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于1985年9月16日至21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卡塔尼亚联合召开了“钾质火山作用—埃特纳火山”及有关问题的科学讨论会。来自世界26个国家的正式代表约2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涉及内容广泛,学术气氛异常活跃,会前、会后分别安排了长达15天的野外地质旅行。现按会议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9—24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和中国国际前寒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五届SHRIMP国际工作会议暨高分辨二次离子质谱(HR-SIMS)及LA-ICP-MS地质年代学进展及其地质应用国际研讨会(包括‘锆石年代学讲座’)和会后野外地质考察分别在北京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成功举行。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奥地利、巴西、德国、俄罗斯、法国、古巴、韩国、加拿大、美国、挪威、瑞士、日本、西班牙、印度、意大利共17个国家的百余名代表(其中境外代表40余名)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3.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中国工作组发起,长春地质学院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日—13日在长春地质宫举行学术报告会,10月14日—20日全体国外代表和部分国内代表赴辽东半岛地质考察。 召开这次国际地质会议的决定,是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工作组特别会议上一致通过的。  相似文献   

4.
第36、37届国际煤岩会议分别于1983年9月5—9日在西班牙、1984年8月19—26日在加拿大召开。二十多个国家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了领导成员,决定了下届会议于1985年9月9-14日在南斯拉夫的Dubzovnik召开,讨论了各个分会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质大学、国际数学地质协会、国际地科联数据、存储、自动处理和检索委员会、中国地质协会数学地质委员会共同发起并由加拿大地调所Agterberg教授协助组织于1990年10月2日—10月25日在武汉召开了矿产资源统计预测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国内外文章共104篇。来自美国、加拿大、苏联、意大利等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数学地质协会主席Mac-Camon作了重要发言。  相似文献   

6.
陈从喜 《地质论评》2001,47(6):583-583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在中国科协和国土资源部的领导下,“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暨“IGCP448—世界岩溶生态系统对比国际工作组会议”于2001年8月30日—9月2日在北京万商花园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国际教科文组织、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  相似文献   

7.
日本“蛇绿岩和高压变质作用野外会议于1988年3月7日—15日在日本京都—德岛举行蛇绿岩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项目之一。为了交流世界各地蛇绿岩研究的新进展,讨论蛇绿岩与高压变质作用的关系,由日本地质学会、日本科学振兴学会和日本世界博览纪念协会共同主办了这次会议。与会代表约50人,分别来自美国、智利、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南朝鲜、新西兰、中国和日本。除东道主日本外,意大利的代表最多。我国仅有  相似文献   

8.
<正> 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讨论会”1984年9月16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89个单位135人。山西省科协、省地质学会、省煤炭学会、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的领导到会祝贺。会议收到论文及摘要86篇,  相似文献   

9.
从1975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第一届世界地质统计学会议以来,无论是地质统计学理论,或是地质统计学的应用已有了迅速地发展。为了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促进地质统计学的有力地发展,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卅斯但夫大学地球科学系、法国巴黎高等矿梭枫丹白露地质统计学中心和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工业技术学校采矿工程系三个单位联合发起,定于1983年9月4—1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塔霍(Tahoe)南湖召开第二届地质统计学会议,简称为“Geostat1983——Tahoe”。这次会议组织由地质统计学奠基人,法国地质统计学中心主  相似文献   

