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述了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定点水准观测场地及所跨断层的简况,利用1987年至2000年的观测资料对跨断层的2个测段高差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M4-BM1测段能反映所监测断层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山西临汾中心地震台水准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临汾台水准出现的巨幅异常变化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引起变化原因是:(1)由BM3点附近5 m的地方2008年冬天新挖的一个坟墓加之多次农田灌溉引起的;(2)BM3点下方11 m~19.1 m处是低阻体,地下水较丰富,长期地下水运动导致黄土湿陷,在重力作用下引起点位下沉;(3)在BM3点下方有一正断层,上断点接近地表,为全新世活动断裂,35 m以下为一个地下水的疏水通道,断层的活动改变了原来稳定的储水构造,使上部土层结构遭到破坏,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增强带走了部分土体,而引起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形变测量台网分定点和流动观测2种,台站定点水准测量有大同、代县、太原、临汾台;流动水准测量10处,自北向南为怀仁小磨、应县大石口、浑源下达枝、原平停旨头、定襄眉音口、茶房口、临汾峪里、洪洞广胜寺、夏县南山底和永济风柏峪测线.这些测线均位于主干断裂上.定点形变台站有太原(倾斜、水管)、临汾、昔阳、离石(石英摆、金属摆)、定襄、长凝台及侯马数字化形变台(水管仪、伸缩仪).  相似文献   

4.
研究分析了 1 998年 1月 5日陕西泾阳MS4.8地震前高陵测点 1 0m地温的变化特征 .1 997年高陵地温呈下降变化 ,1 2月 1 5日地温突升 .该次地震前 1 5天地温升高现象非常明显 ,震后恢复正常 .西安市高压开关厂测点 1 0m地温也从 1 997年 1 2月中旬开始出现上升异常 ,1 998年 1月 1日地温上升速率突然加大 .可以认为 ,高陵测点观测到的 1 0m地温异常是可信的 .  相似文献   

5.
水准观测的高差变化量是一种众多信息的混合,如何分离形变信息,判断导常是成果分析的主要问题。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拟合,对我台三苹来的观测成果进行了滤波处理,并根据测线高差变化的自检性,讨论了它的物理意义。结果表明,测线中的某些土层点受外界干扰较严重,但高差的变化特征基本上能体现断层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了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地震前高陵测点10m地温的变化特征。1997年高陵地温呈下降变化,12月15日温突升,该次地震前15天地温升高现象非常明显,震后恢复正常,西安市高压开关厂测点10m地温也从1997年12月中旬开始出现上升异常,1998年1月1日地温上升速度突然加大,可以认为,高陵测点观测到的10m地温异常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8年庐山重力短基线场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基于绝对重力控制下的相对重力联测方式对庐山基线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庐山基线场2015~2018年测段重力变化为-11.6~13.4μGal、均值-0.962μGal,较小的重力变化表明庐山短基线重力场较稳定;2000~2018年测段重力变化为-39~33.5μGal、均值-0.275μGal,总体以G16测点为界呈分化特征,上山侧(G16~JZ04)重力变化较平缓(约-3 μGal),下山侧(G03~G16)因G04、G14测点重力值变化显著(分别为-24.95、-18.5μGal),导致相邻测段重力变化剧烈;测段重力变化与段差比值(B)为1.19×10-4~3.58×10-3;庐山及其周边地区由地表垂直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速率为0.7543±0.16μGal/a;近期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呈震级小、沿断裂带集中分布特征;重力变化对相对重力仪一次项系数标定结果影响较大(正比于B值),对校正精度影响小,利用以往重力观测成果进行一次项系数标定时,绝对重力测段JZ02~JZ04误差影响小于最大重力段差测段,定期维护和复测是保障高精度重力短基线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使用德国脉冲电离室测氡仪,在海口已知全新世活断层上进行了一条剖面土壤氡试验测量,测量点距为10m,异常点附近加密为5m,测量结果显示高值异常点位与断层位置相吻合,说明仪器测量质量和效果较高,测量装置合理,为今后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2013年4月代县地震台观测的茶房口流动水准、眉音口流动水准、大石口流动水准、小磨流动水准测线测量结果较2013年2月变化大.经异常落实,认为代县地震台2013年4月4条测线测量结果变化较大与本期更换新标尺有关,且高差大的测线累积差变化较大,高差小的测线累积差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0.
华北重力复测网(火车运输)始建于1972-1973年,三环共45个点,1986年起改用高精度LCR-G重力仪观测(仍保持三环,点位减到15个),至今已积累了16-33期重复观测资料。根据资料,华北网各测点重力值变化可分为三类,即1、有异常变化点;2、持续相对稳定点、3重力值有变化,但非深部物质引起或重力值无变化点。如果观测到的异常持续3-5年,且与背景相符,即有可能与中强震有关,并已被实践证明,因此,重力大跨度复测是中长期地震预报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邢台5.4级地震前的流动重力和地磁异常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测值空间变化等值线和时序变化曲线,分析了2002年邢台5.4级地震前流动重力和流动地磁异常的动态演化。两种异常震前表现出如下特征:①流动重力、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均有较为明显的前兆异常反应;②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的“0”等值线附近;③流动地磁部分点位测值呈现趋势性异常,震前全部点位观测值整体上升,形成完整的高值异常区。  相似文献   

