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硅硼镁铝矿—柱晶石—电气石组合在南极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Grandidierite, kornerupine, and tourmaline occur in high-grade pelitic gneisses from the Larsemann Hills, East Antarctica. The three minerals contact to each other and show a special order: Trn_1→Gdd→Trn_2→Krn→Trn_3, suggesting the occurrence of the assemblage is controlled by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the chemical potentials of B_2O_3 and H_2O. The discovery of the assemblage is a good constraint on the seting and composition feature of metamorphism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3.
南极长城站及附近岛屿南极发草的形态特征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发草是本研究地区常见的种子植物,作为南极极少的维管束植物成员之一,它在南极陆地生态系统中有着特殊的作用。本文对南极发草的分类特征和分布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环境变化可能影响植被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超云 《极地研究》1996,8(3):16-22
分析了采自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海槽中PC10孔(753cm长)的39个样品,共鉴定有孔虫14属21种。有孔虫埋藏可分为硅质壳、钙质壳和混合壳组合。硅质壳组合代表正常的深海沉积环境,反映了相对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钙质壳组合是浊流沉积的产物,反映了很强的海底水动力条件;混合壳组合则代表趋于正常的深海沉积环境,反映了由强渐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晚第四纪以来,本区经历了暖-冷-暖的气候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吕达仁  李卫 《极地研究》1994,6(4):62-69
自1985年发现南极春季臭氧洞以来,对于臭氧大幅度减少所引起的可能后果与危害引起了国际关注。臭氧减少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到达地表的UV-B辐射增强,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的不利变化。因此,围绕南极地区UV-B辐射变化的测量和研究开始得到重视,并逐步建立南极地区UV-B气候学。本文评述了国际上在这方面工作的进展,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  相似文献   

6.
在南极菲尔德斯半岛进行了微生物总菌量的调查。共收集样品35个(以土壤样品为主),从这些样品中计数得到一般细菌总量范围为:103-106cels/g(30°C),104-106cels/g(16°C),104-106cels/g(4°C);一般真菌总量范围为:102-103cels/g(30°C),102-103cels/g(16°C),103cels/g(4°C)。初步鉴定细菌有7个属: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节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真菌有5个属:青霉菌属,金孢霉菌属,枝孢霉菌属,曲霉菌属,散子囊菌属。特别是在绝大多数样品中4°C下培养的一般细菌与真菌总量明显高于30°C下培养的菌量,同时离半岛海岸线近的地区菌量也高于半岛内陆地区的菌量。在该地区,4°C下培养的低温菌出现率主要是假单胞菌属(69%),芽孢杆菌属(54%),青霉菌属(46%),曲霉菌属(17%)。  相似文献   

7.
何剑锋  陈波 《极地研究》1995,7(4):56-67
从1992年4月至12月对东南极中山站近岸当年冰生物量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冰底有色层出现在4月下旬和11月下旬,集中于冰底2~3cm,叶绿素a最高含量分别为88.3mg/m3和2810mg/m3,相应的冰藻数量分别为3.5×106和1.21×108个/升。柱总叶绿素a含量的季节性变化极为显著,尤其是以春季的大幅度快速增值为特征,变化范围为1.17~59.7mg/m2,冰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冰底,冬季期间则集中在冰底或冰的中上层。藻类优势种较为单一,秋季优势种为Nitzschialecointei、N.barkleyi和N.cylindrus;春季优势种为Amphiprorakjelmani,Berkeleyarutilans和N.lecointei。中山站近岸冰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以及春季优势种的组成与东南极其它固冰区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与亚南极固冰区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解分析等手段研究南极布兰斯菲尔德海峡表层沉积物中干酪根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南极样干酪根的芳香度与C/H原子比呈线性关系。红外光谱特征表明,干酪根中含有大量苯和其同系物如甲苯、乙苯、1,2-二甲苯和1,4-二甲苯等化合物。南极样的热解烃最高仅1.82×10-3,总烃平均量0.89×10-3,反映了有机质的贫乏。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根据1994年在南极中山站首次使用数字触发地震仪测量的冰崩,研究南极中山站地区冰崩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温度、风速等)的关系,这对于考察船在南极的安全航行以及科考人员的人身安全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对于南极冰川、冰山、冰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有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9月份冰崩次数曲线呈口朝上抛物线型变化,10~12月冰崩次数急剧增加。冰崩曲线与月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月平均气温三者的拟合曲线吻合得很好,即冰崩次数随气温持续上升而增加,风速与冰崩的关系却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0.
王自磐 《极地研究》1994,6(1):28-37
在1989/1990年度南极夏季,对中山站附近麦氏贼鸥雏鸟的生长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本区麦氏贼鸥育雏期大约在每年12月中旬至翌年2月下旬,雏鸟的成活率较低,本年度为38.9%,从出雏到育成(首飞日),育期平均53.2天(范围52-55天)。雏鸟平均体重日增长率,第一雏鸟为27.42g/d,第二雏鸟为16.56g/d。雏鸟生长的逻辑斯蒂克曲线数学方程式为:W=1255.41+22.6034e-0.1518t(第一雏鸟)生长曲线渐近线为1255.4g,拐点为20.5d,第一雏鸟体重的最大日增率x=43.94±8.24(g)。影响本区麦氏贼鸥雏鸟生长和成活率的主要外部因子是天气(如暴风雪)同类自残以及食物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南极乔治王岛3种藓类植物染色体的研究结果:1.钩枝镰刀藓[Drepanocladusuncinatus(Hedw)Wavrst.]的染色体数为14;2.[Chorisodontiumaciphylumg(Hook.)etWilsBroth.]的染色体数为10;3.高山拟金发藓[Polytrichastrumalpinum(Hedw.)G.Sm.]的染色体数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