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前言对于L_1、Lg_1和Lg_2波,有人认为是短周期面波,也有人认为是导波或是多次反射波,对此已有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但对纵波性质的同类型波却研究甚少。近年来,作者在处理兰州台所记录到的中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的资料时发现,兰州台不仅能记录到较清楚的π震相,而且还能从π震相组中再分出纵波性质的,且与L_1、Lg_1和Lg_2相对应的三个震相,我们把它们命名为π_1、πg_1和πg_2震相。本文拟用兰州台1979—1985年的64型短周期仪和SK型中长周期仪的记录资料,给出π_1、πg_1和πg_2震相在兰州台的记录特征  相似文献   

2.
临夏地震台观测到的临震预滑和震颤震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健生  李丽  姜振海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2):272-278,305
对临夏地震台的YRY-4分量应变仪、水位仪和地震仪记录数据分析后发现:2008年5月12日汶川MW 7.9地震前,在3种不同学科的观测记录上,在相近时间段内均记录到了预滑震相Xp和震颤震相Tp.总结Xp震相和Tp震相记录特征的基础上,试图用实验室做的小尺度黏滑实验结果来佐证和解释所记录到的临震预滑和震颤震相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存英  王焱 《山西地震》2010,(3):10-13,17
以大同国家测震台观测资料为例,总结了震中距10~°50°范围内特别区域地震震相特征和震相识别的方法,对震相识别的难点进行了说明,以图例的形式为判读震相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和对深井地震观测的实际记录资料进行分析后认为,井下观测中有可能记录到近震体波的地面反射波震相。这些地面反射波震相振幅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原来入射到地面的上行波的振幅大小,也取决于上层波速V,观测深度Z,及上行波的频率f_1诸因素。当2f_1·Z/V≈n(n=0,1,2.…)时,反射波震相的幅度最强;而当4f_1·Z/V≈2n+1(n=0,1,2,…)时,反射波震相幅度最弱。此时,实际上便看不到这样的震相了。反射波震相SS一般在水平分量较强;而PP震相,除一般在垂直分量较强外,有时水平分量也会出现很强的振幅。利用地面反射波震相可以估算表层的地震波速。  相似文献   

