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5年春夏用紫金山天文台40公分双筒望远镜和北京天文台40公分双筒望远镜对蛇夫一天蝎暗云区进行了照相观测.在测量的26片(对)单点及多点露光底片上发现了11颗新的快变星及星云变星。其中一颗是耀星,一颗是金牛座T型变星,其余可能是星云变星.介绍了资料处理方法并给出了新变星的光变曲线和证认图.  相似文献   

2.
在闪视用紫金山天文台40厘米双筒望远镜对金牛暗星云区进行的耀星观测底片的时候,在一处比较透明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周期非常短的变星[图1]。我们把这颗变星编号为ZB33。其坐标是赤经α=4~h30~m8,赤纬δ=+23°36'(1950)。从我们得到的资料看,它可能是一颗新变星。借助附近的浪多特(Landolt,A.U.,1967,A.J.72,8,1012)的光电B星等标准序列,对1977年12月11日晚的一组6张多次露光底片用Iris光瞳光  相似文献   

3.
按我们的观测,变星V879 Sco不是一颗类似Tori的星云变星,而是长周期变星。给出它的观测证据。初步定出周期为216天,历元JD 2443284,  相似文献   

4.
在1997年进行超新星巡天时,北京天文台发现了四颗处于极大期的激变变星,本文给出了它们的位置、观测参数以及证认图和光谱图  相似文献   

5.
艾力   《天体物理学报》1998,19(2):214-216
在1997年进行超新星巡天时,北京天台发现了四颗处于极大期的激变变星,本给出了它们的位置,观测参数以及证认图的光谱图。  相似文献   

6.
在1984年2—3月,用美国McDonald天文台91cm反射镜的UBV测光系统和云南天文台35厘米反射镜V色测光系统,对Archer 1959年在后发座用照相方法发现的24颗变(双)星中的17颗进行了观测研究,全部没有大于0~m.07的光变,其中12颗的连续观测时间长于半个周期以上,因而至少它们不是原定周期和变幅的那种变星。其他5颗或Archer未给周期,或观测复盖不够半个周期,未能肯定。最后给出这些星和比较星的星等和色指数。  相似文献   

7.
在1957—1958年间,作者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工作站的口径40厘米折光望远镜,以柯达103a-0底片,对天兔座的球状星团 M79(NGC 1904)拍摄了9张底片(佘 M79I-Ⅸ).这架望远镜的情况可参阅文献.当时从这9张底片中发现了两颗以前未经查到的变星.依照发现时序,这两颗变星的编号,当继罗西诺(L.Rosino)在这个星团中所发现的变星之后,而列为第7号和第8号变星.  相似文献   

8.
TESS (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空间卫星提供的短曝光、高精度光度测量为寻找并区分变星与搜寻行星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利用变星源的光变曲线,使用周期频谱分析与光变折叠等一系列方法分析了TESS空间卫星21扇区19995颗拥有高质量光变数据的目标源,并对这些源进行了分类,共获得4624颗变星,其中食双星322颗、脉动变星470颗、行星凌星37颗.所得变星结果与VSX (The International Variable Star Index)变星表进行了交叉比较,共交叉匹配了625颗变星源,这些交叉源中共有131颗为食双星系统、31颗为脉动变星,并通过周期频谱分析获取了双星绕转以及脉动周期.另外在59颗变星中发现明显耀发现象,交叉源中有8颗变星为行星凌星并同样通过周期频谱分析获取了行星绕转周期,从而验证了TESS空间卫星数据对变星分析的可行性.通过利用TESS空间卫星21扇区获得的变星周期结果与VSX变星表中提供的变星周期对比,发现与VSX变星表中绝大部分变星的周期一致,有一部分结果与VSX变星表中的结果差别较大,对这些变星周期结果做了进一步修正,并给出了变星表未列出的变星周期结果.  相似文献   

9.
1977年我们继续对Sco-Oph区进行联合照相观测.使用北京天文台施密特镜和紫金山天文台及北京天文台的双筒拆光镜。经过闪视和测量,共发现两颗新耀星和15颗新变星。结果见表1.给出每颗星的辨认图和大部份星的光变曲线,周期和类型。  相似文献   

10.
半个世纪以前,Roberts 和Sandage 在验证Schwarzschild 的理论发现时,在水平支RRLyrae 变星缺口段的红端发现了两颗小变幅的变星。当时定不出类型,标以“?”。以后Sandage 在做RR Lyrae 变星统计研究时,竟不加解释地当作RRab 型星处理。半个世纪之间,没有人对这颗星的反常加以注意。我们用国内的CCD 观测,又发现了一颗类似的小变幅变星,但变幅更小,周期更长。这颗星与以前发现的两颗一起,似乎构成RR Lyrae 星的又一个次型。现有的变星脉动理论还不能对之加以解释。我们预计,这将再一次推动脉动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1.
球状星团M15里的K1082星,是一颗新型的变星。这颗变星的周期是0~d.087004,变幅约为0.2等。它的光变曲线具有缓长的上升段和快陡的下降段。它的B-V色指数约为 0.10.其在颜色星等图上的位置,处在盾牌座δ型星的热边界的左外。它可能属于人们正在探寻讨论中的星族Ⅱ超短周期造父变星的一个次型,我们暂称之为热超短周期造父变星。  相似文献   

