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尹国胜  杨明桂 《华东地质》2004,25(4):304-310
庐山是一座科学名山,以其地学文化价值的世界性意义,于2004年2月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庐山经历了约20亿年来的沧海桑田之巨变的地质演化历史,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地质作用,不仅造就了绮丽的山江湖景观,也遗存有十分丰富、保存完整、出露良好的地质遗迹景观.在以庐山为中心、40 km为半径的大科学园内,出露有八大独特、典型和富有科学价值的地质景观:一是保存完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二是出露了比较齐全的元古宙地质断面,是研究扬子板块东部元古宙地质的"窗口";三是位处李四光厘定的淮阳山字型构造的弧顶地段,淮阳弧顶与联合旋卷构造形迹发育良好;四是庐山山体是一个典型而富有特色的变质核杂岩构造;五是保存有地垒式块断山构造的典型形迹;六是断块、冰川、流水复合地貌景观奇特;七是发育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和亚洲最大淡水湖泊湿地;八是发现了商代采铜遗迹与城门山、彭山典型多金属矿田等地质遗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系统收集、整理阜新—义县盆地和医巫闾山地区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地貌学和年代地质学资料的基础上,对辽宁锦州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了系统总结.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阜新—义县盆地和医巫闾山同属于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系统,阜新—义县盆地的发育、热河生物群兴起与医巫闾山的形成密切相关.这一结论为整...  相似文献   

3.
安徽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景观和公园建设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林 《安徽地质》2003,13(1):74-79
“国家地质公园”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建立,是地质工作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国土资源部已批准我省黄山、齐云山、浮山、八公山4处国家地质公园,本文简要论述了4处各具特色的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景观,分析指出了当前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丰富、种类众多。特殊的地质背景造就了这些具有重要科研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分析了公园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公园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解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平 《地质论评》2020,66(4):874-880
2015年11月,世界地质公园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品牌,同时颁布了《国际地球科学和地质公园计划章程》(UNESCO,2015a)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UNESCO,2015b),对世界地质公园的管理、组织架构、标准、申报、评估和再评估及活动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国是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始国之一,拥有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数量居各国之首。几年来的实践表明,一些地质公园和地方政府管理机构对世界地质公园的概念和标准的理解尚存在偏差,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局面。本文基于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的实际状况,针对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对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进行解析,尤其对其范围、边界、品牌叠加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期对我国今后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欧洲地质公园建设和意义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赵汀  赵逊 《地球学报》2002,23(5):463-470
1996年8月在北京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2位欧洲地质学家提出了建立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构想,搭建地质学家和广大民众的知识桥梁.至今这一构想已逐渐变为现实,包括10个成员在内的欧洲地质公园网络已经形成,并且设立了办事机构,建立了章程,有了定期的活动,以及信息的交流,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介的世界地质公园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7.
张建平 《地质论评》2021,67(2):459-466
地质公园作为21世纪兴起的新生事物,它把地质遗迹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是人类合理利用地球资源的一项创举,在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知识传播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地质公园有三个类型:省级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和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关联,又各具特征,在理念、管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复才 《中国岩溶》2009,28(3):242-242,248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具有一定规模及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地质公园既是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的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57个世界地质公园,其中中国有20个,  相似文献   

9.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前寒武纪地质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嵩山前寒武纪地质现象丰富、典型、集中,是我国记录前寒武纪地质的典型地区之一。本文通过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成因和科学意义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在此基础上规划设计了前寒武纪地质旅游线路,为地质实习与地质考察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减少了盲目性,使嵩山真正成为前寒武纪地质教学与科普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普和发展旅游经济是地质公园的两大主要任务,本文在分析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现状、科普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公园在资源潜力挖掘、创新科普宣传、品牌运营管理、园企合作模式、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对推动地质科普旅游和促进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近况和东南亚地质遗迹 的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汀  赵逊 《地质通报》2008,27(3):414-4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地球科学家致力于世界地质遗产的保护工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的领导下,历时4年开展了2轮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研究,并于1997年正式获得教科文组织大会批准,推动了地质公园的建立。在1996年北京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上,欧洲地质学家酝酿了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的组建,取得了欧盟的支持。2000年,欧洲地质公园网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建立,2004年首批25家世界地质公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正式通过评审并批准.经4批评审现已有52家世界地质公园正式建立。10余年的发展为地质公园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中国和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不仅具有丰富的地质遗产,而且在推动地质公园建设方面也发挥着榜样的作用,但各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形成背景及动态演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大环境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演化趋势是目前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形成演化的地质及大气环流形势,推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演化并不是简单的温度变化所致,是在特定的地形格局控制下,气候环流复杂演化的结果。根据生物群落对气温变化响应的原理,说明气温→降雨→生物群落演替是一个不同时的响应过程。然而,西北地区现实的生态环境又反作用于生态环境的演化,使得该区在全球气候转暖的初期阶段,暖干化现象非常明显。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生态系统仍以草原及荒漠草原为主,维护草原植被是环境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陈安泽 《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14.