5.
6.
引言。台站是产生观测资料的地方,对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也是台站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地震分析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地震记录波形特征,识别各种不同的震相。由于地震波受地球内部介质的影响,以及震中距离观测点远近的不同,使地震波形态各异,给地震分析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数字化观测工作的不断推进,地震记录由纸介质过度到计算机记录,地震波形分析的方法有了新的突破。不论是模拟记录图,还是数字化的记录波形,作为地震资料分析人员来说,最基本的思路及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综观全震,远近分类;三分向对比,三大波组对比(纵波、横波和面波),三项基本知识在心(弹性波理论和射线理论,地球结构,地震的地理分布常识);三要素熟练掌握(振幅、周期和速度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1976 ~1983 年期间,格陵兰地区共记录到53 个地震.所有的地震资料都用检查地震记录图纸的方式进行了复核审查,得到了该地区Pn ,Pg ,P11(PMP) ,Sn 和Lg 波的走时曲线及其视速度,这些结果与加拿大的走时曲线相一致.发现有9 个地震的11 张地震图上记录到一个附加的i震相.初步研究认为,i 震相的存在与震中距、震源深度和地震方向有关,不过此现象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台资料对比震相识别方法,采用台网中心对地震较精确的定位结果,对南北地震带强化观测台网中心所记录到的地方震、近震、远震分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不同构造区域介质的差异性,地震波传播路径不同,导致各地区所记录到的地震震相特征不同。通过对不同区域地震震相特征的进一步对比分析,找出各区域震相特征的差异性和规律性,为以后台网中对震相识别和精确定位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CDSN兰州地震台1990-2000年间31个极远震记录的分析,得到了Pdif震相在CDSN宽频带数字地震仪上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给出了兰州地震台Pdif震相走时便查表,以便分析时查询比较.所得结果有助于提高地震速报能力和积累震相分析经验,有助于对核幔边界物理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单个的宽频带地震图可观测到远距离大地震的近场震相。甚至在距离为20°~30°时,这样的震相仍有十分之几毫米的振幅。尽管以前的研究曾在垂向分量中作过识别,但这种近场震相在横向分量中可更容易地观测到。虽然观测效应与采用点矩张量源的全波计算吻合较好,但仍不能满足在地震资料分析中通常所做的某些假设。因此,建议在对可能含有这种效应的甚宽频带地震图进行分析时多加小心。作为一个恰当的例子,这里显示了最新观测到的W震相。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震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及地壳的分层结构出发,使用较成熟的理论,从地震波传播的基本原理入手,结合多年的震相观察分析工作实践,选取了山西大同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的一些典型震相进行了分析,得出本台网记录到震中距小于100km的地方震震相有Pg,P11,Sg,S11震中距在100km~500km的近震震相有Pn,Pg,P11,Sn,Sg,S11对比分析了在本台网内及周边地区发生的爆破与天然地震在震相上的差异性,并对其特征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长春台CTS-1型宽频带地震计记录到的不同震中距及不同类型地震的波形进行分析,分别得出CTS-1型地震计所记录到的不同震中距及不同类型地震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每个类型的地震都各有自己的震相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台站普遍使用 DD-1地震记录仪记录地震,用 J-B 走时表分析震相,交汇震中,定震级。分析地震波型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各地震台站掌握的情况不同,对地震波的判读差异明显,导致对同一地震计算结果相距很大,原因之一是震相定位不准所致,产生系统偏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台网震相分析与大震速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北京台网近远震和特殊震例的震相分析以及如何迅速准确地对大震进行速报。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13年松原5.8级震群23个MS≥3.0地震事件,通过地震波的振动持续时间、速度、周期、振幅等,进行震相识别,综合分析发现:该区域土层较厚,且震源相对较浅,面波较发育,波列的振动持续时间较长;地震震相主要以Pn、Sn、Pg、Sg、PmP、SmS为主:其中PmP、SmS震相在震中距70—110 km范围内较易识别;Pn、Sn震相在震中距150 km以上可较清晰的识别,随着震中距增大,Sn震相在震中距350 km以上将不易识别。  相似文献   

16.
选取乌兰浩特地震台记录到的典型天然地震事件及爆破事件,根据断裂带分布及波形记录特征,分析地震及爆破事件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震波形Pn、Pg、Sn、Sg震相及Sm面波较清晰,Pg、Sg波走时差一般不大于23 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S震级间的偏差一般小于0.6级;远震P、S、pP、sP震相可较清晰识别,Pm、L面波记录较明显,P、S波走时差一般不小于25 s,震级偏差一般小于0.4级,且通过震相特征及实地考察发现,爆破多为霍林郭勒区域爆破事件。  相似文献   

17.
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利用沈阳台记录到4个壳内近震,进行sPn震相识别,利用sPn与Pn震相的到时差计算这几个近震的震源深度,将所得结果与国家局及辽宁台网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沈阳台定出的深度与国家局所定深度75%是一致的,与辽宁局结果也基本一致,误差较小.在2 km范围内.并对利用sPn震相计算震...  相似文献   

18.
19.
选取乌兰浩特地震台记录到的典型天然地震事件及爆破事件,根据断裂带分布及波形记录特征,分析地震及爆破事件的震相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近震波形Pn、Pg、Sn、Sg震相及Sm面波较清晰,Pg、Sg波走时差一般不大于23 s,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MS震级间的偏差一般小于0.6级;远震P、S、pP、sP震相可较清晰识别,Pm、L面波记录较明显,P、S波走时差一般不小于25 s,震级偏差一般小于0.4级,且通过震相特征及实地考察发现,爆破多为霍林郭勒区域爆破事件。  相似文献   

20.
运用Pn震相对齐的方法分析了发生在中国台湾地区地震的sPn震相,总结了该地区地震sPn震相的一些特征,用sPn震相计算了震源深度并与单纯型定位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地震中,sPn震相特征明显;应用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定台湾浅源地震的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