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树林钼矿是阜平地区新发现典型的斑岩型钼矿,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破碎带内,受隐伏岩体和构造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等,具典型斑岩型钼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其中硅化和钾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蚀变作用的强弱与钼矿体的品位高低相对应,硅化与钾化为该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福建霞浦大湾铍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霞浦大湾铍钼矿体主要产于晚侏罗世南园群鹅宅组与赤水组火山碎屑岩接触带附近的裂隙带中,辉钼矿石英脉呈脉状、铍矿体呈似层状分布在脉状辉钼矿体两侧,围岩蚀变具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特征,以中-高温面状蚀变为主,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和裂隙构造关系密切,属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铍钼矿床,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  相似文献   

3.
李毅 《地质与勘探》2013,49(2):280-288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是大别山北麓新发现的又一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目前控制规模为中型。矿体主要赋存于花岗斑岩体(脉)外接触带(中元古界蚀变片麻岩),受隐伏岩体和构造控制。辉钼矿化呈浸染状、细脉-网脉状、薄膜状和角砾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方解石化、萤石化和高岭土化等,具典型斑岩型钼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其中硅化和钾长石化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矿床蚀变分带明显,由中心向外侧依次为钾长石化-硅化带(强蚀变带)、硅化-绢英岩化带(弱蚀变带)、硅化-青磐岩化带,由中心向外围蚀变强度逐渐变弱。蚀变作用的强弱与钼矿体的品位高低相对应,硅化和钾化为该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地区沙坪沟斑岩型钼矿床蚀变及矿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坪沟钼矿床是大别山地区新近发现的、世界第二大的斑岩型钼矿床。本文在前期以及前人的工作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察和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以及探针测试分析工作,详细研究了沙坪沟钼矿床的蚀变与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坪沟钼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和绢英岩化,绢英岩化又可细分为以石英为主和以绢云母为主。矿床中产出16种脉体类型,根据矿床的脉体类型划分了4个成矿阶段:(1)石英-钾长石阶段;(2)石英-硫化物阶段;(3)石英-绢云母阶段;(4)石英-萤石-石膏阶段。蚀变及矿化特征显示,沙坪沟钼矿床的钼矿化开始于石英-钾长石阶段晚期,结束于石英-绢云母阶段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是辉钼矿主要的形成阶段。沙坪沟钼矿床经历了多期次脉动式成矿流体的蚀变与矿化过程,在不同蚀变-矿化阶段中,成矿流体的物化条件和组分的变化是控制各阶段蚀变类型和脉体中矿物组合的主要因素。产于以伸展为主的板内环境的沙坪沟钼矿床与其他构造环境下的斑岩钼矿床在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石、蚀变分带等方面相似,但由于围岩性质的差异,矿体赋存位置及产状不同;而在矿物种类、矿化产出位置及产状、与矿化关系最为紧密的蚀变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斑岩型钼矿床的构造背景可能控制了其岩浆的形成、演化以及含矿性,而岩浆岩最终定位的深度、围岩等条件也是控制蚀变和矿化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巴音塔拉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音塔拉钼矿位于乌力吉-欧布拉格铜、金成矿带,钼矿体产在石炭系上统阿木山组中,矿体的形态、产状受岩性、构造控制较为明显,分布范围、产状与矽卡岩、角岩的分布范围、产状相一致。1-1号钼矿体平均品位为0.12%,最高品位为8.55%,品位系数变化较大;1-2号钼矿体平均品位为0.73%。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角岩化,化探异常主要元素组合为Mo、Au、Ag、Cu、Zn、W、Sn、Bi,各元素异常套合较好,均达4级以上浓度。矿床的围岩蚀变、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均具有矽卡岩型矿床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6)
通过对某区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鸡蛋坪组上段流纹斑岩地层对钼成矿具明显层控作用;顺层缓倾斜产出的石英脉(细脉)和蚀变岩是区内主要含矿层位;长时间、多期次的岩浆热液活动,为区内钼矿的形成提供了热动力和部分矿物质。矿区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组合,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矿区矿石结构、构造较复杂;矿石矿物成分较简单,但伴生元素种类较多;矿脉围岩蚀变主要局限于矿脉的两侧,近似对称产出,呈现脉型矿床所独有的线性蚀变特征,与钼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等;局部具有萤石化、碳酸盐化。矿体与围岩界线渐变过渡,具热液充填矿床的特点。矿床成因为受地层层间裂隙控制的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层状钼矿床。  相似文献   

7.
