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磁珠富集法及利用生物素标记的(CA)15寡核苷酸探针从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基因组DNA Bsp143Ⅰ酶切位点的400~1000 bp片段中筛选CA/GT微卫星位点。洗脱的杂交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富集微卫星基因组文库后,通过PCR筛选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在120条序列中有88条序列包含有重复次数不少于5次的微卫星位点,阳性序列比例达到73.33%。其中完美型(perfect)类型微卫星最多的重复次数为26次。在88条非冗长序列中,共有28条(31.82%)微卫星重复序列两端有侧翼序列能够进行引物设计。用波纹唇鱼3个个体的混合基因进行引物筛选,其中的24对具有清晰的扩增条带。将筛选的24对引物对波纹唇鱼1个群体的39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4对引物扩增产物为单态,20对扩增产物呈多态性;20对扩增多态的引物在39个个体中扩增出等位基因数为2~1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5。该波纹唇鱼群体的PIC、Ho、He的平均值分别为0.0782、0.8513、0.5667。这20个微卫星位点适于波纹唇鱼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广东新会市崖西镇渔业管理区两位渔民在崖门海面作业时,捕获到一条体长1.8米、重65公斤的巨型黄花鱼,卖给台山市一位水产商人后得款13.8万元,这在广东实属罕见,因而引起人们对黄花鱼的关注和兴趣。 黄花鱼是南海沿岸及港澳地区的俗称,其学名叫大黄鱼,为石首鱼科、黄鱼属,通常生活在浅海区域的中下水层,有结群洄游习性。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产于南海区域的黄花鱼,在一年中约有春秋两季生殖,在  相似文献   

3.
梅童鱼的群体发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重要的海洋生物噪声现象是海洋生物的群体发声。这些声音在一年中的某些时候是某些地区海洋环境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海洋动物发声中,鱼类发声是很主要的。如石首鱼类,国外俗称鼓鱼或鸣鱼,以能发出明显的声音而著称。在我国沿海近岸石首鱼类分布很广,其中尤以大黄鱼群体发声最为强烈,其他如黄姑鱼、(鱼免)鱼、毛鲿鱼等石首鱼类也有明显的群体发声现象。梅童鱼属是我国石首鱼类中常见的一种小鱼,体长一般为80—160毫米,其分布范围较窄,一般限于中国沿海。在南海近岸海区,每年春、夏之间梅童鱼生殖季节,大量个体鱼发出的群体声所造成的噪声是这一地区海洋环境噪声的主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病变在人工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非常普遍,本试验研究了大黄鱼脂肪肝的发生机制,为寻找解决大黄鱼脂肪肝的有效途径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鱼取自中国东海,养殖方式和饲料来源相同,根据肉眼和组织学观察分为正常肝脏、轻微脂肪肝和严重脂肪肝3类.分别测定了正常大黄鱼和具有脂肪肝症状的大黄鱼肝脏总脂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相应脂肪酸合成酶、抗氧化酶以及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着大黄鱼脂肪肝症状严重程度增加,肝脏总脂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上升(P<0.05).其中严重脂肪肝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比例较正常鱼分别降低了89%,79%和78%.严重脂肪肝大黄鱼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鱼(P<0.05);轻微脂肪肝鱼的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鱼(P<0.05);具有脂肪肝症状的大黄鱼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鱼.丙二醛含量则随大黄鱼脂肪肝病变程度加剧而显著增加(P<0.05).通过分析认为,过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沉积在肝脏中,导致脂肪酸合成代谢发生紊乱,可能是造成大黄鱼脂肪肝的主要原因;肝脏ARA含量大量减少使脂肪肝大黄鱼抗应激能力降低,而肝脏脂肪酸过氧化程度升高,进一步破坏肝脏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黄颡鱼MSTN基因的多态性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对100条六月龄黄颡鱼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的全序列进行测序,获得了8个多态性较高的SNP位点。结果显示:其中有7个位点分布于非编码区,1个位点位于编码区,但位于编码区的核苷酸突变为同一突变。在得出这8个SNP位点中有三个位点的基因型与黄颡鱼的体重有显著的相关性:IJ与体重呈正相关性,而NN和OP与黄颡鱼体重呈负相关性。在黄颡鱼育种过程中,可以尝试利用这三个位点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6.
黄姑鱼     
黄姑鱼,温州人称,山头黄鱼。此鱼外形颇似小黄鱼,但不如大黄鱼和小黄鱼的肉味鲜美;此鱼又长期生活在近岸海域,不像大、小黄鱼作季节性长途洄游,故冠之“山头”,以示与正宗黄鱼的区别。北方人称罗鱼(北京)、铜罗鱼、铜鱼;江浙一带叫黄娑鸡,系该鱼有集群起叫的习性,其叫声酷似老母鸡“咯咯”之音,故称之。黄姑鱼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古人对海水鱼的分类不详,故在历代方志上未见其名。而今黄  相似文献   

