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方法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大道 《地理研究》2011,30(3):387-396
论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论和人-地系统的特征,倡导开展"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阐明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及其特点,将有利于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术界特别是自然科学范畴内对人文-经济地理学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在资源环境研究中的地位逐步形成共识,促进地球表层领域内资源-环境(包括生态...  相似文献   

2.
自然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基础。自然地理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空间特征、演变过程及其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过去人—环境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自然地理学与综合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信息地理学的联系更加密切和广泛。本文结合《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的学科规划,分析自然地理学学科的形成过程,阐述综合自然地理学、部门自然地理学、人类生存环境学的分支学科体系,提出自然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学科发展战略布局、优先领域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教授关于“地球表层学和数量地理学”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技术发展新潮流中,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自1983年建议创立“地球表层学,”1985年2月又提出建立“地球表层学”下的新学科“数量地理学”的设想。钱学森同志的这一学术思想对于我国地学,特别是地理学、环境科学等有关科学研究有很大指导意义。为此,本文谨将钱学森同志关于地球表层学和数量地理学的论述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在地球表层三度空间和时间等四个尺度上,全面地、综合地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它的发展,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出现《禹贡》一书,划分全国为“九州”,分别阐述其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这无疑是全世界最早的地理学  相似文献   

5.
近三十年来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在地球表层三度空间和时间等四个尺度上,全面地、综合地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它的发展,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出现《禹贡》一书,划分全国为“九州”,分别阐述其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这无疑是全世界最早的地理学  相似文献   

6.
贺灿飞  刘鸿雁  李双成 《地理学报》2017,72(11):1933-1936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要素间相互作用、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变化过程,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特色。地理学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学科,在解决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城镇化等方面的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大学立足地理学科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形成了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并发展了生态学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7.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地理学是一门以综合性和区域性见长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通过要素多样化来体现,区域性则表现为区域分异或区域差异。地理学综合研究是对地球表层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把握其变化的脉搏。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和综合调查以及模型模拟,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理格局与过程进行耦合研究,是从机理上理解与解决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文章结合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相关研究案例,探讨了将格局与过程耦合研究的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与人文地理学的参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环境变化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深入,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全球环境变化不单纯是自然环境系统本身的科学问题,而是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人文诸多方面综合的、复杂的问题,所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引起了相关学科领域越来越深的参与,愈来愈呈现出自然与人文要素综合集成研究的趋向。过去的科学实践已证明地理学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力量。地理学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不完全归因于它在探讨人类-环境相互作用中具有综合研究的学科特性,部分原因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强调我国人文地理学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变化的相关研究,初步讨论了人文地理学要关注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人文地理学参与的途径及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9.
唐顺英  周尚意 《地理科学》2011,31(10):1159-1165
新文化地理学是英国一批文化地理学者在1980年代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它与传统文化地理学有所不同,区别之一在于是否关注电影、文学作品、绘画等文本所再现的地方性。近年在英美文化地理学的核心刊物中,许多文章研究了由文本再现出来的地方性。地方性是文化地理学最主要的研究议题之一,它是文化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结合的关键概念。梳理这些文章,旨在归纳出文本在地方性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分析结论如下:① 文本可以通过再现3种内容来建构地方性:当地的景观、日常生活实践和业已消失的文化;② 文本再现地方性的机制多来自人们的意识形态需要,"我"与"他者"的精神诉求不同,再现的地方性也不同;③ 文本的再现对地方性既会有强化作用,也会有削弱作用。归纳出这种三种结论后,尚需要进一步讨论如下问题:在地方性的形成中,文本的作用是否是或缺的。如果不是或缺的,而是必须的,那么文化地理学者则必须研究文本中再现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10.
转型中的中国人文地理学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顾朝林 《地理学报》2009,64(10):1175-1183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文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为国家发展服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学科发展蓬勃兴旺.然而,关于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地位始终处在议论之中.尤其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长期处在争沦之中.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走进世界,发挥人文地理学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地理学发展历程阐述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经济社会政治制度环境的转变需要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另一方而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增强,需要人文地理学为国家发展做出更重要的贡献.人文地理学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需要解放思想,注意在经济学的价值规律、社会科学的社会公平价值规律、自然科学的景观分析方法和历史学的历史分析方法以及数量分析等方面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既需要对已有成果的概括提升,也需要有一种深度挖掘和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联系地理学史从宇宙、地球、地球表层等概念的演化,讨论人类对地球表层的认识,介绍人类对地球表层作用后所形成的技术和社会圈,从人地关系协同论去说明智慧圈的意义,并讨论以地理相关法为基础的地域结构对应变换分析。以及天地生综合研究与宇宙全息论。本文以现代科学哲学、宇宙论、地球科学的新发展为基础,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提供一个全新的认识,促进地理学中有关地球基本知识的更新。  相似文献   

