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历史村镇的旅游商业化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保继刚  林敏慧 《地理学报》2014,69(2):268-277
在实地调查西递主要街道沿街门面的基础上,通过历时性研究,对比2003 年、2008 年及2009 年的数据,发现西递的旅游商业化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地方政府、村委会(旅游公司)、管理人员、当地村民、店铺业主及游客等的深度访谈,追溯其旅游商业化控制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以及博弈过程,总结出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控制的内在逻辑。最后揭示地方政府预见性的干预是历史村镇旅游商业化得到有效控制的决定性力量。在历史村镇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中,政府最有能力也最有动力对旅游商业化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旅游对古镇地方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周庄的多案例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辽  苏勤 《地理科学》2016,36(5):766-771
综合运用倾听、照相、参与式观察、访谈、笔记等多种调研方法,选择能代表周庄旅游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游憩场所,收集田野调查数据,游客、居民、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的访谈数据,分析周庄古镇地方性多样化建构的过程。研究发现资本权力是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力,是地方性形成的物质基础;文化知识影响社会空间的氛围,通过对社会秩序和关系的再生产影响地方性,文化中的艺术扮演了营造氛围的重要角色,间接培育地方性;民俗生活属于社会文化层面的软实力,发自内心的民俗活动促进了睦邻友好和相互交流,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对权力和资本规训进行诗意的抵制,增加了地方的日常生活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消极影响,通过旅游减速实现体能恢复和精神重塑成为生活潮流,但理论上在旅游情境中消费者如何体验和实现时间的减速尚未得到研究。文章选取在旅游者眼中独具慢生活体验魅力的丽江古城为案例地,结合网络游记和访谈的文本材料,采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对慢生活体验的内涵和发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是旅游者在解脱需求、记忆和情感的唤起下前往古城旅游目的地,享受时间流逝的沉浸式体验过程;2)时间实践、空间实践和意义赋予是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的主要方式,贯穿旅游者慢生活在场体验的全过程;3)古城旅游慢生活体验包括精神唤起、状态松弛、生活沉浸和价值实现4个阶段,各阶段相互联系共同推动旅游者减速体验的实现。文章从微观层面的旅游者出发,构建了古城旅游情境下的慢生活体验模型,为深入理解旅游者的减速体验提供了新的思考,同时回应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旅游的对接。  相似文献   

4.
近15年来中国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村镇旅游商业化成为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近15年来中国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研究进展,按研究内容将已有研究主要归纳为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的概念、特征、影响与评价、成因、对策和建议等几个方面,研究方法以描述性的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国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研究趋势:完善概念等相关理论知识;扩宽研究视角;加强古村镇旅游商业化的定量测评,同时应与质性研究相结合;拓展案例地的研究范围;重视古村镇旅游商业化演化过程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梁坤  罗爽 《世界地理研究》2019,28(5):191-199
以社区为出发点,综合旅游商业化、社区治理等相关理论,在布达拉宫及周边社区旅游商业化表征分类的基础上,梳理其社区旅游商业化的治理成效及治理困境。再运用静态博弈模型与决策树,分析布达拉宫及周边社区旅游商业化的治理中各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并探析治理困境的原因。研究发现,旅游商业化的社区治理受到各利益主体间权力大小和利益选择的影响。政府及相关部门处于强势地位,主导并采取措施治理旅游商业化。布达拉宫的各空间圈层在商业化治理过程和难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引起治理困境的原因主要是“权”与“利”的纠葛、商业化控制的阈限不清晰、利益主体之间的沟通不畅。在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博弈中,各治理主体共同重构一个相对均衡的“利益-权力”关系结构,以保证社区旅游商业化得以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旅游形象定位是旅游开发中不可或缺并且十分重要的部分。国内外众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旅游形象定位,并提出了多种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以山区历史古镇这一特殊旅游地类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内四种主要的定位法,并结合各自的优缺点,提出总体意境和景观形象相结合的定位思路,同时以陕西省汉中市华阳古镇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在详细分析了地脉、人脉、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后,提出了华阳古镇“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的总体意境形象定位和“南有丽江,北有华阳“景观具象定位。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城易地重建,并将以建设国际旅游城镇为重要目标之一。分析了北川国际旅游城镇建设所面临的新的约束条件,从资源禀赋结构变化、地域文化重建、旅游产业先导、旅游环境安全等方面揭示其特殊性。从供需两个角度以大旅游产业的视角,构建并拓展了国际旅游城镇建设的一般要素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北川须重点发展的关键竞争力要素,提出四大精品国际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以及国际旅游城镇建设的必要支撑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古镇用地的城镇化尤其是用地格局的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问题,是古镇旅游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综合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GIS空间分析和田野调查等技术与方法,对周庄旅游古镇2002-2012年用地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十年间土地转移量明显增多,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农林地转化成旅游与公管服务等建设用地的进程;2除农林地与水域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均为正,旅游用地、公管与公服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动态度较大;3旅游引导下的古镇用地类型在空间上呈现出以古镇景区为核心,不断向周边外围拓展的演变态势,用地结构表现为"同心圆+扇形"模式;4在自然地理环境约束、政府行为与政策引导、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社会生产方式转变等内外双重驱动下共同导致了用地格局的空间转换。