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滇西北地区富碱岩体(脉)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西北地区广泛分布以富碱为特点的岩浆岩.这些富碱岩体(脉)主要形成于50~30 Ma,由区内近平行分布的近EW向构造控制,空间上可以划分为多个近EW岩带,各岩带内又可划分为多个岩体(脉)集中区;富碱岩体(脉)由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是由同源演化产物组成的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岩体产出于经多次板块开合作用之后形成的统一但不稳定的陆块内部、古深大断裂于喜山期重新活动引发的张性环境中,岩浆源于壳幔混合带,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断裂上升至混合带内并引发该区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滇西北地区富碱岩体(脉)地质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喜山期富碱岩体广布于滇西北地区 ,通过对其地质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富碱岩体 (脉 )由正长 (斑 )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 ,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 ,并形成区内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 ;该系列岩浆岩以富碱高钾为突出特点 ,具有正常的岩浆演化趋势 ,不同岩带岩石地质学和岩石化学方面有区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滇西北地区广泛发育一套以喜马拉雅期为主,以富碱为特点的斑岩体(脉),空间上具有以岩体(脉)集中区为单元,不同单元组成岩带,多岩带近平行产出的特征。富碱岩浆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大断裂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激发其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金矿成矿与岩浆成岩一脉相承,形影相随,具有与富碱岩体完全一致的时空分布特点,体现了其成岩成矿受区域构造控制的一体化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源于地幔,矿质则地幔与岩浆源区兼而有之。岩浆和岩浆活动是金矿成矿作用中深部矿质上升的载体和不断聚集的动力。由(近)EW向构造活动一地幔富碱质流体上升-壳-幔混合带内岩浆形成-富碱岩浆分异演化一流体成矿构成了统一的区域成矿系统,称之为该区与喜马拉雅期富碱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构造)-壳-幔(流体-岩浆)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4.
九顶山复式岩体沿北西向金沙江–红河断裂与南北向程海断裂交汇处发育,处于南北地洼区与滇西地洼区接触带,是滇西地洼期斑岩成矿带中段的代表性富碱斑岩体之一。该岩体由呈岩株、岩脉、岩墙或岩床等产出的斑状花岗岩、正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碱长花岗斑岩和煌斑岩等组成。本文着重对正长斑岩的形成年代、岩石地球化学和成因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正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6±0.7 Ma,即岩浆侵位于始新世(E2),属滇西地洼激烈期及新生代富碱岩浆活动高峰期(45~30 Ma)的产物;岩石具高硅(Si O256%)、高钾(K2O=3.38%~8.92%,K2O/Na2O1)、富碱(ALK=8.15%~11.15%)和低Mg O(3%)的特征,属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A/CNK=0.71~1.22)花岗岩;在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高Sr(400×10-6)、低Y(18×10-6)和Yb(1.9×10-6),与陆内造山环境形成的"C型"钾质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类似;全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岩浆源区是壳幔物质混合的"EMII型"富集地幔源。正长斑岩的形成应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俯冲背景下,金沙江–红河断裂大规模左行走滑引起的热扰动和局部引张作用有关,在这种区域热–动力学条件下,地幔部分熔融与地壳物质发生混合作用,形成活化型壳幔混合源高钾富碱岩浆。  相似文献   

5.
李文昌  江小均 《地学前缘》2020,27(2):151-164
横跨欧亚呈东西延伸的特提斯构造域是全球最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之一,该带向东到达扬子陆块后转向东南,位于转折部位的扬子西缘近年发现系列大型-超大型Cu-Au矿床。以往认为,扬子西缘金沙江—红河大型走滑断裂切穿岩石圈,诱发岩浆上侵,形成富碱斑岩带。本文通过对扬子西缘剑川老君山、鹤庆北衙、姚安老街子—干沟、大姚吁支拉和永仁直苴等多个富碱岩体进行调查和构造应力分析,表明富碱斑岩在沿金沙江—红河断裂两侧分布的同时,也有大量岩体(脉)进入扬子板块内部,沿EW向断裂展布,其成岩成矿年龄为36.87~30.70 Ma,与富碱斑岩带一致,同时岩浆活动表现出由西向东时代变新,碱质增加等自西向东运移的特征;对近EW向岩体(脉)及节理的野外观测和统计分析表明,控岩构造具有东西挤压南北伸展的应力特征,与北西向大型走滑构造配套。由此提出,扬子陆块西缘新生代发育大规模陆内构造转化系统,陆块内部系列富碱岩浆,其形成与深切的NW向大型走滑构造有关,自西而东就位于派生的SN向、EW向次级构造,发育斑岩Cu-Au等成矿作用,成岩成矿与陆内构造转化系统耦合。  相似文献   

6.