草林金矿属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体)赋存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中,沿NW向横店复向斜两翼分布。金矿化与岩石中发育的NW向蚀变破碎带石英脉关系密切,矿体成组成群分布,矿体长度20~70m,厚0.12~1.39m。金成矿年龄测定为燕山期。矿体富集与多金属硫化物复脉充填和NE向、EW向裂隙构造复合处有关。矿体富集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地球化学异常和蚀变破碎带石英脉是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赣北石门寺钨矿床为最近查明的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床的北矿段。矿体呈似层状、筒状、脉状分布于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上部及与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附近。主要工业矿物为白钨矿、黑钨矿、黄铜矿、辉钼矿,矿石组构类型主要有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及块状构造。常见围岩蚀变有碱性长石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硅化,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型。根据矿体特征、矿物组合、矿石组构、矿化分带与围岩蚀变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将主要矿体划分为细脉浸染型、热液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大脉型。这3类矿体围绕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共生交织,形成了石门寺“一区三型”钨-铜-钼矿床。石门寺矿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脉浸染状白钨矿的发现,改变了以往只专注评价石英大脉型黑钨矿的找矿思路,为矿区及九岭矿集区实现钨矿找矿突破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东戈壁钼矿赋存于东天山造山带内,属斑岩型钼矿床矿体形态受岩体形态、大小、围岩物理性质和次级裂隙发育程度控制矿化对围岩无选择性,与多期次构造活动所形成的次级裂隙密集程度有关蚀变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辉钼矿-石英脉阶段是蚀变、矿化最强烈阶段,也是钼主成矿期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强烈流体-岩石反应,造成金属元素含量增加和钼富集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和围岩蚀变与钼矿化时空关系,对在东天山寻找同类型矿床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西藤县大黎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藤县大黎钼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南端大瑶山金多金属成矿带上,矿体赋存于大黎岩体南端与寒武纪黄口洞组的内外接触带,受岩体接触带控制,平面上呈环形围绕岩体分布,其中外接触带黄铁绢英岩化地段为主要矿化部位。围岩蚀变以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为主,蚀变范围广,围绕岩体呈面状分布,不同蚀变间相互重叠。矿石以网脉状构造为主,其次为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较少见。矿化特征表明,该矿床成因类型属于斑岩型钼矿床。露头出现的辉钼矿和钼华、围绕斑岩体边缘分布的石英网脉、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和Mo元素化探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指示标志。大瑶山地区花岗质斑岩体出露地区、Mo-Cu化探异常套合较好地区为有利成矿区。大黎岩体西南部接触带和东部地区成矿条件较为有利,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区。  相似文献   

11.
满丈岗金矿是青海省近几年新发现的又一中型金矿床,累计圈定了金矿体30条(M1~M30),其中工业矿体18条、低品位矿体12条。该矿床以石英脉型、蚀变凝灰岩型为主,局部见破碎蚀变岩型。其中石英脉型品位普遍较高,蚀变凝灰岩型次之,破碎蚀变岩型略低。矿体一般长度在275~530m,厚度2.2~4.02m,平均品位Au 3.31~5.83g/t,估算金资源量15.68吨。该文通过对矿床区域及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的分析,对矿床控矿因素、成因、成矿模式等进行了讨论,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黑山头铜多金属矿是喀喇昆仑阿克赛钦地区新发现的小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初步地质勘查表明,铜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长城系甜水海岩群和志留系温泉沟组粉砂岩中,受NW向断裂控制,共圈定矿体4条,其中Ⅱ-1和Ⅲ-1号等主矿体长100~650 m,厚1.29~4.07 m,呈脉状、透镜体状、似层状,成矿元素为Cu、Au、Pb、Zn、Ag,总体上矿石品位不高,矿化不均匀。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铜蓝、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有绢云母,石英、方解石和泥质等。围岩蚀变主要为绢云母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根据矿体赋存特征和围岩蚀变特点,推测成矿与热液活动有关,矿床成因为构造热液型。