12.
李凤娟 《地球》2014,(3):100-101
利用ALOS卫星的2.5m高分辨率影像PPJSM数据和10m分辨率的AVNIR-2传感器数据,通过正射纠正与数据融合比较分析其在1:5万和1:2.5万地形图上局部更新的可能。文中论述了1:5万比例尺地形图修测更新中,ALOS卫星数据处理所涉及的遥感校正模型选取、点位纠正与配准、数据处理重采样、分辨率融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朱航  苏琴  杨涛  闻学泽  王双绪 《地震学报》2010,32(6):649-658
耿达短水准AB测线观测资料2006—2007年出现了累计4.59mm的张性变化,但同时段该场地A点附近进行建筑施工,这引起了该变化是否属于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争论.通过对耿达短水准场地现场地质和观测环境考察,在综合分析观测资料和场地内建筑施工有关信息的基础上,使用岩土力学分析程序计算施工对A点点位的影响的数值解.结果显示,建筑施工导致了约3.6mm的竖向沉降,这与同时段短水准观测的A点点位的变化幅度相似,发展趋势一致.认为耿达短水准AB测线测值从2006—2007年出现的变化是由于A点附近建筑施工影响所致.本文还对耿达短水准观测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同震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A点位于很厚的洪积扇上,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在强烈地震动的作用下,洪积层内部空隙结构产生崩溃性破坏,从而形成地表的下沉,其沉降幅度与类似烈度条件下黄土场地的沉降幅度相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台站水准测量过程中影响测站高差的常见因素及影响测线高差的常见环境因素,绘制安丘地震台台站水准各测站高差在不同时期的曲线图,分析各测站在不同时期内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各测站高差与整条测线高差的相关系数,来分析探讨各测站高差与测线高差之间的关系,为将来落实异常时提供参考,也有利于研究观测场地的沉降变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ANSYS有限元法,研究载荷变化对谢坊场地流动跨断层短水准4—3测段垂直位移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测段高差变化由水准点XF4J附近施工所挖土坑引起,并非地震前兆异常,为该形变场异常核实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文中基于绝对重力控制下的木兰山基线场2018年和2022年的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一次项系数在不同读数段的分布规律、木兰山基线场的重力场分布和近期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对重力仪不同读数段的一次项系数存在差异,武汉—宜昌测段(子测段)的一次项系数与武汉—绿葱坡测段(总测段)的差异可达4.809‰, CG-6型与CG-5型重力仪的结果较为一致,2类重力仪间无系统偏差;总测段的一次项系数是各子测段一次项系数的加权平均结果,其相应的权因子为子测段与总测段的重力段差比值;木兰山基线场的最大重力段差(G01—G03)为102.176mGal,各测点的重力值平均精度为4.8μGal; 2018—2022年木兰山基线场测点的重力变化区间为5.9~12.8μGal,重力场整体呈正变化,测段重力变化区间为-4.8~6.9μGal。测点周边环境变化、地表垂直运动、地表水储量变化对地表实测重力变化均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上述各项改正后的测点和测段重力变化均值较实测值相应减小了38.2%和50.8%,改正后的重力变化结果更为精准,但其不确定度相应增加了2.5%和2.8%。综合分析测点和测段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可有效...  相似文献   

17.
在福州市采集了10个点位共356件大气样品,测试结果表明,福州市大气汞含量35.82~586.11 ng/m3,各点平均值89.86~168.24 ng/m3,总平均111.9 ng/m3,大气汞含量空间变化特征表明高含量点与地热活动带在空间上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桃花吐短水准干扰因素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桃花吐短水准流动资料干扰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点台站水准观测资料作了排除干扰,提取异常信息研究。认为地下水位和冻土深度变化是该点跨断层测线高差变化的主要干扰源;该点水准趋势,短期异常不明显。对基岩标的抗干扰能力,干扰排除的复杂性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动气象站对东南极冰盖Lambert冰盆-Amery冰架雪面相对高程(SSH)变化进行了连续监测, 通过Argos卫星传输的逐时数据精确分析了冰盖LGB69地点和Amery冰架G3地点SSH的年内变化过程. 2002年2月至2003年1月一个整年资料得出, LGB69全年积累量为0.68 m, 与花杆网阵所得结果接近. 10月至次年4月南极夏季为主要积累期, 占全年SSH变化量的101.6%; 5~9月南极冬季期间雪面高度几无变化, 雪层密实化作用使之略有下降, 为全年SSH变化量的−1.6%. LGB69和G3雪面上升主要由雪面突升事件导致, 而且在LGB69较G3更频发. G3点每年有2~3次雪面突升事件, 均发生在夏季, 1999~2002年共发生8次明显突升事件. 2002年LGB69点4次突升事件均伴随空气湿度增加和太阳总辐射下降, 说明因降水过程导致. 下降风对LGB69点SSH变化有正向作用, 主要积累期风速的增大伴随着积雪增加, 大于7 m/s的吹雪临界风速引起表面高程的显著增加. 因大风天气有时伴随降水过程, 目前尚难于精确计算吹雪再堆积在全年物质积累中的百分比, 但估计其贡献率在3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对隶属于临汾中心地震台的龙祠地震台、侯马形变地震台和峪里场地水准测线所处的地质构造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现行的台站观测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龙祠地震台的地磁、地电观测场地,侯马形变地震台和峪里断层形变等监测场地的地质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