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供矽卡岩岩浆成因证据,丰富多成因矽卡岩理论,并研究湖北大冶铜山口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性质,以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为基础,结合高温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铜山口矿床矽卡岩矿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矽卡岩矿物石榴石中发现了丰富的晶质和非晶质熔融包裹体、熔体-流体包裹体,表明天然岩浆珠滴被矽卡岩矿物晶格缺陷捕获,其中含有石榴石、黄铜矿等子矿物,且早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超过500℃,为早期矽卡岩岩浆熔体成因提供了重要证据。矽卡岩成矿早期以岩浆作用为主,晚期以热液作用为主,且熔-流转换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矽卡岩阶段,早期岩浆熔体中富含成矿物质,为矿区深部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侯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栖(霞)-蓬(莱)金成矿带大柳行金矿田东南部。该文采用包裹体显微测温方法对金矿石中石英矿物内残留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总结了金矿石石英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并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石英矿物中流体包裹体以纯液包裹体为主,次为H_2O-CO_2气液两相包裹体及H_2O-CO_2三相包裹体,未见含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09~396℃,盐度在2.9~22.44wt%NaCl,密度在0.64~1.06g/cm~3之间,估算成矿压力为128~340MPa,成矿深度约4.4~11.6km。该矿床至少经历了2个矿化期次,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流体来源于天水与岩浆水的混合产物,属中低温、中浅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新疆彩霞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应用均一法、激光拉曼显微探针法研究彩霞山铅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发现其类型主要有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两类,测得均一温度为180℃~310℃,最佳成矿温度为190℃~220℃,属中低温矿床,代表矿区主要的成矿阶段。测得包裹体的冰点温度为-23.2℃~-0.8℃,盐度为1.4%~23.18%。气液两相包裹体中液相成分以水为主,气相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单液相包裹体中成分为w(H2O)>w(CO2)。再据分馏方程计算得到热液水δ(18OH2O)为7~8。结果表明,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矿床成因应划归于与中酸性侵入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胶东金成矿区郭家岭岩体中熔融包裹体、含石盐子晶包裹体、CO2三相包裹体和H2O两相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结果表明,该岩体在岩浆结晶晚期发生过高盐度流体与硅酸盐熔体的不混熔过程。根据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均一过程的时间,利用相应公式,计算出郭家岭岩体包裹体熔体的粘度和含水量,认为该岩体是从一种高温高粘度的岩浆中结晶成岩的。  相似文献   

5.
棚沟金矿床赋存于华北古陆块南缘前寒武纪花岗岩中,在空间上受区域韧性剪切带中的燕山末期花岗斑岩控制。根据矿床地质特点判断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通过岩石矿物组合及包裹体组成、性质、同位素等测试,确定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成矿流体来源于变质水且有岩浆水与雨水的混入。通过电子探针测定的岩矿组分,计算围岩成岩及变质温度,以及成矿温度、压力和沉淀条件,认为金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减压环境中的岩浆热液充填和交代蚀变,以及热液的泡腾作用。从找矿标志角度确定富CO2的泡腾包裹体群、液相高硫富HCO-3、气相高CO2和高CO2/H2O比值等参数是寻找此类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侯格庄金矿位于胶东蓬莱栖霞金矿带的虎路线金矿田内,是矿田内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主要呈脉状与透镜状分布于中生代郭家岭花岗岩内部的断裂体系中。本文结合野外与岩相学观察、包裹体测温与拉曼光谱分析,将侯格庄金矿的热液阶段划分为黄铁矿石英阶段(Ⅰ)、金石英黄铁矿阶段(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将其流体包裹体划分为单相包裹体(Ⅰ型)、气液两相包裹体(Ⅱ型)、含CO2三相包裹体(Ⅲ型),其中单相包裹体又分为纯液相包裹体(Ⅰa型)和纯气相包裹体(Ⅰb型)。侯格庄金矿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41~332℃,集中在211~252℃,盐度为2.74%~8.81% NaCl eqv,集中在3.58%~4.51% NaCl eqv。成矿流体为中—低盐度和中—低温CO2H2ONaCl流体。结合蓬莱金矿带HO同位素研究,金矿初始和成矿期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有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水的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7.
在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五台期)峄山花岗岩的黑石查和望子山花岗质岩体的岩石中,钾长石粗大斑晶内有自形程度较高的斜长石等矿物包裹体沿其环带定向排列。根据野外观察及岩石、矿物学特征测试分析,钾长石斑晶属于岩浆结晶形成的原生斑晶,受化学成分及侵位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影响,钾长石的生长速度大于其成核密度,因而形成粗大斑晶。估算岩浆温度>950℃,钾长石斑晶快速生长时岩浆温度为750℃,过冷度ΔT≈150℃,基质结晶时岩浆温度为600℃,ΔT≈300℃。  相似文献   

