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成矿预测若干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成矿理论为支撑的现代成矿预测理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现代矿产勘查与评价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成矿预测理论近年来的进展,结合笔者等的研究工作体会,述评地质异常、矿床的成矿系列、矿床模型和超大型矿床勘查等成矿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质找矿难度的日益加大,如何科学地圈定找矿靶区,已成为新时期矿产勘查部署及实现找矿突破的关键。成矿单元划分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圈定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成矿单元划分的主要方法是以区域内成矿作用最强、矿床最多的构造旋回所形成的地质构造单元为基础,同时考虑其它构造旋回形成的矿床分布状况而进行成矿单元划分,即采用综合方法划分成矿单元(陈毓川等,2007.徐志刚等,2008.)。对于仅发育单一构造演化阶段或多数矿床形成于某一主要构造阶段的区域而言,上述划分思路和方案基本反映了成矿地质背景及矿产分布规律。但对于发育多个构造演化阶段或多旋回造山带的区域(如陕西省)而言,其矿产众多且形成于多个构造演化阶段,综合方法所划分的成矿区带则较难客观、清晰地反映其成矿背景及矿产分布规律。陕西省多年来的矿产勘查实践表明,成矿单元的划分应从本省多旋回构造演化、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实际出发开展断代成矿单元划分,从而清晰地反映各构造演化阶段的成矿特征及矿床分布规律,以满足新时期地质找矿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贵州务正道铝土矿整装勘查区勘查工作,在开展贵州务正道铝土矿整装勘查区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的基础上,本文对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分析,总结铝土矿矿床成矿特征、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提高本区铝土矿地质研究水平,提升铝土矿调查程度及服务于资源安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龙门店矿区区域上处于豫西熊耳山金、银、铅、锌、钼等贵金属成矿带,通过地质勘查工作,我们认为该矿床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属中-大型银铅矿床。  相似文献   

5.
MVT铅锌矿床和会泽型(HZ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中大型矿床数量和铅锌金属储量均居于重要地位。基于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从“时间、空间、物质及其演化”四要素出发,厘定MVT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作用和成矿地质体,总结成矿结构面类型和矿化样式,概括成矿流体作用特征标志,并进一步揭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三位一体”的成矿规律:矿床产于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不整合面上发育的溶塌角砾岩岩相组合、成矿正断层破碎带、区域性热卤水活动的“硅-钙面”成矿结构面中。在此基础上,综合构建经典的MVT铅锌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前陆盆地地堑式构造带研究确定勘查区找矿方向,通过成矿结构面研究判断矿体空间位置及其产状,硅-钙面等特征是判断矿床(体)存在的成矿流体作用标志。其勘查应用流程进一步概括为:看、查、识、厘、析、填、测、比、探、勘。该研究对同类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评价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找矿是发现矿床和矿产勘查过程的总称, 在我国已探索了四十余年。它是应用当代有效的成矿学理论, 从各类资料和数据(地、物、化、遥)中提取信息, 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圈定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I—V级), 在成矿信息浓集区带或地段, 述明潜在矿床的地质条件, 判定矿床类型, 指明寻找未发现矿床的标志, 部署矿产勘查后进而发现了矿床, 公认它是矿产勘查学科各环节有机联系的系统流程。科学找矿引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现代化。我国已通过矿产区划构建了科学找矿内容的基本格架, 在“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矿产勘查跨世纪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又称“三五八”行动纲要)的实践中进行探索。获取的找矿成果证明, 科学找矿要以矿床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理论和成矿信息为指导; 矿产远景区划、地质资料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成矿信息、编制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探系列图件是手段; 研究典型矿床, 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圈定矿产预测远景区和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是发现矿床的科学支撑; 矿产勘查有效机制将科学找矿各个环节的内容实现有机联接, 组成获取找矿和矿床勘探成果的基本段, 概括为“三项理论”、“二个系统”、“二项技术”, 直至今日, 探索工作已获得很好的找矿效果。在未来的“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实施过程中, 用科学找矿的思路构建矿产勘查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成矿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裕生  梅燕雄 《地球学报》1995,16(2):182-189
成矿模式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矿床地质科学在描述性基础上发展到高度理论性的必然产物。成矿模式是在区域成矿学研究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化对矿床特征和矿床成因的认识,而且对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具有日益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根据成矿模式的概念和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矿床分类设想,并就成矿模式与成矿系列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黔桂边境地区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是一个多金属成矿区,小型矿床、矿(化)点产出较多,成矿地质背景良好.但在长期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除地质勘查经费投入不足外,对该区的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也十分薄弱,不能适应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本文试图以系统的观点,论述该区成矿系统形成的控矿地质因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以及保存条件,对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成矿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可能找到隐伏矿床的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孙士军 《矿物学报》2007,27(3):483-488