西非地区比里姆(Birimian)岩系经历了伊本尼(Eburnean)造山运动, 成为全球金矿商业投资的主要含矿岩系之一, 该岩系在利比里亚覆盖约36%国土面积。通过对西非尤其是利比里亚地质背景分析, 初步建立了利比里亚区域地质构造格架, 梳理出比里姆岩系中33处重要意义的岩金矿点, 其分布与比里姆绿岩带、区域剪切构造带密切相关。综合全国266处金矿化点及密切相关的Au、Ag、Hg、Cu元素异常, 在利比里亚划定了比-克波、杜格贝、塞斯托斯、鲍特洛-祖亚-皮菲吉、邦-托托-宁巴、杜贝、朱亚松、托迪8个金成矿带, 显示出良好的成矿潜力, 并对不同开发程度下矿化前景区进一步找矿方面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苏宜溧富硒稻米产区地质地球化学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宜溧地区分布有400 km2多的富硒土壤,并产出天然富硒稻米。通过系统分析研究宜溧富硒稻米产地的稻米、土壤、岩石、水样的Se等元素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控制宜溧地区富硒稻米产出的主要地质环境及地球化学背景因素,总结了Se等元素在米-土-岩之间的分布迁移特征。结果显示:(1)宜溧地区产出的富硒稻米主要受富硒耕地控制,稻米Se与耕地土壤Se、Corg.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米Se与土Se的相关系数R=0.81,土壤Se≥0.5 mg/kg的耕地中富硒稻米检出率为100%;(2)二叠系煤系地层中的杂色泥质粉砂岩、页岩是主要富硒原岩,其平均Se含量达到17.22 mg/kg,比当地土壤中Se高出5倍以上。富硒原岩沉积厚度越大,其上覆土壤的Se含量越高;(3)上述富硒岩层中夹杂一层几到几十厘米厚的铁锰结核透镜状沉积物,富集Fe、Mn、Cd、S、P等,其风化形成土壤可能富集Cd,但富硒稻米中未检测到Cd超标;(4)耕地土壤中有效Se小于0.02 mg/kg,有效Se占土壤Se的比例为0.16%~2%。富硒耕地土壤总体偏酸性,其p H一般介于4.6~6.5,富硒原岩更偏酸性,其p H一般介于4.2~5.5;(5)Se从源头向耕地迁移也是一个不断均匀化的过程,地势、气候条件、断层等对富硒耕地的分布有影响,山间盆地、沟谷、山前平原是形成天然富硒耕地的主要场所,特定断层可成为天然富硒耕地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徐良 《吉林地质》2013,(3):45-49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受深大断裂影响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为金属矿产富集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赋存空间。本文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资料分析对今后在该类地区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质灾害早期预警体系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平根 《地质通报》2003,22(7):527-530
阐述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及早期预警体系建设的现状。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地质灾害原则,逐步形成和推行中国独特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其核心是建设早期预警体系,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另外,还对比了中国和国际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展望未来地质灾害防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作为中南区地质调查管理机构,承担着中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服务工作,近年来本中心资料馆不断创新、探索地质资料服务思路,进行地质资料数据的集成、专题数据提取、数据库建设、数据发布系统开发等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探索地质资料集成与开发模式,创新地质资料发布的表达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检索手段,改变地质资料的服务方式,极大提高了地质资料的服务能力.通过网络发布、窗口接待、电子阅览室等形式,开展卓有成效的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论贵州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公园在强化地质遗迹保护、深化地质科学研究、推进地学科普教育、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贵州省地质遗迹分布特征、地质公园建设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以期使富有内涵和特色的地质公园在国土资源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