8.
K—Na—Ca温度计是利用矿物包裹体成分中钾、钠、钙的摩尔浓度,使用已有公式计算成矿温度的一种方法。通过在一些矿床中的应用效果表明,用该温度计计算的温度与矿床产出地质条件相符,并与用其他方法测得的温度基本一致,可以代表成矿温度。此外该温度计与压力无关;不受矿物透明度和介质临界条件限制,其应用范围较其他测温方法的要广。  相似文献   

9.
鲁西峄山花岗岩中粗大钾长石斑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五台期)峄山花岗岩的黑石查和望子山花岗质岩体的岩石中,钾长石粗大斑晶内有自形程度较高的斜长石等矿物包裹体沿其环带定向排列.根据野外观察及岩石、矿物学特征测试分析,钾长石斑晶属于岩浆结晶形成的原生斑晶,受化学成分及侵位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影响,钾长石的生长速度大于其成核密度,因而形成粗大斑晶.估算岩浆温度>950℃,钾长石斑晶快速生长时岩浆温度为750℃,过冷度△T≈150℃,基质结晶时岩浆温度为600℃,△T≈300℃.  相似文献   

10.
在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晚期(五台期)峄山花岗岩的黑石查和望子山花岗质岩体的岩石中,钾长石粗大斑晶内有自形程度较高的斜长石等矿物包裹体沿其环带定向排列.根据野外观察及岩石、矿物学特征测试分析,钾长石斑晶属于岩浆结晶形成的原生斑晶,受化学成分及侵位结晶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影响,钾长石的生长速度大于其成核密度,因而形成粗大斑晶.估算岩浆温度>950℃,钾长石斑晶快速生长时岩浆温度为750℃,过冷度△T≈150℃,基质结晶时岩浆温度为600℃,△T≈300℃.  相似文献   

11.
基于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压力、盐和氢氧同位素研究,认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但有天水混合。综合研究包裹体特征,成矿物化条件,微量元素特征和围岩蚀变组合、矿石矿物组合以及金的地球化学性质,提出本区金主要以Au-S,Au-As和Au-Cl形式迁移,构造活动造成的热液系统压力的骤降是金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辽南50号金伯利岩管金刚石的包裹体类型一直被认为是以超镁铁岩组合为主。最近,在同一岩管中发现一颗金刚石中有两种组合类型矿物共生:橄榄石,为超镁铁岩型;石榴石,绿辉石,为榴辉岩型组合。化学成分分析还表明,同一矿物的不同颗粒化学成分没有明显变化。根据石榴石与绿辉石的共生组合关系,钙、镁和铁之间的交换,计算其平衡温度为1203℃,压力为5×10 ̄9Pa。超镁铁岩与榴辉岩包裹体共生,表明该金刚石成生环境的复杂性。很可能是地幔动力学过程或者是幔源岩浆多期多相导致金刚石成生环境的迅速变化。  相似文献   

13.
胡家庄稀土矿床位于莱芜弧形断裂弧顶的北侧,该文重点研究稀土矿床石英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H2O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119.1~233.2℃。盐度变化范围大致分布在8.1~22.4 wt%,平均16.2%,成矿流体盐度为中低盐度流体;密度变化于0.9~1.1 g/cm3,平均1.02 g/cm3;成矿压力范围在30~95 MPa,平均62.5 MPa,推断矿床成矿压力环境为中低压环境,矿床成矿深度范围为2.5~3.5 km。  相似文献   