7.
石首鱼类是我国海洋鱼类中具有代表性的类群之一,通常栖息于泥沙底质的浅海,一般不作远距离回游,有些种类(如大黄鱼和小黄鱼)数量多、鱼群大,是重要的经济鱼类。浙江外海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洋渔业生产区,探讨石首鱼类在这一海区的分布相季节变化,对渔业生产和鱼类区系研究都有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在浙江近海调查所取得的11种石首鱼类[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鮸鱼Miichthys miiuy (Basilewsky), 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 (Richardson), 黑姑鱼Atrobucca nibe (Jordan et Thompson), 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 (Cuvier et Valenciennes),丁氏?Wak tingi (Tang), 白姑鱼Argyosomus argentatus (Houttuyn), 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 (Tang),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 (Lacépède)] 的周年性资料,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同倍性大黄鱼核仁数目银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银染法对不同倍性(单倍体、正常二倍体、正常三倍体、雌核发育二倍体、雌核发育鱼子代三倍体)大黄鱼胚胎、仔鱼或成鱼的不同组织进行细胞核仁数目观察计数。结果表明,大黄鱼各种倍性个体细胞核仁数目与染色体倍性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核仁数随个体倍性的增加而增加;非诱导雌核发育的大黄鱼细胞核仁众数与染色体组数相等(二倍体为2,三倍体为3),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大黄鱼及其子代细胞核仁众数却比其相同倍性的非雌核发育鱼少1(雌核发育二倍体为1,雌核发育三倍体为2)。雌核发育鱼核仁数减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大黄鱼不同发育阶段(胚胎、仔鱼、成鱼)以及同一个体不同组织(鳃、肾、鳍)的细胞核仁数目(众数)相同。因此,借助核仁银染法可以快速、可靠、简便地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而雌核发育鱼核仁数减少的机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波纹唇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的细胞生物学特征,采用植物血凝集素PHA、秋水仙素腹腔注射和空气干燥制片法以头肾组织为材料,对波纹唇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波纹唇鱼具有染色体48条,核型公式为2n=48=6m+42t,NF=54,未发现随体、次溢痕及性染色体,其核型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区又君  廖锐  李加儿 《海洋学报》2010,32(3):113-120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野生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肌肉和鳔的营养成分。黄唇鱼肌肉和鳔的营养成分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类型。肌肉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优于FAO/WHO的理想模式,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高,种类齐全。鳔的氨基酸组成较FAO/WHO的理想模式低,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35.90%,高于其他已报道的水产品,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含量丰富,富含鲜味氨基酸;在氨基酸测定中发现了牛磺酸、γ-氨基丁酸、鸟氨酸和羟脯氨酸等4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衍生氨基酸。肌肉和鳔的支/芳值均接近正常人的水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丰富,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分别为1.45和1.51,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钙、钠、钾、镁、铁、铜、锌等元素。结果表明,黄唇鱼肌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肌肉和鳔均属于优质的海产蛋白源。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扩增COⅡ、D-loop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树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浙江新昌光唇鱼(Acrossocheilus)的系统分类和种类鉴定。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新昌光唇鱼具有光唇鱼属鱼类的基本特征;扩增得到COⅡ序列全长691bp,D-loop序列全长931—944bp,A+T含量两基因序列都高于G+C(A+T的含量分别为57.30%—57.80%和65.30%—65.90%),G的含量在四种碱基中最低;COⅡ序列有6个碱基位点存在转换,而D-loop则存在多个碱基的转换、颠换、缺失或插入位点。浙江新昌光唇鱼群体内COⅡ、D-loop基因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0.005;基于COⅡ和D-loop序列构建的NJ法系统树均显示新昌光唇鱼与温州光唇鱼(A.wenchowensis)形成一个紧密的簇,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94%和99.36%,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0.011,未达到种间分化水平(遗传距离大于0.05),表明新昌光唇鱼与温州光唇鱼为同一种,且根据形态特征可以断定为二个不同的地理群体,而D-loop序列因进化速度较快更适于光唇鱼属种内及近缘物种的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研究结果既有助于新昌光唇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又可为研究光唇鱼类的分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瘦素(Leptin)是在动物摄食和能量代谢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种蛋白。为研究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中Leptin基因(AfLep)的结构和功能,作者克隆了其c DNA序列全长。结果显示AfLep由1315个核苷酸组成,含1个长度为516bp的开放阅读框,预测编码蛋白由17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具有长度为20aa的信号肽。系统进化树中AfLep与其他鲤科鱼类的Leptin蛋白聚为一簇,与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进化相关性最高。多重序列比对显示AfLep与齐口裂腹鱼Leptin蛋白相似性最高(86.7%),与鲤科其他鱼类间的相似性均在80%以上。AfLep具有脊椎动物Leptin蛋白的4个保守?螺旋结构,其三级结构与人Leptin相似。AfLep在光唇鱼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和肾,其他组织中仅有微弱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禁食后光唇鱼肝脏AfLep表达量降低(P0.05),禁食1d、3d、7d时的表达量分别比与禁食前降低了58.25%、73.82%和92.05%;禁食1d和3d的鱼经再投喂后肝脏AfLep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但禁食7d的鱼再投喂后AfLep表达量仅略有升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AfLep参与了光唇鱼的摄食管理和能量代谢调控。  相似文献   

