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哺乳动物,厦门湾是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息地之一。文章以厦门英春—围里海底电缆工程为例,评价工程建设对中华白海豚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并提出中华白海豚的保护措施,以期为海洋工程建设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保护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期的中华白海豚保护管理特点,提出了针对大型跨海桥隧工程的中华白海豚保护管理组织框架。通过对中华白海豚保护工作的管理需求的分析,构建了以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应急管理、技术保障、过程监控和培训教育为一体的总体管理框架模型。结合项目建设实践,综合考虑环境可持续性、技术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等因素,对模型运行情况进行研究,为大型海洋工程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保护管理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现状 1.1 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水生野生动物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我国鱼类约有2100种,水生野生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次文昌鱼人工增殖放流在厦门举行厦门文昌鱼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是脊索动物头索类生活的现存种类,介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祖先,享有“5亿年前活化石”的称号,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2005年11月13日,厦门市海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15年中医药干预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现状,揭示研究热点与前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四大数据库自2006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15日发表的与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主题相关的文献,运用CiteSpace5.8.R3 软件绘制图谱并解读。结果:共纳入388篇文献,发文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娄彦妮;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新中医》;分别形成以娄彦妮、孙一予、姚丽秋为核心的3个研究团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且形成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代表的一系列机构较为显著的合作群;该领域主要研究热点为中医药干预CIPN临床疗效观察、中医理论研究与改善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结论:作者及机构间研究合作较少;建议加强地区间机构间合作;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CIPN的中医药防治策略、中医干预方法对机体免疫功能指标等影响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国近20年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自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6日发表的参芪地黄汤治疗CKD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图谱分析和解读。结果:共纳入文献404篇,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多个作者合作群,但各研究团体之间联系稀疏;机构合作主要聚集在各地中医药大学及相应的附属医院,机构、地区合作少;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气阴两虚、糖尿病肾病、膜性肾病和临床疗效等。结论:目前我国关于参芪地黄汤治疗CKD的研究相对不足,基础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机制有待进一步挖掘,构建更加有效性、精准化的研究目标是当前所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柴芍六君子汤的研究现状、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文献的质量评价。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关于柴芍六君子汤的文献,检索时间均从2010年1月至 2020 年 1月。按发表时间、作者分布区域、期刊分布、基金分布等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评价柴芍六君子汤文献研究现状、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以及相关文献质量。结果:共纳入文献128篇,其中122篇为临床研究,6篇为动物实验。从2010—2020年,柴芍六君子汤的相关文献计量年度变化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作者主要集中分布在华南(28.13%)、华东(25.78%)、华中地区(14.06%); 刊载2篇文献的期刊共18种(26.87%);共23篇文献有基金项目资助,共计18项,累计29条次;柴芍六君子汤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疾病(100篇)。结论:柴芍六君子汤的文献研究逐年增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但文献整体质量偏低,未来要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为循证医学提供高质量证据。  相似文献   

8.
朱瑾 《海洋世界》2007,(2):50-52
提起鲨鱼,人们多半会把它同凶猛与残暴联系起来。事实上,鲨鱼的种类很多,但只有少部分鲨鱼可能会攻击人类。而作为一种可以食用的海洋鱼类,人类却随时可以危及鲨鱼的生命安全。鲨鱼肉虽然在餐桌上不多见,但鱼翅、鱼唇却早已闻名遐尔。鱼翅做菜柔嫩腴滑、软糯爽口,是与燕窝、熊掌等齐名的珍贵食品;鱼翅更是奢华和财富的象征。不久前,北京举行了由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办公室与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共同主办的国际鲨鱼保护研讨会,与会专家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保护鲨鱼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部分水生经济动物具有性别二态性,这种特性与养殖品质、商业价值相关。与哺乳动物不同,水生动物不具有明显的性征,在育种时难以识别亲本性别,会造成额外的劳动力和培育成本。该文主要围绕水生经济动物性别遗传基础及其鉴定方式,综述了水生经济动物的性别二态现象、常见的性别鉴定方式以及决定基因,以期为种质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CiteSpace软件探究五苓散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自建库至2023年4月5日收录的五苓散相关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2软件分析作者、机构、关键词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1977篇文献,来源期刊发文较多的是《河南中医》(84篇),文献类型以临床应用为主(81.2%),治疗疾病以肾病等泌尿系统疾病为主,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为王东生(12篇),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46篇)。