12.
一、地理的味道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突出的特点。王恩涌指出:“人文现象内容繁多,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与研究地球表面人文要素的各种人文学科都有密切联系。”人文地理因加入了人的因素,使其综合性比自然地理更加明显,涉及面相当广。人文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它与其它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就在  相似文献   

13.
土壤地理学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土壤学和地理学学科的分支,土壤地理学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研究内容是土壤的时空变化。土壤地理学研究对象从传统的土体向地球表层系统视角下的关键带转变,研究方法上全面走向数字化。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土壤地理学分支学科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形态、土壤分类、土壤调查与数字土壤制图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发展趋势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拓展、调查技术正经历变革、时空演变从过程观测走向模拟,同时探讨了土壤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契机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汤茂林  孙俊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1):1581-1585
世界人文地理学的学术写作丰富多彩,有专著、指南、手册、教材、期刊论文、评论、书评、科普评论等。我们目前只重视论文和专著。在这种背景下,唐晓峰的非专著写作很独特,很吸引人。以《阅读与感知:人文地理学笔记》为例,分析了唐老师写作的特色。我们应当重视学术写作的多样性,尤其是教材和科普作品。  相似文献   

15.
郭全其  卞学昌 《地理教学》2012,(13):32-33,2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球环境各要素的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机制,都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的运动有关,因此要认识地理环境就必须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袁广盛  安宁 《热带地理》2021,41(6):1132-1141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是一种在社会科学中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文章主要探讨了话语分析在地缘环境解析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首先,对话语分析涉及的概念、理论和路径进行了辨析,展示了话语分析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案例,重点关注了话语分析在地缘环境解析中的应用。其次,对比了地缘环境解析中的其他常用方法,加深对话语分析方法特点的了解,同时讨论了话语分析在未来地缘环境解析中运用的其他可能。最后,结合当下地理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的大背景,讨论了话语分析作为一种相对比较传统的研究方法在地缘政治学,或广泛一点,人文地理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文地理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伪科学,在五十年代萨乌式金所著《经济地理导论》一书中可以看到这种论述,对人文地理学的批判甚至延续到八十年代初期。这种批判,现在看来是不够客观的,但在当时却造成一种声势,使人文地理成了科学研究的禁区,甚至这一名称也一度消声匿迹。李旭旦老师对此始终抱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8.
自然地理学研究前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是在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形成的.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和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对自然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需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生物多样性计划以及地球系统科学联盟中的许多领域包含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我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科技支撑计划等也提出了一系列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若干自然地理学的新方法和技术已被应用于数据采集、模型模拟、实验室分析、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环境变化研究、全球自然地理学研究.本文概括了所有这些前沿领域和论题.  相似文献   

19.
K90 2003042858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On geography faei呢Challeng-esanditodevelopment/陈国阶//地理科学一2003,23(2)一129一135 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特定时空层次下的系统有序度和变化.其发展正面临着几大挑战:1.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难以精确定量描述;2.人地关系变化速度超过人类认识与预等能力;3.地球表层系统的模糊性与科学价值精确性存在矛盾;4.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竞争剧烈.21世纪地理学研究主要趋势:1.地理学研究人文化;2.界面研究将成为自然地理研究热点;3.全球研究是地理学重大题材;4.地理学研究生态化;5.山地研究将…  相似文献   

20.
樊杰  周侃  孙威  陈东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147-160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自然圈层和人文圈层的相互作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在地球表层分布及演变规律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在支撑国家科学决策、促进国土有序开发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人文—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地理学重视机理和过程研究而可能导致学科微观分化和人文化倾向的偏差,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对综合学科支撑体系建设的要求,阐释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的综合价值,并对因素与机制、界面及过程、功能与结构、尺度及转换等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基本范畴进行了再认识.本文还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空间均衡模型,阐述了面向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讨了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技术,以及将面状的功能地域纳入空间结构理论框架的学术创新要点.最后,结合近年来人文—经济地理学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与区域发展基础理论与方法方面的主要进展,针对学科相互替代所带来的挑战,提出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并举、计算机方法与实验方法兼备、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交叉研究创新与经典路径依赖相融的学科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