黄仲金  吴静  吴鹏  姜龙燕  杨航 《地质通报》2023,(Z1):285-306
滇中老街子铅-银矿床位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成矿带内的姚安铅多金属成矿区。区内富碱岩脉广泛发育,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按矿物组合主要分为正长斑岩脉、粗面斑岩脉、煌斑岩脉和白榴石斑岩脉。铅-银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正长斑岩体内,在粗面斑岩脉上、下盘加富。富碱岩脉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呈NE向展布,其次为NW向;岩脉(体)间的穿插关系显示侵位顺序为:(粗面岩→)正长斑岩脉(体)→粗面斑岩脉→白榴石斑岩脉→煌斑岩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4类富碱岩脉均属钾玄岩系列岩石,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碰撞后的板内拉张环境,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并混入少量地幔组分。由于不同程度的岩浆演化及源区岩浆房内的分带,导致岩浆在逐层上升侵位后,形成不同矿物组合和化学组分的富碱岩脉(体)。对比分析4类富碱岩脉的时空分布及源区特征,结合其与构造、成矿的耦合关系,构建富碱岩脉时空结构模型,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宝兴厂矿区处于北北西向金沙江-红河断裂与近南北向程海-宾川断裂夹持的三角部位。这两条断裂是滇西地区活动性很强的大断裂,它们与矿区次级东西向的断裂控制着岩浆侵入和就位,并影响着整个岩带和矿带的分布格局。矿区构造活动频繁,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形成了金沙江—红河斑岩成矿带上重要的一部分。矿区复式小岩体成为滇西富碱斑岩带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正长斑岩、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斑岩等组成,出露面积约为1.36 km2。据前人资料统计表明矿区岩浆活  相似文献   

8.
1斑岩型金矿床主要类型。1.1与二长斑岩有关的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以祥云马厂箐矿田、金厂箐金矿床为例。分布于红河-金沙江深大断裂与程海大断裂复合交汇部位的祥云马厂箐斑岩型金-多金属矿田范围内。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二长斑岩,呈岩株、岩枝、岩脉状侵入于下奥陶线浅变质砂岩中。金矿体一般由含金石英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或含金蚀变岩组成,  相似文献   

9.
甘肃小顶山火山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顶山火山岩体主体是中川杂岩体最末(喜马拉雅期)的一次喷出熔岩,其周围岩浆岩脉(次火山岩)的侵入时代广泛。岩体与脉岩均位于马泉金矿床之内。岩浆岩脉与金矿体赋存于断裂之内,与断裂产状基本一致。花岗岩脉形成于金成矿期(成矿与成脉同期);中性岩脉大部分形成于金成矿之后;岩浆岩脉对金矿体主要起破坏作用;煌斑岩脉不是本区的金源层。二十号矿带确是四号矿带东延部分。  相似文献   

10.
北衙富碱斑岩体分布在北衙向斜两翼,其展布主要受北北东、北北西及东西向3组断裂控制,绝大部分呈南北走向,平面上呈脉状,剖面上呈钟状、脉状,局部透镜状,向深部有膨大相连趋势,北衙金多金属矿化分布主要与近南北向的富碱斑岩体关系密切,矿化主要发生在岩体与三叠系中统北衙组(T2b3—T2b5)灰岩的接触破碎带及灰岩层间构造破碎带中。通过对大量钻探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北衙金多金属矿床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富碱斑岩体中的石英正长斑岩,属于富碱斑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1.
铁列库坦斑岩铜矿位于南天山主脊深断裂南侧,处在晚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与华力西弧后盆地褶皱带的交替部位。成矿岩体为英闪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分布于同时代超基性岩带外侧的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杂岩带中,与深断裂有关,相当于M(地幔)型中的地壳—地幔混合成因花岗岩类岩石。斑岩型蚀变具明显的垂直分带,由地表向下依次为青盘岩化带、泥岩化带、似千枚岩化带。铜矿化主要产于蚀变岩体边缘相第Ⅲ带中,呈星散状和细脉浸染状,与黄铁矿紧密伴生,多为低品位矿石;围岩中的铜矿化赋存于石英脉中,品位较富。矿床类型属于花岗闪长岩亚型。矿质来自岩体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残余热液。  相似文献   

12.