14.
松湖铁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伊犁地块东北缘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岩及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现有研究对于该矿床成因尚有争议,焦点在于是否存在矿浆(或岩浆)成因磁铁矿。据此,系统采集松湖铁矿床内各类典型矿石开展详细的磁铁矿标型特征研究,并利用LA-ICP-MS技术分析了磁铁矿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浸染状与块状矿石中磁铁矿具有高V、Ni、Ti含量,低Al、Mn、Co、Zn、Sn含量等岩浆磁铁矿地球化学特征;而条带状与角砾状矿石胶结物中磁铁矿Mg、Al、Mn、Zn含量高,V含量相对较低,各元素含量均与矽卡岩型矿床中的热液磁铁矿相当。磁铁矿包裹体爆裂温度指示:浸染状及块状矿石中存在两期包裹体,形成温度分别为328℃~397℃和424℃~485℃;条带状及角砾状矿石中粗粒磁铁矿包裹体数量较少,形成温度为343℃~385℃。综合矿物标型特征,认为各类矿石中浸染状矿石形成温度最高,其次为块状矿石,再次为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矿石形成温度最低,这也是各类矿石在松湖铁矿床成矿过程中的形成顺序。岩相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证实松湖铁矿床形成过程中存在矿浆成矿阶段,晚期热液成矿以高温火山热液充填交代成矿为主,而非沉积成矿。综合矿床地质及磁铁矿标型特征,认为松湖铁矿床成因类型应属火山岩浆-热液复合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5.
在相山矿田成矿流体研究中,前人一般选择成矿晚期结晶良好、透明度高的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其结果难以准确反映成矿流体的信息。基于此,选择江西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特富矿石中与铀矿物紧密共生的磷灰石及其伴生微细晶透明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讨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以期为成矿流体来源的判断与成矿过程的研究提供新资料。结果表明:特富铀矿石中与铀矿物密切共生的磷灰石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含黑色矿物包裹体的微晶磷灰石(Ap1型),晶形较差,形状不规则,透明度较差,粒度小,推测为主成矿阶段产物,与之共生的主要有微晶石英和紫黑色细晶萤石,同属主成矿阶段产物;另一类为中粗晶磷灰石(Ap2型),自形程度高,形状规则,部分呈六方柱形,粒度大,推测为成矿晚阶段产物。主成矿阶段,紫黑色细晶萤石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H_2,微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O_2和CO_2,指示了成矿流体中的气体组分以H_2、O_2为主,可能含有少量的CO_2,说明成矿流体具有富H_2的深源流体加入。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70℃~330℃,盐度为5%~9%NaCl_(eq),成矿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20℃,盐度为4%~10%NaCl_(eq),成矿温度最低为180℃。特富铀矿石中成矿期磷灰石及其共生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较好地指示了铀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16.
李洪奎  张玉琴  杨永波  李英平  郝兴中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5/15-2007/6/13
沂水龙泉站金矿与成矿有关的主要地质体以新太古代泰山岩群与燕山期花岗岩金含量较高。对黄铁矿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表明:早期黄铁矿为金矿物的主载矿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反映了成矿流体由早期相对中偏高温(260—330℃)和还原的环境向晚期低温和氧化环境演变的趋势。对方解石、石英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宽,在107~550℃之间,可分为125—160℃,177—230℃和260—330℃3个温度峰值集中区,分别反映了以中温石英为代表的早期成矿阶段(260~330℃),以中低温石英和方解石为代表的中期成矿阶段(177—260℃)和以低温方解石为代表的晚期成矿阶段(125—160℃)。其冰点温度变化于-2- -8.6℃之间,盐度在3.39wt%-12.39wt%之间。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农坪金铜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采集细脉浸染状金铜矿石中的石英-硫化物细脉,对石英颗粒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脉石英中主要发育Ⅰ型气液两相、Ⅱ型含CO2三相、Ⅲ型含子矿物多相、Ⅳ型纯气相和Ⅴ型纯液相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37.8℃~399.4℃,主要集中于310℃~370℃,盐度w ( NaCl )变化范围于1.39%~12.3%和33.32%~42.03%两个区间。代表性包裹体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气相成分为H2 O、 CO2,并含有少量的CH4。综合研究后认为,农坪矿床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以至流体中的H2 O、 CO2等挥发组分大量逸出,引起金、铜等有用组分的沉淀富集。农坪金铜矿床与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在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二者同为斑岩型金铜矿床,均属燕山晚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湖北铜绿山铜铁(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为了探究其矽卡岩的成因,进行了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80~700℃,盐度w(NaCleqv)为1.74%~55.7%;从矽卡岩期到石英—硫化物期,成矿流体从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演化;激光拉曼显示熔融包裹体中包含石榴石、方解石、赤铁矿和水。综合包裹体的岩相学及相组成特征,铜绿山矿床的早期矽卡岩应为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19.
柿竹园矿床成矿温度研究—以490中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90中段为例,根据硫同位素平衡温度、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矿物温度确定主要成矿期各个阶段的温度范围:矽卡岩阶段温度为300~580℃,云英岩阶段温度为226~489℃,高—中温硫化物阶段温度为246~350℃,中—低温硫化物阶段温度为158~270℃。  相似文献   

20.
东峰顶金矿区呈脉状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矿石类型为硫化物石英-重晶石脉型,矿体围岩蚀变强烈,根据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矿体矿物共生组合、铅和硫同位素组成及成矿年龄、包裹体成分及特征以及原生金的成色等研究,认为金矿床矿源为重熔岩浆岩。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溶液,成矿温度140℃~400℃.成矿深度约1.5km。矿床成因类型属中温、中深条件下形成的岩浆热液充填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