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归纳出矿区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地层岩性矿物组合、构造、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勘查评价和区域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鱼池岭斑岩型钼矿是东秦岭新发现的超大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合峪岩体童子庄复式花岗岩体和隐爆角砾集块岩中。矿体呈似层状、不规则的穹丘体状。矿石类型以辉钼矿矿石、黄铁矿-辉钼矿矿石为主。钼矿化主要呈细脉浸染状、细脉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与脉体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围岩蚀变具有分带特点:从隐爆角砾岩体向外,蚀变表现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粘土化分带。成矿经历了岩浆期、透岩浆流体期。该区燕山期斑岩岩株、隐爆角砾集块岩体是主要的找矿标志;合峪岩体及相类似岩体是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大别山王湾钼矿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构造、含矿岩体、围岩蚀变及矿产特征的研究,运用热液成矿理论,阐述了王湾钼矿的地质特征,总结出找矿标志。研究认为王湾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东段,属斑岩型钼矿床,矿体受龟(山)—梅(山)断裂带及马鞍山岩体双重控制,其中地表矿(化)体集中于北西向蚀变破碎带内,深部矿(化)体呈面状沿马鞍山岩体内外接触带展布。岩体化学成分具中酸性、略微富钾等特点,围岩蚀变发育,具明显分带现象,网脉化硅化、钾化、绢云母化及黄铁矿化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太平村钼矿区出露地层为太古界迁西群马兰峪组片麻岩,同成矿构造为密集分布的细小张性裂隙,辉钼矿石英脉、辉钼矿微细脉及浸染状辉钼矿为本区辉钼矿三种赋存形式。矿体呈不规则状产出,矿床自然类型属细脉浸染型。由于应力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围岩产生破坏,形成大量不规则裂隙,深部成矿热液伴随岩浆活动沿同成矿裂隙充填交代围岩,致使其发生热液蚀变作用,在温度、压力、pH、EH值等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辉钼矿发生结晶形成钼矿(化)体。  相似文献   

16.
马鹿塘金矿目前发现的金矿(化)体均呈脉状、似层状,主要沿北西向断裂带及其旁侧的次级构造裂隙中分布,矿体的直接围岩为下泥盆统灰岩、白云质灰岩,主要矿化蚀变有黄铁矿化、硅化,该金矿属构造-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18.
桐柏下黄竹园金矿为构造蚀变型金矿床,金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龟山岩组中,矿体形态呈脉状、似层状。赋矿围岩主要为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围岩具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蚀变。矿体受地层和构造控制。通过总结该矿区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于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实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辽宁宽甸万宝源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宽甸万宝源钼矿位于燕山期石柱子花岗闪长岩体与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的接触部位。钼矿体依其围岩岩性和构造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石英斑岩裂隙型、花岗闪长岩裂隙型和破碎蚀变带石英脉型。硫、氢、氧同位素的测试结果及分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重熔的深部硅铝质地壳, 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 并混有古大气水。该区存在两期成矿: Ⅰ期形成矽卡岩型Cu-Fe矿体; Ⅱ期形成斑岩型和石英脉型Mo矿体, 以斑岩型为主。两期成矿均为岩浆期后热液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太白岩体南缘铜(钼)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太白岩体南缘发现了铜(钼)矿,圈出铜矿体2个,铜矿化体1个,钼矿化体5个。铜矿体长度245~445 m,平均厚度2.03~2.81 m,平均Cu品位1.57%~1.67%;钼矿化体长度50 m,厚度2.03~2.81 m,Mo品位0.01%~0.54%。铜钼矿化受岩体岩石、构造及蚀变带的三重控制。总结出了岩体、构造、围岩蚀变、氧化物及硫化物露头是寻找铜钼矿的重要标志。对矿区矿石中辉钼矿采用Re-Os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模式年龄119.3~123.7 Ma数据,说明本区铜钼矿化形成于燕山晚期。依据矿体与含矿岩体的关系、赋存状态、矿物组分及矿石的结构构造等因素,结合区域上铜钼矿化形成规律,初步认为该矿成因类型可能为与区域性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型。这一结论对在本区寻找与花岗斑岩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铜钼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