结论:五苓散治疗肝肾疾病的关注度较高,前景较好;中医药综合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动物实验、中医药信息化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发文量逐年上升,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应密切合作,注重循证医学证据,加强多中心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典型海域生境修复与生物资源养护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和海洋生物资源衰退,海洋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应对措施。本文从生境修复设施与技术、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和监测管理等方面,综述了典型海域生境修复与资源养护的主要研究进展,并从生物行为控制、承载力提升、设施装备、融合发展和生态系统管理等角度展望了未来研究热点和发展模式,以期为未来海洋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洋观探测技术是海洋科学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警海洋灾害、开发海洋资源和空间、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加强国防建设非常重要,海洋观探测仪器的研发是海洋观探测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统计源,基于战略咨询智能支持系统(ISS)平台和CiteSpace工具,通过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涉及学科、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对1998—2022年海洋观探测仪器技术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当前海洋观探测仪器技术领域的研究态势和研究热点,得出以下结论:(1)近10余年海洋观探测仪器技术研究呈快速增长趋势。虽然中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18年后发文量稳居世界第一,top 10高被引论文作者有3位是中国学者,中国研究学者在该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但是发文量top 10机构多为美国研究机构,top 10高产作者中尚无中国学者,中国在该领域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还需继续提高。(2)从词云聚类分析结果看,该领域全球研究热点集中在无人机、地磁仪、微波辐射计、海表温度和水色研究上。需要注意的是,ocean sensor关联词多为聚...  相似文献   

13.
尹希刚  吕阳  沙忠利 《海洋科学》2020,44(8):239-251
利用文献处理工具Bibexcel和网络分析工具Pajek对SCIE和SSCI文献数据库1990—2020年全球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文献数据进行统计与可视化分析,以期揭示该领域的科研产出情况、领域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分布及前瞻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文献产出近30年来持续增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在该领域内有着较强的科研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其中美国处于研究合作核心地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等机构为主要发文机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热点方向主要为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管控、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海洋保护区等;该领域研究学科交融趋势明显,研究者应充分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理念和方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及生态物种等因素的制衡与协同。  相似文献   

14.
2011年至今,我国已批复建立海洋保护区类的国家级海洋公园有48处。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建设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不仅推动海洋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也为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实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滨海休憩空间。通过掌握国内海洋保护区类的海洋公园的建设及管理的现状,对海洋公园管理办法的出台提供一些借鉴性依据,文章从国内外海洋保护区管理的背景分析开始,并选取两个典型的海洋保护区类的国家级海洋公园为例,分析了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完善海洋公园相关的法律法规,理顺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海洋公园管理机构,创新海洋公园管理模式;强化监视监测系统的建设,提高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技术水平;加强执法装备的建设规划,提高依法行政的管理水平;对公园原住民实施相关经济补偿;创新宣传模式,发挥宣传载体作用;善于学习借鉴,加强国内国外合作等管理建议。为今后开展海洋公园规范化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修复是遏制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全球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1980—2019年国际上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近40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前沿热点和未来方向。结果表明,近40年间,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发文数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尤其2000年后增长速度加快,以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国家居多,其中美国占绝对领先地位。海洋生态修复领域涉及的学科主要有环境科学、生态学、海洋及淡水生物学等,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Restoration Ecology、Ecological Engineering和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是该领域的主要发文期刊。当前海洋生态修复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海洋生物种群恢复、滨海湿地修复与生物地球化学、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等主题,其中关于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拉开序幕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研究将驶入快车道,建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生态修复、区域性海洋生态系统修复规划、海洋生态退化机理与修复关键技术、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综合评估遥感技术在南海、尤其在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简称南海U形海疆线)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本文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CC)分别作为中文与外文期刊论文数据库来源, 筛选出截至2019年已发表的相关主题的中外期刊文献, 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按照关键词筛选的三类论文为: 南海自然科学研究(中文10150篇, 外文10130篇), 南海遥感研究(中文560篇, 外文1296篇)与南海U形海疆线相关研究(中文303篇, 外文33篇)。