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討論了一套配合現成示波器进行地震波模型試驗用的电子线路。綫路的前置放大器的通頻带为2—700千周,增益为60分貝,輸入端短路噪声电压为2.5微伏.高压脉冲发生器产生一个寬度为2—33微秒的幅度为500伏的矩形电脉冲。时标电路产生2,10,50微秒三組吋标,基本吋标(2微秒)可由稳定的石英振蕩器随时加以校准。整个线路此較簡单、灵活,一般地球物理实驗室試制容易,且可根据具体要求加以变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只有在少数比較簡单的介貭結构中,弹性波的传播問題可以自理論上予以解答;实际中所遇到的問題,往往要复杂得多。卽使是最簡单的問題,理論的計算也常常很繁复。因此如何利用簡便的模型来解决弹性波的传播問題,是很多人所感到兴趣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地震模型、数学模型正演试验和矿井试验观测研究了1<kα<10范围非均质体散射波场中,衍射波和转换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上述方法获得了一致的结果.研究中发现一种次生震源及次生波,其在今后地震勘探中可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发展了计算层状介质地面及地下记录地震波理论地震图的部分分离变量—有限差分计算方法,其最主要的环节是引进了吸收边界条件,使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得以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其次,应用矩阵方法计算地面及地下记录的地震波的理论频谱。最后给出了用上述方法得到的华北地区两种不同的理论地壳模型情况下的理论地震图和频谱计算结果。应用这些理论结果,可根据实际地震观测资料对地壳介质模型进行分析、评判和优选。  相似文献   

5.

粤东地区位于东南沿海,活动断裂发育,存在一定的中强震活动风险.由于以往资料所限,对该区域一维速度模型研究还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域地震定位、地壳结构成像研究工作的进展.通过人工地震资料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具有震源时间和位置精确已知的优势,本文利用2021年物探中心在粤东地区开展的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资料,拾取人工地震初至Pg、Pn走时数据,采用最小一维速度模型方法(VELEST) 构建了粤东地区地壳一维P波速度模型.结果显示:该区域地壳速度结构相对稳定,基底(2 km左右)以上速度在4.49~5.74 km/s;以12 km为界面,地壳速度结构可分为上、下两层结构,12~30 km为中下地壳,平均速度在6.60 km/s左右.通过对比发现,采用粤东一维速度模型计算得到的走时残差均方根为0.28 s,相对较小,且走时残差统计以0.0 s为中心,分布相对集中,表明该模型较符合粤东地区实际地壳速度结构.该模型可以为粤东地区地震定位及层析成像提供基础模型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