黔桂边境地区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是一个多金属成矿区,小型矿床、矿(化)点产出较多,成矿地质背景良好。但在长期的地质找矿工作中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究其原因,除地质勘查经费投入不足外,对该区的基础地质和成矿规律研究也十分薄弱,不能适应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本文试图以系统的观点,论述该区成矿系统形成的控矿地质因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产物以及保存条件,对摩天岭花岗岩体北缘成矿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可能找到隐伏矿床的成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多与小岩体岩浆矿床密切相关。因此,小岩体矿床作为主要的勘查研究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两类岩浆小岩体成大矿"(2006)、"小岩体成大矿的范畴及地质属性"(2008),以及"小岩体成矿体系"(2011)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明小岩体成矿的内涵;完善了2类岩浆小岩体成矿的主要机制和10种成矿类型(基性-超基性岩深部熔离/结晶-贯入机制与中酸性岩头部气、液、矿质聚集成矿机制);指出了大型岩体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本质区别及斑岩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关系;总结了小岩体成大矿的优越禀赋(小、广、大、高、浅(潜))。同时,提出了在新一轮岩浆矿床勘查工作中应注意小岩体成大矿的典型特征、找矿方向及重点突破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毛党龙 《地质与勘探》2017,53(5):960-967
现行勘查规范中,主要依据五个地质因素划分勘查类型,其中构造复杂程度因素对划分勘查类型的影响权重约10%。通过对多个矿床勘查类型的分析以及勘查工作经验的总结,研究构造复杂程度对矿床勘查类型的影响,发现成矿后构造破坏程度对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影响可能被低估。本文以湘潭锰矿为例,该矿床具有成矿后构造复杂、对矿体的破坏大等特点,勘探时将其划分为第Ⅱ勘查类型,以相应的勘查工程网度进行勘查,未能有效控制矿体;如果充分认识成矿后构造复杂、对矿体破坏大的实际情况,提高构造破坏程度对矿床勘探类型划分的影响权重,湘潭锰矿就会被确定为第Ⅲ勘查类型,方可有效控制矿体,也更符合地质实际。本文尝试将构造复杂程度对划分勘查类型的影响权重增大至25%,其勘查类型系数由0.1~0.3调整为0.1~0.9,即第I、第Ⅱ、第Ⅲ勘查类型的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分别由2.5~3.0、1.8~2.4、1.0~1.7调整为3.0~3.6、2.2~2.9、1.0~2。在更充分认识成矿后构造破坏程度对勘查类型的影响后,可进一步优化矿床勘查类型系数,更合理地确定矿床勘查类型,进而改进对矿床的控制程度和勘查程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大量典型矿床剖析的基础上,以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大量实地观察和实验数据为支撑,通过总结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实践和典型矿床研究成果,按照成矿作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思维,成矿作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相统一的综合思维,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分类和找矿预测矿床分类的比较思维,提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概念。成矿地质体是形成矿床主要矿产、决定主成矿阶段空间位置的成矿地质作用的实物载体,划分为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大型变形作用形成的5类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是赋存矿体的各类界面,包括构造界面、岩性界面、物理化学转换界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是能够直接指示矿体赋存位置和对找矿预测具有特殊意义的标志。依据成矿地质作用对中国主要矿床类型进行梳理划分,归纳总结了主要矿床类型的地质特征,构建了反映矿体赋存位置的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勘查区找矿预测的工作方法,对矿床学研究、找矿预测、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是皖南地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在对该区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等,按照三维二元结构特征构建安徽休宁—歙县地区金多金属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该模型表达了勘查区已知的和推测的矿床(体)地质特征,对勘查区乃至皖南地区金多金属矿的勘查具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及综合研究,认为本区铁矿具有埋藏浅、易开采、易加工的特征,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属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期后自变质作用的气成一高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朱裕生  武广  丁建华 《地质论评》2016,62(S1):247-248
矿产勘查; 成果应用成矿规律研究是当代矿产勘查的基础工作。成矿规律研究的成果是部署矿产勘查的科学依据;编制成矿规律图是成矿规律研究的手段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深化过程及表达方式。成矿规律研究的文字表述和成矿规律图两者组成成矿规律研究的整体成果。 成矿规律是“区域成矿学”的核心(朱裕生、肖克炎.1997),应用成矿规律的整体成果和可能的技方法(地质的、物化探的、数学地质的)指出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可能或应当发现的矿产蕴藏量或矿床(朱裕生,1984)是成矿规律实用价值的体现。我国历经四十余年成矿规律的探索、研究和勘查应用,实践证明成矿规律是“区域成矿学”的核心内容和矿产资源评价(我国习惯用“矿产预测”表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疆鄯善黑山尾地区钠硝石成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鄯善黑山尾地区具备硝酸盐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有利的成矿条件,成矿远景好,预测钠硝石资源量,已达到中型矿床规模,并可进一步扩大找矿远景。钠硝石矿体连续性好,层位稳定,矿石品位较高,采选技术简单,易于开发利用,应开展深入的地质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云南宁蒗—丽江—鹤庆地区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几年来对该地区矿床地质勘查研究资料,剖析区域成矿条件和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提出该区订矿床类型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型、复合式斑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主要矿产为金、银、铜、铅锌矿。  相似文献   

18.
西藏古堆地区属于北喜马拉雅成矿亚带,该区发育有大量金锑铅锌多金属矿床点。文章运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古堆地区进行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研究。初步厘定了4个矿床系列9个亚系列,以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为基础,将各成矿系列在区域内的演化归结为成矿谱系。指出本区古近纪和新近纪成矿作用强烈,以与大陆碰撞逆冲推覆作用有关的金锑多金属矿和与大陆碰撞伸展拆离作用有关的铅锌锑多金属矿的大量发育为特征。成矿系列划分在金锑铅锌矿产勘查实践中取得了新的找矿突破,这对深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指导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的首要任务,成矿模式和成矿预测的研究成为矿床勘查的热点问题,并对勘探隐伏矿床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根据近年来成矿模式的研究进展,对矿床成矿模式理论及成矿预测理论等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阐述,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结果得出,成矿模式和戍矿预测理论从早期的地质为主的找矿模式向地质、物探并重的找矿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西地质》2012,(1):43-46
文章对锡铁山铅锌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带划分、矿体特征、时间分布、共生组合规律和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认为锡铁山矿床类型为喷流沉积(SEDEX)——改造型,并在成矿规律分析、物化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为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