铜山岩体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岩浆岩主带中的含矿岩体之一,其形成年龄及岩石成因尚缺乏研究.该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组成,与铜矿化关系密切.SHRIMP锆石的U-Pb测年结果显示,石英二长斑岩的形成年龄为145.1土1.2Ma,侵位于晚侏罗世的燕山运动中期.岩石的化学成分均显示富硅(SiO2=6...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中部富碱斑岩区域成矿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云南省中部富碱斑岩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构造松驰阶段,由地壳深部的基性-超基性源岩经分离溶融而成,富碱斑岩成岩成矿作用受多级构造的控制;大地构造位置控制岩体呈带状分布;构造单元控制斑岩分区及特征;壳内大断裂及构造2交汇部位控制斑岩的产出;次级断裂控制斑岩的形态、产状和矿化定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受岩浆的化学成分和成矿丰度的影响。不同岩区富碱斑岩特征和成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永胜分水岭矿区富碱斑岩体位于扬子地块西缘宾川-程海断裂与箐河断裂交汇部位,属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组成部分,主要由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BGDP)和花岗闪长斑岩(GDP)组成。两类岩石均具有富碱(BGDP的K_2O+Na_2O均值为8.22%、GDP的K_2O+Na_2O均值为8.13%)、富钾(BGDP的K_2O/Na_2O均值为1.08,GDP的K_2O/Na_2O均值为1.2)和准铝质(BGDP的A/CNK均值为0.95、GDP的A/CNK均值为0.94)特征,表明二者均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富碱斑岩。两类岩石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Pb、Sr)、Th、U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和Ti),二者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为右倾平滑型,且Eu异常不显著(δEu=0.85~1.12)。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属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具有相似的源区特征和成岩动力学背景。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4.5±0.3 Ma(MSWD=1.5,n=19),落在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岩浆活动的高峰期内(45~30 Ma)。综合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成岩年代学资料,认为分水岭矿区富碱斑岩形成的动力学条件和源区特征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带一致,即形成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期后动力学性质转换背景下,是加厚下地壳和上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与金沙江–哀牢山走滑断裂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桃花村辉石角闪二长花岗斑岩位于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中段,是区内富碱斑岩带的组成部分。针对岩体中含有的单斜辉石,进行了其锆石U-Pb年龄和稀土元素组成分析。锆石LA-ICP-MS U-Pb测年表明,岩体侵位于35.9 Ma±0.5 Ma(MSWD=2.2,n=14),属始新世,与剑川-北衙区域已知新生代富碱性斑岩的年龄相近,也与整个金沙江-哀牢山剪切带新生代富碱岩浆岩的时代一致,认为与欧亚大陆碰撞后期陆内走滑拉分等作用引发的复杂壳幔作用密切相关,其演化过程中可能存在较多地幔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6.
后石湖山杂岩体是与垮塌破火山口有关的碱性环状杂岩体, 主要由呈环形分布的碱性火山岩、环状岩墙(斑状石英正长岩)、嵌套的中心复式岩株(晶洞碱长花岗岩和斑状碱长花岗岩)和锥状岩席(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组成.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表明, 斑状石英正长岩环状岩墙、石英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锥状岩席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19±3Ma、121±2Ma和121±2Ma.该环状杂岩体火山岩与侵入岩的形成年龄相近, 体现了它作为火山-侵入杂岩体的特征.斑状石英正长岩富碱(Na2O+K2O=10.0%~10.5%), K2O含量较高(5.21%~5.42%), 具正的Eu异常(Eu/Eu*=1.05~1.40).碱长花岗岩和斑岩均具有富碱、高FeOtot/MgO、Ga/Al、Zr、Nb和REE值(Eu除外), 以及低Al2O3、CaO、MgO、Ba、Sr和Eu含量的特征, 都属于A型花岗岩质岩石.其中斑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 具有高的初始岩浆温度(880~901℃).所有A型花岗质岩石均具有较富集的Nd同位素组成, εNd(t)值变化于-13.9~-12.2之间.斑状石英正长岩是下地壳中-基性麻粒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 后又发生单斜辉石分离结晶的产物; 碱长花岗岩源于上地壳长英质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 随后经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成; 斑岩是受幔源岩浆底侵加热的上地壳长英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 并经历了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而产生.