10.
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于2000年9月24~29日在意大利拉维那市(Ravenna)召开.与会代表共145人,来自20多个国家.会议出版的论文集分两卷,含68篇.论文按内容分成地质问题、抽吸流体、提取固体、措施和决策制定、测量和监测、以及理论和模型等6大部分.东道主意大利的代表79人,论文篇数达24篇.中国代表共6人出席,其中包括2名台湾同胞,有4篇论文刊登于论文集,其中1篇在大会发言,3篇在展厅张贴(台湾1篇).会议期间还对意大利波河三角洲的地面沉降现象进行了实地考察.闭幕式上会议主席宣布下一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有可能在中国上海举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1.
蒋小珍  雷明堂 《中国岩溶》2005,24(4):349-349
从1984年开始,每两年召开一届的第十届岩溶塌陷、工程、环境影响国际会议于2005年9月24-28日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举行,会议由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主办。与会人员200余人,分别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科威特、黎巴嫩、伊朗、英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土耳其等国。我国3位代表出席该会议,分别是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雷明堂研究员、蒋小珍副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的吴耀国副教授。会前考察了圣安东尼奥市Edwards含水层的岩溶特征、地下水示踪试验等。会议议题包括以下11个内容:  相似文献   

12.
冶金地质普查找矿经验交流会于一九八○年四月二日至九日在北京香山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勘探公司、基建工程兵黄金指挥部、科研部门及大专院校等单位,共二百六十多位地质科技工作者.冶金部和黄金指挥部领导及经委有关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部地质司朱国平同志在会上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铀矿资源遥感学术研讨会于1987年3月20—26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50人,大会宣读学术论文19篇。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核工业部地质局、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刘兴忠、曾卓荣同志代表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25~31日将在我国召开第15届国际地质科学史学术讨论会.此次会议是由国际地质科学史委员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主办的,会议筹备工作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研究会共同进行,自去年6月发出第一号通知后即全面展开.至目前为止,已有加拿大、哥斯达黎加、捷克、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爱尔兰、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委内瑞拉、美国、苏联、英国、巴西等国专家、学者来函表示希望参加,台湾地区也将有学表前来与会:国内地质、石油各界的专家、学者都积极准备会议论文,期待着这次中外地质学史交流会议的召开.  相似文献   

15.
《古地理学报》2013,(6):747-748
2013年9月14—17日,第一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会议发起单位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古地理学报》(英文版)编辑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20-28日第三十二届国际地质大会(IGC)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召开。意大利位于地中海中部,参加国际地质大会的代表除了参加学术活动外,还能感受意大利的美丽风光、领略地中海沿岸及中东各国的别样风情。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国际泥盆系讨论会于9月9日至9月12日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市(Bristol)的布里斯托尔大学地质系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来自22个国家的代表200余人。会前,自9月1日至9月8日,在苏格兰及英格兰的北德文州,分别进行为期8天的地质旅行,观看著名的泥盆纪老红砂岩及泥盆纪海陆交互相地层。会后,自9月13日至9月21日又分两组进行地质旅行,分别观察泥盆系命名地区南德文州的海相泥盆系及威尔士的陆相志留—泥盆系。会议期间,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所属泥盆系委员会进行了工作会议;国际古生态地层研究工作小组也进行了学术座谈活动。  相似文献   

18.
1、1989年1月29日——2月3日在美国安纳汉姆(加里福尼亚)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有: (1)美国气象学会第69次会议。 (2)全球气候和大气化学云层作用研讨会。 (3)第5次水文学、海洋学、气象学系统相互影响过程国际会议。 (4)第3次航空天气系统国际会议。 (5)第6次气象学与空气污染应用联合会议。 2、2月15——20日在旧金山召开美国科学发展协会年会。 3、3月7——10日在南卡罗来纳的卡尔斯顿召开第19次森林气象学与农业会议。  相似文献   

19.
徐玉琳 《地质学刊》2004,28(2):99-99
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召开的“全国2002年~2003年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成果验收会于2004年5月26日~27日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环境司陶庆法副司长、中国地调局张作辰处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领导以及28个省(市)国土资源厅、地调院和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人共76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由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203项目(国际地质对比规划203项)东特提斯区二叠系—三叠系事件及其洲际对比研究第一次国际工作会议于3月1日—4日在北京卧佛寺召开。 IGCP203项于1982年经IGCP国际委员会通过由中国主持,时限1983—1987年。这是中国第一次担任IGCP项目的国际主席。该项目担负着确立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研究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事件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