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震源机制及发震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全国地震台网的记录资料及前人对山西大同-阳高地震的研究结果,通过对大同-阳高地震震源机制及大同遥测地震台网的单(多)台小震综合断层面解的研究,结合当地地质构造条件,推断出大同-阳高地震的震源应力场及前震、主震、最大余震的发震断层。通过对大同-阳高地震中余震随时间分布、烈度等震线分布和构造裂缝的研究,给出了大同-阳高地震中几次主要地震的破裂方向、破裂长度等。 相似文献
3.
4.
在分析了地震地质、物探、卫片等新的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在菏泽地震区地下隐伏着一条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地震区内的解元集-小留集断裂与北西向的成武-定陶断裂构成共轭破裂导致藻泽5.9级地震发生,北东向断裂是其主要的发震构造。由菏泽5.9级地震前沿发震断层的ML≥3.0级地震震中迁移、震源深度的变化及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表明,发震断层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逐步克服障碍,使断层贯通,与此同时在发震构造断层面上 相似文献
5.
6.
漳州断陷盆地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漳断陷盆地地震性质、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解特征分析,研究了漳州断陷盆地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研究结果认为,漳州盆地北西向九江下游西溪断裂是该地区的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以及“八五”和“九五”攻关研究成果中有关震群序列的分析方法,对北宁震群作了详细研究。根据该震群序列本身的统计参数及其时空强表现出的某些特征,进行自然类比和定量识别,结果认为,北宁震群前兆意义不明显,属于一般性震群。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以往研究辽宁地震群序列性质的基础上。结合该区曾发生的具有明确预报意义的前兆震群和前震序列等典型的震群活动特点。利用“八五”和“九五”地震预报攻关以来较新的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对2002年4月30日营口-海城震群的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其统计特征和自然类比以及定量识别等综合分析。认为该震群属于非前兆震群,无前兆意义。同时,对如何正确识别震群性质的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对地震活动性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划分出不同的地震区带,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可分为9个地震区带,分析各个区带的地震活动性可作出某一活跃期强震发生主体地区的判别,对某一个地震区带的地震活动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可作出地震危险区预测。用震源面投影图代替点投影的震中分布图可更合理地解释一个构造带上强震的发生过程,更清楚地勾画出未来强震的孕震范围。对强震破裂区闭锁段、背景空区、孕震空区的关系用实测震例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室内岩石变形实验中岩石的微破裂和应变能释放等情况,联想到地震发生的几种相似现象:(1)岩体在较低的状态下亦有可能发生地震;(2)小震的发生预示岩体内应变和应变能的释放,但应力却未必释放;(3)主震时就变能大量释放,但仍有相当多的应变能残留在岩体中,这应是老震区发生地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东亚赤道异常区电离层CT诊断──实验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国际上第一个低纬电离层层析(CT)探测台链于1993年11月建成,并开始数据采集.该CT台链沿120°E子午圈由6个卫星信标差分多普勒接收站组成,北起我国上海,南至菲律宾的马尼拉,纬度覆盖范围约20°.该台链专为电高层赤道异常区电子密度大尺度结构CT成像而设计,其目的是监测研究赤道异常形态与动力学、电离层等离子体泡、行优以及暴时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过程等重要的赤道与低纬区电离层现象.本文介绍该低纬电离层CT实验的有关技术问题,包括接收台站布设、实验设备、数据采集软件和数据预处理方法.文中还给出利用CT技术,由实测斜电子含量数据反演电离层电子密度二维分布图像的几个实例.结果表明,利用低纬电离层CT台链可以有效地监测电离层赤道异常及其它低纬电高层电子密度大尺度结构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研究了华北地区第三地震活动期和第四地震活动期地震活动时间进程、各级地震频次分布和活动期中地震活动主体地区的迁移,得出华北地区第四地震活动期可能还有1—3次6级多地震,其主体地区可能在山西地震带。本文还研究了近十几年来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集中区,指出目前华北发生6级多地震的最危险地区是太原附近地区,其震级可能为M,6.4±0.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