12.
从本期开始,《本月变星》栏目就要和大家见面了,我将用一年时间为大家介绍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各月容易观测的变星。作为《变星观测攻略》中变星介绍的补充,这里介绍的变星更多也更侧重实践。由于《变星观测攻略》要到之后几期才会详细介绍变星的观测方法,最初几期中介绍的变星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可以参考观测:完全的初学者则可以留到学习完观测方法再说,因为实际上“本月变星”不一定非得要本月才能观测,相反地,在《变星观测攻略》中我们会提到,季节性不易观测的变星的数据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ZB44=G512是位于球状星团M4的C-M图上红巨星支顶部的星。在1975年紫台拍的双筒底片上,姚保安发现它有可疑快速变光,后经多次照相观测,不能排除变光的可能性。1980年我们用北台60公分反光望远镜进行光电观测,看来变光确实是存在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在λ_e≈6250波长上,它有变幅约0~m.15,准周期约68.5分钟的快速变光。就我们所知,发现红巨星有这样的光变还第一次,如果为进一步的观测所证实,显然对变星理论和天体演化理论都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对已发表的反常变星ZB38=G30和ZB39=G327也进行了光电观测,看来照相发现的光变属实。 由于光电观测是在大天顶距时进行,从现有径向变星脉动理论看,C-M图上性质很不同的红蓝星却有相似的变光形式是难以理解的,而按现有的文献上的知识,又找不到哪种误差可以完全解释观测到的准周期光变。所以我们重复文献[7]说过的话,除非发现了新的误差来源,否则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M4方向存在着一群反常变星。 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观测来证实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依巴谷星表给出了223颗经典造父变星的天体测量和光度观测资料。根据近年来的光谱和光度观测成果,从不同渠道收集了有关视向速度和光度等资料。基于Feast和Catchpole建立的PL关系,给出造父变星的距离估计。  相似文献   

15.
(i)利用克拉夫特和施密特列出的造父变星资料中146个星的资料,用加姆方法计算了Δω(R)随 R 的变化.结果同根据莱顿天文台得到的21厘米氢线发射的观测资料计算出的Δω(R)镶合,定出太阳离银心的距离 R_0=11.0千秒差距.(ii)利用伯劳乌和摩根给出的17个造父变星(W Gem 除外)的自行资料,算得太阳邻近的银河系自转角速度ω(R_0)=23公里/秒/千秒差距,因而得自转速度 V(R_0)=250公里/秒.(iii)利用Δω(R)曲线计算了在R=5至14千秒差距区域内,ω(R)、V(R)、F(R)、A(R)和 B(R)的数值.最后,将 V(R)的数值同稳定星系动力学理论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热超短周期造父变星的周期≤0.~d1、变幅≥0.~m2、光谱型为A.在银河系中呈延仲球状分布;在银晕星族的球状星团和年老盘族的运动星群中都有.在色星等图上,处于造父不稳定带的左外侧而温度较高,故简称热造父变星.球状星团中超短周期造父变星现知五颗.三颗是热造父变星:半人马ω的V65星(M_v= 0.~m82),M56的V11星(M_v= 0.~m10)和M15的K1082星(M_v=0.~m09)。它们在色星等图上的位置紧邻,亮度和天琴RR型星相近,但色均较蓝.它们都处在银河系中呈延伸球状分布的贫金属星团中.银河系中已知超短周期造父变星的周期变幅图上,有可用0.~m2简示的变幅分布隙,和两条周期分布隙.其中变幅≥0.~m2、周期≤ 0.~d1的-群共九颗,是银河系一般星场的热造父变星.其银纬分布除一颗是b= 10°44′外,余均为|h|>20°.这九颗中的两颗是年老盘族的运动星群的成员,-颗具有空间速度高和金属线强度ΔS≥2的星族Ⅱ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寻找变星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合适的星图把变星和星空联系起来,不同的变星需要的星图也不一样。变星的类型、亮度、位置等决定了观测(寻找)它需要的星图,同时也决定了观测它的难度。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典型的例子来了解不同难度的变星的寻星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用罗斯照相镜(口径10厘米,焦距80厘米)获得的195张照片.采用“勃拉日哥-尼日兰”方法估计了不同类型39颗星的亮度变化.列出了我们所观测到的亮度最大值和亮度最小值.  相似文献   

19.
本作在对αPer疏散星团的观测工作中发现了一颗罕见的早型亮耀星。从对其光谱观测的结果,可以确定它为-A5型星,这与传统恒星耀发理论是相悖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周期小于周期分布空缺段的激变变星(CVs),重新进行了周期分布统计,使用了比Warner等人更多、更新的资料.统计中发现一个AM Her型CVs:GRU V1偏离了Warner等人的统计结果.我们给出了CVs 新的周期分布图和相应于此分布的随机概率.虽然结果与Warner等人的不同,但周期分布同磁场仍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磁激变变星(MCVs)与非磁激变变星(NMCVS)同样显示出成团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