13.
变性鱼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域里,有一种会变性的蓝条石斑鱼。这种鱼的雌雄性别每天可以变换数次。若两条鱼交配产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海洋生物学家在苏格兰海域捕捞到一条神秘鱼,它看上去像是丑陋的水滴鱼,但事实上是非常罕见的拟皱唇鲨,这是迄今在苏格兰海域发现的第二条拟皱唇鲨。这条拟皱唇鲨是海洋生物学家在外赫布里底群岛巴拉岛海域海洋生物标记勘测中发现的,它体长3米,体重达到60千克,生活在海底1400米深处,它们大都生活在加拿大、巴西、葡萄牙、冰岛、新西兰、夏威夷和日本海域。拟皱唇鲨长着长而细小的眼睛,身体肥胖,游动较为缓慢,在海底寻觅鱼类、无脊椎动物,吞食腐烂尸体,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13,(4):31
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发生特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等重大灾难。时隔2年之后,美国渔民在拖上岸的破旧小艇中发现了来自日本附近海域的"偷渡者"——5条石鲷鱼。这5条鱼只有1条存活下来,目前已被带到俄勒冈州水族馆,剩下的4条鱼也被送到俄勒冈州大学做深层次的研究。研究人员认为这些鱼在横跨太平洋航行中一直以船上的微生物为食,同时发现被随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理种群大黄鱼染色体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eani-dae),黄鱼属(Pseudosciaen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种类.近年来,经过长期的人工繁育和人工养殖,大黄鱼的性状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个体小型化,性成熟提前,抗病力下降等.目前有关大黄鱼遗传背景的研究还十分缺乏,相关的研究仅见于国内学者对养殖、野生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同工酶酶谱、不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的研究[1~7],这些研究多是针对我国沿海3个大黄鱼地理种群之一的闽粤东族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患病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中可能的病原微生物,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详细分析了健康和患病大黄鱼的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微生物群的组成信息和分布特征.研究显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为健康和患病大黄鱼消化道的优势菌门,且其丰度在两类鱼消化道中差异显著.拟杆菌属和乳杆菌属为健康大黄鱼消...  相似文献   

18.
以紫外灭活的同源(大黄鱼)精子和未灭活的异源(鮸鱼)精子为激活源, 采用冷休克处理的方法诱导了大黄鱼雌核发育二倍体, 进行胚胎发育和 SSR 标记分析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异源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高于同源组, 但存活率低于同源组; 两组中经冷休克处理未能恢复倍性的胚胎发育畸形而陆续死亡, 恢复倍性的胚胎在发育程序上均与普通大黄鱼相同, 但各阶段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滞后; SSR 分析显示同源组子代中有 16.7%出现父本条带, 异源组子代均未出现父本条带。以灭活的同源(大黄鱼)精子和未经灭活的  相似文献   

19.
以海南陵水、马来西亚、西沙、南沙4个海域共101尾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us)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线粒体DNA ND1基因序列对波纹唇鱼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PCR扩增、克隆与序列测定技术,获得ND1基因序列长度为975 bp,其多态性遗传参数统计显示,101个个体存在13个变异位点,14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多样性(Hd)为0.292,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0.33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0 35,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Tajima′s D中性检验结果为-1.768 09(P=0.031)表明波纹唇鱼在历史上经历过近期群体扩张或瓶颈效应。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该结果可为今后波纹唇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如果要问海洋中最美丽的海底公园在哪儿,我会脱口而出是珊瑚礁。不是吗?那精致的紫海扇,赤红的海绵体,还有那长刺的河豚、巨形红、毒蝎鱼、大蛤蚌、黄唇蛇,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海洋动物,绘成了一幅形状奇特、荧光般色彩的珊瑚礁彩色图画。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身带彩虹般光晕的形态各异的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