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俯冲带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大陆岩石圈演化、地震和火山活动及矿产资源分布等的重要环节.本文聚焦于西北太平洋俯冲带,通过汇集多种地震观测研究结果,清晰地揭示了由日本海沟至中国东北的俯冲板片整体活动图像,即整个西北太平洋俯冲板片的主压应力轴一致地稳定在俯冲方向上,俯冲板片上深浅部的显著地震活动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俯冲板片深处的亚稳态橄榄岩楔形区及其周边是深源地震多发区,深源地震可能是由亚稳态橄榄岩楔形区内的相变断层开始破裂的;在410~660 km深的地幔过渡带内处观测到的俯冲板片上下界面,揭示了俯冲板片的层状组分结构和板块下侧的高含水量.为更好地约束日本海下方的俯冲板片结构和深入探讨西太平洋的俯冲动力作用,有待于在全球罕有的大陆深部不断发生深震的西北太平洋俯冲区,开展海陆联合的地球物理探测及岩石高温高压实验和地球动力学模拟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浅源中强震及深震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1990年以来东北地区的浅源中强震和深震的相关关系,还讨论了板块俯冲对东北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浅源地震与深源地震存在着相关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俯冲带深震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杰远  臧绍先 《地震学报》1999,21(5):523-532
根据一种准动力学计算方案,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不同模型俯冲带的热结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俯冲带的密度分布和P波速度异常.通过与地震波探测结果和实验室破裂实验结果的对比,指出400 km以下俯冲带的地震可能由反裂纹机制所控制.  相似文献   

4.
5.
6.
吉林深震的构造背景和区域地震能量的异常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吉林深震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活动的关系入手,介绍了深震与吉林省区域构造活动背景的联系。利用测震学活动性指标,讨论了发震前后区域地震能量时空变化的特点,并结合对前兆资料的分析,得出了深震前后区域地震能量的累积与释放的特点。本文试图阐明异同,探讨机制,以期对地震活动规律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根据历史地震活动资料 ,分析研究了中国东北深震区的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特征 .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高潮期的地震活动水平和6 .5级以上深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深震发生后 3年以内 ,中国大陆强震活动明显增强 .这些强震沿北纬 40°线和南北地震带呈优势分布 .  相似文献   

8.
俯冲带深部应力场的二维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一些简化的数值模型,根据弹性本构关系,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相变引起的体积变化、板块内部温度差、密度异常及边界力产生的应力场分布情况.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热应力能够解释俯冲带深源地震的应力场方向特征,但解释不了深源地震的深度分布特征;有亚稳态橄榄石存在时密度异常所产生的应力场特征与地震观测结果所显示的应力场特征有所偏离;虽然橄榄石——尖晶石相变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应力在橄榄石——尖晶石相变过渡区附近有最大值,其数值远远超过温度差和密度异常产生的应力场的最大剪应力数值,但在相变界面附近的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垂直于相变界面的方向,与地震观测结果所显示的主压应力的方向不一致.所以,不能用弹性模拟得出的俯冲带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热应力、俯冲带密度变化所产生的应力、相变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应力来对深源地震进行简单化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与深大断裂带的活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新疆深断裂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源 《内陆地震》1992,6(4):340-350
论述了新疆的深断裂与深断裂格局、深断裂格局与深断裂关系的基本特征以及活动深断裂同地震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俯冲带深部应力场的二维粘弹性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粘弹性平面应变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俯冲带深部的应力场特征.当根据Karato等的研究结果给出俯冲板块的粘度结构时,橄榄石——尖晶石相变界面以下中心低粘区两侧出现应力集中区,而且其主压应力方向沿俯冲方向走向.其特征与已有的深源地震主压应力方向沿俯冲方向及深源地震有两个条带的地震观测结果相吻合.相变过渡区因矿物更小的颗粒粒度而导致的更小的等效粘度对俯冲带深部应力场的影响不大;存在和不存在亚稳态橄榄石楔的情况下,橄榄石——尖晶石相变过渡区附近都有最大剪应力的最大值出现,而其主压应力方向有垂直于橄榄石——尖晶石相变过渡区走向的趋势,尚与地震观测资料不符.  相似文献   

13.
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深震带地震活动与中国大陆地震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其地震迁移规律与中国大陆展布方向相同的地震带的迁移规律一致,因此,所得结果不仅对预测中国大陆地震大形势有意义,而且也找到了两者力学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对离石断裂带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 ,认为离石地震台定点形变 (水平摆倾斜 )是地震异常信息传递的放大器 ,是山西地震活动的窗口 ,对山西地震带的地震监视预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后,不断有报道认为日本南海海槽可能会发生强震,日本东北大地震对南海海槽断层活动有何影响?本文采用粘弹性半无限空间模型,利用反演得到的日本东北大地震的断层模型,计算了岛内部分断层的同震和震后形变以及库仑应力变化.结果表明: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使得平行于日本海沟的岛内逆冲断层应力释放明显,5km深度,库仑应力降低值都在50 kPa以上,按照该地区每年应力积累1~10 kPa计算,相当于释放了5~50年的应力积累;平行于南海海槽的岛内逆冲断层,同震库仑应力增加了1 kPa左右,相当于0.1~1年的正常构造运动应力积累;对于岛内的走滑断层,若其滑动方向与同震或震后形变方向一致,则库仑应力增加,反之则降低,如1948年福井地震发震断层库仑应力增加10 kPa左右,相当于1~10年的正常构造运动应力积累,地震危险性明显增加.同时,分析了不同软流圈粘滞性对震后形变和库仑应力的影响,发现对于不同的软流圈粘滞性系数,震后的形变和库仑应力相比同震都会有所增加.因此,对于平行南海海槽的岛内逆冲断层和岛内部分滑动方向与同震形变一致的走滑断层,震后地震危险性相比同震会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7.
当地震来临时,大地没有多少运动规律。地表之下数十公里的断层发生破裂是混沌不可预测的,这难倒了地震学家并有时使城市疏于防范。然而,由埃伦斯堡中心华盛顿大学(CWU)Miller(2002)为首的地球物理学家小组报道说,在太平洋西北部一种陌生的被称为慢地震的地震,每隔14个  相似文献   

18.
19.
东北深,浅源地震的相关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东北深、浅源地震在时间上、强度上的相关活动特点,认为东北地震是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亚欧板块挤压作用的结果。东北深震超前于浅源地震活动,可为浅源地震监测预报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0.
澜沧7.6级地震形变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维贤  柴天俊 《地震地质》1991,13(4):343-352
澜沧7.6级地震形变带主要以地震裂缝带的形式出现,未发现有类似耿马7.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裂缝主要沿木戛断裂带和大塘子断裂带分布,构造地裂缝的性质有左旋和右旋。对构造地裂缝实测资料及现场的综合分析认为:澜沧7.6级地震的主压应力方向应为近南北向至北北东向,地震时断层活动主要以右旋为主,左旋地裂缝是在断层突发性的右旋错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