加强古镇用地格局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有助于处理好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古镇旅游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旅游影响感知的丽江古城居民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快速的旅游发展对旅游地居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利用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作者对世界遗产地丽江古城居民就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快速聚类法将旅游地居民被调查居民被分为一定程度的憎恨者、积极的支持者和谨慎的支持者三种类型。居民中年长者、本地出生者多为一定程度的憎恨者;与旅游联系少、对旅游业依赖小的居民多为一定程度的憎恨者和谨慎的支持者;而在职的、与旅游业联系紧密、依赖大的居民多为积极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相关理论在城镇空间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城镇空间规划理论可分为5个方面:规划目的论、区位选择理论、空间发展论、空间布局论、规划实施论,它涵盖了规划从设想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反映了规划指导思想从权力主义、神权至上、经济本位、人本主义至人地和谐的转移。当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不一样,越是发达地区,人地和谐论的影响越大,越是落后地区,权力主义的影响越大。同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国情区情选择适当的规划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乡村旅游开发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莉  杨载田 《地理科学》2011,31(5):627-633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的旅游开发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当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行为时,应对作为历史遗产文化承载体的古镇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对其进行旅游开发,使其发挥潜能,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新动力。南岳衡山景区周边古镇成群分布,且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应抓住湖南创建特色旅游名镇的契机,对周边古镇进行抢救性保护和有序开发,重点开发古镇乡村生态休闲产品,探索古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勇  熊惠  李广斌 《地理科学》2021,41(7):1219-1226
引入社会资本理论,从网络、信任和规范3个维度,建构社会资本与名镇保护间的一个分析框架,剖析保护背后的社会资本困境及其内在根源.基于对苏州周庄等3个名镇的实证研究发现:①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其3个关键要素从组织基础、制度体系、精神动力对名镇保护沟通机制、约束机制与合作机制进行作用;②当前名镇社会资本呈现网络弱化、信任缺失、规...  相似文献   

13.
谢莉  冯亚芬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98-101,133
广东梅县松口镇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享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山歌之乡的美誉。作为历史的产物和反映历史文化与民族习俗沉淀的千年古镇,其不但是稀缺的,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松口古镇文化是一种"活着"的文化,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松口古镇应在加强保护的同时,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突出"客味"和"乡土味",塑造客家文化旅游精品,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以期达到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根据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指出岭南历史名镇渊源久远,早期随军事和政区建置而兴起,主要是宋代随商品经济发展而较多地出现,成为城乡物质交流中心,明清达到鼎盛时期,近代则大量出现,同为聚落和工商产业所在.岭南历史名镇按其功能大致可分为交通、产业、市场、名人、艺术文化等类型,具有选址科学、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生态良好和美学价值高等特点,应在保护前提下,积极开发利用,为当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了大城市边缘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待开发的小城镇的一般特点,分析了其旅游开发所面临的产业转移与旅游发展矛盾、旅游资源品质、旅游基础等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 "二元转换”、"向心系统”、旅游资源与形象塑造互动进行、与旅游相适应的城区建设等开发思路,并以高明市杨梅镇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文化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分析。构建适应城市历史街区发展需要的社会-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协调模型,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街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历史街区的社会-生态环境与其旅游开发的耦合协调程度总体呈现失调态势,同时证实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旅游景区商业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游客满意度及景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置变量,进一步厘清民族村寨、历史文化城镇景区商业化现象的系统结构、功能与影响机理,有助于对景区商业化现象进行合理的引导及控制。以贵州雷山西江苗寨为例,通过德尔菲调查法对旅游商业化结构系统的驱动要素进行识别,运用集成DEMATEL的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对旅游商业化影响要素间的层级结构、有向作用强度及身份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旅游景区商业化系统分为7个层级,涉及商业、社会、环境、管理及旅游产品5个类别的18个构成要素,各要素间表现为非平衡的作用关系。最后提出民族村寨、历史文化城镇景区旅游商业化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