该环状杂岩体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1)火山爆炸性喷发形成大量的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2)地下岩浆房空虚导致压力下降, 其顶板围岩失稳而沿火山口周围近直立的环状断裂垮塌, 形成塌陷的破火山口.与此同时, 下覆岩浆房的岩浆被动挤入环状断裂而形成斑状石英正长岩环状岩墙; (3)浅部地壳的长英质岩浆房过压, 促使其高温过碱质A型花岗质岩浆上升侵位形成了中心的斑状碱长花岗岩岩株, 这些岩浆的上涌导致上覆围岩产生倾角中-陡的、内倾的锥状裂隙, 为石英正长斑岩锥状岩席侵位提供了空间; (4)浅部岩浆房复活, 高温过碱质A型花岗质岩浆再度上升侵位形成被嵌套的晶洞碱长花岗岩岩株.同样, 这种岩浆的再度上侵导致上覆围岩产生了倾角较陡而内倾的锥状裂隙, 为花岗斑岩锥状岩席提供了侵位空间.后石湖山碱性环状杂岩体的形成是华北东部早白垩世与克拉通破坏相关的伸展构造体制下的产物, 这种构造体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谷波罗斑岩体为哀牢山-金沙江富碱岩浆岩带的组成部分,受红河断裂西北段及其两侧次生断裂控制,具有极其独特的地质意义(张娟,2009)。前人已对该区及周边地区侵入岩做了初步研究,但并未对该区斑岩体做较为系统地地球化学研究,本文以区内盟铺马幅西北端碱性斑岩体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数据为依据,系统讨论了斑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了岩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北衙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的系统总结,认为从岩体内部到外接触带,矿化样式以"脉-块体-层-脉"的内外多元结构模式产出:岩体内部Au-Fe(Cu)矿体呈透镜状脉、平行脉沿断层破碎带陡倾斜产出;岩体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带围绕岩体呈环状分布,Au-Fe-Cu矿体以大透镜状、块体状在矽卡岩带中断续产出;外带Au-Fe、Pb-Ag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层间破碎带产出;远程带Au-Fe矿体呈小透镜状脉、平行脉沿断层破碎带陡倾斜产出。矿体对应的矿物组合、成矿元素和蚀变分带具有自高温到低温的分布规律和矽卡岩型矿床的特征。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矽卡岩、晚矽卡岩、磁铁矿、石英硫化物以及碳酸盐五个热液阶段,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划分为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子晶矿物包裹体、富含CO_2三相包裹体等四类。成矿年龄为36.46 Ma—39.44 Ma,与石英正长斑岩的成岩年龄35.00 Ma—36.72 Ma基本一致。矿床成矿深度范围为0.7~2.2km。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金多金属矿床。北衙组碳酸盐岩(T_2b)+多期断裂构造系统(接触带构造、岩性界面及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不整合面构造)+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侵位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成矿系统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建飞 《地质与勘探》2016,52(3):407-416
云南姚安铅银矿床与富碱斑岩、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在矿床深部2108m中段开展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选取3号、5号穿脉建立岩性-断裂地质剖面,分析岩性-断裂控矿特征,总结铅矿化规律,提出深部找矿预测区。研究认为,条带状、网脉状铅矿脉主要分布于肉红—灰白色正长斑岩内NE向断裂或不同方向断裂交汇处;NE向灰紫色黑云母正长斑岩脉、灰白色正长斑岩脉上盘,铅矿脉变厚、加富,岩脉侵入正长斑岩较侵入砂岩,铅矿化更强。隐爆角砾岩(筒)中方铅矿呈细脉状、散点状及浸染状,沿角砾裂隙及角砾的边缘充填,深部铅矿化加强。早期NNW向背斜与一系列NW向扭—扭张性断裂(F3、F4),限制了矿床就位的空间,总体控制矿床展布;后期NE—SW向主应力作用形成的NE向张性空间(F1及NE向断裂、岩脉)为矿区火成岩喷溢和矿液上升提供了通道,是主要的成矿构造,控制铅矿脉、正长斑岩脉产出。正长斑岩脉与断裂的空间位置一致,产状一致,岩脉上盘矿化强、品位高,构造—岩脉—矿化三者耦合作用,具密切的时空关系与成因联系。铅矿化为岩浆期后热液沿断裂充填作用产物,同时或稍晚于岩脉就位。姚安老街子铅银矿体主要受岩性、构造控制。总结了岩性-断裂控矿特征及铅矿化规律,提出四个深部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糜署岭岩浆带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糜暑岭岩浆带分布于西秦岭黄渚关EW向深大断裂带中,由2类岩石组成,酸性端元以草关、董河岩体为代表,岩性为中粗粒似斑状石英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组合;基性端元以挖泉山岩体为代表,岩性为细粒辉长岩,而糜暑岭、黄渚关岩体则是2类岩浆的强烈混合产物,不仅大量的岩石学资料佐证了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而且主岩与其混合作用形成的包体具有一致的同位素年龄,主岩中钾长石中的Pb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幔源性质,因而是一个与幔源岩浆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带,这为确定区域性构造边界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也为探讨本区中生代壳幔混合作用和地壳增生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