点、功能及资料处理方法、流程和参数。  相似文献   

11.
海底管道是重要的能源生命线,海底管道路由上的采砂坑对管道在位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为评估深港海底管道路由区域海流冲淤采砂坑对深港海底管道在位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利用长期实测资料对比,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海底管道路由上采砂坑冲淤问题,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与实测资料能够较好吻合。研究得出波浪潮流作用下采砂坑的冲淤规律和未来十年的变化特征:采砂区内为淤积环境,北侧边界向西北方向扩展,远离管道走向,对管道无影响;南侧边界向东南方向扩展,造成铜鼓水道附近管道冲刷;东侧靠近管线段采砂坑坡顶受到侵蚀,导致采砂坑边界线向管线扩展。本文为深港海底管道路由采砂区海流冲淤分析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海底管道路由选择与海底管道建设、运营以及后期管理等工作存在密切联系,对管道工程经济性、安全性和合理性有着重要意义.考虑影响海底管道路由选择的自然与社会环境因素,构建了量化的评价体系,以AHP层次分析方法作为数学依据确定评价权重,建立了标准化的路由选择评判模型.进一步,将该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生成以地图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单船深地震反射方法地矿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姚伯初研究海洋地壳和研究大陆地壳一样,首先应用天然地震资料,得到一粗略的地壳结构。本世纪60年代,西方科学家仿效陆地地壳测深方法(DSS),发明了海底地震仪(OBS),用炸药作震源,置于海底的地震仪接受从地...  相似文献   

14.
海底管道出露悬空环境风险的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输送的主要方式,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海上油气田的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本文先以海底管道出露悬空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分析出海洋环境中各项基本事件,构建针对海洋环境的海底管道故障树模型;再以灰色模糊识别为理论基础,量化对海底管道安全有影响的海洋环境因素,并以层次分析法对每个风险因素进行分级赋权,确定评价指标范围和权重,进而构建海洋环境条件的海底管道风险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对平湖油气田海底管道4个区段进行环境风险评价,避免了将整段管道一同评价导致的信息均等化,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风险等级高的区段的情况;评价结果与管道2014~2016年现场检测数据对比,两者均显示P2分区中海底管道的风险等级较高,说明了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气输送的主要手段。海底沙波普遍发育于海底,特别是陆架地区。因为沙波的迁移往往会引起海底管道、海底构筑物等方面的灾害,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进行,浅水陆架区的海底沙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海南乐东陆架区域为研究区,利用海洋物探手段对本区的海底沙波分布做了初步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南海崖13-1气田投产我国海上目前发现最大的气田—一南海崖13-l气田,已于1996年元月初开始正式投产。该气田从海上分别用778km的海底管道和glkm的海底管道,同时向香港和海南省输送天然气。合同规定,每年向香港输气29亿m’,向海南省输气5亿m...  相似文献   

17.
海底输油气管线对海洋环境影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近海海底有超过3 000km的输油气管线,定期对海底输油气管线进行检测是保障海底输油气管线安全和海洋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为保护海洋环境和海底油气管线安全,对广东近海某段海底输油气管线进行了安全检测,采用浅层剖面测量、侧扫声呐测量和多波束测量手段,对管线路由区域进行了勘测。勘测结果表明:检测区域油气管线路由没有裸露和悬空,路由周边地层较稳定,根据侧扫声呐和多波束测量结果,发现在路由区海底存在影响管道安全的因素,路由区海底拖锚等痕迹较多,距离路由大约950m处有人工采沙坑存在。建议相关部门对该区域应加以重视,加大海上巡逻执法力度,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大众的海底管道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海洋开发和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开发和海底不稳定性调查研究的关系杨启伦(地质矿产部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上海)1前言海洋工程地质或灾害地质是近二、三十年随着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兴起而发展的一门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产生海底不稳定性的区域地质、地理背景、诱发条件和内在因素;调查形成...  相似文献   

19.
深海底世界观测的重要手段—深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拖系统是中国大洋协会于1995年初首次从美国SIMRAD公司引进的。该系统具有旁侧声纳、浅层剖面、深海电视和深海照相四种功能,可在大洋地质调查中用于微地形地貌测量、沉积剖面测量、对海底目标进行实时录像和拍照。该系统的引进主要用于大洋锰结核调查,同时也可服务于海底电缆、管道工程的路线勘测和各种目标的寻找。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功能及简单的工作原理,并给出了海底的部分结果。  相似文献   

20.
《海洋测绘》2002,22(6):29-29
经国家海洋局批准 ,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MASEG)于 2 0 0 2年 9月成立。实验室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依托单位 ,固定科研人员由 32人组成。著名海洋沉积学家秦蕴珊院士担任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石学法博士担任重点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建设的目的是 ,形成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高水平海洋沉积与海洋环境地质研究基地及相关的海底探测技术研究基地 ,为推动我国海洋科学发展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为完成国家海洋局主要职能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设立的五个研究方向为 :海洋沉积与古环境演化 ;海岸带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