文献计量分析表明: 南海自然科学研究总发文量最大的国家为中国(18253篇), 总发文量排名前列的研究机构(如排名第一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期刊(如排名第一的《热带海洋学报》)也主要来自中国; 年发文量变化趋势显示, 南海自然科学研究呈现四个阶段(缓慢起步、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和回降), 南海遥感研究有两个阶段(缓慢起步与快速增长), 南海U形海疆线研究中文论文呈现三个阶段(缓慢起步、快速增长与回降); 热点研究显示, 南海自然科学研究围绕季风、天然气水合物与台风开展, 南海遥感研究关注海表温度、叶绿素与台风, 南海U形海疆线研究关注南海争端和地质特征。遥感数据于1974年开始被用于南海台风研究, 2019年被用于南海U形海疆线的生态环境研究。发展海洋遥感技术, 深化南海台风“风泵”生态效应与灾害研究, 拓展南海U形海疆线走廊立体的综合科学研究和增强南海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洋热浪发生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及空间范围均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CiteSpace是一款具有多元、分时、动态等优势特点的引文分析工具,可用于分析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研究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以海洋热浪为主题,基于Web of Sciences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利用CiteSpace对检索到的514篇相关文献(2012—2021年)进行可视化分析,全面揭示了海洋热浪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及前沿。研究发现,海洋热浪研究的发文量逐年增加,从2012年至今总体呈现平稳—缓慢上升—迅速增长三个阶段特征。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在海洋热浪研究中占主导地位。中国虽起步较晚,但在该领域中影响力不断增强。发文作者集中度较高,且发文量排名靠前的作者合作关系紧密,对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海洋热浪研究所属学科主要集中于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海洋及淡水生物学、海洋学等。基于关键词共现、突变分析及文献共被引方法,发现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方向主要包括海洋热浪特征、变率及物理机制,海洋热浪对海洋生态系统及生...  相似文献   

18.
吕阳 《海洋科学》2018,42(10):94-102
文章用文献计量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呈现海洋药物研究态势与热点,旨在为海洋药物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以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为数据源,以1980~2017年海洋药物领域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结合Excel、VOSviewer软件,对论文年代分布、研究机构、期刊、作者、高被引论文及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洋药物研究的热点方向为海洋天然产物、抗菌活性、细胞毒性、海绵等,应重点关注海洋天然产物及其抗菌药理作用的研究。世界范围内关于海洋药物研究的论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在该领域研究占据绝对优势,其发文量、总被引和H指数均占绝对地位。该领域主要发文期刊为《Marine Drugs》、《Journalof Natural Products》。发文机构中中国科学院位列世界第一,但整体论文质量欠佳,中国在该领域研究水平有待加强,论文影响力仍需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CiteSpace对2000-2020年海洋空间规划研究进行了知识图谱和可视化分析,分析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影响力和合作网络变化,揭示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和澳大利亚具有较高影响力,国家与机构间合作密切。海洋空间规划研究始终以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为中心,研究内容以政策研究和生态环境研究为主,研究热点由关注生态功能转变为以人类活动为主的整体功能规划研究,蓝色经济、蓝色发展是近些年的主要关键词。在海洋开发强度、范围不断增大,全球气候环境频繁变化的背景下,加强海洋观测和数据收集,探索海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影响和人类活动响应机制,加强生态模型在海洋应用,细化海洋空间规划管理措施,因海制宜地调整规划方案,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是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0.
北极拥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同时也是全球变暖最关键的敏感区,世界各国针对北极地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计划,并开展了多年的北极海洋科学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1998~2017年SCIE文章,采用文献计量与引文分析的方法与工具,分析了13784篇北极海洋科学研究的整体态势与热点前沿,结果表明:①全球北极海洋科学研究呈现出加快增长趋势,近5年的发文已经翻了一番,年均发文在689篇以上; ②环北极八国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力量,美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挪威、丹麦研究基底深厚但近年发展稍缓,英国、德国是主要的非北极研究国,瑞典、法国的论文质量均衡,中国、波兰、格陵兰和荷兰则是该领域的后起之秀; ③俄罗斯科学院在本领域发文最多但文章质量良莠不齐,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丹麦&格陵兰地质调查机构与挪威海洋研究所的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研究占比高,哥本哈根大学、德国极地与海洋研究所、华盛顿大学在该领域科研影响力较大; ④全球海洋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地质学、海洋学、环境生态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以及气象学与大气科学等领域,研究热点包括北极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冰川消融与海平面上升、北极生态系统特征结构、北极海洋酸化与污染防治等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冰上丝绸之路”和《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的发布,建议我国针对本国情况制定综合性北极科研计划,并注重科研机构间跨部门、跨领域的研究合作,加强与环北极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加大科研投入并开展国际规模的科学考察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